楼主:
Eventis (何逸凡)
2009-10-07 01:55:08想请问关于上次老师监狱学提到
自由刑的特性,"乍看"之下(正文),
是人道的(相较于身体刑或死刑)
是公平的(出于时间上的惩罚或成本效用的公平性)
是有教育意义的(私人评注以为是透过奴役身体与洗脑唸咒的规训植入)
然而在提出反对意见(反正文)的部份,
先以自由刑系附属于死刑与罚金刑(罚金刑甚至为主流)
又以受刑人本身处遇不人道,社会复归的机能不彰显,
以致于如反对者言,自由刑甚至为所有刑罚的结合.
但是,连结到隐藏正文,
即刑罚系为了恶害而恶害,自由刑是为了失败而失败,却还是有疑问.
因为正文的特性,是自由刑的应然面,
而反正文所言,则是实际狱政操作上实然面的观察,
两者的对象并不一致,应然面与实然面的落差,
为何不是回归到,应将实然面的操作提升到应然面的要求,
或者,树立一个反正文,因为实然面的困境,所以应然面的目的与特性应该修正,
而却是直指背后存在一个隐藏正文,
"恁爸把你们这些人渣通通送到鸟不生蛋的地方关起来,
就是为了让在外面乖乖听话而'自由逍遥'的人爽!"
(不可写在任何正式文件上的个人不负责理解@@a)
亦即,如果换个遮遮掩掩式的讲法说这属于"必要之恶",
(不人道,不公平,又无教育意义,为了刑罚而刑罚,为了恶害而恶害)
那么,必要性又在哪里呢?
作者:
pigdog (pigdog)
0000-00-00 00:00:00你的论点正是所谓的荆棘的进步。而说明隐藏正文的是神秘化
我以为必要性就是"倒数第二行"跟"让乖乖听话的人爽"??
楼主: Eventis (何逸凡) 0000-00-00 00:00:00
神秘化会带来敬畏,如神,火,黑夜,雷电,或光亮,从效果上来嫁接的确可以在吓阻或预防这一层次意义上加以连结.然而在揭开正文与反正文对于隐藏正文的蒙蔽之后,对于隐藏的正文,也就是对监狱这个物自体,仍然并没有一个正面的质性认识.也就是扯破了正文,亦即"那些自由刑的目的和意义,是道学的,是虚伪的,不过是火星人传来的,形容词的堆砌",也踩过反正文,即"那种质疑只是虚假的辩证对立,在这样的对立中并不存在物自体表象的更进一步认识",接下来的问题还是又回到正文的质疑里,"自由刑的意义是否如正文一样?","如果不是,那又是什么?".这一篇写的论点虽然老师说是荆棘的进步,但其实这一种"进步的终点",一直都是"火星人教的";不过,为了恶害而恶害,也不一定能摆脱"火星人教的",或者说,本质上存在先验的"信念"这种可能.在思考这一大堆的时候,最先冒出来的疑问是,姑不论可实现性,如若一个受刑人每天的费用是NT$18,500,甚或NT$185,000;有没有可能达成火星人说的那种目的?...啊,打错单位了,是每月不是每天,对不起Orz或者,社会本质上即在否认,甚至抗拒,将之视为“人”的可能?换个方式说,虽然对于监狱本质性的认识,并不影响就实证面,就监狱的效用做工具性的利用(rule by law),但是对于将之连结到是否为"为了恶害而恶害"的定性,似乎还没办法产生论理上的信心.反而会像是在问这是否又是另一个rule of law的law,不过从火星人说的变成水星人说的@@a
作者: Netius 0000-00-00 00:00:00
咦?戳破了自由刑优越的假象后,和其他刑罚相比较后,再确认为何刑罚?应采取怎样的刑罚? 上课时周公告诉我 Orz
楼主: Eventis (何逸凡) 0000-00-00 00:00:00
没有"戳破"啊,实际上这个论证只是点出正文被质疑的可能性,但是自由刑正文的那三个特色,并不是完全的空穴来风;如果我们有无限多的土地(上火星,火星是地球不可分割的一部份)可以关人;如果我们有无限多的资源(火星版山姆大叔人道援助)可以用于管制与教育,也许(有此可能),仍可能更靠近那些目的对正文的质疑本身并没有推翻正文或确立隐藏正文,一切都只是又回到了有此可能的状态而已.
我觉得那就从质疑的可能性推导看看吧,至少从这个质疑开始,我觉得能给现况、事实一个比较说得通的解释,亦即我猜测您所谓隐藏正文被确立的可能(但也可能如您所说的,不过是变成水星人的观点..)不过我真的好奇要怎么去确立"地球人观点"来对照跟比较??
楼主: Eventis (何逸凡) 0000-00-00 00:00:00
(举起一个黑色的,约20cm长,平均直径5cm的棒状物)火星人说这是麦克风,水星人说这是冰淇淋,对地球人来说,这应该是什么?....比如说,lingam?又或者,其实只需要理解,当对着先端网状的突出部份发声,就会透过神秘的大宇宙力量让声音被放大重现在一定的空间场域就足够了?至于到底是不是叫麦克风(何谓麦克风?),冰淇淋(是会化的那种吗?),还是它真的只是个木星人切落的lingam残骸(谜)? 抑或只需要了解每次对着先端网状的突出部份发声, 就会透过神秘的大宇宙力量让声音被放大重现在一定的空间场域就足够了?而任何试图对其本质加以定性的努力,与其说是一种对物自体的观察,毋宁说更近于一种带有价值目的的陈述.因为精神不继,上面有几行本来没接到正确的地方,故修文补上
确实如此,不是为了定性,而是功能上的评价;只是在评价的背后究竟用什么标准?是(反)正文看似相对却其实一样的评价,或者还存有其他更能贴切评价现况的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