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yji3vu4gj4 (YJI)》之铭言:
修部分文字,让语句更清楚
: 嗨嗨。
: 昨天看到熊仔被索尼签下其实还蛮震惊的。
: 我一直觉得熊仔会一直待在人人,然后到发光发热。
唉呦我的妈喔
说实话
我对你的震惊,才感到震惊...
不过这也不是你的问题,毕竟社会的运作从来就不是直观的
加上板上的各位也不是每个都进入社会打滚十数年,对于如何持续生存想得没那么深
是以一时之间看不懂正常。
不过这也没关系,只要有好心人给点提示,相信你应该也可以理解
: 但貌似就只能走到这种程度,尽管我很喜欢人人这个厂牌,但走到现在,以大众角度来看,就只红了买榜跟走到飞。
: 这让我想到,每过一阵子就有人在讨论的一个话题:
: 周杰伦当初如果没有吴宗宪的提拔,还会红成这样吗?
首先如果你从人人2004年成立开始一路发展都有关注的话,我相信你就不会把人人当成一
个唱片公司来看。
小弟我是从2007、08年开始从I'm vlog上看到人人的影音网站,当时主要还是以音档为主
那时主要是注意到大支的政治讽刺歌,以及小人、RPG、颜冠希等新秀。
也没有特别痴迷于饶舌,只是觉得很有意思。
毕竟比起饶舌,金属开始由NU METAL转向下个阶段,之后该何去何从,那才是我关心的。
讲那么多古的目的是要告诉您两件事:
1.人人是一个以嘻哈为主的次级音乐团体(同好组织),没钱没能量,称不上唱片公司,
充其量只有一个网络音乐平台。
2.当年水管还仅是起步阶段,但是已经开始有降低音乐制作成本的方式可供素人进入这个
市场,且开始有较便宜的录音设备。
但与之相比,同时期(好啦差不多是同时期,2007年周杰伦离开,但阿尔发2004、05年就开
始走下坡路了)的阿尔发唱片行,那可是一年可以做至少4、5组中大牌艺人,以及同时可以
供养(给生活费)约5-10组小咖(说5-10组其实都还太看不起阿尔发了)的中型唱片公司。
虽然当时唱片业已经是非常不景气(当然不景气是相对的,以现在来看2005年真的还好,不
过尚要考量当时成本),但一家中大型唱片业者做一个歌手一张专辑含宣传几百来万,甚至
上千万还是没问题的。
若只有百万制作费,基本上跟放生没两样。
毕竟光上MTV跟CHV的宣传费用,百万可能做一周就没了,若是暑假档搞不好只有冷门时段
所以说到这,请问一下:
“你人人当时哪来的资金去做一个歌手?”
现在你就会知道你拿人人对熊仔去类比周董对宪哥是有多好笑的一件事。
所谓“人人对熊仔”的照顾,是比较偏“精神层面”的。
说白了
那些物质上的照顾,总额可能还比不上当年周董帮宪哥代工(作曲)的报酬
毕竟
人是要吃饭的...
就算你愿意为理想做白工
也不可能持久
印象里,人人第一次有机会可以做专辑,还是大支中了文化部流行音乐产业补助,才有资
本做“人”那张专辑
好像是100万吧,2011年
不确定是先拿钱再做还是相反,但无论如何,就算有了补助,最多就是录音+拍MV
当年囿于技术、成本,做专辑100万很不好使,更别说行销宣传了,光录音就可以烧个不剩
做唱片行销真他妈超烧钱
: 有才华的人,总有一天真的会红吗?
: 之前我有po过一遍人人缺少了什么?
: 底下有个留言我觉得很有意思:
: 大意大致上是:
: 如果熊仔加入颜社,现在绝对不只这样。
唉呦我的妈呦
姑且不论当年各大唱片业的大头都是一堆保守而只想走既有获利模式的老顽固
纵使开图让他们了解未来嘻哈会烧起来,熊仔他妈爆强
受限于既定思维,也是没用。
而当时熊仔既没管道,可能也没那野心想走主流业界。
当年熊仔进人人
我以前有写过一篇(不见了),结论就是:熊仔的坎是可以直上主流唱片公司的!
请他不要蠢了
纵使与人人臭味相投,也请在人人待一阵子(因为不知道有没有签约)出几个MV后,赶紧找
个经纪人丢履历给较具规模的唱片公司
目标是赶紧爬上主流
不为什么,一方面因为他有以下大唱片公司有兴趣的点:
1.脸还OK,至少不会太难推
2.英文OK,可以装ABC
3.家世、学历OK,谈吐不用教,又有新闻点
4.念台大....喔这不算,因为唱片业普遍认为念台大的不受控
最重要的一点是
5.词曲通包,很省成本(但很担心写出来的不够主流,又因为4.的理由搞不好歌没生出来,
脾气就让大家吃不消)
再方面
艺人的职业生命真的很有限
先不说大环境早就烂掉了
就算没烂,
能像现在台面上赚钱的,十个最多两三个
思考逻辑绝对不是:
“今年月薪5万,明天拼加薪5千”
而是
“今天作场(或代言)业主开30,反应好明天利多新闻一出之后开价就是35来谈”
一旦掉价等于重来
还有成本(专辑制作成本,时间成本、经纪人抽成,甚至车马费)要加入计算
不进大唱片公司,就是要担心这些花费,就他妈钱烧不完
进颜社?
别闹了啦!
颜社连推蛋堡那宣传费都少的可笑了
虽然确实是相对不错的选择,但对于熊仔这种级数的歌手
颜社的优势最多就是不干涉创作吧...
如此一来,跟人人好像也差不了太多
: 现在还不清楚熊仔跟索尼是什么样的签约形式。
如果索尼智商还在,应该会谈唱片经纪活动全包,目标是完全榨干
但以目前大环境跟熊仔的智商,我认为他应该是想保有自己的创作自由
不太可能一开始就接受全餐
所以在交锋后,我认为战区会落在海外市场合约归属问题
为什么呢?
站在熊仔的立场,若索尼愿意用最大的宽容让熊仔自由发挥
那活动给索尼是无妨的,反正人人活动也办不怎样,完全没筹码拿这跟索尼谈
而同时人人也没有跟索尼讲价空间
三方维持友好关系即可,大家都好配合。
所以可以排除人人这边的顾忌
熊仔跟索尼在谈判上或许可以以此扣著当筹码来谈;
但熊仔的问题是本人对大陆市场比较无感(或有警戒),也没有强烈坐大的意图
这不符合索尼利益。
那索尼会怎么看待?
毕竟大陆目前还算好薛钱
(人家做场开价还没比币值光数字就海掉了,即便一样,计价单位就是5倍,现在是4.3倍
再搭配演艺生命有限,即便有政治风险,权衡下正常人都会选对岸的,这就是可悲的现实)
索尼该如何让熊仔接受国外约的部分?
还是先冻结大陆部分不谈?
(例如约里制定海外部分只要有人欲询价,索尼即享优先受告知&优先缔约权条款)
然后再慢慢连哄带骗劝其进军大陆?
相信熊仔不蠢
但考量其自由创作意志
这段就会是双方角力部分
当然以上前提是索尼可以看出熊仔价值的情况下
如果只是签交代的,那就单纯很多
题外话
熊仔的情况跟BCW的情况又有一点不同
当初BCW可不是八人大轿抬进混血儿的,算是当年混血儿给了他活路
之后被环球青睐
混血儿可不是吃素的,哪有可能必须的屌起来后任你环球整碗端走?
但总的来说
近几年唱片跟活动切开看来已经是趋势,但背后理由很多种,难一概而论
: 但总感觉,之后的音乐会不会就不会上传在人人的频道了?
99%
顶多FEAT一波看有没有机会(我认为鉴于版权因素复杂,最终还是不会)
: 题外话:
: 我在想,会不会是人人没有足够的资金让底下的人出专辑了?
: 毕竟每年都会有一张创作合辑。
: 然后大支,小人,BR,韩森。
: 所以熊仔就去签约了。
: 大家有什么想法呢?
说实在话
可能是因为换人执政
文化部对大支的补助已经是不少了
但我个人认为
人人必须赶紧跟能者(好啦就是以前那群我不是很瞧得起的制作人或唱片公司负责人)请益
找到一条在台湾可以获利的商业模式
以及“清晰的专辑制作蓝图”(有计画地推出艺人对唱片公司超级重要,以后有机会再说)
最后给他骗金主注资一波
把饼做大
因为现实就是
人人是没有足够的能量完整推一张专辑出来的(制作+行销+活动)
推赛佛省钱是没错,但是赚不了大钱的
赛佛是计画的先锋试金石,可以反应谁可以做谁不能做
但若是没有后续,推赛佛也是枉然
其实若时光能倒回
我很想跟2015年的大支说
可以参考本色或战犯的模式
放下一些政治正确
吸主流唱片行奶水,成为其子牌
(当然滚石跟本色、颜社跟战犯的母子关系背景不同不在话下,以后有机会再分析,
先说结论,我认为小律这步棋走得很漂亮,颜社也很有远见)
将部分艺人依其属性,把能打(具商业价值)的往台北送
制作出能赚钱的艺人
之后要玩下克上逆推主流唱片业者都不是不可能
毕竟当年台北分部吸到熊仔有些运气
嘻哈当时前景尚未明朗
而现在这种运气很难再来第二次(因为现在连国中生都知道嘻哈是目前显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