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先前偷懒用公共汽车躲掉的路程
今天就得一次讨回来
前面都早有预料 苗栗这里的大众运输基本是趋近于0
竹客 苗客又人力不足接连减班的情况下
导致苗栗这一段的接驳如果单靠公共汽车真的是非常困难
这点就跟淡兰古道南路坪林到礁溪段有点像了……
对于独行的健行者来说还是会蛮辛苦的
今天还是预计从三湾出发
预计得从明德水库头的明德社区搭车出去
这一段可足足多了八公里以上的路程……冏
但不管怎样路总还是得要走的
我想就用它来为2023做个总结吧
简介:
20231231
0652 三湾 食水补给
-一般道路
0731 龙峎顶步道口
-石阶路
0809 火炎山
-石阶路
-一般道路
0848 三连埤自行车道
-一般道路
0910 老铳柜步道入口 (游客中心询问可借厕所)
-石阶路
0949 五宝慈湖禅寺 厕所
-台三线 曝晒
1020 大河莲座宫 厕所/饮水
-一般道路 曝晒
1040 八股江屋伯公
-一般道路
1054 二寮坑山径入口
-水泥路/原始路面 陡上 曝晒
-原始路面 陡下
1150 二寮坑伯公
-我也不知道算啥路 陡上 曝晒
-原始路面
1317 纸湖古道
-原始路面
1336 纸湖伯公庙
-一般道路 曝晒
(注意落石)
1508 明德水库南北岸道路岔
-一般道路
1533 永春宫吊桥/观景平台
(永春宫有厕所/饮水)
-一般道路
1717 明德公共汽车站 明德社区可补给
0652 三湾
到达三湾的方式还是相对多的
由于昨天阴错阳差搭台湾好行去竹南时注意到
只要有到竹南的车就一定通过头份
既然如此我干麻不把机车放头份呢?
于是……这个决定让我有了大麻烦
先卖个关子
前往三湾有名的三湾早点大王吃早餐去
这家卖的早餐大概是我见过最奇葩的了
蛋饼,肉羹,炒面,油饭,饭团,米浆,甚至还有碗粿和味噌汤……
但是我当然是做过功课的
买起饭团和一个甜碗粿带着当行动粮
吃饱就准备赶路去
今天的行程还是比较可怕的
尤其是有上次淡兰南路那次的经验
虽然当时在大热天走路也确实消磨了大量体力
不过这次光路程也着实不比那次少
往苗17-2方向,有指标写龙峎顶步道
途中就能看见龙峎顶步道方向,有明显类似火炎山的峭壁地形
过三湾大桥
路上一直都能听见重机轰轰轰 唉……
那个降低音量的牌子对独自健行者真的不需要
0731 龙峎顶步道口
约差不多十分钟多就到
步道入口有非常明显的大石
不出意外开始上坡
但这里的步道并不差
而且明显被除草过
到现在觉得樟之细路整体来说 难度都是不如大部分淡兰古道的路径
或许是淡兰古道许多路径 成形早但废弃也早 村落萎缩消逝
樟之细路主线整体来说还是沿台3规划
所以勉强维持沿线村落的活络
途中三湾的市区展望
看就知道为什么要特别拿竹当标题
这里路径不是竹林就是果园
标准的开垦地
乍看还以为没路的休息区
沿途就是上上下下的山径
但难度并不高
座椅也很多
差点错过,这里也有一座火炎山的入口
0809 火炎山
没多久就能上来
当然明显这一座就没什么人气了
就像写异世界小说的也不是都能赚大钱
旁边有围墙隔离私人农园
很快就接近出口了
下来处要折回往下
有标示往三连埤
经过一大片果园
这里的狗叫了几声就蜷起尾巴发抖
我只能轻声安慰
一路上还真没见过这样的狗
弥陀寺
这里也叫弥陀村……?真的假的
龙峎顶步道 在这也同样有一块好大的石碑
经过热闹的弥陀寺继续走
这段路开始晒了起来
路上还不时能见到横死的青蛙
张家果园前
感冒还没好走这样晒的路真有点痛苦了
都以为夏天到了
有浪漫台三的私人生态池 有大量假动物雕塑
不过里面的景象有点荒凉得可怜……
绕了一下就出来了
至少是有凉亭可以休息
生态池旁超多的指标牌 相较之下樟之细路依然是小得难以辨别
在这里右转
0848 三连埤自行车道
不远处左手边看到这陡上就是续行路了
原本是做为引水路使用所以才会地势较高
展望远处来时路 火炎山地形
毕竟是自行车道
典型的平稳 然后晒到不行
不过可以看到最远处中央山脉
也是一段不算长的路径
很快就到了终点百年埤塘处
继续赶路往下个老铳柜步道
0910 老铳柜步道入口
相隔不远 三湾梨乡休闲农业区游客服务中心对面就是
不过这服务中心好像也是盖章点
一时热昏忘了确认
陡上阶梯后继续沿着农路走
这里接左边阶梯,有指标牌
又是陡上阶梯
不过这的步道都是很好走的
阶梯顶能有不错的展望
不过我没有拍得很仔细
途经一岔路,叫黄泥崎步道
是往下的回头路
继续往前就是真正老铳柜步道的入口
呃……怎么从这里才开始算
两旁有樟之细路标志的大樟树
没能成为特色打卡景点的马桶
到阶梯高点决定休息一下
拿出三湾买的甜碗粿补充热量
不得不说……
这也他妈太好吃了吧……
有类似发糕的黑糖香 淡淡的甜味
但是口感像是碗粿 却比碗粿更有弹性(客家称“水粄”)
真的不要吃什么小羊羹了 那么死甜的鬼东西
碳水食物 没有比这个更强的了
心满意足继续走去
路径也是很舒服
竹林边的一个保护区界碑
接着又有陡上
难得碰到了一家人
唯一路上碰到的登山者
高点解说牌和座椅都很新
下林坪山
有名无碑的一个小丘
被人可怜给了一块假木头当基石
很快就接到五宝慈湖禅寺的出口
0949 五宝慈湖禅寺
这时寺庙内还有些许人在
狗比路上大多数的都安静 还不知是不是听佛经的缘故
……等等我突然想到 这里的狗是吃斋还吃荤?
原本的旧庙
还以为是又立别间庙没想到是重盖新的
跟资料里看的完全不一样
寺庙真可怕……
不管怎样提供干净厕所就没什么好说
走人
高大的牌楼
接下来就要面对惊险台三线了
(只有对重机仔来说是浪漫台三线)
周遭众多景点指标 每次经过都会注意
被我偷跳掉好几个
每次经过好像也都很多人的落羽松停车场
连假的缘故吧?
继续超晒的马路
还不时接受重机呼啸而过的声响洗礼
来到大河社区前有红绿灯真是太感谢了
总算能走安稳一点的路
1020 大河莲座宫
大河社区几年前想尝试捷径而绕进来过一次
前面莲座宫算是接下来长路唯一的补给点了
出大河社区又接到台三线
快速过马路到对面新兴农路入口
苗14新兴农路
好小的指标往二寮坑山径
这段路肯定是不会短的
沿路继续直行
竟然遇上了选举宣传车
选举快到了啊……
1040 八股江屋伯公
前面岔路有指标往二寮坑方向
在这之后被一当地居民拦下 聊了好一会
我差点就暴露假闽南人的身份用破烂台语回应了……
老人很愉快说著四五十年代他的祖母
便是使用今日二寮坑山径跟纸湖古道 前往百寿
台三线开辟后旧路逐渐荒废 也是在地志工整理后才逐渐恢复样貌
原本家里柑橘外销时好价 现在果树也逐渐弃置……等等
1054 二寮坑山径入口
虽然我对闲聊乡土轶事有兴趣
但也不能因此忘了赶路……
结果走到前面岔路处又遇到那老人
另外还有些似乎是趁过年连假回来的
google map可以看到街景图最远也就到这里的工寮处
更深处则是他们当地人拥有的民宅
老人还提到这里原本还有探勘石油呢!并不是只有出磺坑那里
只是储量没有开采价值 留到现在只存探勘时遗留的工寮
原本那些回老家的亲朋似乎打算去尝试走到百寿村
我跟老人赶紧劝阻 因为他们看起来好像对路径没什么准备的样子
待了好久终于正式出发了
前面是陡上的农路
没想到突然眼前竟然出现疑似石虎?
只有腰部后腿但体型看起来很像
一下就钻进草丛让我连拿出手机都来不及
太遗憾了……野生石虎不是那么容易看到的
转为原始的黄土路
看起来像是灌溉埤塘又像是断头河的弯处
附近还有热闹的人声 应该是来自不远处的农场
这段路的岔路还不少 像右边那种看起来路迹很好的就容易走错
还好网络讯号足够 可以对照位置
这里往左处有一前人绑的布条
菜园,看不出来到底是弃置还是还有耕作
资料里应该还是黄土路的开垦地都长满草了
但是又不像最早时荒烟漫草的状态
真的有点怪
空地深处找到了接下来的路径
熟悉的樟之布条重现江湖
接着又是竹林路了 一路不时有陡上
但跟关西那十寮坑山径相比又太好了
而且也不再曝晒
一定是有志工在维护才能有这样良好的山径
有些许倒竹但不碍事
从标示1.2k处开始转陡下
这超大铁皮水塔很有鉴别度
1.4k标示,算是整段路只要是记录里都会出现的铁皮栅栏
接着果园的道路都是曲折的陡下
很奇怪的是路径不算难走却也有荒废的迹象
而果树结实累累 烂在地上的也有许多
甚至还有不少果皮明显是被人剥皮来吃的
难道像先前碰到的老人所说 果树都无人整理荒废了?
但首先我对柑橘本来就没特别爱
而且也没有缺补给到要摘果子来补充的程度
这里岔路基本都是往下为主
继续迂回陡下
老实说这布条看不太出来作用
终于出了果园
来到google map街景图又有记录的农路上
这里往左又有指标
拿出早餐买的饭团
和一般认知的饭团也有不同
内里包的是辣萝卜乾和猪瘦肉块
不知是否凉了的缘故
也不是不好吃 萝卜干很开胃口感特殊有水分 肉块咬劲够且入味
但就没那甜碗粿有感
吃客家食物就不会怕肚子饿
继续前进看到右手边这铁桥
虽然没标示却是续行路
感觉又是不知道用来做什么的农路
虽然很好走
1150 二寮坑伯公
这向下阶梯是往二寮坑伯公的很有印象
没想到才走到2k而已
接着又有这种很容易搞错的道路
左边那条路迹较新的明显是后来才开出来的路
这里就走右
开始这种一言难进的路面
感觉像是各种土方 建筑废弃物混合 柏油水泥什么的
看起来又不像是为了铺底的级配粒料
路上的崩塌
似乎会变得更严重
肯定是无法车行了
开始晒得有够厉害
都想到碧湖保线路 出去那段
而且岔路还多
像这里从倒竹处上来要继续陡上
不小心就会走到错误的那条土路
感觉如果这是某个参选人的持有土地
一定能挖出很多黑料大八卦
以下只是听说……
几年前环保口号还没只沦为口号的时候……
曾流行一种把废弃物混合混凝土用来填充偏远地区道路的做法……
但是那种路面大多没办法正常进行混凝土胶结反应
导致表面很快就崩裂破碎……
但对于只想赚处理废弃物的钱的厂商来说不是那么重要……
刚好到了中午的这时真是晒得厉害
偏偏路面还是阿杂的荒地
我只能在心中想像
可爱的偷瓦大人 挖她咩 慧酱都在为我加油打气
破碎的又一段陡上
感觉可以往上到旁边三尖山棱线的一条路?
但没兴趣去研究
又是破碎的一段陡上
正常车辆应该没办法走了……
应该是最高点了吧
至少展望很好
前面终于重新出现树林
太高兴了
然后我这才发现我其实有带伞
已经来到山径的半途……
这里开始的山径太舒适了
天气好,随便拍都是网美照
似乎原本是钉在树上的标示
结果树不知是不是被蛀坏了塌了
标示就变成在地上
虽然也有作用啦
途中还是有些岔路 应该是当地农民使用
继续直行就不会走错
这居然到4k来了
也就是已经接近山径终点
三岔路,有清理地石柱
明显有指标往右
我在这停下来休息
虽然体力还够但手游的体力已经爆了
被开辟过切出的农路
继续陡下
转为平路 地上有明显的车辙印
还有一地的笋壳
附近应该是往三尖山陡上的入口
那时走得急没有特别注意
通过两石之间 这么狭窄应该只有铁牛车可过吧
1317 纸湖古道
已经只剩下残骸的解说牌
事后想想我认为这里应该就是纸湖古道的入口 才会放个解说牌在这
只是现在没有其他辨识的标的
一路平坦的农路
但笋壳很滑 走起来还挺心累的
早期纸湖古道是集竹材用于造纸输送纸浆用
现在也只有竹笋可以获得好价钱了
小桥与解说牌
确定已经进入纸湖古道路径
不过从前应该可以通往农舍跟往下竹排潭
此时都已经看不到路了
可能只有当地农民能够辨别吧?
接下来路边出现了水泥矮墙
年代有些久远不像是为了保护农用车
远处狮潭川和所谓猴洞的景观
现在已经淹没在树丛之间
只能勉强看到底下有瀑布深潭
难得见到的指标柱
凉亭内的解说牌
可以看到早年还能通往下方狮潭川的路径
早已消失的景点
接着出去就都是普通的农路
好像还有个破掉的瓮
原本以为是垃圾
后来查资料是景观摆设?
接回水泥路了 路边到处都是笋壳
1336 纸湖伯公庙
不仔细注意都会错过盖章点原来藏在里面
对面平台还特别写字告诉你新的盖章点
糯米桥,这里就是百寿村(原纸湖村)
对面还有百寿公园以及赛夏族聚居点
像这样原住民与客家人混居的情况也是内山历史的一部分
纸湖古道还挺明显的一大块布条
旁边指标柱有标示往纸湖农场
从前旧台三线在未兴建百寿隧道前的旧路就是从此进去
难得没有曝晒的地方
今天天气太好了
接下来就得卯足耐性往明德水库方向走了……
永兴国小对面转入126县道
我之前就好奇为什么骑车环岛的路线是从这里往上
开始一连串曝晒上坡……
我也只能沿路想办法找乐子
为了能够搭公共汽车回家
只能多走八公里以上的道路去明德社区
头屋大峡谷 还好景色是不错的
开始进入头屋乡
这段路是地形破碎区很容易有落石
走起来还是挺心惊的
更何况又是漫长的山路
这段崩塌我还很有印象 好像去年还前年的事
走起来压力真是不小
虽然也不是第一次碰到崩壁了……
1508 明德水库南北岸道路岔
这里开始跟正路分开
今天预计走北岸出去
下次还得再走一次南岸
这样至少减少枯燥的程度
北岸道路明显好走
但车子也当然是有够多的
环湖桥 接通南岸道路也是原本的正路
橙香森林 知名网美农庄这时早早停满车了
同学前阵子还炫耀他全家来开心游玩
相较之下我只是在孤独地穿过人群逆行
1533 永春宫吊桥/观景平台
永春宫吊桥,所谓神秘谷观景平台前
看得出应该是值得一去的地方
我想就有闲时再去晃晃吧
今天要走的路可多著
可怜的一条断腿狗看到我就拼命跑
还好这时没车出现……
不然又要少条腿了
找到机会就拍不然这一路太枯燥
路上有很多往湖边的小路
不时能见到底下的钓客
拍
多拍
再拍
老樟树旁设置的伯公庙
对植物学家来说这是一棵樟树
在客家人心中则是值得尊敬的神明
总算能看到明德社区了……
这一路多亏
可爱的偷瓦大人 挖她咩 慧酱在心里为我加油打气
不然真的是走到厌世
终于是到了明德水库另一头
进入明德社区后
本来就不大的小7 能吃的热食好像都被游客抢光了
我只能找了间餐厅吃饭
明德水库牌楼 吃完开始赶路出去
1717 明德公共汽车站
结果到了路口刚好公共汽车开了过去 只能等下一班……
但是不知道为啥下一班来的时候
虽然我挥手示意 公共汽车还是直接冲过去不理
这是闹怎样了?
没办法我最后只能等到天黑 成功上车时已经是六点以后了
但这班的司机脾气很差 沿路一直碎唸超车
很无奈地回到了头份
然后我发现我的机车居然被人撞了= =分明有好好停在停车格里面
这几天得花时间来处理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