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提:
上次走完三四段之后脚趾起水泡,加上后续的假日又有事
因此隔两周之后才再继续挑战后续的路段
不过这期间因为搬重物撞到了膝盖……痛了很多天
难免会在意是否会对长程纵走造成影响
第五段:捷运剑潭站到碧山岩
4/22 9:08
剑潭站出发
一眼就能看到对外国人也很熟悉的园山大饭店
第五段由于刚好横切整个台北市,所以也可说是最热门的一段路线
沿着这条路线可以看到许多台北过去的生活轨迹
和阳明山又有截然不同的感受
剑潭公园,此时路上已经有很多行人
其中也不全是要走纵走路线,单纯运动的人也很多
所以如果要避免塞车,恐怕还是得早起些
话说此时才发现自己穿的居然是慢跑鞋XD
但再回头换鞋是没道理的
就这样上吧 反正今天的路线相对简单
剑潭周遭路线颇多,不过只要朝着老地方观景平台走就不会错
因为是知名景点,人非常多
看到这么多指标已经不会讶异了……
不过剑潭真的很有烟火气
漫山的庙里唱K 早晨会老旧的运动场地 还有沿路设置的废弃军事岗哨
这些事物都描绘了老台北人的生活轨迹
剑潭山三角点还得走上岔路几分钟
如此的坡度已经不能算是陡坡了
09:39 剑潭山
一座小小山头还是有不少人会上来打卡
由此可见这条路线亲民的程度
宽大好走的路面
以前有战备用途
现在则做为健行与保线使用
这里不小心立旗……
从此开始拍摄的景色十有八九都有101
想想也是,五六段路线不就刚好环绕整个台北市区吗
09:59
老地方观景平台
因为是观机打卡热点,短暂停留后就继续走了
展望较好所以顺手拍的……
不过之后会觉得自己拍那么多101干麻
对于第五段纵走来说
这不过是热身程度
此去过后人潮便少了许多
不过路径依然非常好走
接上蜿蜒的柏油路
途经军事管制区要留意
又双叒拍了一张101……
剑潭山步道结束,走出较宽大的山区道路
看起来有点简陋的指标标示往左
仔细一看这不也有界寮纵走的指标吗?
不过界寮是北南向,会切过这里也不奇怪
缓坡往上到高点展望处看大直美丽华“日景”
有个手持立牌在这里
再往上一段就能看到明确的指标往文间山
另一边可是军事管制区
文间山小路有人维护也是极舒适
而且有明显的自然工法处理
途中展望可见到故宫
再远可以看到阳明山群山 七星与大屯等
10:40
文间山
这里似乎有成团登山客,居然又是满满人潮
塞车加上下山的路段稍微湿滑
有人直接在我面前滑倒orz
但要说的话文间山步道也是轻松好走
没多久就接一般道路
到这里我才停下小休补充热量
郑成功绝对没来过台北……
不过不管怎么说也是这段路最适合补水的地方
往上要走一小段路
远远就看到成群的登山客,我的天
虽有流动厕所但看来还必须排队使用
接郑成功庙步道
这段稍微陡上相对吃力
这团应该是土地公圈的AKB48
此去圆明寺的路线都是舒适的石板路
11:24
3点1(地图标示)
走很长一段路才来到休息区,休息吃饭
这是一条四岔路
左转有两条往大仑尾、一条右转往金面山路线
有个比较小的指标标示正确的路线
接着一段上坡走出一般道路
前面接着往道路另一边走上阶梯
接着又会接回一般道路
但这里看到上山的路线是继续往大仑尾的
必须要继续往前才是第五段的路线
看到流动厕所就没错了
这里接忠勇山步道陡下
来到这里已经表示离目的地不远了……
不过可以往左选择腰绕
往上陡坡是个人私心,并非必要的路线
虽然石板路面破旧却设有路灯
表示这也是一处热门的山头
12:12
忠勇山/蒋中正铜像
之所以特别再上来一次
如果说七星山是第一次正式挑战的小百岳
那忠勇山应该可以算是第一次爬的山
上次爬山都不知道多少年前的事了
上忠勇山这段陡路让当时的我印象深刻
这么高应该没人能够泼漆砍头吧
12:25
碧山岩
一路往下冲
上次来时这里还在大规模整修
内湖还是以前的样子
只是房子更贵了
看完展望随便找条路下去
不得不说正门口这条路还是挺好的
很像是日本才有的景色
碧山岩往下按照官方路线会需要走一段车路
但我很讨厌走陡下的车路
忽然注意到有个鲤鱼山步道就在旁边
正常来说这一段也是可以不必走的
鲤鱼山步道最大特色要属这个椅子
造型不错但看起来就很难坐
另外还有老荣民仿照小人国形式建立的雕塑
像这就明显是万里长城
这个是石门水库
途中看到才走过的对面园觉寺
四五段就是分别在两个小小山头的路线
12:45
鲤鱼山
山顶凉亭旁的卫星控制点
另外还有总统府等数十个主题的雕塑
不得不说这也算是做出了一种特色
当下我还没意识到101又入镜了……
12:48
鲤鱼山(东峰)
一个小山头而已
不知为啥被人改了叫鲤鱼山
不知是哪位好雅兴把整套桌椅搬上来
虽然都已经破损不堪了
接着继续陡下又会接回第四段圆觉寺
到这里基本就是完全第四段再走一次
只是我尽量安排不要让路线重复
这次大沟溪遇到两只鸭子
想摸牠们却拉了泡屎,也太过分了吧
13:18
大沟溪
出去直接往大湖公园方向
时间紧迫而且往第六段中华科大这段路完全没必要走
直接跳上620公共汽车
纪录
第六段:中华科技大学到富阳生态公园
14:27
中华科大
正门下车 借厕所 简单吃点行动粮继续走
入口隐藏在校门旁小路进去
上坡路是免不了的
但这条路跟熟悉的南港四兽相同
都是平整石板路
这里还跟产业道路交错
旁边土地公庙应该有不错的展望
但赶路中,就不再停留
这条路是五星级亲民路线
经过的民家还正在欢唱
接着就进入有大量游客+岔路的区域
这里右往北兴宫左往丽山桥
都是不同的南港山路径
之前来时是走四兽山+南港山路线
然后就走到铁腿了
南港山版的101……噢 已经开始有点腻了……
相较第五段还是比较多爬升
累积的疲劳也开始出现
不由得放缓了速度
停下来休息顺便又拍了101……
攀岩路还是封著,已经开始荒烟蔓草
不过封著也好
爱攀岩可以去金面山五寮尖嘛
转播站看上去更破败了
15:37
九五峰
人潮极多如意料中
随便休息一下继续走
毕竟都是走过了的路线
就像这里头的狗也跟以前差不多
南港山
突然忘记这个图根点是什么玩意……
后来找到是南港山南峰的基点 上一小土坡岔路可见
右转往马蹄形平台
直走有点忘了去哪 好像是去到另一边福德宫?
拇指山 去过 很多刻字的石头 所以不上去了
只是这次注意到多了个淡兰古道的石碑
这条路线(粜米古道)也跟淡兰中路重叠
只是我没想到还有上到拇指山去
马蹄形平台休息一下
休息同时又拍了101
上次是从马蹄形平台往拇指峰上
这次则要往新的粜米古道路线去
粜米古道路面原始许多
甚至还有崩塌路段
通过时需要稍微留意
路上有展望都是101,不用想了
只是差在能看见文山隧道
松软的落叶土路
16:16
妙高台
稍微喘口气后继续赶路
当然也没忘记101
如果可以的话还是应该边走边拍 边走边拍……?
淡兰文化径石碑
以前有想过要找时间走淡兰古道
但最大问题还是时间难桥
淡兰全部走完至少也要花上十天半个月
接着四岔路 遵循指标往右陡下才是正确路线
一个人走的坏处就是会走到厌世
此去粜米古庙还有好几公里
走出山路进入社区
不知是谁在这里盖了豪宅
标榜几道防盗措施什么什么最新工法
反正都一样买不起
沿路走一段左手边看到指标是还得走上挡土墙
然后往回绕
这里又转回水泥路面
开始机械式迈步……因为路上没什么值得一提的景色
左转陡上
天色渐晚所以这段路是今天赶得最痛苦的
16:54
粜米公庙
要命的好汉坡
下去就是公墓区了
虽然没有避讳
也没什么可以拍的地方
沿着一般道路穿过墓园
有一条岔路是叫拳山古道
要走的路线还在前面
满山的忙仔埔配101真合适
总之这里有指标往左
接土地公岭古道
说是古道但已经跟一般农路差不多了
快速通过
反正没什么景 好在路也好走
南港山列纵走……有点不太确定是不是真有这条路线
17:14
安禄宫
为了猫忍不住停下来
猫却没领情
不过这里有更明确的淡兰路线标示
这条路线最终会接往倒照湖山
看到还有四公里差点傻眼……
但目的地是富阳公园其实没到那么远
沿着道路走出去很快就看到世界山庄
正常的第七段也是从这里起头
但我并没真的从这里走
因为这里到指南千阶步道的路线说穿了也都是一般道路
往右走一段看到道路对面的泥土路
为了赶路也是得用慢跑鞋硬上
幸好这条路只有缓上
要不就是严实的好走路面
中途不知为啥跳过了军功山 反正也不是很重要
看到这个后花园告示牌你往右走就可以直通富阳生态公园了
但想想自己偷懒有点过头 思虑片刻还是往中埔山前进
这条路还好都是缓上
只是树根错杂需要稍微留心脚步
这里重点是盛开的桐花并不是中间那根
17:43
中埔山东峰
有良好的休息设施
重点……就是可以看101 我放弃了
续行接着又会再出现官方的路线指标
不过都来到这了
还是把中埔山捡完再说
也不差几分钟
17:47
中埔山
相比隔壁真是冷清 只有几张小板凳
没展望就是比较可怜
由此下山的路线稍嫌复杂
多花了少许时间对gps轨迹
总算是接回正常的路线
这里还得往土路走一段
另一边不知道这么陡的水泥路到底是能做什么
土路往前走一段 看到这头的水泥路也是陡峭到根本不像车路
走出去还是接水泥路 继续往上走
其实这里就是辛亥隧道的上头
富阳生态公园不到一公里
应该是能顺利在天黑前下山吧
在山顶凉亭休息时拍了最后一次101(应该)
富阳生态公园的路上会接福州山公园
想了想就顺便绕过去看看
这时福州山公园几乎完全没人了
只剩一个身材很棒的妹子
不过我还是在观景台看看101就好……
天色渐晚没法闲逛这公园
还是稍微觉得有点遗憾
到这里都与淡兰路线重叠
沿着指标迅速赶路
18:21
富阳生态公园出口
总算在天色全黑之前结束
不过想想好像前几次走都是这样
这时还碰到一群外国人似乎是想夜游公园?还是不知干麻
不怕蚊子的人真是厉害
纪录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