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记] 关山断崖、鹰仔嘴、恐龙塔登塔关山

楼主: xapp (xapp)   2021-01-22 16:22:16
网志含gpx纪录
https://www.keepon.com.tw/thread-a7c9df1b-875c-eb11-812a-901b0e54a4e6.html
影片纪录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fLMGWHm2sw4
fb
https://www.facebook.com/junmtyt
ig
http://instagram.com/junmtyt
2020南一段-关断小纪
简要:本行程为2020年末经玉山国家公园管理处无特权合法申请之南一段入山,经关北叉、关山断崖、鹰仔嘴、恐龙塔攀登塔关山。路线申请为特殊路线,经玉山国家公园管理处审理登山经历、装备、行程概要与撤退路线后,万分感激获玉山国家公园入园审核合格后完成攀登行程。登顶塔关山后折返经鹰仔嘴鞍部、关北叉、库哈诺辛山、天池于2021年初下山。因本行程之南一段部分为网络上通俗记载之行程,并无特殊差异,所以略不记载南一段所经之一般百岳路径。专注于分享关北叉后经关山断崖往塔关山之概要。
关断小纪
所有走探勘路线、开拓新路径、高低绕避险路段、架设绳索或设施及寻获新水源等等。一直以来心中给予这群人的地位与认知迥然不同。为了赞扬如此的勇气与贡献,必须给予不同的记述笔法。
我想了想该如何描述这样崇高的点点滴滴,也不能复杂囉嗦。曾有一个人用简简单单的几个字带过,却很强烈给出明确标示,司马迁,史记。其中司马迁给予最高地位者用了“本纪”的名衔,在我的心中也确实如此。但是我们这队也只是参考前人的贡献,实在不敢夸大误用,那不然我就用“小纪”吧,在我心中对自己的最高期许,来描述这件不太可能在我身上发生的事情。事实上我们也在追随着这样所谓理想的事,但我们没那么崇高,只是卑微的人物。这样,不该囉嗦了,写个小纪。
嘉明湖登山步道是台湾百岳中最为知名热门的路线之一。即使山屋营位有限抽签困难仍然游客络绎不绝。凡经过向阳步道的旅客们除了向阳大崩壁外,最为赞叹的就是左手边在南横公路之上的那之瘦棱。
即为关山断崖,西起关山,经关山北峰,鹰仔嘴,恐龙塔与无数断崖、无数岩棱后抵塔关山。尤其鹰仔嘴至塔关山这段,尤其艰困,也是沿线风险最高之路段。棱瘦之山尖难容一尘一砂,为绵延之关山大断崖,有时候方便称呼我常常简称关断,亲切也简洁。听得懂,那你知道,听不懂,那你也记得了。这条路线叫做关断。
这条关山断崖路线罕有行旅,在百岳中颇富胜名但并非热门路线;文献上仅找得到零星的攀登的描述,却同传说般。同时,先前也未找到如gpx或gdb航迹之详实电磁纪录。
所幸2004年4月有两位勇士,花猫与阿杰;对这条险径给了不少营位座标、配时、危险地型之描述;让这条险径留下了一抹曙光。这两位是目前我已经确定最有资格带着“关断小英雄”的二人组。说穿了我们的贡献也只是踩在这两位巨人肩上。之后还有一些零零星星的攀登纪录,提供了不少的照片和描述,让这条路径渐渐明朗。我们在行前总共阅读了几份攀登纪录,分别为2004年的花猫与阿杰、2008年阿智、2014年毛怪、2016年启程。他们都是我心目中的“关断小英雄”。全部都列为收藏,甚至我还印了纸本,行程全程带上山,然后再带下山。为了不要印太多张缩小了好几괊缜r小到快看不到还双面印刷,但因为资料很多还是印了一整叠,很重,但是很珍惜,本行程在营地无聊时翻一翻感觉还不错的。
即使南横中断许久,塔关山也一直封闭了多时。大家都知道下南横的风险与违规爬山造成山友与政府单位的对立。在一些南横的纪录片也了解南横因为通车工程不断,尤其重点工程区经常施工与落石,修了想通又突断崩了,日复一日令人灰心,安全为由当然不希望山友进入造成工序扰乱。不断的检举与惩处造成山友与工务单位对立并累积了不少怨恨。据说也有不少接驳车因为违规登山就在南横被扣押了,因此一些冒险走南横三星的商业队,顶着圆梦百岳的理想,后来也不太想继续再开三星的行程。当然,我个人目前没有违规爬山记录,也不希望让自己留下一些对往后申请上
不利的因素与质疑,所以常常就拒绝掉很多行程机会。事实也是很幸运了,几经登山界与政府单位不断的沟通与讨论后,最近的山林开放政策正在逐步落实。我们所乐见的,是真正实质的管理、审核与开放的方向,并正视登山的问题,并持续共同讨论。我们也乐意分享我们的一点点浅见与心得。所以才有这么的一篇文章。
事实上南横三星并不是一定要走南横才能顺利攀登。当然,终究,关断这条路线仍然没有成为理所当然塔关山替代道路;毕竟关断也根本不是百岳难度的路线。所幸后来得知这条道路可经国家公园个案合法申请,可能是有办法无需特权前往的。我在想个办法理解这条路线,我所知道这并不是一般的登山路线而且中途充满著说不出的诡异与迷惘。我想开一个无风险的行程,没有任何比例的曝险,即所谓的零曝险、零风险,来破解这道旅程。我希望走进黑暗,点亮光明,从此塔关不再
是所谓无法解释的黑山。愿我点亮百岳的最后一座,从此所有百岳我认为也希望,当拥有足够的攀登能力,在天候条件许可下,塔关山得合法申请、登顶,那才是真实的宿愿与最终目标。
玉山国家公园很快的让我们的行程进入初审,等候了一段正常的处理时间后接获玉山国家公园管理处的电话,公务机关告知我们,这趟旅程,不能下南横、必需要撤退路线,并提供攀登能力证明与经历让单位进行能力审核。在申请时我在想我手上的名单中有哪些人可以带进去这趟旅程,几经寻问后,有些无下文,有些考虑中,有些我觉得他们不可能去,后来我想到刚好有一位,就简称S。但是S也不是随时都能发出,他只能在特定的日子里消耗积假。所以这趟行程一延就是半年了。不过我也马上同意,我们就延半年。
S爬山很特别,我跟S走过。他上下一些我认为需要犹豫的地形时总是感觉不假思索就直接过去,事实上经过几次旅程我也慢慢相信他这份能力。我有几位这样的朋友,但他们不是每位都想去,特别是有些是专走溪谷甚至勘探溪谷的,真的不太喜欢碰百岳,而且是一整群,都不太爱走百岳,但是却走一些不知名的溪谷水域路段,其实如果你走过一两次溪谷应该会很清楚,溪谷的难度比百岳高出太多太多了,尤其是多日的行程,如果中途还有下切和上攀河谷,那可以说跟百岳差别根本不能相互比喻。
S曾经问我要不要走北一接北二的死亡棱线,我当时有点当作是开开玩笑,但其实我觉得他有可能。不过后来我也真的去走了。一个人花了点时间把中央尖、北二段共五座山一次走完。后来就用北一接北二的行程来做为攀登经历审核的参考之一,其他的参考包括南三段丹大溪上溯路线(非传统路线)、阿桑来嘎南北桥寻访(探勘)、2018年玉山南峰霸王寒流雪季全台登顶首例。其实S也走过一些探勘路,我也跟他走过无纪录的寻水下切行程,确实我知道有些路线他的攀登能力真的非常可靠。以及他也有雪季其他十峻的全台首登纪录。所以,把他放进队伍里,可以放心很多。队内S븊晡曭涨钗a型克服,我擅长的比较偏向路线识别、挑路、腰绕闪避。他擅长直接克服,我擅长推理回避。这样的组合其实我事后觉得还不错的。队内的揹负能力都不错,所以其实我们并没有特别做装备轻量化,揹得动就行了。所以我们每人都各自带自己的帐篷,幸好关断的一些主要营地也够大,两顶双人帐是容得下的。
我想把行程规画得安全一些,让风险可能降低。甚至我想要的是“无风险攀登”,所谓的无风险,除了装备、天候、人员适应能力外,我们也需要一纸无风险的计画。这组计画并不是只是几点到哪、几点到哪?还包括下撤与中途撤退的所有路径、迫降点,甚至还要布设撤退时一路的水线,事实上我们离开关断也真的还剩有4升的水,从库哈诺辛山揹上来的,所以确定我们的布水是依照无风险进行的。我跟S讨论后S同意我的规画,也有了行程上的共识,我们接着进行行程规画与申请。很幸运我们顺利通过玉山国家公园的审核。
玉山国家公园管理处在给予审核通过前来电,我看到眼熟的电话区码后不管手上的事,我急着马上接通这电话。玉山国家公园管理处告诉我们,我们的行程即将审核通过,但是千万交待一件事,不得下南横,不论任何撤退理由都不得下南横。好的,我很肯定的同意。我原先就是计画不下南横的。不下南横的塔关山那就一定是探勘以上的路线了。S说他可以走,我也可以走。准备好,就可以了。事实上我们想走的就是一条开拓新路的探勘路线,我们顺利通过了。我们会走出一条不下南横的路线抵达塔关山。愿光复塔关重现光明。
装备上我们的队伍带了20米绳三条,其中两条可以手握攀登、一条为架设固定点用的消耗绳或是当成回收功能的回收扯绳。另外一条40米的回收扯绳。最后觉得不够,再补上一条20mm的7米扁带。所有攀登用绳在出发前都测试与检查过,也试攀以确定是否队友可以依靠这组绳组。我们带的绳总长应该是我蒐集到的纪录中最长的了,但事实上出发前还是一直在怀疑是不是真的足够。我们讨论完后决定就带这样了,如果带更多背包也不好装,也会排挤掉其他的警急用装备。
事实上除了20mm7米扁带与40米回收扯绳外,共有总长50米绳留在现场并未回收,行程结束后也确定,确实需要这么多的绳,但是经架设完,大致肯定后人可以不带绳索进入并通过全段;但是也请后人如需走此线,请自备补绳以补强重点断崖以免绳索日晒雨淋,因风化磨损造成意外。此外我们带的绳索并不是非常粗实耐用的绳,绳用久了会磨擦岩壁,会受损,也请后人必须重复架设以免于危险路段断裂造成意外,尤其6米岩壁、恐龙塔,我会强烈建议需要重复架设多组以确保攀登安全。绳索尽量多带,多的设施就留下来给后人方便攀登,有效降低此路线的风险。
行程中岩盔每人一顶在危险地形中都有确实戴上,安全认证的主要攀登扣环两人共四个经常满载,吊挂及物品保险用扣环数个确保安全。
除此之外一大堆的备用衣物,一整排的备用电池、好几升的备用水袋、备用水瓶、备用登山杖、备用粮食(下山两人都还剩了好几天粮)、备用手机,防虫、创伤外用与口服药品,我们多带了很多很多的东西,只要在负重能力范围,需要就带吧。我记得我走死棱北一接北二时,收到的建议都是装备尽量轻量避免过断崖时出状况,但其实我的习惯是重装,所以关断也就没有特别轻量化。出发时我们的背包都是二十几公斤超过,我们队内其实根本完全没有做装备轻量化约束,多带的就当做负重训练,我们应该也不会就只爬这一次,背不动走不了就下撤。为了避险,需要的东西一件
都不能缺。行前我有考虑过要不要带上升下降器。后来经过讨论后,确定没办法,上升、下降器会挑绳,绳径不同不会过。这个可能是唯一被取消的装备吧,因为无法搭配使用。
登山有一个笑话,“找不到登山口”。
这种事在现今还是经常在发生。
我有认识的朋友从盆驹下无双结果找不到下切路径后来只好迫降,隔天还是找不到又折返。
据说很早以前六顺山攀登最难的就是找登山口,很多人车开到了,人下车了,找了半天找不到登山口又搭车扫兴回家。这件事是我从几十年没爬过山的老前辈口中得知。后来我确认过很多年纪大的向导,这件在早期是常见的事实,尤其早期没有卫星定位仪器时,很多人行程失败回家的原因就是真的找不到登山口,现今也有很多山难是发生在山顶拍完照后下山走错路了。所以登山的入口还真的是一门学问。
关断的登山口,放心,没有那么难。但如果没有指示也可能不是那么简单,在一个树林半山腰里,如果错过可能就要乱钻浪费不少时间。登山口的纪录已经有附了gpx航迹,也有影片纪录。应该不难找了。
探勘的登山口就举例像阿桑来嘎一样,没有提示不容易知道哪里开始下切比较合适。下错点就是在下断崖,难得要命也没有效率。所以我们在出发前有特别标注了那个登山口的大略可能位置,到该点后马上前后整段提高警觉果不其然有看到疑似路径和古垃圾,古垃圾表示没有当今人士清理,那很有可能就是早期的遗留下的东西。一看到这些东西后我跟S互相告诉对方,到了。就从这里下切。完全正确,一个完整的登山口在一阵烟消云散后,水落石出,我们正式走进关山大断崖的探险道路。那个位置其实有个橘色的明显标签写着0040,所以后人可以记得那个标签的样貌就不会묊{错了。
我们切入的关北叉并不是一个完整的T字路口。事实上道路并不是垂直对接,而是类似卜字的方式循序的接上,就像高速公路的交流道一样慢慢接上。这条路说也奇怪,好像有路径又好像不是路径,事实上从现在开始尤其到危险断崖前都是这样的理解。我们跟这条路线有着一致的默契,这个默契来自于野兽留下的路径,虽然没有明显的人类痕迹,但是在抵达危崖之前一路上有着不少的兽族排遗甚至是野兽脚印,而且数量之多根本无法记录。这段路上的排遗很多都是最近的,但是越到后头路径越险恶时排遗会越少而且越旧。我本身一路上也专心在蒐集这些路径的线索,其实我ꠊ垮敦阞熔葴D也是如此。地型越糟连动物都不太想来的概念,真的会越来越有感触。他们带你进来同时有些线索也在逐步地警告你,你越走越深了,你要越小心。很多登山路径刚开始没有路,是猎人循着动物的路迹,从兽径演变成猎径,兽径与猎径常常通往水源地为人兽的休息与补给点。最后才盖上原民猎场设施久了形成聚落最后成为番社与道路。后来汉化征收时再开成官方的道路。
在走这条道路的时候刚开始是森林,不容易下切的森林,切了一阵子后兽径明显开始追循。追循了一阵子棱线终于出现,看到棱线后接下来就简单多了,剩下的是挑路。路有难有易,随便走也是一条,但要快就要选简单、选近的,有时简单的却绕路,需要权衡,最近的当然是延著棱线走,但事实上我们也没管那么多,却也花了不少时间在研究下切的兽径,走着走着我们离棱线越来越远了,在讨论要不要上切回棱线,但是上棱线那么陡何不就直接腰绕,很幸运的我们刚好回程因为玩兽径而寻获一处水源。这处水源有纪录下详细的座标和gpx轨迹档。水源是一处小池,但说也奇ꤊシo座小池清澈无比,可以简单目视见底,就在兽径的路径上,附近也有动物的路迹,所以显然这处确实是野兽的水源补给点。因为我们是在很久没下雨的冬季到达这里,严格来说已经度过好几个月的干季,但因为水源没有很大,所以也没办法保证是不是稳定水源。但是很确定这池没办法在棱线路上目视寻获,因为被几丛树挡住了,目前也没有任何文献记载此处有水源记录,算是意外走运吧。但是是回程才遇到所以事实上没有可能利用到这处水源。刚好这个水源点在6米断崖前不远处,如果重装不想揹水,也可以考虑一早先揹重装到此处确定是否有水,如果有水再装满到6米숊_崖前扎营或是再往前推进。如果没水再前往附近营地,趁早卸下装备藏进大黑,在中午前揹著空背包回3026带着几天水再过来其实算一算,天黑前都还可以到,所以也是一个办法。这在处之后棱线附近开始有一些轻微的地型,慢慢开始挑战攀爬与选路的能力。这是我觉得关断最友善的地方。关断不会一次给你一个超级震憾让你措手不及;关断就像一个导师一般慢慢的测试你的能力,并且慢慢开始暗示你,如果你觉得不行了,就尽早放弃吧,不要太勉强自己。在越前面撤退其实难度都很低,我相信就算晚上或是恶劣天气走,也不是那么容易发生危险;当然,越往前进,地型됊N越加险恶,需要的技术与知识就会越显得关键。其实我算是喜欢这种感觉的,我无法形容,就像刚开始的国家公园管理处入山申请一样,会先看一下你的简历,就算你骗过国家公园管理处也没关系;这边会逐步帮你进行审核。你还可以吗?我们继续前进。
在六米断崖之前会先进一片森林,看到森林其实我心中有点不安。我知道那很麻烦,如果你走过探勘有可能你也会有类似的感觉。因为森林有很简单也有很难和很容易迷路的。那时候我跟S聊著聊着我说以前我在走探勘时,大概走了150公尺就会觉得烦了。其实我在想办法对S做点心理建设。但S也不是新手,所以就当做对牛弹琴吧,也有可能对他来说不会烦,会是越来越开心。所幸这道森林跟花猫讲得一样,一下子就过了。过了森林后就是六米断崖。S已经等不及很快抢先到断崖前。崖前有一条黑色的旧扁带,我们在讨论谁要先上,后来讨论完的结果是我们其实也很担心这条ꬊe人留下的扁带会不会太旧拉着拉着就断了,我们有试拉一下,但还是很不放心所以有在旁边的树做一下确保,避免如果真的爬著爬著不幸绳断了,至少不会摔下两侧的深谷,有确保的话还有一点救至少人绑在绳上。我们半开玩笑的说著说著真的架了确保绳。因为我的体重比较轻,所以怕绳会断就我先上攀了,上攀完后换架完绳下来,换S上去。很快的过了这道精典的六米断崖也是关断的第一道试炼。趁时间还早继续往前推进。
过了6米断崖后是一道风口,我们在风口的坡下藏了一瓶1升的水,当成警急下撤的救难水,但事实是这瓶3026揹来的救难水到回程离开时也没有用到,就当作留给有缘人的急救水吧。
6米岩壁后有座排水不错但避风稍差的营地,也就是2016年阿智迫降的营地,我们原先考虑在这里扎营,但是考量到时间还早,就继续往前推进了。这座阿智营地大概可以容下4人帐约三顶,面积在关断中已经不算小。
在这附近我记得有一处上攀我们腰绕闪掉了,所以阿智的照片里有一道很险的断崖我们没有实际去攀登而是在附近探察地型另外再找路取代,最后是选择取右腰绕。后来看纪录比对也确实认为腰绕会比较好走。另外花猫有纪录他们有经过一道斜板岩,应该也被我们腰绕掉了。所以事后我问了一下S,他对斜板岩也是完全没有印象,我也完全没有印象,那就是没有经过了。在这附近的路况其实挑一挑路后都算很好走,没有太高的难度也没有特别花太多时间。也很快到达12米岩壁下方,大致上12米岩壁抓点良好,坡度并无6米岩壁般陡。可以不架绳抵达。12米岩壁的岩质混杂了白
色的石英石。颜色偏白、稳定性高。上攀后不久即是陡上关山北峰,一路都是干泳而上,但我们干泳的不是箭竹,而是混杂了不少的荆棘,两位的大腿都是满满的伤痕,小腿则因为绑腿保护而没有受伤。但也不知道为什么,当下没有感觉,可能是我们为了赶路而忘却了苦痛吧。关山北峰是大约三座的连峰组合成而,第三座高度最高,第二座则为关山北峰之副峰,S好像对关山北峰没什么兴趣,只有我一个人上去拍照,拍完后尽速离开,风势不大。接着一路下到鹰仔嘴鞍。此处附近地型非常多,如果右侧岩壁担心过于陡峭,可以行走左侧,但是左侧一点也不简单,常常需要置ꠊ酋韫b空中闪过烟囱地型或岩壁上的树枝,这样的穿越必须持续反复百次,危险性说高确实有可能,但其实选好健康的树当抓点,体力不透支其实风险不大。不久后下切森林,这里的森林草丛都不是干泳,都是用抢的硬推硬开,每走几步就开始拔刺,手、脚、鞋子里都是刺,这些刺并不是单纯刺柏的刺,而是比刺柏还要更凶恶的棘刺。数量很零星往往是潜藏在草中。直到我下山后,手上还有刺断在手指肌肤里变成黑黑的一点一点,可见其难缠。
花猫的记录过了关山北峰后会经过一个营地,这个营地可能不是很大所以我也没有印象,可能是有点赶,我们也没打算要停这附近,所以没有特别注意。因为其实过了12米断崖后就是一段加速草坡。但是再往前到鹰仔嘴鞍部会经过混合林,我没有特别直线走而是一直想办法先向右找兽径下切,利用森林线走法来绕掉一些复杂难缠的林带。直到森林线用完了之后才依依不舍告别草原进入森林,因为我的腰绕造成的下切其实还不少,S有时也会担心常常不时拿出gps检查避免我低绕离开直线太远。但是因为棱线的视觉感还满重的,所以大方向不太容易迷失就继续开挑路了。事后检
视觉得我的策略其实也不错,我们在这边腰绕掉很多讨厌的地型,连花猫经过的狗腿探勘队布条也一并腰绕掉,但是也有经过一些古垃圾。之后不久经过一道虎口后抵达花猫的鹰仔嘴最低鞍营地。这时候时间还算早,但是也怕我们再往前推不确定性高,所以就趁早整理营地扎营休息。这个鹰仔嘴鞍部的营地视野真的很棒,尤其往前可以看到鹰仔嘴的样貌,真的气势非凡,我们吃著晚餐然后趁著还没起雾看着明天要走的鹰仔嘴讨论明早要怎么走,然后就各自进帐篷睡觉了。
隔天早上起来有点赖床,因为天气真的很低温。鹰仔嘴鞍部营地虽然避风,但是帐篷上结著厚厚的冰霜。收完帐篷出发后我们刚开始以为鹰仔嘴鞍部营地是真的鞍部;事实上不是,鞍部营地再往前是一个断崖,要先下再上,这道断崖是一段有点陡的草坡混合攀岩断崖,几乎无路迹也没有明显兽径。因为既然是混合那就有可能可以挑路来腰绕,我们在附近又绕了一下找了一条觉得应该比较好绕掉攀岩的路径后,很快就进森林了,进森林后我尽量跟着野兽排遗寻找兽径一路腰绕后绕到一处叉路觉得应该要上攀了,如果看地势和植被的样貌如果不上攀可能之后会很难上,然后S拿ꔊX手机对了一下跟我说我们已经腰绕掉花猫的假山头,我也觉得很傻眼原来我们的计画那么成功。然后接着往左上攀上棱线。到达棱线后鹰仔嘴的山形渐渐在脱离丛林后明朗。接着我在休息时看着鹰仔嘴跟S讨论往鹰仔嘴的路线规画,我原先是计画往右绕到鹰仔嘴南侧的草坡后上,也就是所谓鹰的枕叶,因为看起来这样可以闪避掉上鹰仔嘴的攀岩区。但是后来走着走着我们越走越直直接攀上了鹰的海马回,很好笑的我们其实真的遇到攀岩区了,差点闪不掉还好在攀岩区右方有些灌木区可以藉植被混合地型先绕过,也幸运如希望的省掉一些跟鹰仔嘴纠缠的时间。上鹰仔嘴之后,
状况有点跟关山北峰一样,S不太想拍照,他在鹰仔嘴南侧的一块休息点休息,我开心上去拍完照然后顺便观察一下鹰仔嘴的地型。鹰仔嘴其实跟出发前预先想像的不太一样,鹰仔嘴的西南面是一整片的草坡,颜色是深绿色,也非常漂亮,山顶的草坡旁有一条小沟,我觉得可能那附近可整理出一小堆迫降营地,但其实应该也不太会在这里扎营。可能可以当成警急迫降的选项之一。
过了鹰仔嘴之后往东地型就是所谓的关东区了。这里的地型会慢慢开始出现,刚开始我腰绕掉了不少瘦棱地型,像是花猫记载的确保点其实我们整片都绕掉了,但是绕着绕着我再往前发现绕不上去了,因为有些坡质不是很稳我怕再往前会被碎棱困住,回头看S,S大概也了解了状况另外又开了一条路,我回头跟着他上去。S非常擅长走瘦棱,他瘦棱真的走得很快。回到棱线后不久就是恐龙塔。我们放下背包拿出绳索,然后开始讨论要怎么下这座塔。我们在出发前有设定三条线,右线(南线)、中线(断崖直下)、左线(北线),其中原先最偏好的南线发现有崩塌所以计画右线就不考밊{了,左线太攀岩质也是很松,所以也不考虑。中线垂降,那就先测看看垂降要多少绳长,以免降到一半发现绳子不够那就很搞笑。也很奇怪的恐龙塔下方其实是一座山洞;恐龙塔顶端则有山洞的天井。因为这种中空的地型我以前在探勘时有遇过。是一种极容易崩塌、落石的地型。所以其实也很谨慎,事实上塔顶真的有些石头很松,垂降如果扯到造成大型落石掉降后果可不甚设想。恐龙塔顶留有前人的固定点绳圈两组跟金钢环一颗但是没有前人留下主绳。我们在塔顶的天井测完深度后确定恐龙塔深度大概9公尺,架设主绳所需的绳长足够,架完后就直接垂降离开恐龙塔。离开
恐龙塔后就是阿智网志描述的恐龙塔后崩塌。我跟S讨论后我希望从左路上攀棱线架绳在几丛灌木上离开恐龙塔后崩塌,然后带着绳上去架。架完离开后发现其实也是可以不用架绳。但是因为前人有特别记录这一段是关断的六大地型之一。再加上其实我们手上的绳组还足够,所以恐龙塔的绳跟恐龙塔后崩塌的绳就没有回收了,留给后人使用。恐龙塔架了两条,第二条细绳功能并不是用来手攀。如果后人经过希望不要用细绳攀以免造成危险。建议用另外一组粗绳会比较安全。
离开恐龙塔后紧接着是瘦棱,刚开始还算安全,S对这种地型非常擅长就一路冲了,我也一路跟着,接着在一座三连峰处我又抢先来开路了,决定腰绕几座以闪避几座攀岩点,大概三连峰我们绕掉了两峰,第三峰前再重新接回棱线。所以事后看图确定花猫的杜鹃确保点应该是腰绕闪掉了。之后上棱线后有几处棱线有点松,有时候我会需要手扶通过。确定脱离所有碎棱后在塔关山前我马上停下来清鞋子,这时候S已经登顶塔关山。清完后我也跟着到达塔关山三角点,拍完照后。因为考量到之后的水源不确定,所以就折返回鹰仔嘴营地,那边我们来程有预先藏水,水量太多没有揹
到塔关。回到鹰仔嘴后隔天一早天亮出发经原路关山北峰、三叉路口、库哈诺辛山,下天池离开。鹰仔嘴鞍营地在离开时留了超过3升的警急备用水,本来是警急备用,既然没用到原先考虑要不要倒掉。后来想一想还是留着,留给有缘人吧。
关断的行程我是觉得,难度我自评为中上。中上的意思并不是简单。而是说中上再往上其实有更难的行程,特别是溪谷的探勘其实不少攀谷、攀瀑、水刀,以及我经历过的一些雪季探勘行程与冰岩混合的开路我觉得难度是高过于关断的。所以关断我个人的自评大概只能算是中上。但其实关断绝对不是百岳级别的路线。如果拿北一接死棱下无明和铃鸣来说,难度我自评为中等。马博则差不多是中下,传统的瑞穗到郡大南三段因为有些路线已经改道了所以还会再更简单。这样说大概就不太会误认我的标准了。
总之其实关断目前而言不能算是百岳级别的路线,如果有心想攀登,会建议队内带几位走过超越百岳级别以上的路线或是探勘级行程的成员会比较安全。算是我比较衷心的建议。但是我也满希望如果关断继续架设设施与继续探勘改善的话,有可能难度会再降;或许可能吧,有一天关断也有机会被当成小剑一样的行程走,现在是不建议。但至少也确定现在恐龙塔和恐龙塔后崩塌多留几条绳子,那应该关断是有可能全程不带绳通过。不过也强烈不建议不带绳,因为我们的绳是考虑到体积才选择的简易绳组,不太适合长久搭设。所以上去应该要自己再多带、多补充。
作者: jessica35354 (  )   2021-01-22 16:55:00
只能跪
作者: powersong (抛儿歌)   2021-01-22 17:10:00
神人推!!
作者: tbscsh (小蜗牛)   2021-01-22 17:14:00
厉害! 还走关断2次
作者: chart (まどか NO.1 \(^O^))   2021-01-22 17:35:00
只能收下我的膝盖(都跪到不能去爬了)
作者: qgtro4100 (可陶)   2021-01-22 17:43:00
详细推!
作者: starry1215 (蓝)   2021-01-22 18:02:00
好详细~感谢
作者: jplo (jp)   2021-01-22 18:55:00
跪推神人 !
作者: batike (BlueRed)   2021-01-22 19:25:00
强 我还以为我在看小说
作者: b910590oby (绿绿der)   2021-01-22 19:32:00
作者: Volcano (amnesiac)   2021-01-22 19:38:00
护膝…我需要护膝…
作者: vul81320 (vul81320)   2021-01-22 20:10:00
太扯啦
作者: jxigjll (jxigjll)   2021-01-22 20:44:00
作者: ancientmoon (妖姬西打龙)   2021-01-22 20:47:00
屌炸天
作者: scoutpioneer (耶耶)   2021-01-22 21:11:00
推 有要溯溪跪求揪个 一样专玩溪谷 但苦无队友
作者: adata5678 (xd)   2021-01-22 21:19:00
超强...期待频道继续更新
作者: eric51209e (KKPO)   2021-01-22 21:40:00
跪着看完啊
作者: slapycoco (Viperidae 蝮)   2021-01-22 23:05:00
我一直没机会去的口袋路线呀~你们真是太棒了!
作者: LsVCheN (保守扼杀天才)   2021-01-22 23:13:00
跪起来!!
作者: n0029480300 (NicK)   2021-01-23 01:33:00
太神了
作者: pzubfwss   2021-01-23 02:50:00
你们绳子也带太多了吧? XD 以前去只有恐龙塔为省事垂降用到绳而已
作者: baychi999 (发呆线)   2021-01-23 09:15:00
看得我膝盖都痛了
作者: hondobaka (照月不只是个DD)   2021-01-23 12:30:00
作者: jplo (jp)   2021-01-23 15:15:00
恐龙塔垂降后 回程是拉绳就可以上吗 ?
作者: wukuscott (阿明)   2021-01-23 15:15:00
推详细
楼主: xapp (xapp)   2021-01-23 19:13:00
恐龙塔重降跟6米岩壁一样 有些攀岩会需要纯臂力攀登https://www.keepon.com.tw/UploadFile/Thread/2021/74762/ab2bb92b-b26c-4a2a-808d-06944a1aef20.jpeg细绳是吊装备用的不要拉 绳环才是攀登用 细绳忘了移除请后队协助移除细绳 谢谢来信询问的寻获水塘 已补上相关照片于网志
作者: nijawang (coco)   2021-01-23 21:30:00
感谢这么详细的关断分享!不过转过来的文字有不少乱码。第一次看影片看到头晕想吐…很想看完…但没办法…大家看这种快转,镜头又转来转去的影片不会头晕吗?
楼主: xapp (xapp)   2021-01-23 21:39:00
我的一些朋友反映他看影片会3D晕 快转是因为影片会太长太长会看到睡着 所以方便整理就快转输出 算是一种权衡第一人称的影片容易3D晕正常现象 有些地形部分想记录下来以做为攀登行前的参考
作者: xxctsd (喔.....也还好)   2021-01-23 21:52:00
推推推
作者: tbscsh (小蜗牛)   2021-01-23 22:10:00
很希望可以重剪正常速度版的,把琐碎不重要删掉后,再分2部或是更多部,不然快转的版本,真的很难看到想看的细节
作者: tomwdc (等待)   2021-01-24 08:28:00
推 希望这条路线可以在多人探索后更加普及
作者: jplo (jp)   2021-01-24 11:18:00
影片速度ok ,想仔细看的位置再自己转慢速就好鹰子嘴鞍部营地可以塞的下3顶单人帐吗 ?
作者: pzubfwss   2021-01-24 11:44:00
建议用外帐 有可躺处就能搭如果第一反应是睡帐篷 可能还不适应走没有现成路径的地方
作者: fenda (想回家)   2021-01-25 18:23:00
强大!
作者: blackbrid (blackbrid)   2021-01-26 08:04:00
Orz...Orz...Orz...Orz...Orz...Orz...Orz...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