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聊] 登山活动的模式多元化与安全的底线

楼主: icandoit (向远方走去)   2020-11-24 16:07:48
闲聊一下个人今年的观察....给大家参考~
登山活动的模式多元化与安全的底线
一、今年登山模式多元化的现象
近年来由于山林解禁的政策方针,以及由于新冠肺炎使大众无法出国的因素影响,
都让越来越多民众都加入了登山活动,也因而产生更加多元化的现象。
例如:
1.传统社会登山社团、
2.网络自组团、
3.大专学生社团、
4.个人登山族群、
5.越野跑族群、
6.登山与环境保护youtuber,等等多种类型都有人持续加入。
而除了登山队伍组织的方式不同,也有些异于以往大众所熟知的登山观念,
像是:“装备轻量化”、“一日单攻”、“山径越野跑”等等,
逐渐映入大众眼帘,并且吸引更多年轻族群投入各种不同的模式。
如此多元的模式,让人一则以喜,一则以忧,
喜的是台湾的山岳环境从郊山到高山会被更多人看见,而可以发展出更多可能性。
忧的是由于型态多元,因此也似乎难有单一标准来限定“安全的底线”。
二、安全的底线
我个人认为如果是团队组织登山,则队伍成员彼此之间一定要有足够的熟悉度,
与落实山下的留守人制度。
并且彼此能把握每个队员的体能,对路线与地图的认识程度,
携带的粮食与装备,才能有效控管风险。
也就是说,不论采取单攻、越野跑或传统登山,都是亲近山岳的不同方式。
重点是行前彼此整体状况的认识,与如果出意外如何联系等等安全观念。
三、自组团互不熟悉的风险
另一方面来说,现在可以看到许多网络自组团山难频发的现象,
不论是郊山来回、中级山健行或高山纵走。
通常原因就是在于没有事前互相认识,也对要共同去登山的路线地图、
团队的体能、装备与粮食安排、在行进时该有的安全距离,都没有足够的认识,
才会导致意外状况。所以说,风险的根源还是在于团队熟悉度,与风险管理。
至于如果是“个人”独自去进行登山、越野跑或探勘活动,
则当然至少要有一位留守人或家人可以当“山下的队友”。
因而,事先告知留守人与家人,自己预计的上下山时间、路线、
携带的装备粮食等等,就是必要的动作。
四、多元化的差异与沟通
从登山活动不一样的型态,也可以延伸到目前社会上对登山各种方式的讨论,
例如“冒险VS安全”、“轻装登山VS重装登山”、“个人独攀vs团队行动”,
也由此常见许多登山社团对于何谓“安全登山方式”的争辩。
因此,我想采取各种不同方式去亲近山岳的山友们,
彼此的确可以更加“沟通各自重视的安全观之差异,与理解不同登山方式的价值”。
那么将来或许大众山友们,也会更容易进行讨论,跟接受彼此登山安全的共同底线。
作者: blackbrid (blackbrid)   2020-11-25 07:39:00
风险控管真的很重要,但很多人忽略这点
作者: jjcmonster (中职大恶搞 好投操到爆)   2020-11-26 10:18:00
作者: littlegreen (洨绿)   2020-11-26 11:17:00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