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报] 一次探险精神的极致展现—从吕忠翰、张

楼主: icandoit (向远方走去)   2019-08-16 21:58:05
http://bit.ly/2YVTLoc
一次探险精神的极致展现—从吕忠翰、张元植K2撤退谈起
文/黄建霖 - 2019-08-15 08:00:59
2000 年时,台湾人曾和大陆队伍合作,首次前往挑战K2。但当时因为天气恶劣,加上路
线为北棱路线,仅到海拔7400公尺的地区就止步。
19年后,又有台湾人由巴基斯坦来到乔戈里峰的山脚,再次寻求和它对话的机会。他们是
“果果”吕忠翰和“八千张”张元植,寻求用最纯粹的方式来和山公平竞争。
“K2大概是去年阿果从Nanga(南迦帕巴峰)回来时,才跟我提这一件事。”聊起两人攀登
此峰的缘起,张元植表示,“他就跟我说可以去了。像是这种山他第一顺位会找我,就是
高海拔或远征型态的。大概去年八月份时说的,所以大概也知道一年后会去。”
提起吕忠翰和张元植,台湾登山界大概没有人不知道这两号人物,他们一同毕业于苗栗全
人中学,特殊的教育成长环境,让他们比常人更具有理想性和行动力。张元植表示,两人
对于登山的目标并不完全一致,因此平时不会特别一起攀登。但这一次,他知道吕忠翰会
找他。
当被问到为什么找张元植搭档时,吕忠翰笑着说:“我能约的大概也只有他了。”而张元
植则在旁吐槽,“那是因为你所有队友差不多都快被你给克死了!”还强调台湾近年几乎
所有的海外重大山难阿果都在旁边,而后者则反驳说自己也救了很多人回来。
对于亚洲人、特别是东亚地区害怕去谈的生离死别问题,在他们两人看起来稀松平常,因
为就如同其他致死率很高的极限运动,攀登界也是“死了的传奇比活着要多”。吕忠翰不
只一次表示,自己上山时才打招呼的朋友,下山时就听到了死讯。死亡对他们来说是近在
身边的东西,所以可以侃侃而谈这种世俗的禁忌话题。
虽然高度不如世纪第一的珠穆朗玛峰,不过K2一直都被视为是8千公尺高山的顶点,它山
势险峻、地形复杂,致死率高出同等级的大山许多。但也因此吸引许多登山者慕名前来,
打算一举站上攀登生涯的巅峰。
张元植说道,“在意义上是蛮特别的,对我们或著是整个台湾高海拔的攀登史都有特别的
意义。心态上对我来说,因为我们春天有去爬一座8千的(马卡鲁峰),所以在成功登顶的
情况下,心里会比较有信心一点。但K2对我来说,会觉得真的蛮难的。”
“我知道很难,但实际爬起来一点也没有觉得赚到的感觉。”他笑说,“赚到的意思就是
,原本想像很难,但实际上会觉得不过如此。但K2完全没有,是真的很难。整趟都很陡,
从起攀开始就是一路40度的坡了。虽然没有到很难的技术型。但因为在海拔很高的地方,
所以很吃体能。对于肌肉高强度下的耐力很要求,在海拔8000公尺攀登还是更要求心肺能
力,更考验你的基本体能。”
不管是有许多冰隙和考验攀岩技巧的黑色金字塔(Blacl Pyramid)也是不是号称“最终考
验”、坡度达80度的瓶颈地区(Bottleneck),两人强调K2整座山峰都难以攀爬,而在无氧
的情况下,更是让挑战变得更为艰辛。
谈起坚持无氧攀登,吕忠翰认为这就是一种精神的展现,“对我来说就是一种纯粹,想看
看自己的极限。”意大利“登山皇帝”Reinhold Messner曾表示,他在登山时绝对不会多
带任何一件装备,他曾在一篇文章中写道:“穿上你的鞋,出发吧。如果你有同伴,多带
一条绳和一些岩钉架确保系统,其他东西就不用了。”这种阿尔卑斯式的装备观,一直都
是登山家所坚持的原则。他们注重个人在攀登时对于困难的克服和成长,登顶其实只是附
带奖励。所以这些人从来不会为了增加成功率,而将精良的装备带上身。
“对我来说比较简单,就是要靠自己的力量,这可能跟我们成长的过程有关系,从最早的
登山课程开始就是一切靠自己,自己煮东西、自己搭帐棚,登山是你自己的事情,你要靠
自己登山。”张元植用如同他性格一样坦率的方式缓缓说道。他此行一直无氧到海拔8150
公尺,才开始吸氧,他坦言本来评估自己应该可以到8200,但途中了解到自己当下的极限

事实上,他们当时已经来到台湾人不曾到达过的地方,只要再多爬400公尺,就能成就惊
人的伟业。
“那时候自己状况非常好,走在最前面,当下觉得百分之百可以上去。”不过关于山的一
切总是瞬息万变,吕忠翰和张元植最终并没有实现登顶的目标。
在16号前往第4营的途中,由于天气不好,加上架绳队两次差点被雪崩冲掉,最终并没有
把绳子架上去,所以团队行程延后了一天。隔天他们抵达第4营,一个外国人的队伍已经
传出有人被冲下来80多米的消息,雪巴人在架绳时又发现雪深及腰,如要继续前进充满风
险。
对于当天的情形,吕忠翰说,天气很好他们两人的状态也很不错,但唯独雪况不佳,山上
的雪积得很深、而且松软易坍塌,容易造成雪崩。
“那天晚上(架绳队)想架上去,所以我们所有人都出发,但到了8200公尺时,还是觉得那
边的雪不稳定性太高,所以大概11点半时就准备撤退了。他们就告诉我们攻不上去了。”
而吕、张两人在进行了讨论、厘清了当时的状况后,也决定下撤。
“地利不好,他们也觉得没必要‘铁齿’。”吕忠翰说,“根据我们得到的消息,登顶那
天就有两次小规模的雪崩。我们判断那样子的雪况不适合再继续下去。”再下一波攻顶时
间,距离第一次攻顶相隔5天,他们觉得5天的时间不够改变雪况,因此做出撤退的决定。
生涯首次攀登K2,最终就这样画下句点。
结果证明他们的判断是错的。在他们撤退后,上面传来了登顶的消息。今年有将近200人
挑战K2,有19人登顶,其中10是攀登者,9个雪巴人。
尽管很多人为他惋惜,但吕忠翰和张元植此行却是满足大于失望。他们明白探险一定会有
风险,而承受失败也是过程的一部分,重点是你经历或发现了什么。
“不可能看了答案再做决定,(对那个决定)不会后悔,因为在那个状态下以我的经验和能
力也只能做出那样的决定。到现在还是觉得再给我做一次判断,我还是会做一样的决定。
”张元植在台湾重新回顾这一趟攀登历程,下了这么一句结语。“第二个原因是,这次爬
下来我知道外在条件(雪和天气)许可的话,我在有雪巴人辅助并吸氧的情况下,我们的能
力是一定可以登顶。但我理想上是希望能用更纯粹的方式、不要靠那么多外在辅助上去。
不过现在的我还没办法到那个程度,因此觉得不上去、留给以后一个机会也是不错。”
对于在都市社会长大的一般人来说,我们被制式教育培养成追逐成功的人,不是胜利那就
是失败,中间没有留给自己思索的丰饶区域。而这一种思维,也被放到了主流竞技体育当
中,冠军被给予了至高荣誉,但过程中关于技艺和意志、那些最有价值的东西,却被遗忘
了。但站在这种价值观的反面,就是极限运动的探险精神。
在纪录片《赤手登峰》中, 主角Alex Honnold是一名无保护攀岩玩家,他再登上犹长岩
(El Capitan)的过程中只有一次机会,他选择了一个没有后路的方式来展现他自己的攀爬
生涯和人生。而吕忠翰和张元植从开始爬山起,就决定用一种更加稳妥的方式来达成目标
,所以出于对山的尊敬,他们此行决定撤退。两种人和两种方式,但展现的却是同一种精
神,这也是这类运动迷人之处。
“登山和竞技运动之间很大的差异性也是在这里,整个过程中你必须要去做很多选择,你
会要用你的经验、知识和背景慢慢克服,这是一个持续性很长的运动。”吕忠翰说。
要撤退还是要往上?要使用什么器材?这路线多危险,你都要在当下去作决定,一个差错
发生就可能是生离死别。而在这个过程中,你突然发现“这件事不再这么难了”,这个探
索未知的过程是很有乐趣又很可贵的,自我实践也是很重要的一部分。而这些东西,只追
求名利和成果的人,无法体会。
“假设一百分吧,登顶可能会占五十分吧。但是另一半得到的东西,你还是不能说他什么
都没有。”对于张元植来说,这一趟旅程收获颇丰。此前他在脸书上表示自己接下来将暂
时不会再去挑战8000公尺的高山,因为他有其他目标要为之奋斗。
“基本上我不会以8000公尺的高山为目标,K2对我来说是个重要的里程碑,他意味着是
8000公尺海拔传统路线的顶点。如果要再更强,可能还要再练,以后才有机会再突破,可
能是挑战其他新路线,但那也至少是十年啦。”张元植认为自己目前在8000公尺能挑战的
水平已经来到瓶颈,可能之后要再继续练才能有所突破,所以他决定不继续回到K2,而是
先去欧洲和中国为主,转而尝试一些技术型攀登的路线。
吕忠翰仍在追逐登上自己的第6座8000尺高峰,“不会去想证明给别人看,不会去张扬说
我要去爬一条很厉害的路线,一定要让别人知道。”攀登对他来说仿佛是一种修行,是自
己和山峰之间的对话,非常纯粹,就像高山融雪一样没有杂质。
“竞技体育太快了,真的太快了!而且分工很细,故事太短。可能你努力好久,争取到上
场和运到那一颗球的时间,可是整个比赛节奏太快,一下子就被忽略掉了。”吕忠翰解释
道,竞技体育胜者为王,但登山不是如此,每一次的攀登都是孤独并独一无二的。
张元植强调,他不会矫情的说结果不重要,能登顶当然是最好,但是探险的过程,永远是
登山最迷人之处。撤退不是故事的结束,反而会是下一次旅程的起点。“至少是在将近20
个年头后再次有人去试这个事情。先不论有没有完成,有完成那会是台湾史上很重要的一
个事情,没完成也算是一个尝试。”
撤退,也是自己人生哲学和个人价值观展现的一个过程。
关于这一次的K2攀登,结语用挑战海拔8611公尺失败,或许并不恰当。“成功登上8200公
尺”,似乎更为合适。
作者: Woodnctu (Wood)   2019-08-17 10:24:00
自己没能力爬,只能靠果果/元植带着大家开眼界
作者: liberating   2019-08-17 16:02:00
感谢两人!
作者: Beynerson (倍纳颂)   2019-08-18 19:57:00
作者: jplo (jp)   2019-08-19 07:49:00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