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猴山岳、二格山

楼主: afeifelt (阿非者)   2019-07-01 13:36:41
路线纪录:
https://afeifelt.pixnet.net/blog/post/68029725
这次路线包含两段棱线:【猴山岳】棱线、【二格山】棱线。
临时起意这次的行程,是想趁梅雨季节当中一天好天气来探探【猴山岳】、
【二格山】这一条棱线上的“双叶蕨”,路线【二格山】O型:
【猴山岳前峰】、【猴山岳】、【阿柔洋山】、【二格山】、【南邦寮山】。
从指南宫启登,依序沿着【猴山岳前峰】、【猴山岳】、【阿柔洋山】、【二格山】、
【南邦寮山】棱线,最后从古道下切到草湳,总长9.46km,
这长度几乎没有柏油路面,很扎实的棱线路。
原本想从政大一路走上【猴山岳】,过草湳到【二格山】,再到【六分山】
从猫空的〖樟湖步道〗回到政大。
结果一开始在【猴山岳前峰】、【猴山岳】、【阿柔洋山】这段棱线上,
为了好好细看“双叶蕨”,花了太多时间,到【二格山】都已经下午两三点,
只能从【南邦寮山】转往草湳桥下山。
如果真的要走一大圈O型,就需要很早出发,并且放弃观察“双叶蕨”聚落,
这有违我爬山初衷,还是慢走多花点时间和沿路这些小居民相处,比较有郊山乐趣。
【路线说明】
****************
如前面所言,这次行程目的是探索“双叶蕨”聚落分布,之前已经走过〖笔架连峰〗,
所以这次行程本来想把〖二格山〗棱线、〖猴山岳〗棱线这两条走完来探探“双叶蕨”
聚落,
也就是原来行程路线计画是从“指南宫”上这六颗山头,然后从“猫空站”下山:
【猴山岳前峰】、【猴山岳】、【二格山】、【南邦寮山】、【四面头山】、【六分山】

后来发现时程上根本来不及。
一方面太晚出发,指南宫出发时,已经是上午09:30,(临时想坐猫缆,结
果发现猫缆第一班时间是09:00)
另一方面,一路都是伫足观察“双叶蕨”,尤其是在草湳鞍部之后的“500m无名山头”
,停留非常久,
到达【二格山】时都已经下午三点,只能临时改变路线计画,放弃【四面头山】、
【六分山】,
从【南邦寮山】之后的不知名古道下切到草湳桥。
所以最后完成的路线是:
“指南宫”上【猴山岳前峰】、【猴山岳】、草湳鞍部、500m无名山头、【阿柔洋山】、
绿豆汤鞍部、【二格山】、【南邦寮山】、不知名古道、草湳桥。
备注:
结合两条棱线纵走,不论是“笔架连峰+二格山四峰”或是“猴山岳+二格山四峰”,
路线颇长,路程大约15~20km之间,需要注意时间掌控。
这次行程最后完成的路段:
“指南宫”上【猴山岳前峰】、【猴山岳】、草湳鞍部、500m无名山头、【阿柔洋山】、
绿豆汤鞍部、【二格山】、【南邦寮山】、不知名古道、草湳桥。
大致可以区分成:
A、“指南宫”-【猴山岳前峰】登山口(蓝色+绿色+灰紫色,三段路线):
因为“指南宫”是在指南路三段,而【猴山岳前峰】登山口在新光路二段74巷,
所以中间需要绕点路,从指南后山步道走到新光路二段74巷。
B、〖猴山岳山脉〗:(绿色+橘色两段路线)
【猴山岳前峰】、【猴山岳】、草湳鞍部、500m无名山头、【阿柔洋山】、绿豆汤鞍部。
〖猴山岳山脉〗前段(绿色路线)从新光路二段74巷登山口起登,很快就上
【猴山岳前峰】,
这段短短几百公尺也是今天行程最陡峭的一段,过来往【猴山岳】、草湳鞍部、
500m无名山头、
【阿柔洋山】这段棱线,是很缓和的一段棱线。
〖猴山岳山脉〗后段(橘色路线)过阿柔洋产业道路,一直到“绿豆汤鞍部”
这段路没有山头基点,
一开始很平缓,快要到“绿豆汤鞍部”,才变得陡峭一些。
C、〖二格山脉〗:(红色路线)
绿豆汤鞍部、【二格山】、【南邦寮山】
这次时间不足,只走了〖二格山脉〗一半路程,过【二格山】、【南邦寮山】之后,
就右切古道下草湳桥,后面的“二四(【四面头山】、【六分山】)”两个山头
只能放弃。
【二格山】是这次路程最高峰,一开始“绿豆汤鞍部”-【二格山】路段稍微陡峭
(“绿豆汤鞍部”-【二格山】这段也是今天最人工化的一段路),后面往【南邦寮山】
就开始逐步往下走(【二格山】、【南邦寮山】中间有几个小山头,需要上上下下)。
要注意的是【二格山】、【南邦寮山】到基点位置都很隐匿,不在路径上,喜欢收集基点
的人需要注意一下叉路。
D、不知名古道下切草湳桥:(墨绿色+灰蓝色路线)
因为时间因素,要从不知名古道(墨绿色)这捷径快速下切到草湳桥。
过了【南邦寮山】没多久就会看到不知名古道叉路,右切之后就是今天最陡下得一段
路径,
这段路径虽然一路都没有看到溪流,但是路径风格非常像溪谷路。
【路线高度距离说明】
*******************
如“路线说明”段落所言,这次行程最后完成的路段:
“指南宫”上【猴山岳前峰】、【猴山岳】、草湳鞍部、500m无名山头、【阿柔洋山】、
绿豆汤鞍部、【二格山】、【南邦寮山】、不知名古道、草湳桥。
区分成五段,细项说明如下:
A、“指南宫”-【猴山岳前峰】登山口(蓝色+绿色+灰紫色,三段路线):
因为“指南宫”是在指南路三段,而【猴山岳前峰】登山口在新光路二段74巷,
所以中间需要绕点路,从指南后山步道走到新光路二段74巷。
A-1、“指南宫”(蓝色路段),距离:起点、高度:267m。
A-2、叉路01,距离:0.1km、高度:276m。
A-3、叉路02(指南宫后山叉路、绿色路段),距离:0.2km、高度:305m。
A-4、叉路03(猴山岳土鸡城叉路、新光路二段74、灰紫色路段),距离:0.7km、高度:
375m。
A-5、叉路04(登山口叉路、新光路二段74巷),距离:1.0km、高度:378m。
A-6、【猴山岳前峰】登山口,距离:1.01km、高度:380m。
B、〖猴山岳山脉〗:(绿色+橘色两段路线)
【猴山岳前峰】、【猴山岳】、草湳鞍部、500m无名山头、【阿柔洋山】、绿豆汤鞍部。
〖猴山岳山脉〗前段(绿色路线)从新光路二段74巷登山口起登,很快就上【猴山岳前峰
】,
过了【猴山岳】、草湳鞍部、【阿柔洋山】,就会到达“阿柔洋产业道路”
进入〖猴山岳山脉〗后段(橘色路线),一直到“绿豆汤鞍部”。
B-1、叉路05(绿色路段),距离:1.1km、高度:377m。
B-2、【猴山岳前峰】,距离:2.2km、高度:482m。(这段轨迹乱飘,实际没有这样长)
B-3、【猴山岳】,距离:2.6km、高度:537m。
B-4、“草湳鞍部”,距离:3.6km、高度:498m。
B-5、叉路06(JenniferRoad叉路),距离:4.1km、高度:495m。
B-6、“500m无名山头”,距离:4.4km、高度:498m。
B-7、叉路08,距离:4.6km、高度:482m。
B-8、【阿柔洋山】,距离:4.7km、高度:477m。
B-9、 叉路09(“阿柔洋产业道路”叉路、橘色路段),距离:4.9km、高度:478m。
B-10、叉路11(“草湳”叉路),距离:5.8km、高度:552m。
B-11、“绿豆汤鞍部”,距离:5.9km、高度:569m。
C、〖二格山脉〗:(红色路线)
绿豆汤鞍部、【二格山】、【南邦寮山】。
这次只走了〖二格山脉〗一半路程,过【二格山】、【南邦寮山】之后,
就右切古道离开〖二格山脉〗。
C-1、叉路11(二格路叉路、红色路段),距离:6.3km、高度:647m。
C-2、【二格山】,距离:6.5km、高度:660m。
C-3、【南邦寮山】,距离:7.7km、高度:582m。
C-4、叉路12(不知名古道叉路),距离:7.9km、高度:536m。
D、不知名古道下切草湳桥:(墨绿色+灰蓝色路线)
不知名古道(墨绿色)这捷径快速下切到草湳桥,在草湳桥公共汽车站回到市区。
D-1、叉路13(墨绿色路段),距离:8.6km、高度:390m。
D-2、叉路14(指南路三段叉路、灰蓝色路段),距离:9.1km、高度:342m。
D-3、“草湳桥公共汽车站”,距离:9.4km、高度:316m。
【双叶蕨聚落分布心得】
****************
这次棱线路径【猴山岳前峰】、【猴山岳】、【阿柔洋山】、【二格山】、【南邦寮山】
大约9.4km,可以分成两个棱线: 一段是【猴山岳】这段棱线,一段是【二格山】这段棱线

两段棱线在“绿豆汤鞍部”交会。
【猴山岳】这段棱线是“西北-东南”走向, 【二格山】这段棱线“东北-西南”走向。
很明显的,“双叶蕨”聚落在“西北-东南”走向的棱线分比较多。
“东北-西南”走向棱线还是会出现“双叶蕨”聚落,但是数量少很多。
有个猜想,“西北-东南”走向棱线迎向东北季风。
把这次纪录的“双叶蕨”聚落照片位置镶在轨迹上,第一个出现“双叶蕨”位置是在
【猴山岳前峰】,
第一段〖猴山岳棱线〗,在【猴山岳】之后,到草湳鞍部之间,“双叶蕨”减少许多,
草湳鞍部之后,数量突然急剧增加。
“双叶蕨”聚落数量最高峰是在500m无名山头。
过了阿柔洋产业道路之后,往绿豆汤鞍部路上,一开始还有不少“双叶蕨”聚落,
但是在叉路10之前,就差不多减少到看不到。
第二段〖猴山岳棱线〗一直要到【二格山】才又出现“双叶蕨”聚落,
但是数量已经少了不少,而且在【南邦寮山】前一个小山头就已经看不到“双叶蕨”
聚落。
【南邦寮山】到叉路12都看不到“双叶蕨”聚落,叉路12~13这种直切等高线的路段,
基本上在各处路段都是看不到“双叶蕨”。
草湳鞍部和【阿柔洋山】之间这500m无名山头是今天路程“双叶蕨”
聚落分布最多的一段棱线。
细看“500m无名山头”-【阿柔洋山】之间“双叶蕨”聚落照片的分布,
这段短短几百公尺棱线,是这次路程数量最大的一段棱线。
扩大范围来看石碇、深坑、猫空、新店之间山脉棱线,并把“双叶蕨”聚落照片镶进
轨迹,
大致可以区分成三条:
一条是东北-西南方向的〖笔架连峰〗(蓝色线),主要的山头有:
(东北石碇老街)【西帽子岩】、【炙子头山】、【笔架山】(西南绿豆汤鞍部)
一条是东北-西南方向的〖二格山脉〗(红色线),主要的山头有:
(东北绿豆汤鞍部)【二格山】、【南邦寮山】、【四面头山】、【六分山】
(西南新店)
一条是西北-东南方向的〖猴山岳山脉〗(绿色线),主要的山头有:
(西北指南宫)【猴山岳前峰】、【猴山岳】(东南绿豆汤鞍部)
如同“路线说明”段落所言,这三条山脉棱线在猫空“绿豆汤鞍部”会合,
这三条山脉都有“双叶蕨”聚落分布。
东北-西南走向的〖笔架连峰〗、〖二格山脉〗路线虽长,
但还是没有西北-东南方向的〖猴山岳山脉〗“双叶蕨”聚落分布来的密集且数量多。
这次的【猴山岳】、【二格山】观察很开心推翻了之前的归纳:
1、阿柔洋山附近有一大片不输于耳空龟山的双叶蕨聚落。
2、有几处棱线,左右两边的坡都有双叶蕨。
作者: PsMonkey (痞子军团团长)   2019-07-01 17:14:00
请加强内容,不然日后认为 hiking 点不足而砍文坦白说,阁下发表的文章充实度跟 oasis168 大同小异
作者: etu4315 (成大海龙王)   2019-07-01 17:50:00
部落格内容超多,这么普通的郊山路线能写这么多也不简单
作者: superhome (期待星与月之夜)   2019-07-01 19:00:00
贴在这的精简太多 那些图都省略了 其实就没什么可看了
作者: cat10536 (kiki_huang)   2019-07-01 19:58:00
老实说部落格的内容有点...废话太多了
作者: tingiy (2375)   2019-07-01 23:39:00
内容这么少喔
作者: dotichi   2019-07-02 06:39:00
部落格内容虽然丰富但感觉囉嗦,同样的东西一直重复在3.4段文章里,不够简洁明了很可惜
楼主: afeifelt (阿非者)   2019-07-02 06:52:00
误会,原来可以po很多内容,对版主抱歉,补充回路线精简至于觉得“太多”“废话”,想必已经多次走过这里,请教以您的经验,这条路线,那里的“双叶蕨”最多呢?若您多次走这条路线,但对于“双叶蕨”分布没有兴趣,那就比较明了,这些分布纪录对您是“太多”“废话”那说声抱歉,因为这些分布和沿路小细节,对个人是重要的游记是结合所有完整版,通常会延伸出不同面向的精简版例如路线精简版、游记精简版、双叶蕨不同路线版、蝴蝶PS:若版主依然觉得这修正后文字不够多,这里还可以补充对版主再说抱歉以延伸精简版,例如路线精简版,会另存:https://afeifelt.pixnet.net/blog/post/68070684游记精简版、蝴蝶综合版还在处理中,双叶蕨整理进度:https://afeifelt.pixnet.net/blog/post/65051941不过,双叶蕨纪录相信是没有多少人有兴趣
作者: s813141 (阿超)   2019-07-02 07:15:00
比较好奇,一般比较多人称呼双扇蕨吧?
楼主: afeifelt (阿非者)   2019-07-02 07:28:00
双扇蕨双叶蕨都可以,记得还有人会说鬼伞蕨
作者: PsMonkey (痞子军团团长)   2019-07-02 10:11:00
ㄜ... 我澄清几件事情 / 观念:1. 我只依发在板上的内容作判断,不考虑连结网址内容2. 我必须一视同仁,拔掉作者跟用词习惯,我分不出你与 oasis168 的区别,而该作者的文章几乎都被我砍光3. 这跟字数无关,如果只是贴一堆 wikipedia 的文字那也没什么意思 / 意义。希望你能理解 / 体谅。至于其他板友的(其他)意见,我就不多作评论,以上
楼主: afeifelt (阿非者)   2019-07-02 12:10:00
对版主再说声抱歉,辛苦了。既然可以贴较多内容,改进之
作者: PsMonkey (痞子军团团长)   2019-07-02 15:25:00
==" 到底是什么让你有“不能贴较多内容”的错觉....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