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囉各位版友午安~
我是 Hikingbook 的小编,
最近我们开始尝试登山安全知识推广的专栏,预计两周出一次文章,
目前已经有“登山迷路”跟“登山失温”这两篇,
欢迎大家给我们建议与指教,
如果有想看的其他主题,也很欢迎提供给我们唷!谢谢大家~
完整原文刊登于:https://bit.ly/safety_002
* * *
在台湾的山难事件中,“失温”是名列前茅的死亡原因,但却常常被忽略,
原因是许多爬山的人对于上山前的准备与认知仍有不足,
而如果遇到迷路而被迫要在山上过夜的状况,失温的风险就会大增。
今天就要来跟大家分享,为什么去爬山会发生失温的状况,以及预防失温的五个重点,
做足准备再上山,才能把风险降到最低喔!
文章重点:
一、别轻忽失温!三小时就夺魂
人体正常体温是 37 度,而“失温”指的是身体核心体温低于摄氏 35 度。
根据“333 原则”,人没有食物可以活过 3 周,没有水是 3 天,
但是失温 3 个小时就会致命;而且,失温会影响一个人的判断力,
若没有及早介入,当事人可能不自觉地任由情况恶化,而错失宝贵的救援时间。
因此,预防失温绝对是首要要务。
二、预防胜于治疗!如何避免失温?发生失温怎么办?
1. 上山前的准备
1) 天气恶劣不外出:
若在上山前,已经预知有大雨、台风等状况,就应该要尽量避免上山。
2) 正确的衣着穿法:
穿着上的最高指导原则是避免将衣物弄湿,以避免水寒效应。
衣服的穿法则是以洋葱式穿法为原则,最底层是排汗衣、排汗内衣,可以快速带走皮肤
上的水气,保持身体干燥温暖;中层则是具备吸湿排汗的保暖衣,可以持续排出底层导
出的水分,并防止不必要的热量流失;最外层则是可防风、防水、及保暖的外套。
3) 带足必要的装备:
每次上山,都应该要携带备用的保暖衣物,以及最重要的“刁山小包”。
刁山小包的内容物,要包含以下这几样:三个最大尺寸的黑色塑胶垃圾袋、
几根短蜡烛、一个打火机、几条营绳、一卷电器胶带、一把小刀。
2. 上山后的预防与处理
登山期间,要预防失温,一定要遵循以下两个重点:
防止体温散失、增加体温。
1) 要防止体温散失,应该以避免风寒效应与水寒效应为重点。
换句话说,要移除会让体温散失的原因,比方说湿掉的衣服、吹风、淋雨的状况。
平常行走时,就应该要注意随时保持衣服的干燥,并定时补充食物与水分。
假设今天因为迷路而必须在山上紧急过夜,按照这个原则,应该采取以下行动:
- 找可以避风遮雨处,如果有外帐,则把外帐搭起,可达到更好的遮蔽效果。
- 将所有的衣物穿上,然后在最外层穿上雨衣或防水衣。
如果衣服是湿的,应该要尽快脱掉,并换上干的衣服,避免体温继续流失。
- 把刁山小包中的黑色大塑胶袋套在身上,上下各套一个,
如果夜晚气温降低,可以在里面点起蜡烛(用钢杯或碗装),达到保暖、
让身体回温的效果。
2) 增加体温
增加体温的方式,主要透过外在提供热源、以及内在产生热源两种方式,
如:使用刁山小包的黑色塑胶垃圾袋套住身体,并在里面点起蜡烛、
将热水瓶、热水袋、暖暖包等放在颈部、胸部、腹部等身体中枢部位
补充热食、食物、喝温热水。
多一分准备,就少一分风险,大家一定要记得,失温是要用预防的,
而不是等发生再来处理。
最后,其实在郊山发生失温的状况并不比高山少,
主要是因为一般人可能容易轻忽郊山的风险或难度,而没有携带必要的装备,
这样疏忽的心态,就容易让我们曝露在更高的风险之下,万一发生了超出预期的状况,
就有可能造成遗憾。因此,不管是行走哪一种路线,都应该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再上山,
才能真正为自己的安全负责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