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记] 日本 长野雪训 Day3 白马 x 唐松岳

楼主: wagaga   2017-12-26 21:03:29
图文好读版:http://vavavivi.pixnet.net/blog/post/104884761
经过一整晚的强风吹拂,我们的帐篷仍然完好无缺,真是谢天谢地!
另外也感谢泰国友人借我新买的睡袋,舒适温度号称达到-20°C,
让我晚上睡到热得要把拉链拉开。
起床后最重要也最难过的就是出门上厕所了。跟夏天不一样的是,
在出门前一定要把所有衣物和鞋子都穿载好,要不然出去只会变成一根冰棒。
所以等到大家都轮流从只有一个门的帐篷出去又回来后,
往往都要花上好一段时间(两个门的帐篷还是比较方便啊!)。
当一切准备就序背包上肩后,恼人的山庄管理员又跑出来叫我们把帐篷撤掉,
只因为我们的帐篷黄黄的从雪墙边露出了一小角,会被其他游客看到。
于是大家不得不又把帐篷就地拆解,将外帐舖在最上层,然后用雪盖住。
教练说,就把他当作是强风中,避免帐篷被吹坏的练习吧!
帐篷前的日出
https://imgur.com/TG6jWK5.jpg
今天的目标是延著八方尾根的棱线爬到唐崧岳,远眺日本北阿尔卑斯山脉的美景。
可惜越往上走,风势就越为强劲,才上升不到200公尺,便让人感受到大自然严苛的挑战。
透过护目镜看着已经是横著朝自己飞来的白雪,被强风再加速吹往身后,
伴随着脸上尚未结冰却快失去知觉而快要感受不到的微刺痛感,
一瞬间让我以为这是在拍探索频道还是在看山岳影展的错觉。
总之风势强到我们三不五时就要做三点防风姿势,要不然很有可能直接被吹倒在地。
在教练们评估风险后,觉得如果继续上山的话,有可能发生人员被直接吹落山谷的危险
,不得已放弃登顶而决定往下撤退,进行其他可能的练习项目。
远眺白马连峰;看起来天气很好,但实际上是…?
https://imgur.com/dWNcXR4.jpg
前往唐崧岳的路上,正常的情况下难度只有两颗星
(日本雪山登山ルート集 | 山と溪谷社)
https://imgur.com/9kOiqo5.jpg
藏身云雾中的白马岳
https://imgur.com/9kOiqo5.jpg
风吹雪(误)
https://imgur.com/jwTBRut.jpg
刚离开营地不久,路都还很好走
https://imgur.com/XftokJ1.jpg
尽管下撤了好一段距离,但风势依旧强劲,简直就是练习的最好环境。
在带着强风的斜坡上要好好休息的话,通常都会用铲子先挖出一个小平台
(只是站立休息的话则是用脚踏出稳固的踏阶),
然后用冰斧将背包固定在较不受风且不会掉到山谷里的地方后,
再继续用铲子做雪墙加强防风工事,
如此一来便能有一个比较能安稳休息且较温暖的地方。
https://imgur.com/XftokJ1.jpg
在背风处休息,准备下撤后练习固定点架设,以及默默载上第三层手套的教练
https://imgur.com/XftokJ1.jpg
太认真到忘了在做什么了...
https://imgur.com/XftokJ1.jpg
雪椿和阻雪板都是能有效在雪地里设立固定点的工具,
而且可以随着受力增加更加的深入雪堆里,让支点更稳固。
在插入雪椿和阻雪板前,寻找合适的雪层是很重要的,最好是多插插看不同的地方,
选择比较结实的雪层,这样才真的有能力在受力时提供固定点的功用。
插到雪堆里的角度则是介在80°~85°之间,并且要将整根雪椿都插进去,
并用雪埋起来,以防止热量经由雪椿的顶端传到内部,使得部分雪融化而产生间隙。
至于雪椿上端的钢丝,连接用的扣环,还有下方连接的绳子要尽量保持在一直线上
(受力方向),才能有效的将力量传导到雪椿上。
有必要的话还必需在他们经过的路径上挖一条小沟,以达到最好的效果。
如果况不够厚,不足以将整根冰椿埋到雪里的话,用冰斧挖条横向的深沟,
将sling绑在雪椿的中间并横放在挖好的深构里,一样可以达到固定点的功能。
相同地,冰斧本身也可以充当暂时的雪椿。
练习完毕,准备下撤回营地(因为太认真练习,所以没有练习中的照片...)
https://imgur.com/1Lh4GDt.jpg
就算是在下山途中,还是会偶尔刮起强风,雪是往上飞的...
https://imgur.com/QhMXH6r.jpg
那个不是营地,是冬天关闭的厕所…
https://imgur.com/ud18Y0G.jpg
横著吹的雪真是有感觉啊
https://imgur.com/17O7xnV.jpg
帅教练
https://imgur.com/U106AJY.jpg
结束寒冷及强风的固定点架设练习后,回到相对温暖舒适的营地后,
为了下午及晚上能够从此高枕无忧,大家继续将雪墙堆高到管理员看不见为止。
就某方面来说,堆雪墙和挖雪洞的技巧其实很类似。
在处理完表层机乎无法成型的松雪后,稍微硬一点的雪则是尽量用铲子切成方块状,
不但好搬运,效率也高很多。
用力的方式则是跟挖伞兵坑类似,尽量使用身体和脚来挖雪。
大部分的时候都是用脚踩在铲子上,将铲子切入雪中;
切完四个边之后,就可以试着把这个方块拿下来了。
像是在挖砖头一样,一块一块的比较有效率
https://imgur.com/U106AJY.jpg
继续堆高我们的雪墙,防窥视功能大于防风功能…
https://imgur.com/pYZipi6.jpg
雪洞小技巧:
1. 洞口的高度约为一个人坐着时的高度,这样要往里面挖时比较好施力也比较舒服。
2. 洞口上的雪至少要有15~20 cm厚,这样才不容易在挖到一半的时候坍掉。
3. 往里面挖的时候有足够的深度后(单人60cm,双人120cm),
就可以开始加强宽度及高度。
4. 天花板的部分要弄成弧型的,并尽量将屋顶做成平滑曲面,
避免尖端部分的雪融成水掉落。
5. 横的雪洞(与入口方向垂直)会比较保暖,因为风不会直接吹到底。
6. 可利用之前挖好的雪块堆在洞口挡风,并压住防风布,增加室内暖度。
7. 在雪洞上方插旗以防其他人走在上方并陷入。
此图为错误示范XD
https://imgur.com/HpwqA4w.jpg
不过很可惜的是我们虽然很努力的想要挖一个雪洞出来,
但是在练习不足的情况下还是有点不得要领,最后只挖出了一个放背包们的大洞。
放弃雪洞后,教练们也跑过来跟大家一起窝在帐篷里休息喝酒聊天,
这永远是一天最快乐的时刻!
帐篷看出去的夜景
https://imgur.com/N3iCbBS.jpg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