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记] 带着孩子去健行-绢丝瀑布步道

楼主: toiletmei (傲笑年)   2017-10-13 15:42:03
http://blog.xuite.net/toiletmei/blog/538993062
‧时间:2016年1月31日
‧年龄:2岁9个月
  这个月是我们的健行月。一个月有三个周末都找出空闲健行,回顾2016年的照片,发
现这么好的事情真是史无前例。有了前两次的美妙经验,子台跟着我们去健行的意愿更加
提高,而且这次我学乖了,搭上了前往擎天岗的公共汽车,我们从山上走下去!
  虽然有点偷吃步,但带小孩健行就能如此理直气壮,步道落差不大,仅有197公尺,
步道距离也不长,2.2公里对子台来说是小case!况且中途还有被子台戏称为“大水水”
的瀑布可看,因此对带着孩子健行的父母来说,是绝佳的选择。
  这是一条闻名已久但无缘相见的步道。阳明山的步道何其多,鱼路古道、二子坪步道
、擎天岗环形步道,实在是多如牛毛,子台虽仅两岁多,但也走了不少步道,这不是他第
一次来到阳明山健行了,因此对于广阔的擎天岗大草原,他并不陌生。
  下了公共汽车之后,我们的第一站就是到擎天岗游客服务站“补货”。山下的天气大好,
没想到搭公共汽车上山之后,竟然风云变色,云雾飘缈,好似随时都会下起雨来,老公担心气
温太冷,因此买了一些热食备着。在游客服务站里研究一下绢丝步道的地图,才发现步道
沿着头湖溪和招财湖溪而行,如果夏季来此,应该十分消暑!
  绢丝瀑布步道是鱼路古道(金包里大路)的南段,沿途都有溪水相伴。从擎天岗出
发,招财湖溪(竹窝溪)于左侧一路相伴,虽然出发时天气并不稳定,但路面平坦好走,
于是我们便在朦胧细雨中缓缓而行。
  五分钟后,步道左侧有一观景平台,我们并没有在此停留,而是继续前行。途中遇第
一个岔路,右转往冷水坑,左转往竹篙山,续往直行。
  不久,又遇一岔路,此地有一设在竹窝溪上游的拦砂坝,因下雨天所以溪水量大增,
溪水从拦砂坝满了出来,虽不至于气势磅礡、万马奔腾,但也十分壮观。
  十分钟后,步道一旁出现竹林,显示之前附近应有人居住于此,果然不久之后,步道
右侧出现废弃的建筑物,趋前一看,告示牌上头写着“阳明山牧场办事处”,隶处台北市
农会,日期是民国80年8月。上头文字为““台北市农会阳明山牧场于民国42年经行政院
拨用,作为牧场使用,北市农会本着服务农民立场,自四十二年起,于农闲期接受农明委
托代管耕牛迄今已四十年,对台北市及邻近农民帮助甚大,且耕牛于牧场自由活动、吃草
,进而造成牧场草原特殊景观。”
  阳明山牧场的前身为日治时期的大岭峠牧场,峠是日文汉字,训读读音为とうげ (t
ōge),指的是山路的最高点或顶峰。大岭牧场当时隶属台北州农会管理,后因二战中断
,直至民国41年始恢复经营,分别交由阳明山管理局、士林镇公所、北投镇公所、阳明山
农会、士林农会及北投农会等六个单位共同经营。台北市改制为院辖市以后,牧场便归属
于台北市农会经营。
  大岭峠牧场在二战爆发之前,其巅峰时期占地两千余甲,放牧牛只1600多头。当时牧
场分为三个部分:第一牧场办事处位于擎天岗,包括山猪湖至七股一带的山坡;第二牧场
办事处位于鹿崛坪,包括磺嘴山、大坪、嵌脚等地,目前已废除,但尚有私人放牧的行为
;第三牧场办事处位于内湖与内双溪交会的风柜嘴,包括双溪、东湖国小一带。
  深入办事处的腹地,可见一石砌的旧牧场事务所,其旁于日治时期又兴建了新的牧场
事务所,此建筑隔为三间,是昔日上班值勤与职员住宿的地方。
  此处也是绢丝瀑布步道最靠近招财湖溪之处,路旁有许多小径下切到溪谷处,看来似
乎有不少人在此戏水赏景。既然是一处谷地,接下来的路也转上缓上坡,一直尝到甜头的
子台似乎对于这段上坡不怎么喜欢,开始赖起皮来,走一步就停一步,不是叫爸爸抱抱就
是坐在妈妈的鞋子上休息。
  穿着红色外套的子台可爱的模样让许多经过的路人频频为他打气,大部分的人都是从
菁山路的登山口出发,从擎天岗的方向走,只有我们这一家人是逆向而行,因此这一小段
上坡路成了子台最大的难关,好不容易又拐又骗,才打起精神重新上路。
  步道稍稍偏离招财湖溪,向西接到冷水坑溪的方向前进。绢丝瀑布就位于冷水坑溪上
游之处,其高低落差约莫14公尺,呈85度倾斜。渐向下游,即为头湖溪(或称菁礐溪),
最后成为外双溪的西源。绢丝瀑布的形成原因是由于此处位于七星山与竹篙山两种不同成
分的火山熔岩流接触带上,两者抗风化和抗侵蚀的能力不同而形成瀑布。
  绢丝瀑布水量不大,但足以成就一番风景。说到其名称的由来,上网查有二,一说是
我亲眼所见之感,其水量不大、瀑身细长,如一条挂在山崖上的白色丝带,故名为“绢丝
瀑布”;另一说是此处水流飞卉激散,水气弥漫,有如丝绸般浪漫。无论是哪一种说法,
这里都是夏季避暑圣地,也是观瀑的好地方!
  由于附近的土石容易松动,因此瀑布附近有护栏围起,并不开放给游客下去亲近。我
们在附近的长椅坐下,拿出刚刚买的“热食”,发现早已转冷,子台喝着冷掉的巧克力,
还是喝得津津有味,仿佛温度对他而言并不造成任何问题。
  过了绢丝瀑布以后,步道一路缓下,非常好走,子台的脚步在休息过后,自然加快了
。步道左侧转为头湖溪,头湖溪的溪名得名于“头湖”这个地方,这里的“湖”并不是“
湖泊”的意思,而是“河谷盆地”。“头湖”就是由金山往台北的鱼路古道途中,经过擎
天岗之后,遇见的第一个山谷盆地,目前在其南端有一小聚落,亦称此名,位处山猪湖的
东北侧。头湖的西南方还有“山猪湖”,由于此处先前山猪繁盛,且亦是一山谷盆地,因
此以“山猪湖”名之。
  续行,步道渐渐偏离头湖溪,取而代之的是一条未加盖的水圳,其名为“山猪湖圳”
。阳明山处于台北盆地的边缘高地,自古以来便是许多先民的水源重地,山猪湖圳开凿于
日治时期,使得当地农民得以从玉米、番著等早作物,改种产量较大的水稻,进而改善居
民的生活,而山猪湖圳除了提供灌溉用水以外,也是生活用水的来源,因此地位十分重要

  步道一旁出现了“三孔泉”的指标,三孔泉就是三道泉水的意思,此处之前为山猪湖
居民灌溉、生活用水的泉源,为保护水源,政府以栅栏围住,因此我们并没有亲眼见到泉
水汩汩流出的景观。有趣的是,我们淡水也有一处地名为“三空泉”,其实意思是一样的
,用闽南语念念看,就会发现“三孔泉”和“三空泉”的发音是一样的。
  一路上有许多人文遗迹相伴,自然有趣许多。没多久,又出现了一块刻字的石柱,三
面分别刻着“阳明山农场”、“辅导会”和“堺柱”的石碑,是辅导会阳明山农场的堺柱
,“堺”为日文汉字,音读为“かい (kai)”,中文也念作“界”,是“界”的异体字
。这一区有许多古道上都有这样的石柱,上次在码礁古道上也有看见。
  最后这一段路轻松好走,地图上写50分钟的路程,我们只花了30分钟就走完了,一旁
山猪湖水圳功劳最大,布满青苔的石块,整条水圳绿意浓厚,是步道上的一派清凉。子台
开心的在水圳旁观察著水流,时而哼唱儿歌,时而专注凝视,天气逐渐转好,等到我们走
到登山口时,才发现已到步道尽头。
  步道的登山口位于菁山路101巷与101巷71弄交岔口附近,最近的公共汽车站是小15可到的
“绢丝瀑布站”,在路旁等没多久,公共汽车就来了。这条步道我们一共花了将近两个小时就
走完了,子台能走完绝大部分的行程,在公共汽车上一直被其他登山客称赞,看着他得意的笑
容,妈妈暗自窃喜,看来下次约他上山,指日可待!
作者: SecondMe (第二层)   2017-10-15 11:20:00
很棒的游记,推!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