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圣母峰的王者:雪巴人之谜

楼主: sandrinelin (桑德林)   2017-07-22 21:55:51
圣母峰的王者:雪巴人之谜


当气温跌至零下40度、大气含氧量不足4成,站在生存条件最恶劣的世界顶端,谁还能掌
控一切?
一支原居西藏隘口、如今散居喜马拉雅山一带的民族,因长年生活在高海拔山域,强悍体
能与心肺能力(曾不带氧气瓶也攻顶圣母峰),一直是全球各国登山队在尼泊尔登山的强
力伙伴,他们是雪巴族(Sherpa),藏语里意思是“从东方移居来此的人”。
雪巴传说
40岁Fura(全名Fura Sona Sherpa,中文名“张雪霸”)是唯一在台定居的雪巴人,来台
15年中文已很流利,“取名可从字根看你礼拜几出生,像我周四出生叫Fura(音同夫拉)
,我哥周一出生叫Ngima(音同尼马,曾攻顶圣母峰4次),只要是雪巴人,名字最后一定
加Sherpa,这是本姓,尼泊尔120几个民族,每族都有各自特别的姓。”


传说雪巴人因常年生活空气稀薄区,身体会常态性维持低血压保持大脑充足血液,自身肺
活量也强,对此,Fura自己觉得没特别不一样,但以前还在尼泊尔时,带团攻上海拔3000
公尺以上,雪巴人跟平地人反应不同,“有人太高走不动,身体开始无法负荷,但雪巴人
一点感觉也没。”
1977年,他出生于海拔2700公尺尼泊尔Lukla村落,父亲生了8个小孩(6男2女),Fura排
行老四,几个兄弟仍在当地以导游、向导为业,“雪巴女生主要种田农忙或开民宿,较少
带队攻顶,但现在不少雪巴女生很强,有位Lhakpa Sherpa今年攻顶圣母峰成功,是她个
人第8次。”


Fura说,现在年轻一辈雪巴人很喜欢往上冲,“有些专门带队攻顶的导游,为了调整自己
,不断尝试攻顶境内各海拔8千公尺高山。”
当雪崩来袭
“主攻圣母峰队伍最怕遇到雪崩,爸爸、大哥带队都遇过”2015年4月尼泊尔发生规模7.8
强震(超过9千人死亡),当时Fura大哥Ngima正带队驻扎海拔5365公尺的圣母峰基地营(
Everest Base Camp,下称E.B.C,为纪念英国占领尼泊尔、负责测量喜马拉雅山脉测量局局
长埃佛勒斯(George Everest)在部分国家会称圣母峰为“埃佛勒斯峰”),“幸好大哥
早到,3月10日就到,挑了相对安全位置扎营,雪没有扑到他的帐篷。”


Fura说成团机率不一定,若锁定海拔6千公尺(不一定喜玛拉雅山)的登山队,平均3周会
有1团,若锁定攻圣母峰,1年只带1团,最多2团,“攻圣母峰准备期很长,每年3到5月最
多全球登山队聚集,6月之后雨季上山太危险,雨季过后10月勉强可再带1团,但10月后成
功攻顶机率极低。”
认识群山,一个带一个
“小时候爸爸带着大哥练,再一个带一个”,爸爸Dawa是“攻顶圣母峰”成为商业活动后
,第一代专责带队攻圣母峰的导游之一。“1953年新西兰登山家希拉里(Edmund Hillary
)与雪巴人向导诺盖(Tenzing Norgay)首次成功攻顶圣母峰,全世界知道有‘圣母峰’
这地方,同时发现‘这是爬得上去的’,开始有民众来尼泊尔,‘登圣母峰’蔚为风潮。



“以前雪巴人帮忙登山队,不分挑夫、导游、高山向导,都要帮忙扛物资上山,现在不
一样,导游、高山向导不揹东西,但要有尼泊尔政府的证照”,“以前啊,揹越重赚越多
,爸爸为了养8个小孩,最重揹35公斤上山。”为遏止风气,尼泊尔政府已规定协助的雪
巴人不能背负超重20磅(约9公斤)行李。
哥哥登顶圣母峰4次
“家里有攻顶圣母峰纪录(4次)的是仍在带队的大哥,爸爸退休前最高纪录到圣母峰第4
营(海拔7925)”,“爸爸那时带的团比较弱,有人上不去,就要整队带下,攻顶看团队
能力,不是单看带队雪巴人,得全团的人都带到,攻顶要我们带到的团也刚好有一定实力
。”


他说“登山文化”在当地改变很大,“以前很穷,人潮涌进尼泊尔登山后,家境改善”,
Fura 12岁开始跟团当揹夫,“一开始抱着‘想看看山’心情,后来越走越有意思,一步
步认识地形。”
他在尼泊尔念完国中就没再升学,开始以导游为业,“小孩太多,爸爸负担重,前几个兄
弟都念不高,时间到出去赚钱,开始登山带队,分担经济需求,后面像妹妹才有念到高中
毕业。”


带队苦衷
“带队也有苦衷,以前父亲带团登圣母峰,没电话、没网络,一趟上山3个月没消息,只
有出发、回来见到面,除非遇到雪巴同族下山,可以帮忙带封信回家。不然3个月我们跟
在家种菜的妈妈,完全没收入,只能借钱吃饭”,“那几年如果爸爸在山上怎么了,全家
就完蛋。”
“雪巴人是靠山吃饭的民族,男生当导游、揹夫,女生当家庭主妇,种马铃薯等”,现在
每年至少回尼泊尔一趟的Fura观察,现在有些改变,“早期不当导游,只能务农、种马铃
薯,观光业兴起后,有人做文物生意,也有雪巴人下山搬往加德满都(Kathmandu)生活
。”


血液里的雪巴人
来台15年,Fura登过雪山、大霸尖山等,“身体没什么感觉,但山景很漂亮”,他没考虑
在台做登山工作,现在当厨师开餐馆卖起尼泊尔、雪巴、法式料理,2016年组了“台湾雪
巴文化协会”,希望当起台、尼两国桥梁,也打算让今年国中毕业的女儿,准备回尼泊尔
Lukla老家念高中。
“两边的根都不能忘”,脱离尼泊尔山域多年,Fura说身为雪巴人,还是遗憾自己尚未攻
顶海拔8848公尺,他的台籍太太笑称“来台10几年,他这位‘雪巴人’都快褪色了”,Fu
ra不服气回想“那时还没机会带队挑战圣母峰,带完攻顶海拔6189公尺‘岛峰’(Island
Peak)队伍就来台湾。”
身体流的雪巴人血液,还是让Fura念兹在兹,冀望有天成功攻顶圣母峰,缔造属于自己的
人生记录。


新闻连结
https://goo.gl/MkQZ5T
作者: mdkn35 (53nkdm)   2017-07-22 22:09:00
天生来登山的
作者: mstar (Wayne Su)   2017-07-22 22:59:00
台湾当“协作”的山友,有些也是很撑啊...想到 2012 过世的朋友,太老实硬要帮忙背超级过重而出事...
作者: jpwash (washmachine)   2017-07-22 23:50:00
感谢分享
作者: kwinner (天花板)   2017-07-23 14:37:00
背35公斤是怎么一回事
作者: jessica35354 (  )   2017-07-25 16:17:00
推推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