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gq.com.tw/blog/business/detail-2830.html
米亚桑,布农语意为“老家”,象征每个客户都能在从事户外活动时,
感觉像回家那样轻松自在。
创办人林政翰大学时曾参与社团登山活动、毕业后进入研究黑熊与云豹的团队、
跟着原住民猎人学习台湾山林知识,为他累积丰富经验与动能。
2001年,26岁的林政翰前往加拿大Yamnuska Mountain School冒险登山学校进修,
则开启他与自然生态间的另一场对话。
“15年前,就在加拿大的某个小镇,不知名的小小攀岩场,晚上8、9点,还满是来攀岩的
人群。甚至当山岳影展巡回放映时,小镇戏院也挤满了人。”
不仅人们对于户外活动的热诚让他讶异,影片里出现的滑雪、攀岩、定点跳伞,
更是震撼,“就觉得很不可思议,怎么有人在做这样的事情,
可是他们却觉得那是一种休闲活动。”
后来林政翰不仅将山岳影展带回台湾,还开设一系列课程推广独行、独攀,
号召各路专业好手成立米亚桑。“台湾的户外环境很多元,山区、溪流、海洋,
适合登山、溯溪、攀岩、独木舟各种探险活动,但多数人觉得那些活动太冒险,
不像国外将这些视为亲近自然的一种方式。”
米亚桑挑战台湾民众对于户外活动的既定印象,他从自身经验出发,
回溯过去猎人带领他的方式、策画山林体验活动。
“我在猎人身上学到对环境的敏锐度和观察力,适应各种现场状况、就地取材,
即时地做出需要的事物与反应。市面上有许多野外求生的书,
但少有针对台湾环境而生的内容。”
于是在米亚桑的猎人生活体验活动中,
参与者学习如何像猎人一样找到台湾山林里能生火的树种、
在没有炊具时用细木枝或竹片编网烤鱼、架根木头放块平石磨刀子、
看懂食用植物以维生、辨识兽径以避险、拿适合的植物当睡垫栖身。
虽然真正的生活需要长时间潜移默化,参与一、两次活动无法真正体会,
但几年下来也累积一些忠实客户甚至成为同好,
他们热切地与米亚桑分享自己在与自然共处时的心境变化,
有些人甚至开始尝试长时间的独行。
“这也是我们工作团队的特色,登山教育四个字所代表的其实是与环境有连结,
向导、教练只是一种转介,我们期待未来想要从事户外活动的人,
至少能学习和环境互动、具备山林知识,而不只是让别人带着走。
相对地,专业的向导也不只是带人去玩。冒险的背后绝对需要安全支撑,
能够进行环境的风险管理,就能成为一个自给自足的户外活动者。”
因此,相较于其他倾向娱乐的户外活动业者,讲求安全为首重的米亚桑,
所提供的服务除了一般常见的登山、攀岩,也包含野外急救维生训练课程,
学习从各异的环境中找到维系生命的方法,比如已经推广4年的“迷途预防与自处”,
就根据台湾充满溪谷的环境,提出勿耗费多余体力下溯寻水寻路的观念,
反而建议较无经验的登山客携带麦克笔,迷路时在石头上签名、标时间,
就能成为搜救人员的重要线索,再用大黑色塑胶袋包覆身体避免失温,
然后原地待援、至少可以撑3到5天。
“比起专业的登山装备,麦克笔和塑胶袋便宜又轻,也很实用。”
“在国外参加户外活动、或是营队,向导都会有急救维生的专业资格认证,
这是户外从业人员最基本的要求,但在台湾较不受重视,
这和国内缺乏完整的训练课程有关。”目前米亚桑推出的WFR野外急救课程一年一班,
每梯次约有15至20人报名,接受度不高。
林政翰坦言,米亚桑经营最大的困难,是面临专业人才断层,
尚未健全的户外活动文化使得产业环境体质不佳,受训者本已不多、从业人员更少,
而米亚桑为客户规划更高比例的向导人员,加上给付的向导费也高于业界20%,
所以人事成本一直是最艰钜的挑战、但也是最重要的坚持,
“这是关乎安全,我们也想降低参与者的消费门槛,
可是同时也希望从业人员可以获得合理报酬和稳定的工作环境。”
林政翰笑称自己其实很保守,十分严谨地看待环境风险,
但相对的,安全的准备才能创造更开放的体验。幸而这样的坚持与理念,
也逐渐为米亚桑带来有共识的合作单位、以及足够扩大公司规模的收益。
拓荒者的眼前满是艰难与未知,米亚桑对未来的期许,
是在大众之间创造更广的对话平台,建构更健全的户外活动文化,
甚至想策画一个月以上的活动,以生活化的方式提供更完整的环境学习训练,
即使在台湾付费学登山是罕见且奇特的行为,使得蓝图看来仍是有些疯狂。
“我们自己也还在摸索,如何带领一般大众进入这个领域。”
然看见山岳影展逐年增加的忠实影迷、
越来越多愿意尝试在户外活动中学习环境教育的客户,
林政翰也知道自己将如同好莱坞电影《那时候,我只剩下勇敢》的主角一般,
在原始步道上遇见同路人。
(文—王妃靓 摄影—陈敏佳 图片提供—米亚桑户外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