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alpineclub.org.tw/front/bin/ptdetail.phtml?Part=yw_177-1&Rcg=35
那些年的台湾百岳故事
前言:
今日登山路线资讯完整,不复往日的高度挑战性,
有登录的百岳完成者亦于1981年达到100名,登山者已无法再借由完成百岳获得名利,
于是“百岳”真正回归到爬山人心目中最单纯的意义。
文 黄福森
那是个台湾高山还荆莽未开的时代。
台湾高山百岳运动的发端
在台湾省体育会山岳协会的招开委员会上,身形略胖的沈送来先生,
对于大多数的会员疯狂地加入成立于民国55年的“五岳俱乐部”,
抢攻玉山、雪山、南湖大山、大霸尖山、北大武山,来争取完成先后次序的排名,
有感而发地提出:“加入五岳俱乐部算什么?我们成立百岳俱乐部!”
大部分人听过就算了,但是山界四大天王之一的林文安先生,却开始着手策划,
在后来的例会上提出口头及书面提案,开启了台湾高山的百岳运动。
林文安先生选定百岳的标准有三项:高于一万英尺、在地图上注有山名、有三角点为优先
选定标准,并特别说明所选的山名不拟变更。当时林先生把日据时代的台湾地形图上“日
尺”(一万日尺=3030公尺)当作是“英尺”(一万英尺= 3,048公尺),所以事实上有五
座低于3,048公尺的高山,是在阴错阳差的状况下,进入了百岳的名单。
百岳俱乐部的成立
1972年12月5日,林文安选在日人台湾山岳会的成立纪念日,
在百岳编号100号的羊头山上,正式宣告成立“台湾百岳俱乐部”,
并且特地安排了不参加百岳俱乐部的邢天正先生为当次登山活动的值勤向导,
期望促成山岳界和谐的象征。
当时,邢天正的理念是“为兴趣而登山,不求名者,自可不加入任何俱乐部”。
俱乐部成立后,带动了台湾高山的攀登风气,林文安以提供记录、带队攀登等方式,
对当时有志于台湾高山的山友,提供了极大的鼓励与协助,
可惜于1975年5月20日在带队攀登中雪山的途中,
因在风雨中找寻退路受困,心力交瘁而罹难。
著名的古道学者,也是第八位完成百岳的杨南郡先生,
曾在野外杂志中描述林老的典范及作风,
“他登山讲究严格的Team Work,队员间要求彼此的合作,
准备充分,建立领队的权威,绝对听从领队的话。”
精心安排的百岳名单
从全台湾已知的263座3,000公尺以上高山所选出的百岳名单,虽为一时之选,
但也许是为了要让爬山的朋友,在各山区中走得更深入,
林文安先生把一些山势不显的肩状棱,例如喀拉叶山、驹盆山、加利山、
合欢西峰也选入;另外,为了让百岳平易近人,让初学者尝尝甜头,
也选入了平易近人、行程不长的石门山、合欢东峰、关山岭山。
选定的百岳,在各山区及路线上的数量分布大致均匀,
可以说爬完百岳,就是大致上完成台湾地区高山的巡礼。
一般完成百岳的人,大致要经历30~36次的登山活动,行程包含单攻及纵走路线,
各需2到10天不等时间,其间登行陡坡、下切溪谷,攀危崖、走瘦棱,
倘佯于高山草原湖泊,悠游于巨木森林,
看尽台湾高山风华百态,都能留下深刻的难忘回忆。
百岳的先行者──四大天王
其实在百岳俱乐部成立前,在台湾高山地区活动较频繁的,
共有邢天正、林文安、丁同三、蔡景璋四人。
邢老47岁开始登山,是台湾高山活动历史中,走得最深入的第一人,
曾将调查记录整理为“台湾高山明细表”;
还从其中,依照山势选出了“十峻”、“十崇”、“九嶂”等名山。
最早是在野外杂志的登山用品及刊物展览会上,将他们四人称为“四大金刚”,
在林文安先生发生山难时,记者因辗转相传而写成了“四大天王”,
成为目前登山界对这四位前辈的尊称,
感念他们荜路蓝缕、以启山林、对台湾高山的开拓贡献。
台湾百岳的未来路
1978年户外出版社出版了《台湾百岳全集》,书中计画将前100名完成百岳的名单及经历
介绍辑入,在当时造成很大的轰动,间接影响了当时百岳的攀登风气。
不过,有登录的百岳完成者已于1981年达到100名的数字,
登山者已不容易借由完成百岳获得名利,登山路线资讯日渐清晰明朗,
不复往日的高度挑战性,百岳的数字也不再代表登山的实力,
“百岳”真正回归到爬山人心目中最单纯的意义。
邢老对当时百岳大竞赛的风气,曾表示“登山似是可奖励而不可鼓励的活动,
鼓励别人登山而出了事,那将受多大埋怨。还是应当慢慢爬,没完成百岳者,
不要再赶时间、造纪录、争名次了。”
如今,有志百岳者,若专心一意,可在半年内完成;
也有山友走了三、四十年还未完成。
有人行色匆匆,急于增加百岳的登顶数字;
也有人慢慢享受,打开身心灵所有的感官品尝攀登过程中的喜怒哀乐。
爱山的朋友,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