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记] 美丽轻松,内寮古道上擎天岗

楼主: hero780403 (水电)   2015-02-24 23:23:58
图文连结:
[台湾-台北] 沧桑的古厝山径。内寮古道(礁坑古道)上擎天岗
http://hero780403.blogspot.tw/2015/02/blog-post_21.html#more
前阵子去平等里赏樱花听闻的秘密散步路线可以上擎天岗,我觉的很好走又漂亮,大家不?
可以从士林站搭公共汽车到平等里的内寮站后前往
这一次前往的是鱼路古道(又称金包里大道)的四条南段支线之一,内寮古道(亦称作礁坑古道)。入口由士林区平等里的平菁街93巷起登,从士林捷运站搭乘小19抵达最后一站“内寮”出发,古道可接上擎天岗大草原,是鱼路古道系统南段进入台北盆地的四条路线之一。
鱼路古道在北台湾算是一条满有名的步道,其最被为人知的典故主要是早期居住在北海岸的先民为了要将鱼货送到台北府来卖,必须经过这条道路直通到迪化街或是其他港口,然而这个由来事实上只能代表非常短的历史,期间大约从1900年代开始到光复初期;尤其到了1958年阳金公路开通以后,光复初期利用金包里大道沿着村子一个一个叫卖的担鱼人就开始渐少利用金包里大路。
并在1983年由林衡道先生首将金包里大路称为“鱼路古道”,不然在过去多称这段路为金包里大道,因为其大部分的范围都位于凯达格兰族“金包里社”的范围内,起点从金山磺港渔村至台北士林,三十公里翻山越岭。 而金包里现金就是大家所熟悉的金山地区。
依据过去对于鱼路古道的研究早已可以证明,这条路线可追溯至少三百年,而在成为“鱼路古道”以前,他主要是北部几个海线与盆地凯达格兰族部落的迎娶和联络道路,根据李瑞宗前辈在民国八十三年的研究显示,曾经在乾隆年间还有确实记载麻少翁社的族人曾经迎娶金包里社的女子,当时便是走这条路线迎娶,而在荷兰领台时期整个大台北地区南至桃园,都是他们的生活领域,有三十余个大社。也因此,在早期除了上山采硫磺矿的荷兰人以外,这个地区一直到清朝还几乎都是番地,直到清康熙晚期才开始有越来越多的人能依靠种植茶叶来移居山区生活,因此带来了大量
漳州人与泉州人往山上开垦,使得凯达格兰族人越来越多往更山上移居或是接受汉化,而渔业和农业也逐渐取代了原本的游猎生活模式。
而这种独特的人文历史(没有高山族威胁)以及地形的困难也造就了后来在日治初期这里会成为走私路和土匪窝的发展脉络。也因此,这里才会成为日至初期“抗日三猛”的简大狮窝藏数千兵力的根据地,而他们整整和日兵周旋了一年,才战败逃亡中国,后又遭到清朝遣返处死。
而内寮一带主要居住者为乾隆晚期与道光年间移入的漳州人与当地平埔族混居,早期虽然有平坦地但是缺水以及交通不便,当地人多以砍伐相思树和烧制木炭为业,直至道光年间水圳开通后,才开始大量种植茶叶以及少量的稻田,而内寮乃是因为早期此地搭设有几间草寮而命名。而内寮在历史纪录中,曾记载简大狮在光绪二十四年二月与日军大战竹子山六日后,曾退守附近山居,率领三百余人游击于内寮及平等里一带,成功躲入山中,并在三月中旬与其他数千民义民联合进攻沪尾与八芝兰街(现在的士林),而内寮与平等里这一带也是简大狮主要活动的土匪基地和出入口之
一。
但无论之前的历史多壮烈,到了1934年,日本人也成功肃清此地,并且在阳明山区设立“州立牧场”,名为“大岭山卡牧场”,开始执行耕牛寄养制度,请山上的居民认领日本官方的牛,民41年,政府依据原大岭山卡牧场中擎天岗冷水坑一带的规划,设置了“阳明山牧场”,并由当时的阳明山管理局、士林镇公所、北投镇公所、阳明山农会、士林农会及北投农会6个单位共同经营,然后在台北市改制为院辖市后,于民63年归属台北市农会管理,直到民72年,擎天岗草原正式并入阳明山国家公园范围,也就是现今的大台北观光踏青圣地!而整条内寮古道因为沿着溪流开辟,所ꔊH部分也成为了阳明山牧场的界线,沿途也有不少只剩驳坎的牛舍与建筑,让人深刻感受到这条古道的历史氛围。
而这次的行程是带着社工所的好朋友一起前往,路途算是满简单的,就算是新手也不会有太多问题!
作者: dj720c (dj720c)   2015-02-24 23:54:00
这路线不错 只是要注意不要雨天过后去 牛路烂泥很讨厌~
作者: yuar (Livia)   2015-02-25 01:00:00
很特别 很有故事的ㄧ条路
作者: jpp (ooKS!!!)   2015-02-26 21:14:00
您写的介绍很棒,谢谢分享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