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记] 再度踏上南台屏障 - 北大武山

楼主: laxic (啦啦啦)   2015-02-15 18:57:22
图文版
http://laxic.blogspot.tw/2015/02/blog-post_14.html
另外加码后续 - 登山故事馆
http://laxic.blogspot.tw/2015/02/blog-post_15.html
在2012一年内先后选修了两次北大武山,一次在第一登山口200公尺撤退,一次6.3K最后
水源处撤退,留下遗憾。心中悬著这座大山,想再来,却因我们都身在北部,长途跋涉的
交通方式就足以伤透脑筋。2015年的元旦连假,决定这年首座山岳再次回到这座中央山脉
南南段的北大武山。然而这趟卷土重来却是绕了一大圈,就在嘉明湖与能高越岭西段于12
月中相继封闭后,能去的高山所剩不多,山友都会涌进只需申请入山证而不用入园证的北
大武山。即便抽到连续两晚的山屋床位,一想到人多,爬山很不清闲,塞车塞人的抗拒油
然而生。无奈自行车绕行恒春半岛的替代方案,在自行车被借完的窘境下阵亡,没得选择的情
况下,方案又绕回北大武山。果不其然,元旦连假的桧谷山庄是闹哄哄,山庄外连想不到
的地方都搭满帐篷。
实际行程:
Day 0:
台北→高雄市东照山关帝庙香客大楼(C0)
DAY 1:
07:30 高雄市东照山关帝庙香客大楼 → 09:08 第三新登山口 → 10:01 接上林道 →
10:31 旧登山口,大休 → 11:00 旧登山口,出发 → 14:50 3.8K 光明顶,小休 →
15:22 4.0K 叉路口 → 15:28 桧谷山庄 (C1)
DAY 2:
04:30 起床 → 06:00 桧谷山庄,出发 → 07:27 5.3K 大武巨木 → 08:19 6.3K 最后水
源 → 09:12 棱线叉路口 → 10:01 大武祠,大休 → 10:45 大武祠,出发 → 10:46 大
武遗址 → 11:36 9K 北大武山登顶 → 12:45 原路折返 → 13:30 大武遗址 → 14:34
棱线叉路口 → 15:45 大武巨木 → 16:49 4.0K 叉路口 → 16:57 桧谷山庄 (C1)
DAY 3:
05:00 起床 → 06:30 桧谷山庄,出发 → 06:49 3.8K 光明顶 → 08:11 西大武山叉路
口 → 09:21 旧登山口,大休 → 10:10 林道与第三登山口横度路线叉路口 → 10:53 第
三登山口
要登北大武山的山友太多,所知的泰武部落民宿一宿难求,又再次投宿东照山关帝庙的香
客大楼。有过一次住宿香客大楼的经验,干净舒适的房间,费用亲民又或是随喜,还有神
明的庇护,深深觉得是个C/P值超高的好选择。
享用完庙方准备的早斋,来到县道106最后能行车处,路旁早已停满车,多是前一日就上
山跨年的山友。如此盛况,想必上头山屋热闹无比,而有床位的我们,没有抢营地的压力
,倒是可以慢慢悠闲的走。
前两次来都是直接选择新的第一登山口,爬上木梯,高绕到旧登山口。第一登山口一开始
就是又湿又滑又陡的土路,肯定要耗掉不少体力,而且还撤退过一次,对这条路没有什么
好印象。第二登山口则是铺设好阶梯,直切高绕路线,与第一登山口接上相同的路线,没
什么不同。所以我们选择的第三登山口,基本上就是原本车行的路线,直接横度崩塌地,
后段直接切上林道。相较之下,较轻松,少半小时路程,但风险较高。
断裂的石板道旁,崩碎的坡面明显可见一条路径,踏上去还算稳固扎实。莫拉克风灾造成
的崩塌地早已滋生出绿草,下方瓦鲁斯溪溪谷蒙上了雾霾,倒是没有紧绷的暴露感。西大
武山就在眼前,我们留心脚步,快速通过。
途中仍有处残存的林道石板路,未随着土石被带下溪谷。
横渡路线的尾段,上切接回林道旧路。再次经过第二停车场及第一停车场标示牌,依旧鲜
明的色彩令我感到惊讶,如今这两支的存在,只剩下证明2009年之前能驱车直达旧登山口
的便利。
听闻旧登山口新盖了一座管制站,今天总算见识到了,原以为林务局会派专人在此核对入
山证,结果没有。倒是多了几张长凳可坐,只是山友哪会在乎那么多,累了也是不拘束地
随地就坐。
比起前一次来,高绕2.8km,来到旧登山口早已累了,这次从大伙脸上表情很明显得知,
大家仍游刃有余。云海的故乡并非浪得虚名,不一会我们便走入茫茫的白雾中。
步道1.75k,西大武山下南面较为开阔的平台,在这里遇到第一顶帐棚,帐棚的主人应该
是去攻顶了。庙方提供的早粥很快就消化完毕,刚好在这吃午餐裹腹。后面每队经过都以
为我们扎营于此,其实我也很希望是我们的帐棚,那就可以躲进去取暖了。
啃水果餐时,注意到路旁介绍鸟类资源的解说牌,看似老旧,上面色彩缤纷的鸟儿却更显
生动。
步道上不时会看见解说号码桩,很多山友都一头雾水,不知道有什么含意。其实每支号码
桩都有个主题,要搭配林务局屏东林区管理处发行的北大武国家步道导览手册,就会有生
态的介绍。2.5k附近就有一根编号11的解说号码桩,介绍眼前这棵生长在岩块的红豆杉,
与另一颗台湾原生的杜英,两棵合抱在一起。
穿越棱线上的平缓路,台湾杜鹃纯林形成一条绿色廊道,一段陡上,望见3.8k木桩,抵达
光明顶。看来今日云爬的比较高,淹没光明顶,我们身在云雾之中,著名的夕阳云海看来
是落空了,好在我们明天还有一次观看的机会。
从光明顶到山庄途中,路旁山坡上的草丛中、步道旁、山庄下方的开阔地,只要稍微平坦
之处,就满是五颜六色的帐棚。放饭时更是热闹,就算分批用餐,山庄外的料理用餐区还
是挤的满满满。
拉下夜幕,热闹的桧谷山庄很快就沉静下来,两日行程的山友纷纷入睡,准备半夜两点起
程到山顶看日出。
北大武山是排湾族与鲁凯族的共同圣山。排湾族认为大武山是发源地,祖灵永居于山顶,
祖先在百步蛇王的传说中创生。祖先为了习得农作方式与祈求丰收,曾到神界向女神学习
祭仪,并与女神约定,固定一段时间就回到此地向女神献祭,这样的仪式成了族人重要的
祭典,称为人神盟约祭(Maljeveq),又称五年祭及竹竿祭。鲁凯族相传祖先也发源于北大
武山,在云豹领路与老鹰引导之下,向东迁徙到旧大南,向西道雾台旧好茶。族人为了感
激,禁猎云豹与老鹰,居住地更有云豹的故乡之称。可惜云豹已经在台湾绝灭,唯有在台
北的国立台湾博物馆内,能看见日治时期留下的云豹标本。
这座南疆圣山在清代所绘制的地图上被称为傀儡山,一说是鲁凯族部落长老撑大武山这大
地之母为Galis。有记录的首登是在1909年(明治42年),日本测量技师野吕宁于12月完成
新高山的测量后,前往阿缑厅,沿者隘寮溪上溯北大武山进行测量。
现今这条登顶路沿着当年原住民的猎径而行。台湾山岳会创立后,展开登山时代,1940年
(昭和15年)开始勘查北大武山的登山路线,沿着猎径抵达桧山,也就是现今桧谷山庄的位
置。1944年(昭和19年)设立了行馆及驻在所,1967年(民国56年)由林务局另建避难山庄,
取名桧谷山庄。
没有必要的话,我不想错过沿途风光,所以不偏好摸黑。熬过半夜1点到3点山庄内亢奋的
情绪,6点出发。上棱线的路都在山脊的背阳面,树梢望出去的天色微亮,树冠下我们点
著头灯走着。
西棱有处远望南大武山的缺口,晨曦正好洒落山尖,光线射过山脊,一条闪亮的金色棱线延伸到山顶,
脚下的喜多丽断崖依旧沈睡着。
山径盘绕大武妈妈身怀,渐渐爬升,参天的红桧以磅礡的气势拔地而起。树龄约有1000年
的大武神木,粗壮的树干,退了好几步才勉强把祂的身影放入画面中。
解说牌的右下角,高峻的大武地垒、缥缈的云海、先祖起源的百步蛇王、鲁凯族花代表的
百合花,彰显了大武山的特色。
这几天正逢来自西北大陆的冷气团,夹带大量悬浮微粒来袭,林间开口处外望,山下垄罩
在一片灰霾之中。
再次来到6.3K的最后水源,附近草丛中有个只容一顶四人帐的空地。前一回,半夜三点出
发的抢祠小队,揹著沉重的帐篷,以时速500公尺的速度,天亮推进到此处,渐大的雨势
让我们四个人在这块空地避雨,瑟缩在天篷下躲雨取暖,等待后方晚两小时出发的食材运
补小队前来会合,讨论放弃扎营大武祠。虽然我们包覆在黑色天幕之中,路过的登顶队伍
,见着草丛中这团黑压压又动来动去的物体,不禁笑了出来,无不欢乐的跟我们大喊早安
。今日走过此,又再回想起当时的情景,真是欢乐!
背阳面有亮度没热度,怎么走身体都热不太起来,停下来一会就冷飕飕。眼前视野愈来愈
开阔,高大的铁杉不远了,再几段之字爬升就能够上棱线了。
前方的绿草在闪闪发光,终于可以晒到太阳,赶紧奔去,拥抱阳光的温暖。
棱线三叉路口,慵懒地晒了会太阳。遇见两位体力很好的山友快步冲下山,后面那位女山
友不知怎么回事,像似没在看路,直直奔冲入往南大武山的箭竹丛中。赶紧叫住,以免让
她多花好几天多登一座山头。
山脚下,放眼望去,屏东市景就像沉在湖水的城镇,隐隐约约。
棱线上有开阔的视野、温暖的阳光,衬上蔚蓝的天,与山下模糊朦胧的景物形成强烈对比
。我们一路欣赏著壮硕的铁杉,稳稳抓住大斜度的棱线坡面,怒张地枝桠展现出各式姿态
。墨绿针叶的铁杉纯林,更显郁郁苍苍,不免有股寂寥之感。
来到棱线上第一个平缓山头,我们在高砂义勇军纪念碑旁休息,碑文上是一段混沌又复杂
的过去。我们吃著水果细读纪念碑上的文字,略过看不懂的片假名,读著熟悉的汉字,揣
测著段历史内容。
高砂义勇军纪念碑后面还有一块空地,是大武神社遗址-大武祠,已有大队伍在休息,多
人坐在神龛上。我们继续前行,回程再回大武祠休息。
铁杉纯林中,偶有几株光了枝桠的玉山圆柏,也以不输铁杉的姿态,尽情地扭转、伸展。
生长于于冷杉林带的圆柏定居在海拔较低、纬度较南的北大武山顶,倒是成了这儿的娇客

大武祠后马上下切,翻上眼前的山头。本以为眼前的山头就是大武山山顶,翻上去后空无
一物,原来只是3020峰。
3020峰后又是马上下切,再翻上眼前的山头。刚才经历又再来一次,不过这次真的是北大
武山山顶了。
正午时段登顶,北大武山,H3092M,一等三角点,五岳之一。我的五岳拼图的最后一块,
终于拼凑完成。
此刻哇哈山友屋及一队五人自组单攻队伍,以及我们,在山顶玩得不亦乐乎。只有在山顶
才会相遇的枇杷膏及仙草蜜,一现身就成了全场的焦点,有如大明星般,大家抢著合照。
从桧谷走上山顶,也花了不少时间,尤其是我们没有当日下山的时间压力,惬意轻松。正
午时分,云海在山脚下蠢蠢欲动,还没聚集连成一片。我们慵懒地做日光浴,望着玉山、
关山、新康山明显突起的山岭,以及南二段、南一段一字排开的山头。
吸饱阳光的能量,下山赶另一场重头戏,就是昨日没有机会看到的夕阳云海。只是一下一
上翻上3020峰,再翻回大武祠,又不争气地坐下来休息。忘记是多少年前的纪录,印象中
神社的鸟居还是直挺挺地站立著,不知何时已经倒下。从1931年(昭和6年)镇座于此大武
神社,如今只剩下神龛算是完整,牌坊、旗台、石灯基座已残破。曾经穿越鸟居就进入了
神的领域,今日已是腐朽不堪,倒在路旁成为山友休息用的座椅。
漫步在如千仞般的瘦棱上,滚滚云海涌上,在山与云间激起浪花。
回程的路总觉得特别轻松,眼看离云海愈来愈近,马上就要钻入这层柔软的棉花糖中。
下山途中又遇一组单攻的学生队伍,也是用奔驰速度下山。但在过一处岩壁险路,却在我
眼前走错路,迅速爬上没有路径的土坡,身影消失在树林中。赶紧大喊叫回,还好他们也
有听到,免得在林中愈陷愈深。没多久后,他们回到正路,又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超越
我们,真是羡慕他们年轻的肉体,跟源源不绝的体力啊。
再次见到大武巨木,也渐渐地走进云海海平面的高度。风把云雾往山坡上推,薄薄的云雾
渐渐披在树梢,让林间充满迷幻的神祕感。当光线与云雾有了交集时,一道道光线就洒落
林隙,让我们欢乐地在回程的路上追逐时有时无的耶稣光。
不解的是,一直以来都是看到由上而下的耶稣光,有如来自上天的宠幸。这回居然见着横
向的耶稣光,还真是个奇特的景象。
回到桧谷山庄的时间抓得刚刚好,能够赶得上日落的大戏,但是大伙都提不太起精神,毕
竟我们都已经走入云海之中,光明顶想必已经是被云海灭顶的状态。本来想窝进睡袋补个
眠,突然听到其他山友在喊云雾散了,话不多说,马上穿好鞋,抓着相机,直奔光明顶。
光明顶上已经站满了观赏夕阳的山友,连鸟儿都知道这里出名的大景,特地筑巢在景观第
一排。
落日将喜多丽的垂直断崖及南大武山染上夕照的澄黄,直到火红的光球慢慢沈入云海之中
,色温才又慢慢退去暖意。我们一饱眼福,圆了昨日的遗憾,满足的走回桧谷,是该轮到
一饱五臓庙囉。
桧谷山庄外的餐台煮著早餐用水,在漆黑的树林看见点点红光黄灯点缀,原来那是屏东市
灯光,突然有股想要拿相机到光明顶拍照的冲动。一个犹豫,光明顶的天空翻起鱼肚白,
山下的景物又都隐入晨雾与霾害之中。
随着天色渐渐亮起,被大武棱线挡住的光线射入平原,市景才稍微清晰了点。
愈接近旧登山口,愈有些依依不舍。也许这位大武妈妈知道众山友们的心声,在走出旧登
山口前的这段路,弄了一段滑溜溜的黏土下坡路,让大家把脚步再放慢一些,别急着离开

回程我们依旧选择了横渡崩壁的路线,一开始的下切比较松,多碎石,胆大心细即能稳稳
的通过。霾害让远景看不清,近景在今天的大太阳下倒是不受影响,清楚欣赏下方瓦鲁斯
溪溪谷的蜿蜒,以及身后的西大武山、北大武山、南大武山形成巍峨的大武地垒。
回到新登山口,有种了一桩心事又如释重负的轻松,就连跟随我五年的SCARPA也开口笑呵
呵。幸好哇哈山友屋的领队在山顶提供我铁丝固定鞋底,真是感谢!
夕阳、云海,唯独百万夜景这另一个北大武山的特产还没有实现,下次再回来,就要前进
扎营大武祠啦。
2015.01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