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记] 深秋的相逢─内鸟嘴山与山毛榉

楼主: yangyr (山头斜照却相迎)   2014-11-13 00:58:06
其实,只是想看看他们而已。
http://wp.me/a15Yn6-Ol
新竹尖石的内鸟嘴山,与关西的外鸟嘴山,我从来没有搞清楚过,也都没走过,甚至是到
了出发的前一天,才知道五峰还有一座鸟嘴山,原来新竹有三只鸟…
查了资料得知,内鸟嘴山,就是在之前去过的北得拉曼神木步道处继续往上走。五年了,
当初信誓旦旦要走访的鸟嘴山却迟未成行。尽管脸书上喊声没朋友鸟我,但应该是个人潮
不断的周末,就出发吧。
http://wp.me/a15Yn6-On
开车爬林道才走了一小段,就碰上了一堆慢车,干脆,停车下来踢林道。
自从去年底的意外之后,已经很久没有爬半日行程以上的山了,更别提中级山。然后网络
上的某些游记还提到需要使用手套,所以我差不多是全副武装的,带了登山杖、护膝、手
套及头灯。毕竟残废了这么久,体能或许还可以,却不知道临场状况会怎么样。虽然我老
是带了满满的装备却是别人在用…
但仅仅只是漫步在这样的林道上,就有种轻松自在的感觉…又回到山林了啊。
http://wp.me/a15Yn6-Oo
踢完林道到达登山口,进入北得拉曼国家步道,就是沿着好汉坡陡上的路段。
内鸟嘴山海拔1749公尺,光由登山口起登就大约要爬升七百公尺,我还有前面3公里的林
道,因此大量爬升的路段是可以预期的。就一直维持着自己的步调爬坡,倒也不知不觉间
超过了一堆山友,今天应该是逸乐团居多吧?
http://wp.me/a15Yn6-Op
爬上棱线,就是回音谷。
http://wp.me/a15Yn6-Oq
天色不佳,但略有展望,也想起了这条奇妙的棱线。
不晓得是经历了怎么样的血汗交织,才能在棱线上构筑出这样一条让山友步行其上,有惊
无险的步道。在峰刃向天的巨石边缘,或是木梯架空,或是栈道环绕,很久没攀爬的我,
一开始连走都走得有点战战兢兢。
http://wp.me/a15Yn6-Or
但慢慢就习惯了,虽然有一小段的木栈道略有损毁,同样的,爬过去就好了。
http://wp.me/a15Yn6-Os
上次造访,也许有爬上这座新近得知的1442峰,但这次为了节省体力,就绕过去继续前行。
http://wp.me/a15Yn6-Ot
呵,五年过去,又回到这里了。
到了这个休息处,可以选择造访北得拉曼神木区,或继续往鸟嘴山。这次的目标不在神木
区,可有可无,自从看过镇西堡的神木之后,连司马库斯都有点相形失色,那就直上鸟嘴
山了。有了点心理准备,也许不会太好走,加油吧。
http://wp.me/a15Yn6-Ou
又开始了陡上的爬升,体能开始下降。眺望着远方跟山友闲聊时,看着他们开始进食,我
打算撑到山顶,继续前行…不晓得那座尖峰是不是关西外鸟嘴山呢?
http://wp.me/a15Yn6-Ov
沿路上的指标不少,多半都是右侧往神木区的岔路,路上也碰到有人在找走失的同伴,这
也是第一次造访的人要注意的。我虽然是带着GPS,但其实林道走完就收起来单纯让它去
定位而已,主要是周末的山友果然不少,小心不要走往岔路即可。
六七年前,其实爬了好几次北插天山寻访山毛榉,但到了现在,再访的诱因已经降低了不
少。一方面是现在需要提早申请进入保留区;另一方面是,山毛榉变色的时节,同样也是
吹起东北季风的时候,北插天山总是阴雨绵绵,难得碰到好天气;最麻烦的是,人潮汹涌
,总是有一堆人塞在攻顶阶段的四个垂直陡坡,行程可能更加延误…
于是,得知内鸟嘴山竟然也有山毛榉,才会想来看看。
不过攻顶的这段路出乎意料的好走─当然沿途还是陡坡,也需要体能及肌力,但其实比较
接近一般郊山的原始山径,不太需要攀爬,因此也用不到手套。
http://wp.me/a15Yn6-Ow
踏上了最后一段的棱线,山毛榉,就在眼前。
http://wp.me/a15Yn6-Ox
看到他们,好像看到久违的老朋友一样,努力用相机捕捉那美丽的姿态之余,也沉浸在那
样的深秋氛围里。
http://wp.me/a15Yn6-Oy
台湾山毛榉的原名似乎是台湾水青冈,是冰河时期存活至今的珍贵物种。引用“环境资讯
中心”网站的资料如下:
根据林务局的调查,目前台湾水青冈在台湾有两大块分布区域,一处是在台北县、桃园县
交界的拉拉山、插天山一带,农委会已于1992年依“文化资产保存法”,公告成立“插天
山自然保留区”。另一处在宜兰太平山翠峰湖附近的铜山地区,是目前台湾水青冈最大的
栖息地,约有1100公顷,是林务局及宜兰大学教授陈子英在2000年时调查发现。
2006年首次发现的最新地点在宜兰的大白山及兰崁山区,这是零星、独立于山头的族群,
台湾水青冈在大白山的分布范围约33.98公顷,兰崁山的族群面积最小,约0.43公顷。陈
子英表示,这些可能是过去冰河退却后、零星独立在几个小山头棱线,也是目前已知全台
最低海拔的分布地。他更进一步说:“若气温持续暖化,这些残存在山头的族群,退无可
退,可能就会消失不见。”
鸟嘴山这里的族群,比较接近“插天山自然保留区”,但也许又是另一个未曾列名的独立
分布区域? 其实全都生长在棱线的另一边,迎著带着水气的冷冽东北季风变色及落叶,想
来,又冷又湿的环境,该是最适合他们的吧?
http://wp.me/a15Yn6-Oz
基点其实就快到了,要下山的早起山友也告诉我们,虽然今年似乎是因为不够冷的关系,
叶子没有去年黄,但越靠近山顶越漂亮,所以伫足在此的大家也就继续往基点移动。
http://wp.me/a15Yn6-OA
果然,大家都是为了山毛榉而来。
http://wp.me/a15Yn6-OB
http://wp.me/a15Yn6-OC
http://wp.me/a15Yn6-OD
一台比一台专业的相机,还有人直接扛着脚架上山,充当登山杖…摄影人纷纷抱怨著欠佳
的天气。
但总是这样的,就像之前造访北插天山一样,总是要在这样的时节,山毛榉才会褪去青绿
的外衣,换上泛黄的秋裳。也许就是那样短暂的十一月初两三周,便消失不见,准备迎接
冬季的降临,及下一个春天的生意盎然。
只能,好好掌握与深秋相逢的这一刻,是吧?
http://wp.me/a15Yn6-OE
感谢道中相逢的热心山友,也帮我留下了ㄧ张难得的合照。独行的我,就不像忙着煮午餐
的大群山友,简单的吃了一下就下山。
http://wp.me/a15Yn6-OF
内鸟嘴山一侧其实是稍有展望的,只是…也许下次天气晴吧。
http://wp.me/a15Yn6-OG
http://wp.me/a15Yn6-OH
ㄧ个人下山的途中,还是依依不舍的继续看着他们。
当初的我,是因为喜欢爬山,才开始喜欢拍照的。直到现在,还不太敢将自己的作品称为
摄影─因为,我多半就是尝试留下自然他们该有的姿态而已。当然在努力拍出感觉的过程
中,无可避免的加上了我自己的演绎,或多或少混淆了客观与主观的分际;但至少风景就
在那里,当下就是一切,也是上天的恩赐。
所以我是感谢的,由衷谢谢那些自然与人们的奇妙遇合。材料就在当下,端看各人如何创
作。
谢谢你们,希望来年再相见。
http://wp.me/a15Yn6-OI
回到北得拉曼步道。很干脆的放弃了看神木,与一对沿途聊天的山友互道珍重再见之后循
原路折返。不晓得,下次又会在哪座山头碰上他们?
http://wp.me/a15Yn6-OJ
下山时,才惊觉两边棱线的陡峭,好ㄧ条难得易行的中级山步道啊。
http://wp.me/a15Yn6-OK
沿途还是有络绎不绝的山友正要上山,甚至有一队相当轻装的,看似学生团体,人人扛着
单眼,却疑似没做功课,没雨具也没头灯的想攻顶…后来想想,那个时间点,有点为他们
捏了一把冷汗。
山林没有那么难以亲近,却也没有那么简单。
继续下山时,又沿路与另一对山友聊著天,直到停车处。山林爱好者的我们,总是在萍水
相逢的此刻,热切交换着我们走过山林的苦难与美好,仿佛早已相识了千百年。
也许我们的人生不只属于山林,但我们的心,永远与山林同在。
[记录]
2014/11/08
[0840]停车,约从0.3k的部份开始走
[0930]登山口
[1018]回音谷
[1034]1442峰
[1043]休息区
[1056]60分钟指标处
[1128]山毛榉林
[1143]10分钟指标处
[1214]内鸟嘴山基点
[1233]下山
[1332]回到北得拉曼步道
[1443]登山口
[1537]停车处
[GPS]
[累计里程] 10.6km
[移动计时] 3hrs 59min
[停留计时] 2hrs 37min
[高度] 787m
[总爬升落差] 882m
[最高高度] 1754m
(但因为GPS定位花了约20分钟,所以包含来回六公里林道的全程应大略超过11km,花费
时间约7小时,爬升距离近1000m)
作者: bbbigbird (周大鸟)   2014-11-13 02:20:00
今天本来想去,看到天气不好就没去了QQ
作者: zaphkiel (ssss)   2014-11-13 10:45:00
你好,我们是那天和你一直聊到停车处的人XD 很高兴认识你
楼主: yangyr (山头斜照却相迎)   2014-11-13 19:22:00
楼上来加一下脸书啊 XD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