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记] 中横四辣之太阳下采白姑

楼主: laxic (啦啦啦)   2014-11-09 17:59:59
图文版
http://laxic.blogspot.tw/2014/11/blog-post_7.html
今年又再次走了小辣羊头山、中辣毕禄山,接着也在软腿的状况下,坚强地咽下超辣屏风
山。中横四辣的拼图,就只差白姑大山这座了。双十国庆连假,终于可以把这片拼图给拼
上。
2014.10 白姑大山
白姑大山的大山这两个字,据经验,名叫大山的通常都不好惹。动身之前,还是有点担心
,可能是腿软爬屏风,走起来特别辛苦,所以屏风山被我拿来当作基准,来与白姑大山相
比较。找了一些记录,有山友觉得屏风山是激辛的等级,白姑大山仅是特辛,有些人则认
为刚好相反,还是无法确定白姑到底是比屏风轻松?还是更加呛辣?就路线及地形来评断
,各有千秋,难以有客观的比较。只是在我自己的心目中,还是白姑辣了一点。
姑且不论辣度高低,这两座山的活动天数都可以安排一日单攻、 两日与三日来回。若是
遇到一日单攻者,就要立即抱以尊敬、敬佩的眼神,膜拜这位神之等级的山友。毕竟一日
来回这种境界不是人人都有能耐,还是三天的惬意行比较适合。
〈行程记录〉
Day 1:
09:50 最后农家 → 10:00 登山口 → 13:05 三锥山 → 13:36 沼泽地 → 15:20 司宴池
营地(C1)
Day 2:
05:30 司宴池营地出发 → 06:30 白姑大山东南峰 → 08:23 一线天巨岩 → 09:05 2960
峰 → 09:40 草清池 → 10:08 乱石瀑 → 10:32 白姑大山 → 13:06 吉他营地 →
14:15 白姑大山东南峰 → 15:26 司宴池营地(C2)
Day 3:
06:00 司宴池营地出发 → 07:11 沼泽地 → 07:32 三锥山 → 09:20 最后农家
在雾社仁爱国小的司令台点着满天星空入睡,早晨在清亮高亢的虫鸣鸟叫醒来,当然还有
那定时播放的国民健康操广播声。雾社的海拔已经带来高山空气的清凉,校舍旁的雾社水
库能直接与甘卓万山对望,蓝天、山谷薄雾、漂浮湖面的云朵,所见如此清晰。
顾名思义,中横四辣的四做百岳登山口都在中横公路台8线上。打从921后,台8线及台8甲
线的谷关至德基路段残破不堪,修复后又柔肠寸断,一直到今日都仅能以便道通供维修人
员及梨山居民通行,基本上仍呈封闭状态。白姑大山原本的登山口就位在封闭路段之间的
青山,青山山庄往梨山方向再往前约500M处,从海拔约1300M陡上高度2000M,12小时左右
的一日清装单攻也是很艰辛。
路是人走出来的,旧登山口无门而入后,从德基经翠峦产业道路灯塔班山(东高山),再纵
走白姑大山东峰、白姑大山中锋、白姑池山、白姑大山东南峰、白姑大山,不但不可能,
而且难度大增的路线,辣度马上爆表。在岳界前辈从白姑大山东南棱进入探勘,一路披荆
斩棘,为后辈开出新登山口。到现在为止,白姑大山都从台14甲线进入力行产业道路,从
红香部落的上方的最后一户农家后方的登山口起登。
2011年有前辈再次试着从台8线上的马仑山进行探勘,沿棱纵走至白姑大山。这并非不可
能,距离感觉比现在的路线还近,地图上也有日治时期的警备道路线,只是高低落差苦不
堪言,一路缺水,探勘未果。
看了许多篇记录的另一个结论,就是白姑这山区潮湿多雨,湿漉漉的箭竹,滑不溜丢的倒
木,陡上陡下的烂泥路,一度想在穿回在万荣林道抵御七彩蚂蝗的雨鞋。只是很久没穿了
,怕扭伤脚,还是乖乖的穿登山鞋就好。好在老天赏脸,给了个晴朗无比的好天气,不然
下雨天的白姑,难度又提升到另外一个档次了。
雾社享用完早餐,好整以暇的驱车前往红香部落。要到红香就得从台14甲线上的永贺会馆
,转入投89线的力行产业道路,深山内的高山蔬果及高山茶要输出,重车进出频繁,加上
地质脆弱,路况残破不堪,这是一条号称全台湾最烂、最险恶的公路。运气倒是不错,产
业道路已经进行改善计画,改铺设以钢筋加强的水泥路面,,因此万荣林道目前还是我心
目中的第一名。行车除了几处较大的高低落差,一路皆算安稳,至少还能让我补眠睡去。
最后农家前已经停满车,看来这个国庆连假,白姑也是热闹滚滚。
最后农家已经在尾棱棱脉上,从水塔旁的登山口而入,走进树林之中。一开始缓坡而下,
路宽平坦,柔软的松针扑满地,一点都没有想像中艰难,反倒有种康庄大道的错觉。
水管路之后,沿之字坡而上。之字的一处叉路,水管继续往前延伸,而我们得转右,继续
爬升。3年前的2月底(2011年),当时就读中山医学大学的张博崴在登顶白姑下山后,于此
转错方向,迷失于山林中,走进遇难时最不应该选择的溪谷,因为台湾的溪谷为幼年期,
坡陡急坠,多深谷断崖。再发现时,已身亡于北港溪溪谷,年轻生命殒落。为了不让憾事
再发生,此叉路口已经用铁网围住,以免再有山友误入。
本来在回程在此叉路拍张照作纪录,单眼相机却突然故障,简易的故障排除都无法修复,
直到走回最后农家才恢复正常。
继续沿棱爬升。秋老虎发威前的阳光很和煦,松针、落叶、偶有箭竹,只要不下雨,不湿
不滑就好,走得相当舒适。10余年过去,这条路径已经被走的宽敞,唯一勉强挑剔的,毫
无展望。三锥山也是一样,被森林紧紧包覆,H2570M的山顶,三等三角点6396。
从海拔约2000M左右的最后农家,爬升高度约600M到三锥山,离司宴池营地还要继续爬升
300M,重装行走、陡上直下,是白姑折磨人的地方。
遍布烂泥的沼泽地,是让我行前一直犹豫是否穿雨鞋的的地方,登山鞋一脚陷入泥沼,谁
都不爱。好在天气晴,沼泽地的烂泥呈现干固状态,轻轻松松穿过满是绿意的沼泽鞍部。
愈往上走,不少倒木纵向、横向阻挡去路。四周林木参天,几处已倒下或遭锯断的红桧,
散发出高雅迷人的香味,令人心旷神怡、沈醉其中。
在主棱另一面的支棱,1911年(明治44)理番警察发现了红桧林,1914年(大正3年)理番告
一段落,伐木计画于隔年如火如荼展开。这座因为测量海拔为八千尺而命名的八仙山林场
,以佳保台作为据点,开始进行林业活动。一开始是以木马道及修罗滑道将木材从山上运
下,直到1917年(大正6年)开始建设森林铁道与索道,深入白姑大山西南棱脉。
八仙山森林铁道包含了下列路线:
丰原线:丰原车站←→土牛
大甲溪线:土牛←→久良栖
佳保台线:久良栖←→佳保台
中平县:第二伏地索道终点←→第三伏地索道终点
马仑线:十文溪第二索道终点←→八仙山区第五十九林班
十文溪线:马仑线1.4K处←→八仙山区第四十九林班
马仑上线:马仑索道起点←→八仙山区第五十九林班
十文溪上线:马仑索道起点←→大甲溪区第六十林班
丰原林场线:丰原车站←→丰原出张所的贮木池
1955年(民国45年)四天王之一的林文安,从八仙山林场乘索道到新山,经马仑索道抵达白
姑大山西峰东面的旧白仙洞招待所,在登顶白姑大山。
1959年(民国48年)的八七水灾及1960年(民国49年)的雪莉台风,相继重创中南部,丰原线
与大甲溪线严重受创,决定停止修复,改以公路运输取代,并于隔年拆除。林场内的铁道
则在1965年(民国54年)停止伐木事业后,陆续拆除。
拉绳爬上一段落差,走出树林便见着一块大草坡,还以为司晏池营地到了呢。眼前一顶帐
棚都没有,遍寻不著黑水塘,奇怪人都哪里去了?
沿着路径,再爬上一处落差,钻出箭竹,五颜六色的帐棚在阳光下闪耀着,热闹的程度让
我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在爬白姑大山,毕禄、羊头、屏风都没有遇到那么多山友。乌黑的
司晏池水,有着亮丽的倒影。
营地海拔够高,没有飞虫苍蝇来共舞,也许是时序入秋,连营地恶名昭彰的小黑蚊都消失
无踪。我拿出偷偷带来的折叠凳,坐在帐棚旁,在冷冽的空气中晒著日光浴,眼前正在上
演一出山与云的壮阔大戏。
司晏池营地不太避风,半夜阵风呼呼拍打着外帐,反正不是雨声,就无所谓。才刚这样想
没一会,雨就劈哩啪啦的掉下来。
准时半夜3点30分醒来,雨声不知道停多久了。出帐棚外一探,地是干的,头顶还有星空
,云系像万马奔腾的快速流动。表定4点30分出发,躲在温暖的帐棚中吃早餐,边想着半
夜的雨声,一定让后面路程的箭竹湿透了。加上Aaron在另一顶帐棚里虚弱的哀号,也让
我动摇了,究竟是选择在箭竹中游泳攻顶,还是在温暖的睡袋中等待天亮晒日光,然后下
次再来一次呢?
再次探出头查看,不安分的云系已经完全消失无踪,深蓝色的天幕也渐渐退去转为鱼肚白
。这下没理由偷懒了,整装出发。
整个营地的山友都在差不多的时间出发,很容易就塞车了。大家在黑夜中,点着头灯,在
箭竹林中排排队。先是不情愿的下切到鞍部,鞍部又是一片已干的烂泥,然后在爬上白姑
大山东南峰。全程就是顺着棱线前进,直上直下,不囉唆,很干脆直接。
天亮登上白姑大山东南峰,H3033M,无基石,无展望。
在山顶广大的空地稍事休息,继续钻入进竹林中,紧接着陡下高度250M。这可是最打击内
心的一件事,虽然下坡不喘不累,走得很开心,但是前往登顶之路,下切多少就要爬多少
还回来。
下切到H2784M的吉他营地后,要开始还债了。不但要还刚才借的两百五,还要附带利息加
码爬上草清池,然后各队就开始玩着一场游戏,一场你超我、我超你的游戏,因为棱线上
没什么休息处,只要前队一坐下休息,后队就只好超车。
沿途除了浓密的箭竹外,开始有几处展望。回望白姑大山东南峰,等下登顶回来,还要在
爬上峰顶,想到就无力。
走进冷杉林中,看似杂乱无章,空间挤的像是冷杉各自张开双臂,相互推挤,就为了争高
上青天。宽岩、瘦棱相继而来,地形不再单调,有岩石要攀,有倒木要翻,就连山径旁的
一线天,岩石上都留有扁带可上攀。只是长路漫漫,不适合浪费体力去攀爬一线天。
随着海拔的升高,山岳给予的奖励愈精彩。南方出现展望,能高安东军与甘卓万的层层山
峦映入眼帘,那梦寐以求的安东军绿地毯,暂时无缘走访,我贪婪地多看了几眼。
前方也能望见草青池的草坡,以及白姑大山那浑圆的山头,再也不是无尽头似的闷著走,
目标就在前方。
攀上岩壁,宽阔的草地上,用帆布蓄著水,终于走到草青池了。好奇走进一看,草青池的
水可比司宴池还混浊呢。眼前是被苍翠冷杉包围的山顶,有那么一点不真实,只要爬完最
后一段的乱石瀑,山岭就在那了。
穿出树林,走了5个小时,终于登上山顶。
白姑大山,H3341M,一等三角点,十翠之一,属雪山山脉,在大甲溪的切割下,行成独立
山块,又名白狗大山。白狗的来源跟狗一点关系都没有,是因为泰雅亚族中的赛考列克群
(Sekoleq),其下的福骨群(Xalut)长期居住在山岭的南面区域,日治时期日语音为Hakku
,因此音译为白狗或白姑。
不能带白狗上山,另外带了象征物,拿出偷藏在攻顶包内的白色杏鲍菇,大家来合照吧。
北北西的展望是雪山西棱,南面只看得到守城大山与关刀山,水社大山、阿里山山脉、玉
山山脉都没入云中。
登顶能有蓝天与展望,实在是心满意足了。在山顶打混了好一会,怀着轻松的心情下山,
虽说是下山,回营地的路还是陡上陡下,没有比较轻松。
白姑的箭竹状况比西峦郡大好多了,比人高许多,形成青绿色的隧道,免去一直干泳拨开
挡路的箭竹,只是通道窄了点,免不了吃几条鞭刑。陡下时,箭竹又成了可以抓握的好帮
手,以免滑倒,这可叫人又爱又恨。
切到底,又再回包覆箭竹林城墙的吉他营地,开始面对意志力大挑战,陡上回白姑东南峰
,就离营地不远囉。一鼓作气、奋力往上吧。
历经一整天的努力,10小时候回到营地,比预计的时间还快,本以为会走到快天黑。当看
见那棵独自矗立在司宴池旁的枯木,心情如释重负,疲累感瞬间侵袭全身,只想窝进睡袋
好好补个眠。就连晚餐都懒得煮白饭,大伙一致通过只炒配菜,六个人挤进四人帐切菜备
料,就又嘻嘻哈哈充满了活力,好像登顶白姑是很久以前的往事。
入夜后的风依旧呼啸的吹,帐棚内稍微反潮,醒来后内帐、外帐、背包套全部结冰。早餐
后的晨间运动就是甩手运动,狂甩硬挺挺的帐篷,整整抖下一大碗的刨冰。
晒到日光后出发,营地下面那块草坡也挤满了帐篷,昨夜的白霜都还未融化,洒了满地。
从这片草坡营地要走入树林前,遇到了一件小插曲。正当我们要进入下坡路段时,发现有
位山友蹲在树林庾箭竹间的空地,正拿着喷枪焚烧垃圾,垃圾中还包含不可燃的塑胶袋。
看见后当场出声质问:你为什么要在山上烧垃圾。
对方居然言不惭地说::在山上烧跟在山下烧还不是一样。
我又不客气的说:那你不会拿下山烧!
对方救无回应,一副别来碍事,懒的理我们的态度。
之后队友又折回拍照,对方见着还问说你是在拍照吗,仍继续焚烧垃圾,完全无惭愧之心
!可惜照片不清晰,而且当面冷嘲热讽也无效,对方还认为是理所当然...我们下切了好

段路,依旧能闻到烧焦及烧塑胶的那种味道。
对于这件事,不知道对方的名字,而且不在国家公园内,实在是难以进行举发,这种无能
为力感令人沮丧。私认为不论是否在国家公园内或外,对于脆弱的山林生态,除非危急生
命等紧急状况时,根本不该生火,更何况是烧垃圾!有本事背上山,却贪图便利,不愿意
将其带下山,既没公德心,也不知羞耻!
一路上都想着这件事,觉得好熟悉,在哪里有看过。后来一查,原来今年6月底有山友来
爬白姑大山时,也遇到相似的状况,对方也回着相似的话语。如果我们遇到的是同一人,
那么,如此频繁的来攀登白姑大山,很有可能是商业队伍的领队。只是没有更多的资讯可
以佐证,只能请有如此行为的登山者自律,自律不是做给别人看,而是展现出您个人修养
的水平。
回程的时间比预定来的快,特别放松。接下来就是水管路了,不用一个小时就能走出登山
口,所以我们在水管路上方的平缓空地多停歇了一会。落叶铺成地毯,日光摇晃树影,林
荫下的微微凉风,同样的路线,上山与下山又是不同的滋味,那就再多品味,再多享受一
会。
登山口到农家短短的几百公尺,山峦横列于前,像卫士,像屏障,展现壮阔挺拔的一面。
在后方从云中探出头的,应该就是甘卓万山吧?可惜从发生山难的叉路口到农家这段路,
单眼相机突然出现Error 01的故障状态,试了重新开机、重装镜头、电池、记忆卡,怎么
试都无法正常运作,直到走回农家才复原,眼前的景色就用手机来捕捉。
不免俗!下山最期待的事,非泡温泉莫属,北港溪上游的瑞岩溪的红香温泉距离最近,绝
对是首选。除了山友之外,今天还有许多民众前来泡汤,可见就算力行产业道路的恶名,
也无法掩盖红香温泉的美名。这里属碳酸泉,泉质很不错,温度较一般温泉低,只可惜为
免费的公共浴池,今日池中较多杂质,没有久泡的欲望,单纯将三天的疲劳洗去。
开出红香支线,从这岸望那山,翻越几座山的漫长棱线,白姑躲入白云之中,自远处遥望
青翠山峦也是充满迷人风情。看的心花怒放的King,乱许Long Stay的愿望被对岸的白姑
娘娘听到了,车开一阵、熄火一阵,原来车的油表坏了,油将耗尽,居然让我们差点开不
出力行产业道路。
一路驱车回到雾社,中横四辣的最后一块拼图终于拼凑完成。回想这三天,天气大好的加
持下,特辣的白姑倒是对我们手下留情,仅是路程长,累积爬升高度多。
独特的白姑山群,大甲溪的切割分隔,使其独自兀立,棱脉由东北向西南走势,塔班山、
白姑大山东峰、白姑大山中峰、白姑大山池山、三锥山、白姑大山东南峰、主峰白姑大山
、白姑大山西峰、白姑大山西南峰、马仑山、九仙山、基隆山、八仙山,皆赫赫有名,群
峰会聚。中横封路后,少了人为的干扰因素,一定更添一分原始及神秘色彩。有朝一日,
盼能相继造访。
2014.10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