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记] 背着孩子去健行-大屯溪古道

楼主: toiletmei (傲笑年)   2014-08-04 01:28:48
http://blog.xuite.net/toiletmei/blog/229492488
‧时间:2014年04月12日
‧年龄:12个月又09天
‧体重:约12公斤
  这学期刚好坐我隔壁的同事也是登山爱好者,常常话匣子一打开,就是聊到健行登
山路线,刚好同事就是正港的三芝在地人,于是请她推荐一下三芝的古道,同事左思右想
,告诉我三板桥附近有条“大屯溪古道”,路况原始,人文遗迹丰富,很适合我这种古道
爱好者前去一探。刚好Tony的书上也对于这条古道有详尽的描述,看了他精彩的文字之后
,让我更加想要去走走,于是找了一天先去看看拥有百年历史的三板桥,再顺路绕到大屯
溪古道的登山口去探探,顺利的找到登山口后,因为天色已晚,只走了一小段就折返,准
备改天再约朋友一起前行。
  三板桥其实就位于当时服务的小学不远处,只是经过很多次,却没有一次注意过。三
板桥的入口很好找,从登辉大道转进往三芝的北新路(县道101)后,过了兴华国小没多
久,便可看见右侧岔路口有“三板桥古道”的牌楼,转入后沿着指标走便可来到三板桥。
  三板桥隐身在新桥“三德桥”的下方,不多加留意很容易忽略。根据立于桥旁的《三
德桥建造志》,三板桥位于新北市三芝区店子里菜公坑与圆山里的交界,在清代为金山、
石门、三芝山区居民通往淡水的要道。道光初年,茶商林永自费在此建桥,使得物资得以
安全运送。三板桥的桥身和桥墩古朴有致,目前仅增建木制扶栏以加强安全。至于为何称
为“三板桥”呢?则是因为这座桥的桥身以石板分三段架设而成,故称三板桥。
  横跨大屯溪上游的三板桥是旧时大屯溪古道的入口,不过现今的登山口距此还有一小
段距离,如果是自行开车前来的山友可以再往前开一段路,遇见“圆山里石曹子58号”路
牌,便可右转上坡,一路开到底,左侧有一小方空地,一旁有废弃的石厝,可在那里停车

  大屯溪古道的入口处立有警告,告知本路段非属开放使用步道,沿途多岔路,极易迷
途,因此请勿贸然进入。此告示牌所言不假,路径复杂,岔路繁多,不过只要多加留意登
山步条,紧跟着前人的脚步,大致上都不会迷路。不过末段往小观音山西峰的路须弯腰从
箭竹林底下“爬”过,如果没有向导带领,很容易发生危险,同事告诉我几年前发生了一
起山难,就是因为路况不熟而发生坠谷的意外。
  带着孩子健行,我无意深入箭竹林,亦无意强摘山头或非得走到哪里,只是尽力而为
,带着孩子出门本来变量就多,何况是带着他走入山林中。因此每回入山,心就放得特别
宽,所幸子台个性稳重,跟着我们健行不哭不闹,常常两只眼睁得大大的,好奇的观望四
周,有时风吹草摇,他也跟着笑出声来,真是个特别的孩子啊!
  进入古道不久,便看见一旁的驳坎遗迹,排列有序的石块堆成的驳坎,每回在山林里
遇见,总是有说不出的美感,先人的智慧蕴藏其中,这些大小不一的石块如何堆垒成屹立
不摇的石墙呢?想必这当中的一番学问,是先人用多年的经验换得的。
  大屯溪古道沿途有许多人文遗迹,由于先人曾在此种植大菁以制造蓝染,因此在此可
见到不少菁礐遗迹。根据Tony的书中所述,李瑞宗先生在此发现阳明山国家公园内最完整
的菁礐遗址,且用“蓝路古道”来形容之。因此在健行时我就特别留意,看看是否可以看
见前辈所说的“最完整的菁礐遗址”,然而实际走了一番,发现所谓的遗址必须要有好眼
力才找得到,因为会变成“遗迹”表示已经看不出来它是座菁礐了,必须有一些考古知识
背景才能判断它是遗址还是只是一个坑洞。
  结果就是什么也没找到,不过倒是见到不少驳坎就是,很多驳坎就隐身在树林里,背
著孩子也不方便太深入观察,只能等孩子再大一些,再带他来走一段古道,找一找先人留
下的足迹。
  虽然没见着菁礐的遗址,但沿途需越溪多次,这倒是令子台开心不已。越溪处虽然设
有绳索可以拉,不过我们每一步都踏得扎实才敢跨出下一步,因此也花了不少时间。但由
于心无所求,心情自然放松,索性过一次溪就休息一回,子台跟着我们看溪、听瀑,也乐
得开心。
  这条古道虽称大屯溪古道,但实察上它是沿着大屯溪上游的大桶湖溪而行。大屯溪有
南、北两条支流,南大屯溪又名“菜公坑溪”;北大屯溪有两条支流,分别为“罗厝坑溪
”及“大桶湖溪”。
  沿溪向上游行,古道时而越溪、时而贴近溪岸、时而远离溪谷,路径十分原始自然,
但路迹还算明显,只要跟紧登山布条,不至于迷路。至于路况也不错,并没有太多陡上陡
下的坡道,算是轻松好行。
   大桶湖溪时而在左,时而在右,子台好奇的循着溪水的声音望去,一下子向左看,
一下子向右看,可爱的模样让人忍不住多看几眼。老公提醒我别顾著看孩子,也要小心脚
下的步伐,就在我把眼光往下移时,发现了脚边树丛间的一张蜘蛛网。
  老公对蜘蛛一向没有什么好感,不过这回他也蹲下来跟我一起仔细研究,一张小小的
蜘蛛网上,不知道是附着了什么东西,竟然呈现出如此美丽的图案,我们两个不禁看得入
迷了,直到子台不耐烦的发出声音抗议,我们才继续上路。
  这条古道,可真是迷人。阳光从叶缝中撒下,将溪水照得闪闪发亮,从远处看,溪流
像是一条金龙蜿蜒在山间。溪水量不多,但日以继夜的冲刷还是造就不少深潭,成群的鱼
儿悠然其中,我想起了著名的濠梁之辩。
  庄子曰:“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我不是鱼,当然不会知道鱼快不快乐,不过我很开心,看到鱼,也觉得鱼也跟我一般
开心。
  老公见我看鱼,笑着问我是不是在想鱼快不快乐的问题。这一直是我们之间的默契,
喜欢拿濠梁之辩来开玩笑。子台的名字就是这么来的。
  那时候临盆的日子将即,我们却一直想不出好名字来,于是我们两个坐在淡水河边发
呆,希望有什么好点子可以浮现脑海。倏忽,有条鱼从河面跃起,我惊讶的叫了出来:“
鱼在跳舞!”
  老公不以为然的回说:“妳又不是鱼,怎么知道知道鱼是不是在跳舞?”于是我们的
话题扯到了庄子和惠子的逻辑,说著说著,老公好像想到了什么,突然没头没脑的问了我
一句:“妳姓庄?”
  “是啊,你现在才发现吗?”我被问得一头雾水,“‘庄’,村庄的庄。”
  “也是庄子的‘庄’吗?”老公又确定了一次。
  “是啊,也是庄子的‘庄””,我开始了解他在想什么了,“你该不会要我们的小孩
叫‘庄子’吧!”我急着说不要,太奇怪了啦!
  “好,叫‘子台’吧!在台湾的庄子,也可以是在台湾出生的孩子。”老公得意的说
。我觉得是满有意义的名字,不过怕爱算命的母亲反对,这名字的确是有些特别。幸好母
亲合了八字、姓名学和生肖学后,通通过关,孩子的名字就这么尘埃落定,这都要感谢那
只跳舞的鱼。
  除了可以看鱼,还可以赏蝶。青斑蝶一直都是老公的最爱,他说青斑蝶翅螃上的蓝,
是别的生物没有的。老公爱蝶,第一次来到曾被称为“蝴蝶王国”的台湾时,就被台湾蝴
蝶种类的多样性给吸引了。这只停在树枝上的蝶,一动也不动的,应该已经死了,却留下
完整的身躯,让过客驻足良久。
  继续向上走,过了一棵立在路中央的大树后,来到一处较空旷的地方。溪水离我们很
近,我们一度想要脱鞋赤足接受自然的洗礼,但却不死心的想要在太阳落下前,再走一小
段路。
休息一番后,续行。眼前出现几棵九芎,光滑的树干,让它有“猴不爬”的别称。
此时左方出现滑瀑,一旁的崖壁上有着顺着解理剥落的岩石,我们静静的看着大自然的作
品,享受着此时此刻的怡然自得。
  又遇过溪处,溪的对岸是上到小观音山西峰的“一号大屯溪古道防迷标志”,此时古
道开始陡上且远离溪岸,于是我们一致通过今天的行程就到此为止。
  两位哲学家似乎没有立即折返的打算,只见他们蹦跳在大石上,向上游走去,到了一
处深潭才停下脚步,找了块平稳的石头坐下。我在下方听不见他们的对话,也或许他们根
本没有说话,只是静静的看着水流。子台在怀里不耐烦的扭动着,我大概猜到他也想下去
走走。
  于是我静声唤了老公,问他可以不可让子台下来玩水,老公想到刚刚一处近水的地方
,平坦且水量不大,适合让子台下去玩玩水。
  回程时的脚步变得无敌轻快,一下子就找到了刚刚那处可以给子台玩水的地方,溪水
就从脚边流过,几乎要淹没了古道。子台开心的把从地上捡拾到的树叶、石子和枯枝丢进
水里,看着它们随着水流消失无踪,光是这样简单的事就玩得不亦乐乎。
  让孩子快乐的原因很单纯,尤其子台是善笑的孩子,常常一点点小事就可以让他哈哈
大笑,路上的陌生人也常常被他的招牌笑容逗得开怀。自从子台出生之后,我们健行的次
数反而变多了,也许是因为想要见到他的笑,而大自然的任何风吹草动都可以惹他笑,于
是我们也乐得带着他上路,一来我们不会因为有了小孩而舍弃兴趣,二来又可以让子台亲
近自然,一举数得,多好。
  回程注意到了有一条岔路可以通往菜公坑古道,我的脑袋里冒出了地图,觉得这两条
古道怎么可能相通,但事实就摆在眼前,让我不得不对先人敬佩万分。同行的K问我菜公
坑古道的路况和风景时,我就知道他又在预约下次的约会了。自从开始走古道之后,好多
条古道同时冒了出来,走也走不完似的,看来要把台湾的古道走遍,真是一件不可能的任
务,但没关系,人生在世短短数十年,能够与兴趣相同的好友一同走访古道,就已经是一
件幸运无比的事了,更何况我们还带着我们的孩子同行,更是幸福加倍!
作者: dj720c (dj720c)   2014-08-04 23:40:00
这路线以前走过一次 蜘蛛丝超多 这个季节去有比较好吗?
楼主: toiletmei (傲笑年)   2014-08-11 21:18:00
上次去没什么遇到蜘蛛,可能是因为那阵子比较多人走吧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