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记] 背着孩子去健行-军舰岩、丹凤山

楼主: toiletmei (傲笑年)   2014-04-28 23:06:12
http://blog.xuite.net/toiletmei/blog/209701642
‧日期:2014年02月22日
‧年龄:10个月又19天
‧体重:约11.5公斤
  那是个充满阳光的午后,我和老公临时起意,想上阳明山的古道走走,于是约了同
是健行爱好者的K一同前往,只是抵达碰面的地方时已是下午三点半,本想去走走鹿堀坪
古道的,却因时间的关系放弃了。K说那我们就近走走吧!离石牌站最近的地方就是军舰
岩亲山步道了,虽然K说他已经走过好几次了,但因为我们没去过,所以K也不介意陪我们
再走一回。
  久闻军舰岩大名,那块有如军舰的大石矗立在峰顶,登上岩石可近看士林、天母、石
牌一带,还可远眺关渡平原、大屯山系、观音山、五指山和纱帽山,站在岩石上享受着
360度的视野,轻风吹拂,畅然快意。
  K熟门熟路的把车开进阳明大学内,原来军舰岩的登山口之一正是位于阳明大学校园
中,看到登山口旁的阶梯,我的心就凉了半截,心里暗自喊苦,实在是不大喜欢石阶路。
而这阶梯更绝的是还铺上灰白的小块瓷砖,让人感到莫名奇妙,这比坪顶古圳新铺的花岗
石阶梯更怪异。不过既来之,则安之,在心里嘟嚷一阵,便又把注意力放在周遭植物上了

  阳明大学的学生告诉我,他们有一堂课是认识校园植物,阳明大学操场有条小径可攻
唭哩岸山,再续行可达军舰岩,因此学生也顺便认识算得上是校园一部分的军舰岩植被。
军舰岩的植物种类之多可是出了名的,由于此地主要是砂岩,土壤层很薄,植物不容易生
长,因此以低矮的灌木为主;加上又位于东北季风吹拂的入口,海拔仅185.6公尺的小山
竟可见到在中、高海拔才看得见的植物;而耐强风及低温的植物则受到物竞天择在此传宗
接代。
  从登山口上坡一小段路,便在左手边出现了一条未铺阶梯的岔路,犹豫着是否可取左
道,但又怕迷路,路过的山友看出我的两难,豪爽的不待我发问,便热情的告诉我说:“
两条路都可以上军舰岩!只是左边这条没有阶梯,比较好走。”
  一听到“没有阶梯”这四个字,我们三人大悦,这条小径是此行的第一个惊喜,我原
本期待的是攻顶时美不胜收的景色,却被途中的地质给迷住了。此地在数万年前本是滨海
地区,海水将砂岩冲得雪白,而后经造山运动才隆起成为山丘,便是我们今日所见模样。
  这样的地质与野柳相仿,看着岁月在地层留下的痕迹展现在脚下,纹路千变万化,若
非一旁的植被告诉我们海拔愈来愈高,否则还会误以为我们是处于滨海地区呢!
  不消多久,展望开阔了起来,回首一望,那耸立眼前的小山丘是唭哩岸山,小径上人
群点点,看来是从阳明大学那端走来的。唭哩岸山山高163公尺,地层性质与军舰岩和丹
凤山连成一线,除此之外,植被丰富性也颇为多样,除了有东北季风造成的北降现象植物
,还有因造林政策所遗留下的造林树种,另外,园艺植物也引入山区,形成十分特殊的景
观。
  上坡至一凉亭后,再度遇见左右岔路,左岔路通往威灵顿山,右岔路则会接上刚刚的
石阶路,通往军舰岩。取右道,上坡仅数分钟,便来到军舰岩了。
  背着熟睡的子台登上军舰岩,风呼呼的吹,天气好到不行,展望十分的好,尤其是大
屯山系的那几座山头,就在眼前一字排开。与K闲聊之时提及“阳明山大纵走”的活动,K
显得兴致勃勃,而我却是兴致缺缺,想到有几颗山头完全没遮蔽,天气好时走在上面简直
快被晒成人干,还要背着小孩,我实在是提不起劲。
  军舰岩被风吹雨淋,露出光滑的表面,而雪白的颜色则令人印象深刻,唯一美中不足
的是有许多游客抱持着“到此一游”的心态,在岩石表面刻下许多文字,破坏了岩石的美
观。绕到巨石下方,又见它另一面的姿态,由于岩层剥落,巨石下方不似上头那般光滑,
反而露出了解理,然而仍是逃不过被留言的命运,无论是游人的刻字留念,还是宗教团体
奉为圣地,都破坏了最原始的景观。
  我并非对宗教有不敬之意,但对于恣意放生、擅自刻字这种行为,每每看见都让我气
愤难平。尤其是这一带的藤类曾惨遭信奉某宗教的“生态义和团”铲除,这些人不分青红
皂白,见藤就砍,许多珍贵的老藤在劫难逃,成为刀下亡魂,而其因竟然仅是单方面的认
为藤类丛生之处会吸收阴秽之气,且会将树木勒死,所以将其砍除,以利其他树种生长。
后者乍听之下似乎有些道理,这些会将树木缠勒至死的藤类尤以外来的入侵种“小花蔓泽
兰”最为有名,一些保育团体还曾动员人力大量砍除,然而并非所有的藤类都是像小花蔓
泽兰这样具有地域性及侵略性,若是不明就里将全部藤类视同类,那真与当初的仇视洋人
的义和团的行径没有两样!
  回到刚刚上军舰岩的地方,则有左右两条岔路,右岔路会下切到台北荣总医院,左岔
路则是向北续行,取左道不久,又遇岔路,左道沿山腰而行,且称山腰步道;右道沿棱线
而行,故称棱线步道,取右道走棱线步道不久,即遇上台北市亲山步道的打印台,此处有
右岔路可往磺溪山南峰,但较不明显,故绑有登山布条,取直道再走一段,遇一小平台,
展望佳,便在此处歇息一会。
  平台入口处上方有一大蜘蛛结网于此,深怕弄破了牠久织的网,于是低下头来小心通
过,才发现此处平台幽静无人,虽与军舰岩相比展望不若它好,但一旁树木成荫,又有微
风吹拂,亦是快活。
  平台旁长满了许多野牡丹、鹅掌藤、山黄麻和五叶松,正好是鹅掌藤结果的季节,黄
色放射状的浆果结成串,在夕阳余晖的照耀下更显金黄。
  平台一角立著一根木柱,上头写着“东 二六〇公尺 峰 南侧分叉路”,只是不知
是哪座山的“东峰”,此处也绑有登山步道,会经第一公墓而登磺溪山。于是我们回到主
要的步道上,继续前进。
  沿着棱线步道走,地势起伏并不大,虽然岔路不少,但只要沿着主要道路走就不怕迷
路。这一路上我们遇到了一位喜欢拍摄自然及植物的大叔,还有一只不怕生的松鼠,牠可
爱的模样让我们三个大人忍不住停下来观察了好一会儿,才不舍的继续上路。可惜这个时
候子台睡得正熟,没有机会近距离看到小松鼠,话说回来,这天子台特别累,从一上山就
一直睡,都快一个多小时了还没醒。  
  也许是被妈妈背着走路,可以睡得特别的香的,往丹凤山的棱线步道十分好走,又无
石阶扰人,所以我的步伐也特别轻快,还可以一路观察植物,真是畅快极了。
  没多久,便来到了丹凤山,丹凤山海拔仅117公尺,展望亦佳,可俯瞰整个北投市区
,附近有一巨岩上刻“丹凤”二字,据说因此山形似一只展翅飞翔的凤凰,因而得名。
  我们抵达丹凤山时已是黄昏时刻,子台刚好在这个时候转醒,粗心的我急着将子台放
下让他欣赏美景,却忘了孩子刚醒时最容易着凉。
  细心的爸爸一边为孩子添上外衣,一边不忘提醒我也披上外套,结果不知道是不是因
为贪看美景而多吹了风,隔天我和子台都双双挂病号,这次感冒非同小可,花了快两个星
期才完全复元,结果当然是被爸爸下了禁足令,两个礼拜都不能上山走走,害我脚痒了好
久,为了避免此时再度发生,现在的我可是战战兢兢,深怕孩子又因为一时大意跟着受苦

  时间不早,再度起身时天色已黑,但还不至于看不见路。我们就在暮色中匆忙赶路,
行经岔路时取右道,路也转为水泥小径。经一小片被烧得焦黑的森林,心想不知是因为人
为因素起的火,还是太过干燥自然起火。无论如何,这片森林不知要过多久才会恢复过往
的翠绿,心想正这么想着,眼前出现了一座中国式的凉亭,还来不及反应,便又出现另一
座,硬生生的横在路中央。
  我们三人都以为这是一座废弃的公园,老公问我这是什么年代的建物,我想应该是不
久前建造的吧!随口回答后,老公却穷追不舍的继续追问,他不明白为何要建造如此“中
国风”的公园,所以应该有什么原因,我笑说哲学家最爱打破砂锅问到底,于是我也无法
给一个明确的答案,因为我根本不知自己身在何处,但是K开起玩笑说这里很适合拍片,
老公也觉得这里颇为雅致,我却抱持着相反的意见,正当我们三人争论不休时,来到了步
道的尽头。
  步道的尽头有一块石头写着“军舰岩奇岩路登山口”,一旁的大墙上刻有“陈济棠将
军墓”,老公问我陈济棠将军是谁,我不知、K亦不知,不过想必是一位德高望重的人,
才会有如此气派的墓地,只是不明白为何里头的凉亭看起来已荒废许久。后来回到家上网
查询,才知道陈济棠是何许人也,也得知他的墓早已迁至他地,至于迁墓原因及迁往何处
,便不得而知,然而旧墓遗址上的凉亭,便任岁月侵扰,变得破旧不堪。
  沿着三合街走至捷运奇岩站,再搭捷运至石牌站祭五脏庙,结束了充实的一天。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