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科技产业的战国时代

楼主: cybergirl (何夜无月)   2003-02-17 23:11:31
台湾科技产业的战国时代
【黄日灿(美国哈佛大学法学博士,众达国际法律事务所主持律师)】
从抄袭仿冒到研发创新,是落后国家经济发展的必经过程。
英国拜工业革命之赐,成为19世纪全世界科技龙头,
当时英国最深恶痛绝的抄袭王国,就是大西洋对岸的前殖民地─美国。
曾几何时,美国于20世纪已成为全球科技新霸主,
扮演在世界各地查缉仿冒捍卫智慧财产权的执法角色。
台湾在最近20余年来,产业结构快速资本密集化和科技密集化,
政府和民间企业也日益重视科技研发创新,
并开始积极到欧美及日本等重要市场申请专利权,求取智财权保障。
据美国专利商标局资料显示,美国所核发的发明专利件数,
依申请国别,台湾在1990年取得美国专利732件,占第11位;
1995年为1,620件,占第7位;2001年时则增加到5,371件,跃升为第4位,
仅次于美国(8万7,610件)、日本(3万3,224件)和德国(1万1,261件);
其他国家如法国(4,041件)、英国(3,965件)
、韩国(3,538件)等都落于台湾之后。
以产业而言,台湾的半导体产业最踊跃申请美国专利。
据美国专利商标局资料显示,两大半导体晶圆厂龙头,台积电和联电,
1996年取得的美国专利仅分别为73件和164件,
到2001年时已快速增加到527件和576件。
世界先进半导体取得的美国专利也从1996年的22件增加到2001年的102件。
今年荣登台湾公民营制造业营收榜首的鸿海科技,
1996年在美国获得核发的专利只有2件,到2001年时则有309件。
这四家公司在2001年取得的美国专利件数,
就几乎占了该年台湾取得美国发明专利总数近三成。
台湾企业科技升级,制造的多项科技产品如晶圆代工服务、
笔记型电脑、ADSL 调制解调器、CD-R、CD-RW、DVD、电脑摄影机、
网络卡、集线器、无线网络等,产量都跃居全球第一名,
全球市场占有率超过一半以上。
这些突飞猛进的产品竞争力,
让台湾科技企业与欧美跨国企业的互动关系变得非常微妙。
台湾企业一方面是欧美跨国企业全球分工的重要一环,
为这些跨国企业供应了高品质而又具成本优势的零组件乃至制成品。
另一方面,台湾企业也变成欧美跨国企业的竞争对手,
对这些跨国企业逐渐形成威胁。
往昔,台湾企业因仿冒而挨告;
现在,台湾企业有时因产品销售成功而挨告。几
年前,台湾聚和公司自行研制成功的贴纸产品开始在美国市场打开销售通路,
美国 3M 公司为保护其 " Post-ItNote " 产品的市场独大地位,
向美国 ITC 控诉台湾聚和公司侵犯其智财权。
虽然 ITC 作出有利于台湾聚和的裁决,
但 3M 继续在美国法院控告台湾聚和。
台湾聚和为其产品技术长远的的前途,
和 3M 对簿公堂数年后,才与3M达成和解。
最近,笔者又接触到若干案件,
也都牵涉台湾科技企业在打开产品销路时即接到欧美跨国大企业的战书。
有些跨国企业更聪明地采取“隔山打牛”的招式,
先向台湾企业的海内外客户个别下手,威胁利诱、软硬兼施,
促使客户减单或停单,制造台湾企业行销的困扰。
面对跨国企业的侵权控诉压力,有些台湾企业不仅消极应诉防御,
甚至开始积极出手反击。威盛挑战产业巨人英特尔,即为著例。
威盛在拒绝向英特尔付费以取得技术授权后,
英特尔在美国、台湾、英国、德国和中国对威盛提出侵权控诉,
而威盛也在各该国家控诉英特尔违反公平竞争及侵害威盛专利。
这些跨国争讼行动仍在持续进行,预料还要耗上几年,
投入人力及费用相当庞大。这段期间,
威盛在全球芯片组市场占有率从2000年的40%降到约15%到20%之间,
可能与产业景气有关,也可能是受到这些法律争讼的影响。
威盛直接单挑英特尔,是否正确划算,见仁见智,
恐非外人所能随便臆测。值得提醒的是,
台湾企业面对欧美跨国企业,无论要战要和,都须讲求策略和步骤。
若一心主战,争面子,闹意气,可能逞一时之快,却留一世遗憾。
反之,若一意求和,毫无力道,对方可能得寸进尺,更难善了。
俗话有云“柿子挑软的吃”,委曲求全过了头,
有可能让自己变成人人追打的过街老鼠,反而后患无穷。
以战逼和,以和止战,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是科技企业面临智财权战国时代必备的经营艺术。
[资料来源]奇摩新闻、联合新闻网2003/2/17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