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大肠镜 - 板桥医宪诊所|板桥肠胃镜检查

楼主: cooksocu (cooker)   2025-06-23 02:08:10
[ 认识大肠镜检查 ] 医宪诊所胃肠肝胆小教室
随着国人大肠癌年轻化的趋势,以“大肠镜”做早期大肠瘜肉的检查与切除,是当今医学
上,预防大肠癌死亡发生率最有效的方式,究竟大肠镜检查会如何进行,今天就让我们来
认识“大肠镜检查”:
1. 什么是“大肠镜检查”?
“大肠镜检查”系指医师将90-120公分的“大肠镜(大肠内视镜)”,深入受检者的大肠
道直接做观察。大肠道检查的范围,包含“直肠、乙状结肠、横结肠及左右两侧大肠”。
要完成“全大肠道”粘膜的健康检查,大肠镜通常会从盲肠的开口处,直达大小肠的交界
处(回盲瓣)。
2. 大肠镜检查能同时处理“大肠瘜肉”吗?
随着医学的日新月异,大肠瘜肉大小在2-3公分以下,已能借由“大肠镜检查”的同时而
予以切除;然而,大肠瘜肉的切除还是要考虑其“生长型态”与“所在位置”,一切仰赖
肠胃科医师的临床经验判断。“从什么角度切、需要切除多少、以何种方式切”,都不是
一门简单的学问。所幸,大部分患者的大肠瘜肉(90%以上)可于大肠镜检查过程中,做
适当完整的处置,仅有少数患者需进一步转介至外科开刀。
3. “大肠镜检查”与“粪便潜血检查”的差异?
“大肠镜检查”由于能“直接”对全肠道做完整的观察,目前仍是医学上公认最有效诊断
早期大肠癌的检查方式;至于“粪便潜血检查”,因为是以收集患者的粪便做为检体,“
间接”侦测肠道是否有潜血反应,因此此种检查方式的准确率有一定的限制(准确率在六
至七成),此外也有一些因素可能会进一步降低侦测的准确率,例如患者瘜肉过小或患者
采集检体时方式错误等,都有可能使大肠癌无法被即时侦测到。
4. “多久”应做大肠镜检查?
(1)一般正常的情况:在无大肠瘜肉或仅是“增生型”瘜肉时,3至5年检查一次即可。
(2)需特别留意的情况:瘜肉属于“腺瘤型”时,建议2至3年检查一次。
(3)需密切观察的情况:若瘜肉已有高度分化不良的病变、瘜肉出现“绒毛状不规则”
的生长情形、腺瘤型瘜肉数量在“3颗以上”、单一瘜肉的大小“大于1公分”,以上条件
只要符合“任一项”,建议每半年至一年做积极的追踪观察。
5. 大肠镜检查的三要素?
“医疗仪器的侦测能力”、“医师临床的专业判断”与“患者检查前的清肠情形”,是“
好的”大肠镜检查的三个重要元素;亦即要确实完成大肠镜检查,除了仪器本身所扮演的
角色外,“医师”与“患者”也是关键,尤其是患者的清肠准备过程中若不够扎实,即使
医师专业能力再强,也可能影响医师对患者的大肠道病情诊断。
随着“大肠镜检查”技术的成熟与普及,越来越多的“大肠瘜肉(大肠癌前身)”及“大肠
癌(大肠瘜肉癌化)”,能够在早期阶段就被诊断出来,这对于始终在国人癌症好发前三名
的“大肠癌”,无疑是一大福音;最后建议,年龄在“40岁以上”,尤其是具有“家族史
”的患者,请认真思考执做大肠镜检查,以预防大肠癌末期的憾事发生。
https://i.imgur.com/eRjV2ec.jpeg
#医宪诊所 #胃肠肝胆专科 #内科 #三高慢笺
#比漾本院 #智光院区 #板桥院区
#永和肠胃科 #中和肠胃科 #板桥肠胃科 #台北肠胃科
#中和胃镜 #中永和大肠镜 #板桥肠胃镜 #台北肠胃镜
#无痛胃镜 #无痛大肠镜 #腹部超音波
#医师阵容皆为台北医学中心胃肠肝胆内科医师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