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cooksocu (cooker)
2023-03-19 12:57:53[ 大肠镜检查的8个时机 ]医宪诊所卫教文
“大肠癌”是国人心中的痛,根据国健署统计,不论男女,大肠癌一直都是国内前三名的
癌症发生率与死因。“超过八成”的大肠癌在早期阶段完全没有症状,等到症状出现时,
往往已进入癌症后期 (第三、四期),只能以化疗或标靶药物治疗控制,且治愈率不佳。
一般大肠癌的致因,主要是肠道内的瘜肉癌变所导致,其演化分成三个阶段:初期仅是大
肠内产生“瘜肉”,之后瘜肉分化为“腺瘤”,最后变异成“癌肿瘤”。
大肠内产生瘜肉的初期阶段,若及早发现与切除(也包含腺瘤),能达成预防大肠癌的效果
;若不幸变异成癌肿瘤,如能于肿瘤早期阶段切除并治疗,其治愈率也能达九成以上。一
般建议民众最好于八个时机进行大肠镜检查:
1. 粪便潜血检查数值40以上
针对50-74岁国民,健保每两年提供一次免费的粪便潜血定量检测。粪便潜血“正常值”
一般低于40。若潜血反应数值为40-100,则“建议”做大肠镜检查;若数值超过100,则
“强烈建议”做大肠镜检查。研究指出,潜血反应数值100以上的患者,几乎100%会有大
肠瘜肉、腺瘤或大肠癌。(注:粪便潜血检查虽不具侵入性,但侦测率只有8成,也就是约
2成病人可能有大肠瘜肉,数值却是正常的结果)
2. 有大肠癌家族病史
若有“1位一等亲”或“2位二等亲”家属,曾有过“早发性瘜肉”、“腺瘤”或“大肠癌
肿瘤”病史,建议提早做大肠镜检查。一般建议大肠镜检查的年纪,提前至亲属被确诊年
纪的前10年及早进行(例如爸爸45岁罹患大肠癌,女儿可提前至35岁进行大肠癌预防性筛
检)
3. 不明原因缺铁性贫血
不明原因的缺铁性贫血,男性患者会建议先做胃镜检查,女性患者则要“多加上”妇科检
查,以上检查后,若依然无法找出出血原因,就需做大肠镜检查。
4. 有肠道发炎性疾病
若有发炎性肠道疾病,如“克隆氏症”或“溃疡性肠炎”患者,皆属大肠癌高风险族群,
依照目前治疗指引,需“每年”进行大肠镜检查。
5. 本身有大肠腺瘤病史
曾接受大肠镜检查有过瘜肉切除经验,且确诊有过大肠腺瘤的患者,依照腺瘤分化程度的
不同,需要复检的年限不等。若为“绒毛状腺瘤”或“高度分化不良腺瘤”,“每半年至
一年”需做大肠镜检查追踪;若为“低度或中度分化不良腺瘤”,则建议“每三至五年”
进行大肠镜检查追踪。
6. 抽血肿瘤指标过高
“癌胚抗原(CEA)”是抽血化验大肠癌的重要指标,其指标的升高有许多可能性,当不明
原因抽血肿瘤指标过高时,也会建议做大肠镜检查(注:抽血检验肿瘤指标的缺点是敏感
度不高,且许多良性发炎情况也可能造成肿瘤指标增加,建议仍需与专科医师讨论)
7. 肠道不适经治疗后未见改善
若有腹胀、腹痛、排便习惯改变、解便不完全感觉或血便等肠道症状患者,经药物治疗后
仍未见明显改善,建议进行大肠镜检查以厘清病因。
8. 年纪45岁以上
不论是哪种恶性肿瘤(癌症),“高岁数”本身就是高危险因素。若年满45岁民众,过去从
未进行任何形式的大肠癌筛检,一般还是会建议趁早做大肠镜检查。
面对大肠癌,除了开刀、化疗、标靶药物及放射线治疗等后期的“补救措施”外,最重要
的还是“及早检查与诊断、预防性切除瘜肉”,不让肠道内的瘜肉演变成晚期的癌症肿瘤
。平日的饮食控制,例如多食用蔬菜与水果,减少食用红肉、油炸类或精糖类等食物,以
获得肠道的保健外,在适当的时机做大肠镜检查,也是防范大肠癌找上门的最直接途径。
#本卫教文由院长群团队医师亲自撰写
#医宪诊所 #比漾本院 #智光院区
#台北 #中和 #永和 #胃肠专科院所
#大肠癌 #大肠镜 #大肠瘜肉 #粪便潜血
#戴豪彣医师 #庄士贤医师
#陈保中医师 #张慧杰医师 #王崧颖医师
#马偕台大三总新光 #胃肠肝胆科主治医师群
https://i.imgur.com/UIUwUEH.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