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因是看到了不错价钱的二手,就出手拿下了
手上两副T1 2nd,一个是以前参考用的2xxxx
一个是新购入的4xxxx
4xxxx从耳罩柔化程度来看,应该充分熟化了
但可能一段时间没用了,还是给它暖身个小半天
在这个深夜时段才仔细听
即使用同一个前端/同一条原厂平衡线
甚至交换耳罩测试,还是有差别的,只是这个差别颇微妙
最明显的差别是中低频
这里要先澄清一下,T1 2nd在耳罩未充分柔化时,往往会有中低频鼓胀的现象
这也导致所谓"密度高" 或 "呆板" 的听感
但随着耳罩柔化,中低频鼓胀会消下去,中高频拨云见日
该有的甜润音色会出来
手上这副4开头实际也充分熟化了,中低频并没有发冲鼓胀的问题
但量感的确是比2开头丰富不少,频段分布整体呈现安定的梯形
2开头相较之下显得头重脚轻,即使是两副耳机交换了耳罩
也仅仅只是补足了一些中低频,频段分布并没有太大变化
但2开头的中高频,反而因这个点到为止的低频显得更靠前一些
上面讲成这样,但实质还是同一副耳机,同样的发声方式
不会因为4开头中低频量感比较丰富/凸显,就变成了T1 3rd
另一个比较值得注意的点,是4开头的中高频也微妙地收敛了
纯论音色甜润并没有太大差异
主要是瞬态,特别是起音的部分,2开头明显比4开头 overshoot
4开头则圆滑不少,就这点而言倒是很有3rd的味道
这点即使交换耳罩也是一样
Beyer可能调整了单体中心导音管也不一定
我想一定会有人问:为什么有了T1 3rd,还回头去找已经停产的T1 2nd?
又或者是为什么要找2nd,不去找口碑更好的初代T1?
除去冲动消费的原因外
在我来看,T1 2nd一方面把初代T1棱棱角角打磨掉了,完成度更高一些
而相对于近年旗舰耳机 要努力做得更大声、更"不像耳机"的风潮
(我知道这是明显的病句
2nd还是可以有那种比较传统的,聆听耳机的亲密感与快感
毕竟不是所有体裁的音乐,都是越大声越好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