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九月中,我和实验室一堆人跟团跑去加拿大蒙特娄开会,没待在会场的时候就搭地铁
在蒙特娄找音响店逛。虽然我住的地方有点偏远,但蒙特娄地铁班次多,又有一周吃到饱
套票(大概台币七百多块),所以整个市区内的交通非常方便。
因为加拿大物价水准原本就比台湾高,消费税又很高,所以我没有打算带水货回台湾。我
在一周内跑了三家音响店,根据我的印象姑且叫他们大学店、柑仔店和大卖场。大学店开
在大学附近、柑仔店又黑灰尘又多、大卖场店面最大商品品项也最多还有几间试听室。虽
然这三家店的风格差很多,但很惊人的是这三家店的品项重叠性非常高。
我在蒙特娄的音响店第一个注意到的是海外消费习惯和台湾消费习惯的差异。我逛的三家
音响店除了大学店可能因为客群的关系耳机比重稍高,另外两家店的主力商品都是黑胶相
关的商品,唱盘、静电刷、唱放等等。不要说串流了,连USB Dac都不大好找。这三家店
的两声道产品比重也都比耳机产品的比重高。大学店主要卖主动叭,柑仔店主要卖小书架
,大卖场书架、前后级、黑胶唱盘、落地喇叭都有卖。
更深入逛,我发现这三家店展示的品牌几乎一模一样,而且种类很少。这三家店的线材类
很齐全,但是品牌只有Audioquest。耳机的品牌只有Grado、Focal和Sennheiser,只有大
学店有展示几只Audeze、大卖场有展示几只铁三角。器材类几乎只有看到Chord的小型机
种(Mojo、Qutest)和Musical Fidelity的小唱放。连同喇叭观察下来,一言以蔽之就是美
国牌、英国牌、法国牌,台湾常见的ChiFi品牌只有在大学店看到一点Cayin和iFi而已。
我自己猜测是加拿大的代理环境可能有点怪怪的。我跟大学店的店员聊了一下,他们是说
Fostex、Beyerdynamic这两牌加拿大没有代理商,他们没办法帮客户售后服务就没进。连
Beyer都没人代理了,可见当地代理环境多萧条。至于黑胶在加拿大的异常兴盛就只能猜测
可能当地地价便宜、有空间收藏一堆黑胶唱片吧。总之在台湾玩耳机很幸福了,台湾实体
店家的环境真的要多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