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在前些日子拉面王非常精彩的文章中,提到3khz与女声的关系
我个人甚是好奇,搜寻了一下人声的音域范围(附录),
发现说女高音的基频最高大约是在1000hz左右(根据歌曲不同,有时会达到1500hz)
只能说不止平常碰不到,根本是不可能碰到3khz。
因此,3khz只会出现在人声的泛音之中。
男高音:C3-C5
男中音:A2-A4
男低音:E2-A4
女高音:C4-C6
女中音:A3-A5
女低音:F3-F5
低音C (C3):130,do
低音E (E3):165,mi
低音A (A3):220,la
中央C (C4):262
中音E (E4):330
标准A (A4):440
高音C (C5):523
高音E (E5):659
高音A (A5):880
什么是泛音?
在物体振动所产生的最大声的频率(通常也是频率最低的),称为基础频率(又称第一谐波)
而泛音是与基频有着整数关系的频率,例如:
基频(第一谐波)为100hz,第一泛音(第二谐波)就是200hz,
第二泛音(第三谐波)就是300hz,以此类推
以记谱来表示,每高一个八度,频率乘以2
而乐器的音色,便是由泛音序列的强度比例来决定的
在大多数的情况中,泛音的强度会随着频率上升而下降,不过,人声的情况非常特殊
研究显示,在古典声乐中,歌手能够在3khz左右制造很强的能量,
这种情况称为singer's formant(歌手的共振峰)
https://i.imgur.com/SHjFiXc.jpg
如果歌声中足够靠前的泛音落在此范围中,效果会相当精彩
例如高音F(F5,689hz)的第四谐波,高音C(C5,523hz)的第六谐波
然而,如果歌唱的基频太高,3k共振峰会大幅减弱
https://i.imgur.com/hDGsc3D.jpg
共振峰(formant)是什么?
我们都知道,声音是由声带振动所发出的
然而,还有一个地方也会振动,那就是喉咙与口腔中的空气,就像管乐器一样
在此处产生的共振频率,便是共振峰
而当此处空气的形状改变时,空气的共振频率也就会改变
于是,便要提到共振峰最重要的场景之一,那就是元音的分辨
当说话发出不同的元音时,需要摆出不同的口型
此时,空气的共振峰频率便会改变,大约会产生5到6个共振峰
大家可以摆出说元音的口型,然后吹气,稍为感受一下
通常将说话的基频称为f0,第一共振峰称为f1,第二共振峰为f2,以此类推
奇妙的是,当人们发出同一个元音时
不论基频高低,其共振峰频率都大致相同,而人耳便是以此来分辨不同的元音
通常,只需要第一和第二共振峰便可以分辨不同的元音
以下以日文元音(因为比较单纯)为例,列出不同元音的第一和第二共振峰频率
あ,a,850 / 1610
い,i,240 / 2400
う,u,300 / 1390
え,e,390 / 2300
お,o,360 / 640
如果耳机在1000到2500hz有更大的音量的话
会让几个元音听起来更锐利一些,音量较小则会柔和一些
在调整eq时也可以针对此处下手
以上简单跟大家分享。只是一些简单文章的整理,有误还请各位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