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NY MDR-Z1R 攻略企划耳罩及线材篇]
[stefan audioart endorphin(*1)]
[测试目的:希望对Z1R有兴趣的玩家了解副厂耳罩走向及各原副厂升级线之配对合适度]
[测试环境:PC讯源(*2)>USB>T+A DAC200>Ferrum OOR(*3)+HYPSOS]
[三频分布表采用PTT版友'zoraruru’设计ruru版耳机三频分布表]
*1. 使用Free audio 订制4.4mm转4pinXLR转接头
*2. PC讯原处理:
软件部分:ROON+SSD内音档+HQplayer+NAA传输
硬件部分:自组CORE+自组PC+NAA 迷你PC 机内皆为铁氟龙镀银模组线
Matrix element H> acoustic revive usb-1.0 sp >
Intona 7055-D >Divini logos USB
USB卡、Acousticrevive usb-1.0 sp皆使用华克线电2号驱动
*3. OOR在测试时皆BYPASS模式驱动耳机 XLR讯号线使用万隆NEI-1001
Endorphin和DEKONI耳罩及测试器材合照
https://imgur.com/BWCTZoy
材质做工
Stefan Audioart 是美国的一间小作坊,主要是以器材贩售和制作耳机线为主体,
Endorphin则是目前的还有在制作款式之一,而且这条线贩卖超过十年了,可见在美国的
人气和质量的稳定;主要的材质为铜加上一些无感磁材料,因为官网也没有特别说明,所
以实际上的设计和导体的构造、纯度之类的东西都不是很明了。
持有者这条线原本是给耳道使用,后来发现这条和Z1R满搭的,便将插针改成NOBUNAGA
Labs的3.5三极镀金,耳扩端为4.4m的端子,长度大约在1.2M左右,现身柔软,听诊效应
少;而官方网站3.5mm to 4Pin XLR 1.5M含运下来大约为961美金左右,以现时的汇率来
算大约快30K。
响频分布:
符号说明
■/□=1
+/>=0.5
-+/<>=0.25
++/>>=0.75
***************************
*原厂耳罩 *
***************************
*亚低音 *■■■-+ *
***************************
*低频 *■■■-+ *
***************************
*下部中频 *■■■+ *
***************************
*中频 *■■■+ *
***************************
*上部中频 *■■+ *
***************************
*Presence *■■++ *
***************************
*Brilliance *■■++ *
***************************
*音场深 *□□□++ *
***************************
*音场宽 *□□□□>> *
***************************
*细节度 *8.2 *
***************************
听感描述:
整体上和Z1R的适性不错,有将Z1R的低频亚低频控制起来,还强化了整体空气感和泛音尾
韵,在听人声的时候有一股勾人的魔力,会让人顺顺的听完整首歌曲,乐器的表现一样也
是滑顺流畅,不会让人感到刺激不适,整体而言,是往人声中频为强化方向,音场方面也
稍微强化了一些,但这点不AB的话是感觉不太出来的。细节方面也跟音场一样,不AB是感
受不太出来提升感的。
这条线的优点是人声尾韵的呈现优美滑顺,综观而言这条线的缺点也是因为强化人声而特
别明显,除了中频以外的频段其实都有减少的迹象,尤其在亮度和形体感的频段区域,这
对听大编制古典乐器的烧友来说算是个硬伤,另外就是这条的价格,在现今耳机线各家争
鸣的环境下,在30K的价位里我个人觉得配合Z1R的话有更好的选择,毕竟整体听下来,比
起升级更像是换个口味听,以我目前玩下来的经验这30K拿去换壁插、电源线、架子垫材
或者强化讯源都会比较有良好的升级体验。
***************************
*DEKONI 小羊皮耳罩 *
***************************
*亚低音 *■■■+ *
***************************
*低频 *■■■+ *
***************************
*下部中频 *■■■++ *
***************************
*中频 *■■■+ *
***************************
*上部中频 *■■+ *
***************************
*Presence *■■++ *
***************************
*Brilliance *■■+ *
***************************
*音场深 *□□□-+ *
***************************
*音场宽 *□□□□<> *
***************************
*细节度 *8.1 *
***************************
听感描述:
这搭配其实还让我满意外的,原先预想大概就是加个低频、亚低频的量感,音场稍微缩减
和亮度减少;没想到刚换耳罩时,呈现出来的感受比预想的好了不少,比起原厂耳罩的搭
配,在听流行乐的时候会更加让我喜欢这个搭配。
先来说说和原厂耳罩搭下来不同的地方,虽然一开始会发现声音的亮度会下降,但是声音
的厚度和低频的力道都比起配上原厂耳罩好上不少,尤其是在听流行乐的时候,低频、亚
低频通常是良好包围感的关键频段,小羊皮耳罩所带来的包围感配上这条线在低频的控制
,达到了一个让人惊艳的和谐状态,加上人声的厚度起来,整体让人感受到更多了一些感
情和活力。
音场方面其实流行乐整体听起来感受比较不明显,不过在听小编制和大编制的演奏乐曲的
话就会出现差距,声音亮度的差异也是在演奏类的音乐上较明显,在听小编制或者大编制
时就会感受到通透感及声音的延伸感有被缩限一些的状态,那听这类型的音乐就会变得比
较难听吗?其实不然,这搭配在沉静感和包围感的表现,会比起原厂耳罩来的更好,中音域下半以下的纹理感
依然是这搭配的强项,如果是喜欢听"交响版的片翼天"这类型,比较重视中音域下半以下
频段表现的音乐,其实是非常合适的。
***************************
*DEKONI HYBRID耳罩 *
***************************
*亚低音 *■■++ *
***************************
*低频 *■■++ *
***************************
*下部中频 *■■■ *
***************************
*中频 *■■■+ *
***************************
*上部中频 *■■■ *
***************************
*Presence *■■■+ *
***************************
*Brilliance *■■■+ *
***************************
*音场深 *□□□□ *
***************************
*音场宽 *□□□□□ *
***************************
*细节度 *8.3 *
***************************
听感描述:
HYBRID耳罩搭配Endorphin听起来的方向刚好跟小羊皮的搭配相反,HYBRID耳罩本身的特
质加强了亮度、形体感以及音场的大小深远的表现,但相对而言却减少了声音本身的密度
及低频的量感和所带来的包围感;而endorphin本身带来的韵味和滑顺感依旧表现的很好
,悠扬的尾韵也持续的勾人。
听感上会比起和原厂耳罩的搭配上有着更舒适的聆听距离,聆听的压力不大,很容易一个
不小心就把整个音乐清单或者整首专辑听完;至于音乐的适性上,会比起小羊皮的搭配更
加的杂食,就我自己常听的类型内,不论是乐器演奏或者流行男女声都可以好好的呈现,
虽然可能没办法像小羊皮搭配般有着很活泼的跃动感,但却可以听得很轻松愉快。
结论而言,HYBRID搭配所带来的改变更适合长时间聆听,听觉上的疲劳感会低很多,喜欢
轻松较无压力聆听的Z1R烧友们可以试试看朝使用HYBRID耳罩来调整使用情境。不过这个搭
配是比较适合拥有endorphin的使用者,就像原厂耳罩字段那边讲的一样,30K这个价格带
可以做的事情很多,往其他方向投资才是比较好的选择。
***************************
*DEKONI 绒布耳罩 *
***************************
*亚低音 *■■-+ *
***************************
*低频 *■■-+ *
***************************
*下部中频 *■■++ *
***************************
*中频 *■■■++ *
***************************
*上部中频 *■■■+ *
***************************
*Presence *■■■++ *
***************************
*Brilliance *■■■++ *
***************************
*音场深 *□□□□+ *
***************************
*音场宽 *□□□□□> *
***************************
*细节度 *7.8 *
***************************
听感描述:
跟大多绒布耳罩的搭配一样,绒布耳罩的个性其实会比起线身的个性来得强烈许多,基本
上的状态下都是音场强化、音色变亮、整体的声音密度变散且低频、亚低频在两耳音室的
残留量少了不少,就像之前说的给人的感觉就像变了一个牌子的耳机,只是披着Z1R的外
皮罢了。
这搭配整体给人的印象是干净、滑顺、明亮,中频上段有点撩人,但最多也就这些,包围
感和沉浸感之类的在这搭配上是不太容易寻求得到的,想要这两个东西还是乖乖使用原厂
耳罩或者小羊皮耳罩比较实际。
接着依旧使用一些TALK之类的特典来聆听,像是TALK类型的音源,基本上没有什么特殊的
效果音,所以有着干净明亮的声底对于听音辨认有着很好的适性,但如果像是广播剧或者
是瑟瑟得ASMR需要沉浸感之类的音源的话,可能还是选择使用原厂耳罩来听会比较有感觉
,尤其是瑟瑟系列的音源,沉浸感相对而言非常重要。
之前的写法基本上都分在同一类,不过后来听的次数和搭配多了不少,加上和一些烧友们
的交流,就算是广播剧、TALK类型的音源也是要好好细分,毕竟不同场合会有着不同的需
求;所以绒布耳罩的搭配专场还是在访谈类型的会比较有优势。
***************************
*DEKONI 打洞小羊皮耳罩 *
***************************
*亚低音 *■■ *
***************************
*低频 *■■ *
***************************
*下部中频 *■■ *
***************************
*中频 *■■■++ *
***************************
*上部中频 *■■■■+ *
***************************
*Presence *■■■■++ *
***************************
*Brilliance *■■■■++ *
***************************
*音场深 *□□□□++ *
***************************
*音场宽 *□□□□□>> *
***************************
*音场高 *□□□> *
***************************
*细节度 *7.5 *
***************************
听感描述:
发散感和音场拔群,除此之外都没有了,换什么线都没太大差异,真心不骗。
来讲讲最近比较有感的小配件好了,最近跟团买了两组 franc audio accessories的入门
垫材ceramic disc th,会买这两组垫材的主要原因是在谬思无聊在HA200上面玩了旗舰的
ceramic disc fat foot垫材,发现好的垫材有非常惊人的差异,不过因为fat foot一组
四颗要价台币三万四千元左右,真的让人没办法下手,跟其他烧友讨论了一下相关心得,
从中得知光是入门的th就有不错的效果,而且只要三分之一左右,加上团购的价格可以压
到一组接近一万,就不小心手滑了两组。
一开始其实只打算买一组给DAC200使用,不过为了凑团购的人数又多追加了一组,多的那
组我就把它垫在排插下面,然后就再也回不去了。
先来讲讲TH垫在DAC200上面的提升,首先就是声音细节变多,整体变的更凝聚,形体感变
得更好这件事情,但是要AB几次才有明确的感觉,至于其他烧友说的中频上段及高频泛音
变得更加飘逸这个TH的特性并没有感受到,让我觉得这九千多带来的提升感并没有特别的
划算,不过这感受只有持续到我跟小李买了一张isoacoustics zazen 2之后....。
上了zazen 2之后,我整个下巴都掉下来了,根本不用AB就发现,不论是声音的细节、背
景、线条、三频分布还是延伸感直接变成了不同世界,几乎全频段都往更完整的方向强化
,后来和其他人分享之后发现主要是因为我的DAC200通常是放在我的电脑桌上的,没有好
的底材可以好好的制震,因此TH给的提升感并不大,但是配合上了好的底材,他给的改善
几乎是没有挖东墙补西墙的缺点。
TH本身的强项是中频密度和高频泛音的延伸,低频没有强化但也没有一般平价垫材会带来
的低频缺憾,反而配上好的底材会让低频也跟着一起提升,这两项加起来的价格,比起换
上20K的电源线还要来的明显,可见制震这件事情对于HI-END机材有多么重要。
至于另外一组TH当然就是丢到一切设备的根源之一“排插”的下方,平常我使用的排插
Furutech GTO D3下方都有黑金石当作一般的底材,至于效果我没有AB也懒的试就一直沿
用,不过在排插和黑金石的中间加入TH之后,我又一时之间没有话可以形容TH带来的冲击
,"放稳"后的D3+TH根本又让我换了一双耳朵,整题的提升跟放DAC200的方向一样,但是
效果又更明显了,整体结像和密度根本不一样的东西,没想到垫在排插上的提升居然比机
器还要明显...,果然稳定的电源才是一切的根本,难怪欧美强调本身制震很优秀的排插都
有着飞到天际的价格。
简单来说最近家访和实际的体验来说,垫排插TH>垫扩>垫DACTH,而这两组TH给我带来的
升级体验真的非常良好,两组加起来还比一条PL9000便宜,然后提升的效果比PL9000还要
夸张许多,尤其是放在排插上的TH,我个人是满推荐烧友们去入手一组TH来垫在排插下面
看看。
以上是这次的主观额外心得,希望可以让有兴趣的烧友参考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