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聊] Keces P28 in 单电源线系统杂谈(超长文)

楼主: Fatbo160 (胖球)   2023-04-03 15:29:08
小弟本身是长久用网页版ptt拜读各位前辈好文的烧友
最近适逢连假,想说抽空写篇文闲聊一下
其实原本小弟的整个单电源线系统是接在Keces P8上,
那时播起音乐来心满意足,怡然自得
直到有一天无聊想接个笔电看动画(用笔电电池供电)
当时手贱多拨了首歌
然后就哭晕在厕所里了(?!)
播下音乐不到10秒,就发现同一首歌用笔电播
低频乐器(鼓声)的形体轮廓和乐器间分离度都比用讯源播清楚很多
心都凉了一半
毕竟原本插著的讯源是Melco N100,竟然会被笔电狠狠超车,真是奇耻大辱
(数位不是都是01吗?怎么会有差?)
(后面会附上参考资料,简单提到为何数位讯源会对听感有影响,
还有目前小弟自己推测大概是出了什么状况)
不久后,自己就默默地就下单Keces P28了
中间几经波折的糗事就先不细提,
总之万分感谢源音老板不辞辛劳的沟通,
(还有源音老板跟Keces的强大交情和面子XDD)
以及Keces廖老板的慷慨,无偿换新机器,事情算是圆满解决了
目前这台P28约莫run了大概60小时,声音大概稳定下来了
就趁著这次连假聊一下
闲聊前,首先声明一下
小弟不是本科生,也不学无术,资质愚钝,
以下搬运的文章自己也一知半解,还待高人指点
有些引用内容,数据派以及部分理论流派玩家乍看之下会有点不适
小弟先为这样的不适预说声抱歉
也先为其他阅读时可能带来的不适说声抱歉
(小弟这边也要说,自己认为大部分的耳机玩家都不坏
发文的常是本着分享的心,避免版友绕远路而发文
(像小弟之前也常看 911大、 老凤大(phoenixbec)、 dayner大
ruru大、 大头大、 阿拉大(iamala)等族繁不及备众前辈的文)
而发出异议的也本着担心版友被带错方向,血本无归而提出异议)
也因此提醒:小弟自己对搬运的文章的内容也可能有解读错误的可能性
看本篇文时也要慎思明辨,多方思考
如有错误恳请海涵
另外,小弟这个系统本身有些看起来非常奇怪的预算搭配
或出现不太合理的器材
主要是因为小弟在外地租屋工作,部分器材是从家中主系统上拆下来的
部分是从次系统拆下来的,部分是添购的
另外也有些纯粹是财力不足,或智力不足
导致这种现象(惨剧?!)发生
(嗯,人要勇于面对自己的各种不足)
这点还恳请哀怜与谅解
小弟接下来的引用文章有不少会出自村田制作所对于EMI讨论的技术文章
https://www.murata.com/zh-cn/products/emc/emifil/library/knowhow/basic
自己觉得这篇写得还不错,虽然有些内容真的偏难
不过不少看得懂的部分倒还蛮精彩的
小弟不少对于EMI的想法也深受这篇影响
另外,文章内容为简体中文
对于有些人不习惯看简体中文而影响阅读速度的烧友,
建议可用chrome内建的翻译功能将简体转为繁体
(顺带一提,村田制作所(murata)是日本一家电子元件制造厂,有超过60年历史))
首先,先谈自己玩耳机时的一些观点,再来聊P28
本文的立论是基于以下几个观点:
(提醒:这里的立论内容很长,然而,如果直接讲P28的使用状况与器材搭配
大概会被战到翻掉,所以小弟为确保人身安全(?!)
还是先提一下自己玩耳机目前的一些想法及来源,
恳请海涵;
如果跳过本段,看到后面想战的,
也希望能跳回来这里稍微读一下,感激不尽)
A. EMI可以借由导体,也可以借由空间传导
https://www.murata.com/zh-cn/products/emc/emifil/library/knowhow/basic/
chapter01-p1
( https://tinyurl.com/3c2bxfek )
(见 1-3. 噪声抑制)
A.1 空间的传导方式有三:
(1)静电感应 (2)电磁感应 (3) 无线电波的发射及吸收
https://www.murata.com/zh-cn/products/emc/emifil/library/knowhow/basic/
chapter04-p1
( https://tinyurl.com/mrza65nd )
(见 4-2-1. 空间噪声传导模型和屏蔽)
特别要提一下,静电感应的概念尤其重要
简单来说,如果两个电路靠得够近,就算导体没有相接
也可以靠静电感应的方式传递干扰
这个概念在之后提到共模躁声时也会一再提到
另外,电磁干扰就是大家最常听到的,
借由法拉第定律,电生磁,
磁再于另外一条导线上生电,
而这可以用没接地的金属屏蔽层衰减
B. 类比电路容易成为EMI的受害方;
而数位电路容易成为EMI加害方,相对较不易成为受害方
https://www.murata.com/zh-cn/products/emc/emifil/library/knowhow/basic/
chapter02-p1
( https://tinyurl.com/jh6dfmvd )
(见 2-2-1. 信号成为噪声源或受害方时)
B.1 数位讯号波型有些变化时,尽管对接收端而言接收内容仍相同,
但对受干扰方而言,影响程度却有很大差异:
https://www.murata.com/zh-cn/products/emc/emifil/library/knowhow/basic/
chapter02-p3
( https://tinyurl.com/5n88m9sb )
(见 2-4. 数字信号中的谐波
Murata这章超级精彩!
可以部分解答不少人长久心中的疑惑,为何都是01,听起来会不太一样:
对于数位信号接收端而言,相同频率的方波、梯形波、被移除高次协波的方波、
占空比不同的方波的时钟信号
这些波要表达的时钟信号内容都一样(都是相同频率的01交替)
但以电磁干扰的角度来说,上述各种波型经过傅立叶转换之后,
其实各次谐波的强度有不少差异,因此产生干扰的程度也有差
打个有点部分相似的比方
就像家里有个对语气迟钝的小孩,他像数位接收方,
不管大人用什么样的语气,只要他听到“你再做一次试试看!”
就会认为大人都是要他再做一次,所以就很单纯的照着再做一次
对他而言,不同语气的这句话,没有任何差别;
但这个家里有另一个比较敏感小孩,像类比受扰方,
听得出这句“你再做一次试试看!”带着气急败坏语调
知道大事不妙,自己可能也要扫到风台尾了
B.2 EMI干扰对于某些类比电路使用的电子元件的稳定性有影响(例如op amp)
(有讨论空间,待高手更详细补充)
由于村田的技术文章仅提到对类比电路有影响,但没提到具体影响是什么
所以小弟google一下,找到texas instruments的一则短片
https://youtu.be/6ZgPu5UvbJE?t=165
提到EMI对op amp有影响,
另有一篇文有提到类似内容,叙述相对详细许多
https://www.st.com/resource/en/application_note/an5798-how-to-improve-the-
robustness-of-operational-amplifiers-against-electromagnetic-interferences-
emi-stmicroelectronics.pdf
( https://tinyurl.com/mrx8d639 )
(这篇文偏硬,小弟我也只有简单瞄一下)
BSMI(经济部标准检验局)台南分局第一课也有一篇文,
粗略提到EMI会因高谐波电压与电流
致使二极管、电晶体及电容器固障,性能劣化
https://www.bsmi.gov.tw/wSite/record/file_act.jsp?ixCuAttach=5488
(另外BSMI台南分局第一课也发了不少有趣的文章,做一些有趣的实验
有兴趣的烧友可以阅读一下
https://www.bsmi.gov.tw/wSite/ct?xItem=20051&ctNode=3025&mp=1 )
这边也必须承认,这部分某些ASR读者是不太认同的
ASR的amirm曾经有发一篇文在探讨交流电源的谐波对器材输出的影响
https://www.audiosciencereview.com/forum/index.php?threads/impact-of-ac-
distortion-noise-on-audio-equipment.25501/
( https://tinyurl.com/bdhhmbwe )
amirm的测试方式是测各种不同谐波量的交流电源
对各受试器材“播1000Hz约4Vrms的信号时”的影响
而结果是,amirm并没有测到特别的影响
不过,问题就在于,实际上平常听的音乐不是固定某频率及振幅的信号
那amirm的测试结果是否能外推到音乐播放的情境……就不得而知了
这就跟很有名的降落伞飞机跳伞随机对照试验类似
https://www.bmj.com/content/363/bmj.k5094
两组人从一台在地上静止的飞机上,从离地60公分高跳至地面;
一组有带降落伞,一组则没有
两组都没有人受伤。
就随机对照试验来说,可以解释成就现有的证据下,
在“60cm高\静止的条件下”,不带降落伞跳下也没差
(实际上还要考虑type II error,
所以如果真要说,还需要保留“个案数不够多,
以致无法观察到显著差异”的可能性)
然而,阅读随机对照试验的一大重点就是要时时考虑“外部效度”
也就是实验结果是否可外推到其他情境
(譬如外推到几千公尺高空,飞机急速飞行的情境)
当然……对于降落伞一事,过往太多惨剧,让我们可以借此推估
外推到实际飞行情境,结果也成立的机会非常渺茫
B.3 数位信号干扰补充:USB的信号传输导致的干扰的部分原因
https://www.murata.com/zh-cn/products/emc/emifil/library/knowhow/basic/
chapter05-p1
( https://tinyurl.com/3ns3ymvb )
(见 5-2-7. 差分信号的共模噪声)
村田制作所的技术文章还有提到差分信号(如USB)
在现实情境中可能产生的共模噪声
差分讯号的意思就是传输信号的两条线有传信号,
而两线上的信号振幅相同但极性相反
(例如usb2.0由 D+ 跟 D-来传信号)
因此如果理想上两讯号不小心一起以共模形式干扰到他人时
就会因为两讯号振幅相同极性相反的特性相互抵消,使得干扰程度下降
然而,在现实情境,有可能因为讯号发送端\接收端
USB线导线长度的差别,导线弯曲等因素而影响讯号完整性
导致两条线上的讯号如果不幸以共模形式干扰到他人时,
难以抵销而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
C. 共模噪声其一:电源处共地的器材可能借由共地的回路产生共模噪声
(其实没共地时,还是有可能因为两回路都与某个相同导体很近
借由静电感应而产生共模噪声)
https://www.murata.com/zh-cn/products/emc/emifil/library/knowhow/basic/
chapter05-p1
( https://tinyurl.com/3ns3ymvb )
(见 5-2-2. 噪声传导的两种模式)
在讨论共模噪声之前,先引用某个小短片
https://youtu.be/P-W42tk-fWc?t=32
这个短片提到的电学原则还蛮受用的,故跟大家分享:
(1) 电只会在完整的回路下流动
(不过上方村田制作所就可看出,静电感应也可作为回路的一部份,
整个回路不见得一定都要由导体构成)
(2) 电总会试图要回归其源头
小弟*自行外推*成:电的噪声也会试图要返回噪声源
(其实村田制作所的图也有类似的暗示)
(3) 电会藉所有完整的回路流动;然而,阻抗越低的回路,电流分量越大。
(PS: 其实这个影片主要是在介绍电源接地线
浅显易懂,有兴趣的版友可参考
先讲一个有趣的点,就是这影片有提到,
其实在美国壁插的接地孔墙内的导线
会在配电盘时接到中性线铜排上(而不是独立接到大楼钢筋\接地铜棒)
这样机壳漏电时(譬如火线不小心脱皮,直接与机壳连接)
就可以直接藉与机壳相连的地线,一路返回到配电盘的中性铜排继续完成回路
而不会绕远路,以触摸者和大地当回路返回)
根据这三原则思考共模噪声就比较容易
当两器材(或两回路)相接时,原本电路设计期待讯号线中,
会有导体作为信号返回用
(就是前面提到的原则(2)信号会返回源头)
以巨观的角度来看,这条导线如果照着期待运作
传出信号与返回信号电流总量相当,但方向相反
因此产生的磁场会互相抵消,产生的干扰很少。
然而,如果有个意料之外的干扰源,将导线上所有的导体都作为传出干扰讯号用
然后将导线外的导体(例如电源处的共地)返回干扰源的路线
这样就会产生一个完整的回路
而此时巨观观察导线时,会因为导线上的所有导体流向相同
产生的磁场无法抵销,而产生干扰。
此时,这个干扰就称作共模噪声。
村田制作所的文还提到,在同样的电流流动下,
共模发射的无线电波远远强于差模模式(可能强1000倍左右)
因此认为抑制共模电流对于减少噪声发射非常重要。
(顺带一提,文章也提到如果导体上被施加的干扰产生的波型与振幅差不多
那某些借由比较讯号线上信号线导体及返回线导体电压差的变化,
来评估输出信号噪声大小的噪声侦测仪便侦测不到此噪声(因为电压相当)
这也是为何村田制作所的文章会说,共模噪声要用特别的仪器测量)
D. 有开放端(某一端没产生回路而电流几乎为零)的电缆,
会成为天线,传递或接收噪声
https://www.murata.com/zh-cn/products/emc/emifil/library/knowhow/basic/
chapter03-p2
( https://tinyurl.com/yeym2paa )
(有点复杂,详情看连结:3-3-8. 对EMC措施的影响:
(4) 电缆或屏蔽板会产生驻波,成为状态完好的天线)
嗯……其实音响产品里面,至少有两种物品有类似的结构
譬如接在机器上的地盒+地线;有些机器接了地线+地盒真的好听
不过后来小弟越处理EMI这块之后,越来越发现
其实地盒+地线这个好声是用一点细节换来的
所以就撤下来了
(某个角度来说有点像是化妆品,让人看起来美,
但对追求还原的人而言,就与目标有落差了)
当然,地盒+地线的部分,ASR也有测,与前面理论提到的类似
amirm也提到他怀疑地盒+线实际上就是做为天线
https://www.audiosciencereview.com/forum/index.php?threads/entreq-signal-
grounding-measurements.476/
( https://tinyurl.com/3cynp4m4 )
(另外上面村田制作所的连结这段的文其实还蛮不错(虽然整体也篇硬)
有提到阻抗匹配,还有普通连接器材的导线也可做为
感应噪声或传输噪声的天线)
总之如果想减少干扰的话,没有用到的线要记得从机器上拔除,
然后线材记得选购有屏蔽的,避免干扰还是很重要
综合上述观点,简单提一下小弟在耳机系统上的应用
A和B合起来就是,
小弟认为超过听力范围的高频干扰对于器材的性能仍有影响
尤其是含类比电路的器材
(所以交换式电源小弟就比较不爱用了)
另在又考量C的话,为避免电源端共地造成的共模干扰
考究(但有点不切实际)的就是所有器材在电源处不共地
如果要达成此条件又要考量用电安全
就要每个器材都使用隔离变压器(或电源再生?)
退而求其次的话,也可选用能处理各种噪讯的排插
但隔离变压器也有自己的问题,
譬如有些前辈经验上认为会有动态压缩的问题
会建议选用大瓦数的隔离变压器
不过小弟对此研究不多,不敢造次
另外电源再生也有麻烦之处,还是要小心
总之对于这个议题,其实很难有完美的解法
主要还是去探索干扰较小的折衷方案
如果再考量B(类比对EMI的干扰较敏感),
其实有不少前辈,例如 911大与 阿拉大就有提到
数位器材与类比器材回路独立,听感会好上不少
https://www.ptt.cc/bbs/Headphone/M.1431614160.A.F67.html
https://www.ptt.cc/bbs/Headphone/M.1612708431.A.3A2.html
(嗯......只有找到 911大早期的文章,但印象中 911大较近期也有提到类似概念)
(其实小弟以前主系统也是类似的做法(主要还是受 911大影响XDD)
两个隔离变压器;一个接类比,另一个接数位器材)
数位类比分离可以看做是全部隔离退而求其次的策略,
让数位器材网内互打,先假想数位器材就算彼此干扰很大性能也不会差太多
当然,如果不幸共模噪声突然转换成差模噪声,传给耳扩,那还是会有不小干扰
另外也要考虑,DAC内含有类比线路......可能会比想像中的还要娇弱
但它内含的数位线路又可能干扰到耳扩
所以或许也要考虑把DAC独立出来)
而D的话,其实有前辈也有提到类似内容,电源处理到一定程度后
地盒反而会渐渐重系统上拆下来
小弟自己也是不倾向在器材上插地盒
另外也常选些有金属屏蔽的线材
(尤其是DC线,要特别留意,因为有些店家屏蔽可以加做,但不是标配
有些店家的线则没有做金属屏蔽线)
那么,上述的观点与P28的使用经验又有什么关联呢?
接下来会先简单聊一下线性电源供应器
然后聊一下P28的使用状况还有听感
最后再放上自己单线系统的大致配置
其实版上有不少对线性电源的专家,小弟不敢造次
在此简单讲讲,
虽然不少线性电源场会提到ripple & noise,不少烧友也有在测
但根据美国电子仪器测量厂Tektronix的文章
http://download.tek.com/document/3GT_25248_0.pdf
其实除了
(1) ripple & noise(失真)
外,还需要考量:
(2) 温度稳定性:器材会热起来吗?热起来之后性能如何
(3) 负载调整率(电压):负载(后端接受供电的器材的电流需求)变动时,电压稳定吗?
(4) 暂态响应:负载变化时,变压器多快回应变动
(5) 线电压调整率 (电压与电流):输入的交流电有轻微变动时,
维持输出电压及电流稳定的能力。
所以ripple & noise不会是考量线性电源强弱的唯一指标
介绍完线性电源考量点之后,终于可以回归到正题啦
<杯弓蛇影>
回到将笔电接上usb线,
手贱用foobar播了第一首歌的几秒后
毫无预期的,之前没听过的中低频细节不断窜过双耳
整个人不禁愣了半晌
这是真的吗?普通的笔电比N100还要多细节?
然而,耳罩显然不在意我的讶异,或该说是困窘
仍自顾自地不断递上未曾如此仔细听闻过的细节给我
不信邪的又播了几首歌,又讯源换来换去听;
然而,烧友常提的脑扩终究并未发动
放下耳机,不由得相信这个事实:
用N100时低频出了问题,细节定位和分离度比靠自身电池供电的笔电差上不少
是因为N100用Keces P8供电的关系吗?
不由得想起某个一直悬在心上的隐忧
那是自己一直私藏的Keces P8测量连结
那是个每次网友在问Farad super 3及 P8时,都一直想到
但都一直没有PO出的测量文
难道是测量文里面出现的问题,低频失真导致的吗?
不由得滑起脸书,点开源音老板的大头贴
踌躇着要不要跟老板问起Keces P28的事
然而,就在此时,也有个想法盘据心头:
但N100不是数位讯源吗?怎么会有这么明显的差异?
(PS: Keces P8与 Farad super 3 同台的测量文章
https://alpha-audio.net/review/multitest-external-12-volt-power-supplies/
嗯,单就ripple & noise而论,嗯……
有兴趣的版友可以用dBV值=20 * log (1 Vrms /Vrms X)来算出
评测文图上dBV值换算过来为多少Vrms
文章内还有负载变化时,各台机器的反应波形
(是说刚刚重新爬文,发现 邪马台(yamatai)前辈其实已经有分享过XDDD)
另外,这里还有两篇测量文,有兴趣的话大家也可自行比较
Ferrum Hypsos的
https://goldensound.audio/2021/10/27/ferrum-oor-and-hypsos-measurements/
(对,它的噪声也小于10μV;不过它只有无负载的数据)
另外对岸网友的八台电供测量
https://audiophilestyle.com/forums/topic/31119-power-supply-8-group-test-lps-a
nd-smps/
( https://tinyurl.com/2fpx824s )
ASR评电源线时恰巧评到的明纬电供
https://www.audiosciencereview.com/forum/index.php?threads/jps-labs-digital-ac
-x-ac-cord-review.42755/
( https://tinyurl.com/bddcnn8z )
也可简单相互比较
不过就如同前面所说,线性电源要看的不只是ripple noise,
所以也不能用这些测量定P8的生死)
<尽情享受灯光秀>
就在小弟疑神疑鬼,一片混乱之间
不知怎么,回过神已经跟源音老板下订P28,款也付了
五天后,Keces P28风尘仆仆地送达家中
兴高采烈的拆了
插上电源线,看到亮起的漂亮表头,不禁都脑扩起来了
想像著几分钟后会听到什么样令人目瞪口呆的声音
然而,一小时过去了,两小时过去了
还是没听到耳机发出声音,
体验到的,只有干巴巴望着舒曼波发射版上的LED次第明灭
为什么?
因为,原本能插上P8 DC升级线,竟然插不上P28
自己鲁莽地,搞得汗流浃背地乱忙一阵后,
终于插上了其中一条到Zone 3 上
然而,另一条线试了一阵而失败后,
改小黑DC线,竟发现那个Zone 4孔接触不良,无法供电
不知道是勉强插拔导致母座受伤,还是一开始就接触不良
卸下了Zone 3 的DC线后
又发现Zone 3 插上小黑DC线已比之前未使用的Zone 1 或 2还要松动
慌乱下连络了源音的老板
重新打包起P28
隔天寄出给Keces原厂
等待我的,是未明的处理方式
以及不确定金额的维修费
然而,在这样意料之外的冲击下
心里不免反而有个小期待:有可能付费把P28的母座都改成P8版的吗?
(PS:
1. 重要!!Keces P28 跟 Oyaide DC 2.5 G相容性很差
之前手上两条DC线都是这颗头,几乎插不进去
硬插很可能会磨损P28的母座
不过
ATL DC 5525 RH这颗倒是一点问题都没有,好插好拔
如果有考虑添购P28的可考虑选购这颗头
当然,当初盲狙这颗头的时候小弟自己也很焦虑
看到它镀铑,然后有烧友说它听感像NCF时差点恐慌发作
不过最后诺恩跟宇祥的线用这颗头听感也没出太大毛病
(要不是最近有其他苦主Po说m scaler也有相似状况
,我都还以为P28是特例
或许m scaler的苦主也可试试ATL头)
2. 然而,最后母座因为针脚定义不同以及安全考量,因此无法更换成P8版的
廖老板表示工程师因为担心大电流时接触面积不足,担心用电安全,
所以也不选用,通用性高但相对松一点的母座。
(合理,安全性是无法妥协的,虽然失望但也要好好接受
有为用户安全考量的工程师很不错))
<隐士>
就在机器返修后一两天,听闻P28无法自费换母座后,
小弟只好开始涉猎新DC头,也想说趁著这次机会
升级DC线看看
于是小弟选了版上口耳相传,推爆的诺恩
先是找了找露天
……没有
和虾皮
……咦,也没有
后来才想到有个版友提到可以传脸书讯息
传了讯息,说明来意后,讯息往返几回后
越发感受到老板的深思熟虑
(尤其其对于那颗 ATL 镀铑 DC头
嗯……没想到竟然跟小弟英雄所见略同)
以及把自己的线视作艺术品的职人精神
回想起当初跟老板询问的过程中
不知道小弟这种的务实(?!)派的
(我要:屏蔽抗噪,单晶银低电阻;最重要的,至少能插得上机器)
提出要求后会不会让老板皱好几次眉头
后来,老板经过一翻考虑后,接了单
结果
因为Keces P28中间发生了一些状况
诺恩的四股单晶银DC线竟然比机器还要早送达
那时因为原本插在耳扩上位居要职的DC线正送去换头
就让诺恩线先插上耳扩连P8
一上机,立刻发现速度快,声音亮丽,音场宽
钢琴清脆悦耳的击弦声以及较为紧收但有质感的鼓声
这些都让我想起CCRD 一代 XLR
(还有那个坚硬又难走的线身也是XDD)
因为性能太强,只好让它继续留在继续留在耳扩上
后来,才从脸书看到,老板为了搞定这颗ATL DC 镀铑头
用上了绝版的銲锡
再次敬佩老板职人态度以及手艺
诺恩就像是隐居在巷内的高级无菜单料理
虽然只有个FB作为联络窗口,但技术真的是好到令人赞赏
(PS:
1. 其实这段原先是想听得更仔细后,独立提出来发一篇
然而诺恩单晶银在我这里不太好走线,不方便插拔比较测试
只好改打上小弟对其上旧机P8的印象
简单描述一下这条线的简略听感
其实听感跟之前大部分烧友分享的类似,大推!
另外,不知道老板如果发现
他精心制作的线最后被插在Massdrop THX AAA 789上
不知道会不会翻好几个白眼或是哭晕在厕所里XDDD
(不过,让耳扩这种类比又较高负载的器材用好线应该天经地义吧XD))
<噩耗>
(本段保护当事人(自己的客户)隐私,部分内容与实际状况有所调整)
回到被送修P28
中间与耳机器材较无关的细节就先跳过
简单来说,就是第一次无偿返修回来后(感谢Keces廖老板的慷慨!)
(那时诺恩单晶银还没到)
意外发现耳扩插Zone 3比插Zone 2音场小一圈,不由得又让人疑神疑鬼了起来
然而第一次往返沟通间的折腾已让自己感到疲惫,
猜想源音老板应该也是
遂发告诉自己,人生总是要接受某部分的不完美
于是睡前跟源音老板提及这件事后,跟老板说想就此打住,并感谢他的辛劳
隔天
上班时,从同事那里接获消息,原本今日要探访的中年客户不克探返
之前就听说,
他目前在外县市读医学系,让他十分自豪的孩子近期出了车祸,进了加护病房
自己与同事都能感受到客户的烦忧
然而,就在那日上午,同事才从他那接获,他孩子近日不幸离世的消息
大体已经运回家中,目前正在处理后事
听到的当下,震惊之余
不禁感慨
对比客户遭遇到的,人生惨忍地逼着他吞下的,白发人送黑发人的噩耗
自己P28 Zone 3有缺陷一事,又算得了什么呢?
人生有什么事是完美的呢?
而我们玩耳机时孜孜矻矻斤斤计较
在意电磁干扰、有无削波、性能数据、卓越听感
想要掌控所有噪声
驾驭所有声响,以及音乐播放时的每个瞬间
最终究竟能求得什么,又为要求得什么呢?
就在自己陷入沉思,遂而豁然开朗之际
中午突然收到源音老板的讯息
说他跟Keces廖老板讨论机器一事后,廖老板决定无偿换一台全新的P28给我
于是
自己又默默地将P28打包起来
让它风尘仆仆地运回Keces老家
(PS:
虽然这段跟器材没太大关系,
不过真的是小弟近期玩耳机的大体悟
还是放上来与大家分享
再来,还是要感谢源音老板与Keces老板
尤其是源音老板实在是让人太感动了
客户都要放弃了,老板还积极帮客户争取
服务态度与品质不禁让人五体投地)
<P8鬼影>
另外有件与器材有关的重要事仍要提
上述第一次返修回来,升级线还没有到,只有两条DC小黑线时,
原先是耳扩插Zone 3,讯原出Zone 4
由于前面提到用Zone 3听,怪到一度觉得花了冤枉钱
把耳扩从Zone 3改插Zone 2时,霎时间便察觉到,音场改善了
然而,也察觉到,虽然细节似乎有所提升
但P8中低频的轻微暖糊感隐约浮现,阴魂不散
难道电供能提升的程度有限?
不可能吧,毕竟P28可是号称低负载时噪声小于10μV
性能应该比P8提升不少啊?
还是还没run开?
还是修好的Zone 4其实还是有问题?但真的有差这么多吗?
或是……实际上是Melco N100的锅?
揣度著,试着将讯原从Zone 4 改插到 Zone 1上
结果重新开声,暖糊感就消失了!
后来,第二次送返Keces的那几天,自己上网找了P28的开盖图
https://www.projekt-akustik.de/media/image/product/17044/lg/keces-p28~5.jpg
送返后,自己也从散热孔观察器材的走线,
试着用自己外行的电学能力解读一下可能的情形:
(以下推测,若有误恳请海涵)
交流电从P28的AC母座上输入后,会先流经环形变压器一次侧
然后由二次侧拉出不同电压的线组供应在不同的电路板上
主要可分为下列五区(以下区块由同一组二次侧拉出的线供应交流电)
(1) Zone 1 (5/7/9/12V) + Zone 3 (12/15/19/24V):右上角,下层
(2) Zone 2 (12/15/19/24V) + Zone 4 (12/15V) :右上角,上层,在Zone 1+ Zone 3的
上方
(3) Zone 5 (5/9V):右中,下层,在Zone 1 + Zone 3 区的旁边
(4) Zone 6 (usb):右上角,下层,在Zone 1 + Zone 3 区的旁边
(5) 舒曼波电路板:左上方,上层
(不确定是不是多输出绕组,不过由于前面提到的使用经验,
目前自己推测是多输出绕组)
如果真的是多输出绕组
也就是五区分别是由五组不同的二次侧线圈供电
那么,如果不考虑静电感应,
这五区可以说是互不共地的
然而,区域内,譬如Zone 1与Zone 3之间;Zone 2与Zone 4之间
彼此会在二次侧输入PCB板之处共地
所以增加产生共模失真的机会
回过头来看P8
它看起来是从环形变压器拉两组交流电输出(一样是推测)
一组给USB,另一组给主要两个或一个DC输出孔
也因此,如果是用双输出版本的P8,很可能插DC孔的两器材
也会因为在二次侧输入PCB之处共地而增加共模失真的机会
或许这就是为何当初N100是讯原,但在P8上仍对系统的声音产生莫大影响吧
后来,为了验证自己的猜想
收到了无偿换新的P28后,也先重新试验
将讯原插在Zone 4,耳扩插在Zone 2 (P28同一区)
虽然有诺恩单晶银的调音,不过与P8中低频类似的暖糊感又再度隐约出现
讯原插到Zone 1后,暖糊感又消失了,低频细节又出现了
所以看来上述的问题,并不是上一台机器维修Zone 4后导致的
不论以上不专业的猜测与实情稳不吻合
单就听感的角度说
Keces P28用特定的数个DC孔输出给器材组时,对声音的确有明显的影响
这也是使用时会需要留意的部分
(PS:
如果上面的推论真的正确的话,如果不计静电感应
P28对于在意共模失真的人而言,它应该算4输出而不是6输出
从坏的角度想,是少了两个输出
但从好的角度想,至少这台比P8而言,
似乎是真的可以做到数位\DAC\类比器材不共地的境界
而且这在听感上确实是有明显的差异)
<拨云见日>
(听感篇)
新的P28,诺恩以及宇祥的线都送达后
让P28 run了一两天,
越听越发敬佩起P28本身的素质,
让人留连忘返,歌一首接着一首播,没留意到时光飞逝
要谈P28的听感前,首先要先提,因为这次还有加入诺恩单晶银
所以音乐性(当然音响性也是)也有可能部分是由诺恩DC线贡献的
或是系统其他器材贡献的
再来,小弟本身对于音乐性有一定的容忍度
因此以下评论主要以音响性为主
(不过如果真要说音乐性的话,对于自己小黑DC线听几个小时的印象
简单来说,应该算中性无染吧)
也因为谈到音响性,同样的字眼,不同烧友背后所欲指称的内容可能有所落差
为避免误会,小弟这边先叙述一下某些音响性词汇,小弟自己的使用习惯
(1) 瞬态
瞬态对小弟而言,主要指的是
当乐曲录音档某段音量突然有大幅落差时,
播放系统在多短的瞬间可以达成如此的音量变化。
这在欣赏大编制交响乐时,对小弟而言是很重要的面向。
如果瞬态强,给人的情绪渲染力便很够。
(实际上欣赏交响乐,小弟认为的其一重点是音量变化,不论是瞬间还是渐进
另一个重点则是乐曲的速度变化;但这跟耳机器材的音响性就较无关系了)
这其实就跟人说话时的语气表达类似,一个人讲话突然大声,突然轻声细语
突然急促,以及慢条斯理的讲话,带给人的感受也都不一样。
顺带一提,当初小弟在音响店PK luxman p750u跟 benchmark HPA4
最后就是因为p750u的瞬态强,情绪渲染力高,
所以最后尽管细节稍弱于HPA4(这跟测量的THD+N吻合),
最后还是将p750u买回家。
后来家中,尽管AAA 789配上Keces P8再配进行曲
瞬态跟p750u差了一截,而且细节两者伯仲之间
(其实AAA789的THD+N比p750u好一点点)
看来p750u还是有它的一套
不过也要说,评一台器材的瞬态前,先确定系统没有出现clipping很重要
粗略来说,对类比讯号而言,输出的电压会随着乐曲的音量大小而改变,
如果设定没留意到,当前端输出电压已经超过后端器材所能负荷时
(如前端器材于0 dBFS时输出的电压已经超过后端输入电压容许范围
然后播到大音量的段落时)
后段器材在播放该段落时就会clipping
此时该大音量段落听起来就会让人感到嘈杂,
也因为超过器材负荷,就算平时瞬态很强的器材也无法好好发挥
就会让人误以为该器材瞬态差或控制力差
(2) 音场
音场板友们常谈,也提到有长宽高,长方体,椭圆柱体,球体(还有热狗体)等叙述
小弟定义跟大家一样,总之会分大小跟形状
然而因为小弟手上的耳机是封闭式耳机,这只刚好自带椭圆柱体音场
(之前在源音,有于同一个系统上跟开放式耳机互比,音场形状的确不同)
所以对于其他器材的对音场形状影响的鉴别力弱
所以只谈音场大小
另外音场大小也跟录音档有关,所以比较的方式常会是用同首歌音场的变化来比较
(2-A) 氛围感
这与音场有点相关,但不好用声音解释
以视觉来比拟的话,就是有些系统听起来会让人觉得有一层非常薄的雾气弥漫在空间当中
这个雾可以带给听者清凉感,或者偏暖的感觉;有些系统雾很稀薄但很广
让人会觉得有种音场开扩的感觉
有些有用地盒的系统就有类似的声音,
自己早期也很喜欢用,但后来发现会降一点点细节所以就没有用在这个系统上
(3) 形体大小
小弟以此来形容:各个乐器\发声物给人听起来的大小(当然,这也与录音档有关)
所以一样是同首歌在不同系统上的比较(或比较同一系统调整前后的差异)
有些系统音场大,但形体被放得更大,仍会给人拥挤的感觉;
相反的,也有音场大,但是形体大小相对小不少,让人感觉乐器彼此疏离
另外要说的是,有些系统会有中低频形体偏臃肿,但高频形体大小适中的情形
不见得在三频给仍的形体感类似
(3-A) 形体轮廓
小弟以此来形容:各个乐器\发声物给人听起来的边界清不清楚
(当然,这也与录音档有关)
所以一样是同首歌在不同系统上的比较(或比较同一系统调整前后的差异)
(3-B) 形体质地分辨度
小弟以此来形容:对于某个乐器\发声物的音色变化的分辨能力。
当系统分辨能力够强时,就会发现乐曲中,
某个原先认为是持续一段时间的相同声音,实际上是有音色变化的
一样,是同首歌在不同系统上的比较(或比较同一系统调整前后的差异)
(4) 分离度
小弟以此来形容:在多个乐器一同出现时,某个乐器清楚的程度
分离度较高的系统,在听同一首歌时,可以一次听到较多不同乐器清楚发声
或在某个片段突然听到清楚听到某个之前听不出来的乐器清楚发声
一样,跟录音档有关
一样是同首歌在不同系统上的比较(或比较同一系统调整前后的差异)
(至于“细节”,自己主要是粗略的使用,
其实主要是用来指称形体轮廓、形体质地分辨度、分离度这三者的综合听感)
再来就进到P28在这个单电源线系统上音响性的听感环节啦
不免俗的要如同众前辈一般,事先免责声明一下
听感很主观,也受多重因素影响(还包含小弟自身的听力状况XDD)
因此每个人可能会有落差,因此仅供参考
(1) 瞬态:优
这个是小弟换成了P28之后,感受到的明显变化之一
相较之前,现在听大编制古典时,容易入戏多了,
代入感极佳
随着高潮迭起的音乐,内心也随之起舞
其实目前与印象中p750u给人的渲染力相差不大
只可惜p750u目前不在身边,难以同场比较
(2)音场:偏广(相较之前)
(不过这个可能也与换上诺恩单晶银有关)
当然,因为手上的是封闭式耳罩,音场自然难以赢过旗舰的开放耳罩
但仍有一定水准
基本上听流行歌音场开扩,完全不用担心乐器挤在耳边的问题
然而部分交响乐录音,某些乐器可能听起来会靠近耳边
不过因为器材整体控制能力佳,听起来不轰耳或刮耳
对我自己而言影响不大
(2-A) 氛围感:几乎没有(没有明显的稀薄雾气的感觉)
(3) 形体大小:适中,相较音场不会过大或过小,不会感到拥挤
(3-A) 形体轮廓:优,相较之前乐器的轮廓更明,低频也较凝聚
(不过可能是因为诺恩线,或是共模失真改善导致)
(3-B) 形体质地分辨度:优,明显提升
这也是换了P28之后,另一个明显察觉到的部分
有些歌原先认为同一个乐器重复发出同一个声音,或是持续一段时间的相同声音
换成了P28,才发现实际上是有音色变化的
(4) 分离度:优,提升明显
换了P28后,重听旧歌也很容易挖掘到新的细节,给自己很多新的惊喜
会发现,殴,原来这段还有个乐器在小声的演奏著
(当然,某些编曲大音量的段落仍旧会有一些嘈杂的感觉
不过由于之前在高级不少的DAC系统(譬如Bartok\Dave等级的)上蹭听过同样的歌
那些段落也会有些嘈杂感,因此只能告诉自己资金有限
要接纳器材的不完美)
结论:基本上就是一台中规中矩的低噪声,
暂态响应不错(至少在系统上听起来不错)的电源供应器
从P8升上来提升程度非常明显
如果要用一个角色来形容它这种平常听时非常柔顺流畅,一点都不毛噪
到了大瞬态时又有风驰电掣、气势如虹的态势
大概就是平时温文儒雅,但是打起来时不时就放一发纯阳一气的
云州大儒侠的史艳文吧 XDDD
( https://tinyurl.com/49rbnu7s )
(嗯……不过考量到这台的许多怪僻,
是不是改用东离剑游纪的凛雪鸦来形容比较合适……)
不过,由于自己没听过噪声超低的Farad super 3
两台PK鹿死谁手就难说了
(PS:
1. 之前有烧友提到P28温度问题
其实主要要看的是设置环境,还有器材用电量与使用情境
小弟基本上多次一次聆听3个多小时,外壳仅有微温
(就是天气能时,完全无法靠其取暖的温度)
不过小弟这个单线系统全开时瓦数大概57W,
另外小弟的P28上方散热孔完全没遮蔽到
这或许也是自己使用起来温度不高的原因
另外要说,如果把散热孔盖起来旧另当别论
自己之前有尝试run这台机器时把散热孔用纸盖起来减少光害
一段时间后机器还真的慢慢暖了起来
不过自己并没有长时间不关机用P28供应器材(譬如网络交换器等)
因此不确定这种长时间不关机的使用情境,究竟器材会不会逐渐升温
2. 另外,这台低噪声仅限在低负载的时候
根据Keces的官网,小于10μV的条件是负载低于60%时
因此如果是为了冲著低噪声来买的,要记得把这点也考虑进去
另外,外国烧友也有篇P28的文,负载过高时
机器会过热,性能会明显下降
https://www.open-end-music.com/forum/h%C3%A4ndlerforen/grigg-audio-solutions/
high-performance-audio-pc/604191-audio-pc-marktueberblick-ueber-lineare-
hochleistungsnetzteile
( https://tinyurl.com/ycxuk5kz )
(德文,请自行用chrome的翻译功能翻成中文阅读)
3. 灯光秀
之前友烧好奇灯光秀的部分,小弟在此做个补充
诚如上面所述,不建议用纸把散热孔盖起来减少光害,会影响散热
另外,这个舒曼波产生器耗的瓦数应该还不少
因为小弟的P28如果没插任何器材,光是开机后,就会持续耗上26W的电量
相信有一大部分是舒曼波电路板贡献的
再来,舒曼波电路板还是让小弟我蛮焦虑的
不管是舒曼波到底打出的是正弦波还是方波
(方波就要考虑谐波的干扰)
还有舒曼波产生器有没有用到时钟信号等会产生高频噪声的IC等
都让人紧张
而且自己到现在为止,也都还没找到舒曼波能提升器材性能的合理解释
不过考量到最后Keces公布的测量数值不错
而且舒曼波板观察起来是从线圈独立拉出一组线供电
代表就算有噪声,可能干扰也有线
所以就决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
4. 重申:一些P28的限制
母座跟Oyaide DC 2.5G不符,如果要发烧头就要用ATL DC 5525 RH
还有对于小弟所说共模噪声有相同疑虑的烧友,可能要把它视作4输出而非6输出机器
还有之前有其他板友提到的Zone 6的usb隔离不能处理DSD,
最高只吃到24bit/96khz
https://www.ptt.cc/bbs/Headphone/M.1669962074.A.877.html
选购时会建议将上述列入考量,看看与自身需求合不合)
<Keces>
(本段及下段是与器材无关的杂谈,不喜杂谈者可以跳过~)
其实这次购买P28,有一部份也是买个情怀
依稀记得自己还是渣烧的时候
那个年代耳罩的旗舰还是HD8000和ATH W5000
当时自己还很开心的玩着森海IE8配Corda Stepdance
不太管器材数据以及电磁干扰
一日,在网络上见到烧友们口耳相传线性电供的好处后
便去信 臭酸石头大,请他帮忙向Keces当时主事者 张国平先生订购一台
12V及5V双输出的DC-115
那时收到货时,接上Corda Stepdance,使用起来多么开心
开心着自己可以用这么实惠的价格,帮器材添增了烧友们口耳相传的神器“线性电供”
后来隔了一阵子,又跟音悦购买一台PT-111,
然后自行把壁插换成蓝星381 ig cryo
(为什么这样换?当然是跟随本版 上古吉祥物的脚步囉
https://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348&t=1995130 )
在Keces推出新的P8及BP系列之后
自己也帮主系统添购了几台
在来,便是线性电供在耳机市场如雨后春笋般出现
不少器材场都开始踏入这个领域
一日,自己爬到上面那篇Keces P8与Farad super 3同台测量文
看到了P8的不足,还有Farad精美的ripple noise数值
又隔了一段时间,看到台湾也有人在代理Farad电供了
一天,在网络上读到某篇音响杂志的访谈
里面提到Keces面对日益增加的竞争对手
决定让工程师倾全力把线性电供做到极致
而产生出了P28这台机器
那时便开始好奇,这台代表Keces对于线性电供领域奋力一搏的机器
究竟性能是如何呢?
后来便如前所述,因缘际会下,买下了P28了
那么,这次奋力一搏的尝试成绩如何呢?
我想只能交由市场及烧友们解答了
<源音>
这次也很庆幸是由源音购买P28
这次P28送修往返很大部分都是源音老板协助处理
最后的无偿换新也某个角度来说也是源音老板协助提出的
服务态度跟品质真的没话说,让人敬佩
老板的待客之道一直都让人印象深刻
小弟还记得第一次到店里逛逛的时候
那时小弟还没有在店里消费
老板便很客气的说墙上的器材都能试试
那时,小弟便很恬不知耻蹭听了自己根本买不起的
Dave+ TToby+ Hifiman susvara
(刚播第一首歌,天哪,我几乎可以感觉到小提琴在眼前演奏)
想到在去源音的前阵子,那时懵懵懂懂,不理解各店家习惯
误打误撞愈到一家“你没有要买就不要来听”的店
(其实这种店事后想想还真能让人理解,毕竟试听也要冒着被客人损坏的风险)
霎时不禁感动万分
后来,小弟又陆续在老板那蹭听了不少自己买不了的器材
像是Hugo TT2、M scaler (当然是配上Dave,那个16X升频真的香)、
Bartok、D8000pro
然后还带着自己的耳罩去蹭听Bartok……
后来实在是不好意思,所以陆续跟老板购买杂七杂八的东西
小烧如我在店内消费的总价也慢慢的超过了一只D8000pro的售价
不过对店内而言,应该仍是小客户吧(望向店内昂贵的器材)
所以这次老板愿意为我这种小客户劳累奔波,
真是让我不禁要献上十二万分的敬意
然后这次也真的学到一课,如果遇到有返修疑虑的器材
不只比价,售后服务也是入手地点很重要的考量
(PS:
关于入手器材时询价的问题
根据小弟做乡民梦的经验累积
只能说,有时候同一个器材
(1)有一种A老板,当你询价时
A老板习惯给你一个很甜的价格
然后也习惯让这个价格成为他跟你之间的秘密
不会流到总公司那里
(2)有另一种B老板,当你询价时
B老板给你一个相对没那么甜的价格
但听到你说“让我再考虑看看”时,还能心平气和的面对
(3)又有另一种C老板,当你询价时
会跟你问别人的价,听到你问到的价是低到他不愿给时
就气急败坏,闹到总公司,然后抱怨说有同业破坏行情
然后那个给甜价的老板近期叫这个品项的货就要低调,要避风头
所以,为了保护给愿意给你甜价的A老板
如果遇到有店家要跟你问其他店的报价,务必小心
小弟建议回答“跟您给的差不多”或是其他类似的答案
然后,额外提醒,尽量不要拿已经很甜的价格去杀比较不甜的价格
一开始就不愿意给甜价店家,能心甘乐意的给出多好的价格呢
杀了价之后,小则导致老板不满,售后服务不佳
大则导致老板借故向总公司抱怨,害得之后都不敢开甜价了
害人害己
切记切记,谨慎谨慎
其他的,小弟一切尽在不言中
(小弟言尽于此,对此议题暂不做其他台面上或台面下的回复)
<单线系统>
简单附一下目前单电源线系统的器材
会玩单电源线系统
除了因为长期租屋在外,搬家时方便外
另外就是借此限制自己的开销,要不然一不小心就会烧过头XDD
电源再生:某lifepo4露营电池,2000Wh
噪讯处理(A):furutech flux 50 ncf
噪讯处理(B):monitor-acoustics ace-2.0
总线:农夫挑战者3V无限
线性电源:Keces P28
讯源:Melco N100
DAC:Chord Qutest
AMP:Massdrop THX AAA 789
耳罩:Audeze LCD XC + 汉声Venom
电源再生:某lifepo4露营电池,2000Wh (为了不造成误导故不写名字)
为了这个单电源线系统额外添购的
其实露营电池真的不好选,有很多要考量的,有机会再额发篇补充文
建议如果对此不熟,环境又能拉专线\独立电表的人,可能还是先不要往此发展
主要会买还是因为之前听过PS audio P12上机之后的声音,虽然ASR给它断头顽皮豹
但提升感真的不错,又读到线性电供要如前述考虑线电压调整率
(输入交流电压有轻微变动时,线性电供输出电压的稳定度)
所以便猜想会不会因为P12电压很稳,
所以让接在后面器材内部的直流电压也很稳导致的
(好吧,当然不只如此,譬如PS audio主打P12输出阻抗低也是有理论依据的)
后来买了电池后,经过噪讯处理后,
跟一般租屋处有经过的同样噪讯处理的壁插比起来,声音还真的好不少。
噪讯处理(A):furutech flux 50 ncf
从主系统拆下来的
这个就是很明确的加了古河秘方的电源滤波器,
有X电容(处理差模)跟Y电容还有共模扼流圈(处理共模)等元件
如果要玩普通露营电池,这类EMI处理器真的不能少,
因为电池有逆变器,其实会产生出高频噪声
自己的这颗露营电池不靠这条完全不能听
至于studer的话,小弟持保留态度;studer的xts逆变器官方数据文件上写THD<2 %
(https://tinyurl.com/24mfydkf)
但ASR amirm测自己完全没处理过的壁插时,THD+N~1.9 %
然后测PS audio P300,THD+N ~ 0.08%
( https://tinyurl.com/bdhhmbwe )
所以……多嘴提醒,还是要谨慎看待啊
(不过自己没听过,也没资金,就点到为止,不多评论)
噪讯处理(B):monitor-acoustics ace-2.0 (插在露营电源上旁路滤波)
官网介绍很玄妙,但会买主要是因为跟静神的老板询问时
他传了一段小短片,内容是他用静神自制的EMI侦测器
测PS audio某电源再生产品,插上之后EMI下降不少
如果不考虑老板是魔术师的话,
那这个小道具实际上就是旁路电源滤波器了(小弟投电容一票!)
不过目前预计订购一颗isotek evo3 isoplug
这颗里面真的就是电容了,还有经过外国烧友测试
https://alpha-audio.net/review/multitest-plug-in-filters-ten-plug-in-filters-
measurements-and-blind-test/6/
( https://tinyurl.com/e5hz63y8 )
收到后再比较看看两者差异
总线:农夫挑战者3V无限 (连接露营电池跟P28,系统上唯一一条AC电源线)
这条是从myav收的,所以实售价比帐面便宜太多了
原本放在主系统上
不过倒是真的像 911大写的心得文一样,听感打趴一票收购价类似的线
所以当初到外地工作时,就决定带这条了
然而就小弟涉猎了一些不专业的电学之后,越发觉得线的设计真的有诸多奇葩之处
(水火两线不等长然后又隔很开的设计真的很奇葩)
可是呢,莫名的又比小黑线音场广及细节多,所以目前只好继续留在系统上
线性电源:Keces P28 (本文主角,前面已经介绍过)
讯源:Melco N100 (接在P28 Zone 1)\ Dell latitude 13吋笔电(以笔电的电池供电)
从主系统拆下来的讯源
当初会选Melco这台,就是因为它是melco里面少数不是用交换式电源
自己又买得起的机种(真的对交换式电源很感冒XDDD)
另外也因为melco的讯源有操作接口可以直接控制
跟soundgenic不同,不需要连网络交换器用手机控制,
也就减少switch造成的电磁噪声污染
在买Melco N100之前,自己讯源用的就是Dell latitude的笔电
之前也有收过io data soundgenic hdd版,然后立刻被dell笔电巴爆
不过后来在主系统,Melco N100还是有赢过dell笔电
所以前阵子无聊插上笔电时
嗯……只能说,那一天,人类终于回想起曾经一度被支配的恐怖
不过换完P28后,Melco N100又再度超车回来了,可喜可贺
是说Melco的器材常被人说看起来电路板很一般
但是看他们家那几台上位机种的测量文
机器似乎还是有在做正事的
https://www.hifinews.com/content/melco-n10-n10pps10-network-audio-library-
report
( https://tinyurl.com/35nev4rs )
不过可能就是chord的DAC jitter rejection很强,
搞得jitter低的讯源跟没处理过的笔电差不了多少……
(另外其实dell本身也有在留意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这块
不知道它的笔电会不会避免干扰或避免被干扰的能力也较佳
导致听感意外的没太糟)
接下来是压轴,三大件,碰巧都是ASR快乐顽皮豹等级以上的
DAC:Chord Qutest (Zone 6; 2Vrms output)
https://www.audiosciencereview.com/forum/index.php?threads/review-and-m
easurements-of-chord-qutest-dac.5981/
( https://tinyurl.com/5n8842j8 )
次系统上的DAC,ASR给它快乐顽皮豹,说数据好
这台抗jitter能力强(chord特产),usb讯号也有隔离(虽然Rob Watts说那只有部分效果)
之前没上P28前不知道它的声音可以很无染
尤其是讯源跟耳扩都上小黑DC线时,
那个声音走向真是让我不禁想到chord的上位机种
后来诺恩线到了之后,是有把调音拉回来一点XDDD
由于P28的特性,要升级的话可能会需要把讯源换下来
工程浩大,资金所需浩大,故暂不打算这么做
(不过因为最近换P28,多了个DC输出,
是有考虑把旧系统的ifi iusb 3.0拆过来
加装看看听感会不会提升)
AMP:Massdrop THX AAA 789 (Zone 2; Gain 3(input voltage 2.1Vrms))
会叫Massdrop是因为,它是板友 K大在刚发表时就预购的机器,
后来因故割爱,未拆封转售,就被当初想组次系统的小弟收了
测量数据很漂亮的机器,ASR强烈推荐
分辨率高的无染机器
前面有聊到在P8上有瞬态的问题,
但在P28上瞬态优,情绪渲染力高
看来实际上对电供的性能反应还蛮敏感的
至于为什么不考虑换ferrum oor……
其实之前看到oor一直还算心动,直到有天看到Hifinews的测量文
https://www.hifinews.com/content/ferrum-oor-headphone-preamp-lab-report
对比luxman p750u就会发现……oor上负载后的高频失真有点吓人
(luxman p750u测量文如下
https://www.hifinews.com/content/luxman-p-750u-headphone-amplifier-lab-report
)
不禁让小弟又焦虑了起来,所以就暂时维持AAA 789了
耳罩:Audeze LCD XC + 汉声Venom
当初买的时候单纯是因为它的颜质(超肤浅),还有网络文章说音场广
结果很意外的ASR竟然有测这支耳机,还给它快乐顽皮豹的评价
https://www.audiosciencereview.com/forum/index.php?threads/audeze-lcd-xc-
review-closed-back-headphone.31102/
( https://tinyurl.com/ybzk9azk )
另外也有其他网站有对这支做测量
https://www.superbestaudiofriends.org/index.php?threads/audeze-lcd-xc-
measurements-and-quick-impressions.11434/
( https://tinyurl.com/4auxx733 )
https://reference-audio-analyzer.pro/en/report/hp/audeze-lcd-xc.php#gsc.tab=0
简单来说,这支算是audeze的异类
这只声音稍瘦,速度快,高频较亮,失真又少
(它的响应曲线跟跟impulse response图可以看出一些听感的端倪)
另外,音场相对其他封闭式耳机而言算很广,不过是椭圆柱体音场
会有包围感,就算音场广但是听起来还是跟开放式不一样
有些人可能会不太习惯
配戴感不错,没有想像中的重
后来小弟几年前一时脑弱还多买了venom给它
幸好后来Venom上机后没有过亮或过刺
不过使用上要小心
像AAA789,venom屏蔽层拉出的3.5端子不插入机器比插入机器,听到的细节还比较高
(嗯,一端开放的导体连接器材的信号地,所以……)
所以自己会建议汉声屏蔽款的线,
在意的人可能要跟汉声问看看能不能做双头龙设计
苗头不对可以把屏蔽的3.5端子拔出机器
不过汉声做线有考虑到屏蔽到其实是不错的事情
这条线真的比原场线背景还黑
(类比讯号线,就小弟目前粗浅爬文而言,
除了屏蔽外,是还有一些理论基础以及背后需要注意的地方,
不过自己也还没消化完,就不乱说,怕误导板友)
这支耳机+线最大战绩(?)就是之前还比较烧的时候
某次看到meze empyrean的介绍文,
有闪过要换耳机的念头
然而后来带了耳机+线出门比较后,发现LCD XC+ venom与
meze empyrean配上海恩升级线,插在headamp gs-x mk2上
听感(音乐性)、音场、细节竟然都差不多,
(对,加线后音场差不多……)
最后变成因为升级感不明显,所以就维持原机啦
(empyrean插venom的话,意外的升级感没有LCD XC换线高)
现在还蛮满意这个组合,所以暂不想换了
关于这个单电源线系统:
虽然三大件都是ASR测量起来不错的机器,但是其实玩起来不会太轻松
主要还是因为ASR推的,失真都很低,
没有一些顺耳的噪音帮忙粉饰太平,
所以如果系统上出现一些器材自身处理不掉的噪声时
这个系统就会很真实的garbage in garbage out给你看
这时候要嘛就是找出噪讯源,看能不能处理掉,
要嘛就是加入一些好听的噪声粉饰掉
(这样做实在有点矛盾,不过这矛盾是真的能理解的
自己之前也玩到差点一度想回老家把农夫地盒搬出来
但后来还是忍住了XDDD)
这么说好了
有些器材不仅测量漂亮,设计者还会考量到使用情境,会努力处理问题
像Chord qutest,Rob Watts之前在head-fi.org就有提到
考量到Qutest前面接扩,后面接讯源,可能产生ground loop
所以他才特别为usb增设隔离,不过也承认隔离有限
https://www.head-fi.org/goto/post?id=14389137
(这也是我这次遇到的状况,在P8上,器材共地时,系统还是有听到声音变化
搞不好Rob Watts没加装隔离,声音还会更糟)
但有一些器材,尤其是类比器材,例如AAA789
它就像 霍金大师一样很强,但细皮嫩肉的
可能背后就需要花大笔的钞票打点环境,让他好好发挥所长
(嗯,希望这样譬喻没有冒犯到大师
但大师的ALS照顾资源真的狂超一般病友,
所以生命存活期比同时代病人统计起来的长上不少)
其实AAA789就有提到,不接原厂的24V电供,就直接破保
说因为这台需要接24.0 Vdc +/- 5%稳压电供才能稳定运作
间接看得出机器对电的稳定还是相对敏感(应该可以这么类推……吧)
https://drop.com/buy/drop-thx-aaa-789-linear-amplifier/talk/2116410
(这里特别讲一下,Rob Watts他是真的很用心在思考使用情境
但是,如果购买者没有契合到他原先规划的使用情境,使用起来就有可能翻车
就像m scaler被ASR给了断头顽皮豹后
( https://tinyurl.com/225wa84w )
Rob Watts在被youtuber采访的影片提到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orXrRwP7xLE
他其实最初这台是为了给Chord自己的机器用的
他一开始做的时候就有发现m scaler jitter很高
但是因为chord的DAC抗jitter能力很强,所以他认为会没事,就维持此状态了
(ASR的评测,插上hugo 2还真的没事)
再来2X跟4X升频底噪增加,
他说是因为原本这台原先目的是升 16X到 705.6/768,传给双BNC机种
这时他可以用他自己的noise shaping算法除去数位噪声
但2X跟4X频率太低,noise shaping派不上用场,
他只好退而求其次采gaussian dithering
也因为dithering,所以就增加噪声
简单来说,m scaler其实原先设计为chord双BNC器材的专武
如果插在其他DAC上性能会打折扣)
呈上述,因为耳机器材们是需要团队合作
器材能不能互相配合是非常重要的
调整系统的过程中,常会发现
有些器材测量很漂亮,但实际上很容易被人干扰
有些器材上系统才发现会意外会产生干扰
(村田制作所的EMI技术文章提到很多例子)
更别说,测验数据仅能反映器材的部分性能
(譬如前述只看ripple\noise无法看出电供的整体能力一样)
很可能帐面上数字很美,但器材在其他没测到的地方性能不佳
所以并不能说,买了数据漂亮三大件后就高枕无忧
还是要花不少力气去调整,然后小心去鉴别听感不尽人意的原因
当然,如果处理得好的话,还是会苦尽甘来
就像这次自己的系统换上Keces P28一样
如同拨云见日般
低失真的器材真的能给出满满细节,如果机器又能兼顾瞬态
那将会是让非常享受的体验
(在此还是想帮Topping这个ASR常推的厂牌平反一下
虽然自己没用过topping的机器
不过想到自己还是初烧的时候,
那时4千元只能买到像nuforce icon mobile这种
听起来差不了多少,然后THD也不忍直说的DAC
看到现在入门者可以用4千多买到帐面数据不错的机器,
就觉得现在已经幸福不少了)
最后要说
到底是哪个人发的惊世优文说多看ASR会省钱的
夭寿喔,把伊吊起来贡咖噌(?!)
(感谢有耐心阅毕或没耐心跳着看或END的板友
不论如何,本文到此总算结束啦!
继续回去潜水+听歌了)
作者: sputnik0083 (sputnik)   2023-04-03 15:37:00
先推再看,太狂了
作者: hses89031 (Phorcys)   2023-04-03 15:52:00
我的P28没有插不进去的问题说@@
作者: q541700 (LURENJIA)   2023-04-03 16:04:00
文长给推,asr的量测跟听感是两回事,当然啦要是光看asr就能觉得好听的话,那的确能节省很多钱
作者: iitze (ici la lune)   2023-04-03 16:05:00
超长文
作者: luke417   2023-04-03 16:13:00
推用心文章
作者: shaylin3 (sevende)   2023-04-03 16:14:00
用心文推 Synergistic Research Purple Fuse 8A给他换下去
作者: ken935 (大军国际部品)   2023-04-03 17:02:00
推推~~听过的ASR断头顽皮豹款我个人觉得都不错听XD
作者: minihyde (minihyde)   2023-04-03 17:05:00
看ASR不会多省钱 站长都用10万耳罩测听感了(笑
作者: tienam (已有太多键盘)   2023-04-03 17:25:00
作者: purplesky911   2023-04-03 17:26:00
作者: Garrys (盖瑞斯)   2023-04-03 17:33:00
哇靠划到抽筋
作者: tim0922 (掬水月)   2023-04-03 17:42:00
足足101页 我承认我看到一个段落没全看完 太猛了
作者: azxc8756 (noy)   2023-04-03 18:11:00
看好久终于看完,用心文推,期待之后电池电源心得文看了一些独立电池供电各有好坏,on-line UPS,露营电池好的又超贵QQ
作者: bibibibibitw (水藻叔)   2023-04-03 18:25:00
挖干我第一次看到两页的文
作者: mos1102 (哲)   2023-04-03 18:34:00
好险我直接跳最后页
作者: shukushoku (MW)   2023-04-03 18:39:00
狂 用手机看不小心点回最上面就要重新划下来一次超崩溃XD
作者: tienam (已有太多键盘)   2023-04-03 18:46:00
小声问,你怎么不直接改用笔电就好
作者: BigRollPeace (我不是佳里人)   2023-04-03 19:32:00
拓品喔..如果他可以支援DC供电会更香,不过这个价格能买到这样的机器,很好了
作者: Yiing (腹有诗书气自华)   2023-04-03 19:41:00
不用这么麻烦,直上Stromtank省钱没烦恼
作者: quillmane (Aviator)   2023-04-03 20:07:00
预算够请上stromtank,有限的话参考Asrok PPB-2400也很好
作者: sleego (仰望半月的夜空~)   2023-04-03 20:28:00
EMI讨论的技术文章直接开宗明义的讲数位线有差别了!这样是不是不用再战USB跟网络线了? XDD
作者: kiloM (km)   2023-04-03 20:34:00
哇~
作者: ozyamazaki (HARO)   2023-04-03 21:59:00
推教学兼心得 另外推源音好店家+猫也可爱https://i.imgur.com/tER5IBw.jpg
作者: kodokawa0515 (NightAkame)   2023-04-03 22:48:00
求私信A老板 我一定保密
作者: VSirin (V. Sirin)   2023-04-03 23:27:00
先推 以后通勤慢慢补
作者: diabolica (打回大師再改ID)   2023-04-04 00:16:00
推用心文
作者: TsuoTsuoNi (青苔好棒棒)   2023-04-04 00:29:00
超认真,推
作者: chenteddy (Chenteddy)   2023-04-04 01:07:00
太长
作者: N5j9k6a (开关)   2023-04-04 08:47:00
推详尽心得及资料
作者: danisaku (对不起我又自私了)   2023-04-04 13:27:00
似乎用笔电就好
作者: twflanker (Flanker)   2023-04-04 14:24:00
资讯超丰富的文...希望有机会分享一下露营电源的部分说不定是外出或者租屋一族的救赎
作者: Dayner (台大摄影社20联展)   2023-04-04 15:49:00
太惊人了,先推,有空再细看...
作者: catyawned (打哈欠的猫)   2023-04-04 15:54:00
文组休假中居然不知不觉看完
作者: verystupid (越来越傻了)   2023-04-05 12:22:00
太长啦(褒义的部分)
作者: SURREALTMR (neil)   2023-04-05 13:16:00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