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略]MDR-Z1R 攻略耳罩及线材 汉声TORFA4篇(下)

楼主: louissyou (louissyoulee)   2023-03-24 22:15:33
[SONY MDR-Z1R 攻略企划耳罩及线材篇]
[汉声 HanSound TORFA 4](下)
[测试目的:希望对Z1R有兴趣的玩家了解副厂耳罩走向及各原副厂升级线之配对合适度]
[测试环境:PC讯源(*2)>USB>T+A DAC200>Ferrum OOR(*3)+HYPSOS]
[三频分布表采用PTT版友'zoraruru’设计ruru版耳机三频分布表]
*1. 使用Free audio 订制4.4mm转4pinXLR转接头
*2. PC讯原处理:
软件部分:ROON+SSD内音档+HQplayer
硬件部分:自组CORE+自组PC 机内皆为铁氟龙镀银模组线
Matrix element H>ifi gemini 3.0 usb> Coolgear 4PORT铁

HUB>Divini logos USB
USB卡、铁壳及gemini 3.0皆使用华克线电2号驱动
*3. OOR在测试时皆BYPASS模式驱动耳机 XLR讯号线使用万隆NEI-1001
TORFA 4和DEKONI耳罩及测试器材合照
https://imgur.com/a/NigC8gZ
前言
上篇因为不可抗力因素让TORFA4必须送回原厂重新更换耳机的3.5插针,且插针
从原本的3.5MONO更换成Furutech CF-735SM-N1(R)碳纤维外壳镀铑插针,可以
算是变相进行了小升级,而且这代价还有点痛,让我牺牲了快四张小朋友;在
经过漫长的銲锡及插针的RUN IN后,终于可以正式开始写下篇的攻略文了。
不过因为换了插针之后声音的变化其实满明显的,导致这次的心得文几乎要全部
重写,另外材质及做工上就不再额外进行介绍,至于换插针后的声音表现会在原
厂耳罩的字段里进行详细说明。
响频分布:
符号说明
■/□=1
+/>=0.5
-+/<>=0.25
++/>>=0.75
*************************
*原厂耳罩with Furutech CF-735SM-N1(R)
*
*************************
*亚低音 ■■■■+ *
*
*************************
*低频 ■■■■ *
*
*************************
*下部中频 ■■■■ *
*
*************************
*中频 ■■■■ *
*
*************************
*上部中频 ■■■■ *
*
*************************
*Presence ■■■■++ *
*
*************************
*Brilliance ■■■■ *
*
*************************
*音场深 □□□□-+ *
*
*************************
*音场宽 □□□□□>
*
*************************
*细节度 8.7 *
*
*************************
听感描述:
一开始还满犹豫该怎么下笔的,换成古河碳纤端子之后的方向其实一直
都很清楚,只是没办法仔细AB总让我心头有一棵刺,但是一条原配的
TORFA4实在是有点贵,又不想要太过麻烦认识的使用者们,毕竟怕界太
久影响到他们听音乐的乐趣;不过还好音乐有提供原配版的试听,让我
可以好好AB一番,最终将两者的差异清楚得比较出来,不过主要的测试
感受还是以家中的设备为主体。
换成 Furutech CF-735SM-N1(R)之后,音响性上都有着稍微明显的提升,
在维持TORFA4本有的声底下,有着更好的亚低频和细节,依旧是滑顺好听。
开始AB后最有感的应该是亚低频、低频的量感和力道有着和汉声原厂端子
完全不同的表现;原厂的低频相对之下会让人感觉比较散和稍微软了一些
,PUNCH感相对没有那么强烈, Furutech CF-735SM-N1(R)则有强烈的力道
和集中得下潜感,整体感觉下来会有更好的动感,在听流行乐的时候很容
易跟的摇摆起来,这样的改变相对于原厂而言还满刺激的;接着第二明显
得就是背景也变得更黑,躁感降低,线条感强化,因此让人觉得细节增加
,整体的定位和分离度更加清楚明了。
在上一篇有说过,TORFA4原配插针下的Z1R会有整体因项的力道会稍软和阴
柔一些,换成Furutech CF-735SM-N1(R)之后除了力道回来外,速度感上也
会有稍微加快的感觉,几乎没有一丝拖沓,但是也比原插针来的更加有肌
肉线条,同时这也意味着镀金和镀铑的特性的不同,换成镀铑之后,镀金带
来的滑顺及温晕也消失得差不多了,整体的听感也会偏向冷声。如果想要维
持相同的镀金特色又同时拥有较好的音响性的话,最顶的话大概要选择OFC
制的Pentaconn系列插针,抑或是Bispa镀金之类的。
至于两种插针孰优孰劣,整体来说会比较偏向个人喜好的问题,但在音响性
上来说,汉声原配的镀金插针材质真的需要换成比较好的,才能追上古河碳
纤镀铑的音响性,至于镀金和镀铑的特色则是建议依照个人听感喜好和歌单
去选择,镀金的音色没意外会比较像是汉声自己在TORFA4上想给玩家们听到
的音色。
*************************
*DEKONI小羊皮耳罩 *
*
*************************
*亚低音 ■■■■++ *
*
*************************
*低频 ■■■■-+ *
*
*************************
*下部中频 ■■■■ *
*
*************************
*中频 ■■■■ *
*
*************************
*上部中频 ■■■++ *
*
*************************
*Presence ■■■■ *
*
*************************
*Brilliance ■■■+ *
*
*************************
*音场深 □□□++ *
*
*************************
*音场宽 □□□□>> *
*
*************************
*细节度 8.5 *
*
*************************
听感描述:
在聆听流行乐曲上,小羊皮耳罩的特色及缺点其实感受不会特别明显,虽然
整体上会觉得稍微变暗了些,但是在中频下段到亚低频之间的量感和密度也
提升了,音场上的减缩感并没有明显的体感,在人生和乐器的形体感上依旧
是非常的强大,整个声底的调音会稍微往暖调走一些,依然是顺畅好听。
不过在聆听古典乐曲,不论是大编制还是小编制就可以非常明显的感受到,
小羊皮耳罩带来的变化,尤其是在亮度及音场上,例如说小提琴的声音会明
显变得暗调,钢琴的清脆感也稍微消失,音像呈现的舞台感变窄之类的缺点
;不过在古典乐聆听上的小羊皮搭配也有它的优点在,例如说低音提琴的形
体感及泛音变的比较清晰、大型铜管乐器的共鸣会比较华丽之类的;综合以
上的改变,总和来说依然是属于好听的表现,但不太符合我个人在聆听古典
乐曲时想要追求的平衡感。
结论而言,依照我自己听音的习惯,小羊皮的搭配会比较适合爵士、流行、
EDM之类的歌单,如果歌单如上述所说,我个人是觉得可以尝试看看TORFA4
(改古河碳纤)搭上DEKONI小羊皮耳罩。
*************************
*DEKONI HYBRID耳罩 *
*
*************************
*亚低音 ■■■+ *
*
*************************
*低频 ■■■++ *
*
*************************
*下部中频 ■■■++ *
*
*************************
*中频 ■■■■ *
*
*************************
*上部中频 ■■■■-+ *
*
*************************
*Presence ■■■■++ *
*
*************************
*Brilliance ■■■■+ *
*
*************************
*音场深 □□□□+ *
*
*************************
*音场宽 □□□□□>>
*
*************************
*细节度 8.7 *
*
*************************
听感描述:
HYBRID耳罩的搭配下整体有着,比原厂搭配更清晰的细节和形体感,虽然表上
看不太出来,实际上大概是4.85左右的感受,形体的感受距离5还差临门一脚;
音像的整体方向会更朝着宽松舒服轻松听,不过要注意的是因为整体会朝向较
亮的频段走,像是听一些MIDI音乐时可能会有刺耳的感受,不过这也是比较极
端一点的例子。
HYBRID搭配我个人的感受其实比较适合大编制大动态的乐曲,像是聆听布兰诗
歌中的命运女神,HYBRID的整体表现会更加平衡一些,虽然少了点原厂搭配下
低频亚低频带来的震撼感,但是合唱团从小声细节到高昂情绪的转换及和背后
乐团的细微音色,都可以清晰可见,至于哪种搭配比较好,依旧还是得回到喜
好的问题了。
总和而言HYBRID搭配不论是流行乐曲、宅歌到古典大编制,都有着宽松、清晰
、清亮的良好表现,就算歌单主听宅歌的宅宅们基本上也不用太担心会很偏科
,只是走向变得更加轻松好听罢了,当然,表现最好的主场依旧是古典大编制
的呈现。
*************************
*DEKONI 绒布耳罩 *
*
*************************
*亚低音 ■■■+ *
*
*************************
*低频 ■■■+ *
*
*************************
*下部中频 ■■■++ *
*
*************************
*中频 ■■■■ *
*
*************************
*上部中频 ■■■■+ *
*
*************************
*Presence ■■■■++ *
*
*************************
*Brilliance ■■■■++ *
*
*************************
*音场深 □□□□++ *
*
*************************
*音场宽 □□□□□>>
*
*************************
*细节度 8.4 *
*
*************************
听感描述:
其实这组合是我在这次写心得文中最惊讶的一个组合,算是我听过好几条搭配
中最好听的绒布耳罩搭配,当然没比较就是没有伤害,绒布耳罩搭配跟原厂耳
罩比起来,密度和中频下部以下的频段表现根本没办法站在同意擂台上,不过
绒布耳罩带来的改变也是非常巨大,但形体感的依旧没有让人有到5的感受,
整体而言大概是4.95左右,对我来说形体感要强到5可能是要在静电耳机上才
有机会吧。
听感上,在绒布耳罩的各种搭配中,算是我听过的搭配中,音响性和音乐性平衡
最好的一次,以前听都会觉得低频、亚低频都会有点残缺,不过在TORFA4+古河
碳纤镀铑下,补足了一定的低频让整体的听感更加完整,不过整体上跟一般所知
的Z1R会有不少的差距,但是偶尔想要尝尝其他口味的话,花个2000元台币就能
一直听到不同方向且同级的封闭式耳机监听耳机有何不好呢XD
就像之前所讲的绒布耳罩Z1R,其实比较像是高级版的T3-01,在这条线的搭配上
这感觉更是明显,如果是从T3-01升上Z1R的玩家的话,倒是可以用这玩法去重新
回味一下类似T3-01的风味。
*************************
*DEKONI 小羊皮打洞耳罩 *
*
*************************
*亚低音 ■■ *
*
*************************
*低频 ■■ *
*
*************************
*下部中频 ■■+ *
*
*************************
*中频 ■■■++ *
*
*************************
*上部中频 ■■■■+ *
*
*************************
*Presence ■■■■■ *
*
*************************
*Brilliance ■■■■++ *
*
*************************
*音场深 □□□□++ *
*
*************************
*音场宽 □□□□□>>
*
*************************
*音场高 □□□> *
*
*************************
*细节度 7.7 *
*
*************************
听感描述:
基本上就是个打洞小羊皮耳罩。
原本想说在这字段有机会来谈个T+A DAC8 DSD的听感,可是意外的被逼迫
到要提前执行DAC升级计画,只好忍痛升级成T+A DAC200了,因此来讲讲
DAC200这几天听下来的听感好。
首先来说说T+A这个品牌,T+A是位于德国的发烧音响品牌,在欧美其实还
满有知名度的,在台湾的话好几年前神韵有代理近来,只是没什么宣传,
在普洛影音网2016年有一篇介绍DAC8 DSD的介绍文,版上T+A相关的心得文
也是少之又少;T+A在台湾慢慢开始为人所知也是代理在2018年换成钛垺之
后的事情,至于用家增加和心得文的出现,也差不多是在2019年开始,200
系列产品线出现之后。
DAC200的声音走向,是走比较解析,线条感、形体感以及细节的分离都还满
优秀的,整体走向和差不多价位的DAVE(水货)比起来,算是比较中性偏冷的
,虽然整体比较强调解析和分离度,但一点都不会让人觉得声音干涩刺激,
反而带着充足的水分;对我来说比起DAVE我会比较喜欢T+A DAC200配上我的
主力耳机Meze elite所呈现出来的表现,不论在古典乐曲还是流行乐曲都让
我非常的满意。
在外观上体积整体不会太大台,大概在30CM*30CM左右的大小,面板上有两个
VU表、一个单色的LCD萤幕、电量旋钮以及12个功能切换的按键,除此之外还
附赠一个A类的4.4MM pentaconn耳机输出孔;整体来说整洁好看,而且所有
的功能都可以在前面板操作,大部分的操作摸一摸就能学会,而且看着VU表在
那边随着音乐动来动去(依照设定会有所不同)对烧友们来说也是一种乐趣。
至于从DAC8 DSD升级到DAC200时,我自己觉得最大的差异在分离度及整体的躁
讯感更低,背景比起在DAC8 DSD时期有着更黑的表现,乐器纹理的呈现也比之
前来的更好,整体呈现上变得更加立体,在定价上比起前代贵了差不多50K左右
,但是带来的升级感我个人觉得还满值得的。
如果有想买或者想听DAC200声音走向的烧友们可以去日月音响或者谬思耳机店
去试听看看,这两家的试听环境我个人都还满推荐的。另外就是钛垺的价格其
实还满佛心的,和欧美各国的定价换算下来差不了多少,售后服务也做得不差
,可惜的是今年4月起T+A全产线就要涨价,想买香香价只能称3月结束前快点
下手。
下集预告: Stafen AudioArt Endorphin
作者: shaylin3 (sevende)   2023-03-24 22:26:00
推 耳机界码农
作者: DIGIBOOSTER (JOE)   2023-03-24 22:28:00
推心得!
作者: kke1190z (科科科科笑)   2023-03-24 22:46:00
推,不过要比对怎么不跟我拿我那条XD虽然我的也不是汉声原厂那对但音响性应该差不多
作者: NTUT56 (北科废文王)   2023-03-24 23:41:00
louis大安安 感谢灭火
作者: itai   2023-03-24 23:48:00
您,torfa4+dac200
作者: tim0922 (掬水月)   2023-03-25 00:12:00
作者: UtaDIE (goDIEDIE)   2023-03-25 00:56:00
作者: a951l753vin (qmo.shuo4)   2023-03-25 09:28:00
dac200 真的…好强
作者: pcjustin (骆驼)   2023-03-25 16:27:00
路过推DAC200, 可以玩得东西比Dave多太多
作者: ewqcxz789 (巴欧萨凯)   2023-03-25 16:36:00
这样一说让我想了一下是不是汉声插头不好?最近试过的torfa2/4、Danta、UNAS,高频给我的感觉都不太自然、柔顺,换成镀铑版也没有改善,反而是变紧实、刺激
作者: itai   2023-03-25 17:08:00
楼上的torfa真的接z1r吗?这两个东西是真的合啊
作者: ewqcxz789 (巴欧萨凯)   2023-03-25 18:32:00
不是拿z1r,我是拿自己的入耳式去试线店家给的试听线是用汉声自家的4.4没错
作者: PhonexH (等待)   2023-03-25 21:55:00
推心得~超棒系列文
作者: luke417   2023-03-28 09:26:00
推优质系列文,也推DAC200心得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