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知道版上有许多先进认为数位线材不可能有差,
但这篇心得是有关不同USB线材的听感分享,
希望能和平 Orz
******************************************
小弟的主卧系统是电脑当讯源,
全段U3TT,也参考版上先进,矿卡外接,
耳机是 ATH-W10VTG;喇叭是 KEF LSX。
今天想跟大家分享的是三条USB线材:
1. ifi igemini 3.0 (下称 "ifi")
2. PPA 庞大的 "子云3旧版" (下称 "子云3")
3. PPA 庞大的 "子云3 MK2 白金" (下称 "MK2")
A. 测试曲子1:1王3后-夜夜夜夜
子云3一开声的空间感就比ifi大上不少,
不管是横向音场还是纵向音场都整个开拓起来;
但令我最印象深刻的是纵向音场,ifi的声音就有一种 “压缩感”,
把所有声音都压成一个平面。
子云3另一个特色是他比较著重中低频的表现,
高频偏暗,这点似乎跟ifi相反,
因此我觉得子云3很适合在小品音乐的表现,
他带有一股 “暖味”,听起来轻松,而且在女声的 “尾韵” 上,
相较于ifi更有 “气音”,有种堂音的感觉,收得比较慢,
但很容易营造氛围,这种感觉让我觉得子云3也非常适合听大提琴;
不过就比较不适合大编制的交响乐,容易哄成一片,分离度比较差。
MK2的走向跟子云3一致,音场有稍微再大了一些,
但相较于子云3最大的差异我觉得在于 “高频表现”,
子云3相较于ifi我觉得比较大的缺点就是高频偏暗,
但MK2一开声就立刻弥补了这个缺点,高频也亮了起来,
不到华丽的程度,但就点到为止;
改善第二大的点我觉得在于 “凝聚力”,
相较于子云3,歌手声音的 “穿透度” 在MK2的演绎下很是迷人,
如果是在小酒馆听歌手表演为例,
ifi像是坐在最远的地方,声音传过来比较平面,也都散掉了;
子云3像是第一排,歌手就像站在我们前面,但有点太 “哄” 了;
MK2则像是坐在洽当的位置,声音在经过整个空间回响后,
有穿透力的打在我们身上,渲染力很强。
B. 测试曲目2:沛续-呼唤
这首稍微大动态的曲子,更显子云3在中低频的优势,
曲子一开始的音场就明显大ifi非常多,
另外显著的差异就是鼓声也比ifi明显有穿透力许多,
但子云3在高音上的声音较黯淡,也带来比较 “雄浑” 的另一种风味。
MK2补足了子云3 在高频上的缺憾,虽然声底我觉得仍偏中低,
但高频上较子云3更有延伸感,
另外,我觉得MK2的音场比子云3又大上一点,
但这 “一点” 比较不像是外扩,而是密度更大的感觉。
C. 测试曲目3:
Mercury Living Presence - Tchaikovsky 1812-Peter Ilyich Tchaikovsky Capriccio Italien op.45
Ifi在这个曲目一开始的喇叭就明显较子云3亮,
但音场比子云3小一圈,而且纵深浅,乐器也容易挤在一起;
但子云3的低频量感太多,整体听起来声音的平衡会比较偏低音,
反应也比ifi慢一些,我觉得子云3比较不适合放交响乐。
MK2很明显补足子云3的不足,他仍然有低频的 “沉度” 还有质感,
但量的部分没有子云3这么多,高频就很明显比子云3优秀很多,
虽然相较于ifi没有那么华丽,但多了几分 “层次”,
所以MK2在听交响乐的时候可以同时表现大音场,较沉的低频,
适当的高频,乐器又有分离感真的很令人惊艳!
自己的主卧系统已经用上 MK2 半年了,
至今都还蛮满意这条线带来的改变,
但老实说,小弟认为线材就是调音用,
不太可能会因为换一条线就飞天遁地,
但许多微小的改变却会让自己听音乐的时候比较安定。
一点心得给各位先进参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