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讨论] 耳机表现是否有最适"聆听音量"?

楼主: CJhang (Civil Jobs)   2022-01-09 18:54:10
首先每个人的起始听力条件并不一样
因为声音敏锐度跟其他的触觉、味觉、嗅觉、视觉是一样的
会受到刺激神经细胞的反应跟主观认知而互相影响
听觉原理
在了解最佳音量前 应该会需要先了解听力形成原因
https://youtu.be/c5HxBVdUckA
https://youtu.be/eQEaiZ2j9oc
听力形成原因主要是将外部的"机械力"在内耳区域的"耳蜗"转换成"神经电讯号"
https://i.imgur.com/KYHbK9l.png
而耳蜗里 不同的毛细胞是会是有不同的讯号处理回馈 所以让人分辨得出高低频的讯号
https://i.imgur.com/zEgGIRI.png
而因为是机械力作用 跟所有工业产品一样
会在高强度与长时间作用下 而影响毛细胞的使用寿命
而人工耳蜗就是重建"机械力"转换成"神经电讯号"的过程
但连声音录音并还原成机械式声音都有难度了
板友应该不会想挑战助听器神经还原电信号的评测
而助听器则是放大声音讯号
如果你的毛细胞在低强度作用下 已经在无法反应出足够神经电讯号 就会需要加强讯号
还有一类听力辅具是调频系统 类似频率音量调整/调音
可以把噪音频率拉低 人声频率提高 提高讯噪比
就能在不干扰的噪音环境下 听出讯息内容
讯噪比
理想的讯噪比其实就是你听得出/分辨得出音量就足够了
正常听力者在声音和噪音音量相同时,就能达到九成以上的正确听辨能力
https://i.imgur.com/hOBI0kV.png
但是这就只是理想 通常我们会更愿意用听清楚换取分贝数不足
所以我们会拉高声音大小来沟通 等同于提高耳机音量
也就是明明正常对话只要 50-60 分贝 就能沟通的环境
往往声音会越来越大 可能大到 60-70 分贝 就变成人多嘴杂
https://i.imgur.com/EI17pB7.png
平方反比定律
就是最简单造成这个原因的成因之一 毕竟人与人是散乱分布的 距离就会受到影响
https://i.imgur.com/Uqn9az7.png
但不只这些会影响噪音来源 听诊器效应就是另一个例子
会直接干扰你的听觉 并且你会疯狂的加大音量
特别是运动时 你根本不会专注在耳朵的痛感上
因为我后来有注意到这个地方久了会有问题
所以安全的移动时 如车厢内 我后来只用无线耳机或者耳塞
不安全的移动时 如道路移动与走路 我就用心感受环境就好了
没差这几十分钟 把自己暴露在有风险或没能注意危险的环境里
另一个降低噪音的方式就是隔音
音强赫兹图 应该是板上耳机频测常见的 但是耳塞一样可以测
我们也可以发现 耳塞其实宣称降低 40dB 也不会是全频段都降低 40dB
而是因应隔音的材质跟范围而有不同变化
https://i.imgur.com/G3YnZBW.jpeg
像是 3M 有推出保留人声范围的工业用耳塞 隔绝工业噪音同时还相对能沟通
举个有趣的例子 如果你用耳塞或手塞住耳朵 但是你仍能听到声音
就代表声音接收并不只通过耳道的空间传递 其中也包含人的身体本身也能传递声音
但是入耳式另一个问题是角度影响 除非是客制化 不然塞入会花心思调整
如果声音不够 通常会加大 但是足够时 不会调小到听得清楚的声音下限
而主动式降噪耳机就是另一种原理 这边就不多谈
还有一个入耳式耳机的问题我有看过
就是平均播放分贝的问题
入耳式耳机的声原位置在入耳的耳道处 而一般耳罩式耳机的位置在耳朵外
那么在"听感"强度一样时(就是感觉一样大声) 分贝数能差到 7dB 这件事
因为人体可以传导声音 并且平方反比较远 整个耳蜗能受到的声音强度较均匀
比较不像入耳式距离太近 声音衰减快 要感受到声音就会需要相对强的能量
入耳式就会就很容易不自觉地拉高音量 还包含听诊器效应与角度问题
后来我就比较少玩入耳式耳机了 要的话 可能是真无线抗噪跟客制化了吧
而耳罩式耳机还是有在玩 毕竟环境还不允许玩到音响
可以的话 未来应该就会玩音响了吧 河河河
by 一个九年前入坑 退坑一阵子的老板友留
我现在只要感觉耳朵不对劲 第一步就是下修音量
大概是我心理年龄老了 没有以前追求新颖器材的热情了
只要声音分辨度高 音色喜欢 我的耳机跟周边器材就会一路用下去
作者: a70664518 (阿夆)   2022-01-09 18:58:00
专业 推
作者: fksnkwg (fksnkwg)   2022-01-09 18:59:00
长文未看先推
作者: vericool   2022-01-09 19:31:00
推。很详细。音乐声大于大声说话(70-75分贝)久了长年下来都对听力不好。器材看讯躁比、推力,除了可以够大声外,其实对小声聆听也有帮助,可以在大约一般说话的音量就可以听到细节。
作者: xdccsid (XDCC)   2022-01-09 20:18:00
同意,但我在户外秉持的想法是,耳机照带,但音量维持我在室内环境的正常音量,哪怕外面再吵也不调高,反正最开始就当它是背景音乐,这样有个好处是真无线耳机本身的被动降噪能保护听力在面对户外声音的伤害我从国中只要在路上走超过10分钟就必带耳机,一直维持到现在硕班去测听力依旧维持在-5~-10db的阀值没变过当然这样在路上走自己的警戒心要提高,过马路等等要特别注意备注室内听的音量是在安静的状况单独和他人聊天的音量,所以我耳机声音其实不大
作者: n796885 (Kwama)   2022-01-09 20:49:00
作者: mtbigzan (不怎么大)   2022-01-09 21:35:00
作者: xdccsid (XDCC)   2022-01-09 21:36:00
其实我也是想都测,但目前大多是测纯音,有在寻找其他种测量方式(耳声传射)和相关医院就是了至于高风险环境自然是戴专业设备最好,我是分享个人平时生活的使用习惯如何折衷耳机和听力的作法而已纯音很多也是只有8个频率而已,至少能测个大概长期追踪如果有其他种更详细的测量方式和管道希望大大能分享下那真无线的底噪我倒是没特别在意,毕竟在室内无声环境我会换成耳罩或2声道系统,只有户外会用真无线,那就没底噪问题了
作者: ultimatevic (龟龟龟)   2022-01-09 22:05:00
作者: power8050 (想飞)   2022-01-09 22:08:00
作者: twflanker (Flanker)   2022-01-09 23:36:00
对开放耳机来说环境噪音真的很麻烦...
作者: daniel7894 (阿毅)   2022-01-09 23:38:00
同意楼上,所以冬天相对来说环境真的友善多了没有冷气没有电扇没有窗外虫虫叫
作者: twflanker (Flanker)   2022-01-09 23:48:00
我房间窗户临路,所以最近回头买了开放式耳机以后头痛中
作者: novak101 (101)   2022-01-10 00:10:00
了解
作者: odanaga (PixiyON)   2022-01-10 00:50:00
我耳膜阻抗比较大
作者: FXW11314 (soukai)   2022-01-10 07:57:00
此文当m
作者: HIRUMA (超电子头脳!!)   2022-01-10 10:15:00
有EN50332这个规格吧?
作者: willy51423 (q264741)   2022-01-10 11:19:00
先推再看
作者: jakechen1027 (小杰克)   2022-01-10 12:06:00
推。我有的朋友AirPods Pro开降噪要音量全满才听得清楚,也有朋友电脑音响音量大到喇叭都破音,版友们要好好保护听力啊~
作者: f820203 (frankkao)   2022-01-10 13:31:00
感谢用心分享
作者: saffron27 (沙芙兰)   2022-01-10 20:53:00
我都照iphone 警告调低 看来也不行 https://i.imgur.com/qVqyVQw.jpg https://i.imgur.com/LOBbUCp.jpg
作者: ko00385331 (智子)   2022-01-14 08:39:00
推 听力真的要顾 才能享受音乐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