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评论标的是HE6SE v2,
起因是之前版上好心人分享的A家外国网购优惠,
眼看算上运费跟当年美亚无线阿米龙差不多就可拥有旗舰素质的耳罩
在翻了几篇版上的心得文实在生火,就冲动手滑啦
使用环境4Pin XLR原厂线(看套管内的线身颜色,是铜银混编?),run-in约30hrs
开箱、耳机作工、run-in变化请参考zoraruru大的优质神文
#1WEHOYjl (Headphone)
本文主要着重在手边的耳扩跟综扩驱动效果比较
讯源都是PC+电讯分离+铁壳USB DAC是Qutest 2vrm输出,RCA接耳扩
原先用dynalo mkii(无升级版),明显力道不足,大鼓的punch感比接HE-5xx根本听不到,
基本上连比较讨论的空间都没有,实在大出意料
换拓品A30 Pro gain2,旋钮转10点钟方向,音量够,且已经可已把声音推出基本的形体
大鼓的punch感有出来(但不到位),中频尚称完整,
初听已可轻易发现比起中阶耳机细节量要庞大得多,
多了很多平常其他中阶耳罩不会注意的细节
但耳扩相较综扩驱动,音场内缩,乐器分离度不够高,
导致无法清楚分辨乐器之间的空间定位,
因此无法明确呈现单体素质带来细节量的优势。
从zoraruru大的分享来看,A30 Pro驱动效果应该跟789在同一个level,或略胜,
但高音尤其钹声略干冷尖刺,还是略差一著
(题外话,这应该是耳扩本来的声底,因为听其他耳机也有一样的听感)
接综扩的时候讯源同前配置,单纯DAC的RCA改接综扩大机,输出电压一样。
综扩是二手日规(电源有接变压器110V降压成100V)marantz pm5004综扩
接法就DAC→综扩→喇叭端子→网购买来凑合的香蕉插喇叭线→原厂he-adapter,
耳机端线材一样
用综扩驱动的HE6SE v2,声音的规模感才会出来
比起手上有的耳扩,主要是靠乐器分离度拉升凸显﹐
虽然细节量爆炸而仍然可以填满分离度拉开的密度,以上耳扩完全没得比,
综扩驱动的声音余裕度比起耳扩明显很高,看过评测有提到
HE-6系列如果用单声道50W以下的综扩(后级)驱动
其实好像可以不用接适配器?(但要注意音量别开太大)
不过手上没有喇叭端子转XLR母座的线材,不然还蛮想试试看直出的声音
综合评价上,大编制各个乐器声音不闪不躲,
但定位明确(主要用声音远近及方向感判断),
比较之下,手边中阶动圈HD6XX、K712、无线阿米龙多少有特别强调某个部分(特色)
依赖厚此薄彼的“调音”(音染)感来取代素质不够的情形非常明显,
HE-5XX虽然也是平板单体,
但整体素质比起来还是严重落后,尤其是音场、分离度、音响性
(但还是要说作为平板耳机入门体验的产品很不错,不吃前端,
也有充分展现平板单体在传达声音上的良好素质)
因为HE6SE素质上确实远超中阶耳罩,
虽然调音上也还算均衡
(类似听technics az70w的印象,音响性好,中性少染色
但凭借资讯量跟细节、优秀乐器定位跟音场,把声音原本该有的样子传达出来,
像是海鲜料理光靠材料新鲜,不用多加调味就很可以很美味的概念。
非常让我惊叹的是,像我这种从来都听不出什么是纵向音场的人,
这副耳机居然能让我一夜开窍,
可见比起中阶耳罩的音场优秀很多。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在找扩大机的时候本来非常犹豫要不要找其他耳机通吃耳扩
但考虑到成本效益,最后选了二手的入门小瓦数综扩 马兰士的PM5004,
有附个堪用的6.3耳机孔,下盘浓厚包覆力好,感觉上中频略略凹陷,高音稍雾,
但居然音色中性,甚至稍微偏冷!?
目前使用的机器是日规电压,推测应该是水货,7000入手
加上全新原厂的适配器、额外喇叭端子线材跟日本工业变压器,大概13000搞定前端
(当然前提是要有DAC或其他讯源)
如果有耐心搜寻其他二手通路,应该可以捞到更便宜更好的组合。
这个组合方式应该比多数有能力推好推满HE6SE的耳扩要来得划算很多,
虽然没有机会跟其他配置的前端比较,但私心认为应该可以算推得非常不错
当然器材占空间也是一个问题XD
不过以后想要的话还可以直上两声道,
部分综扩也会附堪用的耳机输出给其他高效率耳机用,
像我这样对耳机系统没有非常讲究,
预算有限下却又想尝试旗舰声音体验的用家来说,
应该是个预算有限下不错的系统建置方案。
以上心得分享仅供参考,
希望对其他玩家的建置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