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虽然常常嘴说自己系统已经进入稳定期, 换换病不太会发作了
可是事实证明, 换换病是很难根除的!
只要不把耳机板、音响板删掉
如果不克制自己少去音响店乱听、参加烧友聚会
换换病就像疫情一样, 一个不留神又会爆发
尤其经历了今年上半年的大航海时代
小水手在大海的帮助下, 前阵子把前级跟讯源都换了
原本以为换完后系统应该可以稳定了,
但多年来的故事好像都差不多
头一两天:
"这声音太感动了! 太美妙了!"
"这次应该退烧了吧!"
"终于可以下课啦!"
一周后:
"嗯...如果这部分可以差这么多, 那是不是另一个地方...&*)(^&(*%( "
音响路上的益友或损友们,往往也会很适时的在这时候出现
"我有个器材好棒呢! 要的话打这支电话..."
于是
就有了今天这篇心得文了
以下是目前大致的系统配置
DAC: Accuphase DP720
电源线: 古河DPS4 配 FI50 NCF
前级: Accuphase C3800
电源线: Nanotec 309 配 桥本头
后级: Acuuphase A70
电源线: Cardas Clear Beyond XL
喇叭: Sonus Faber Cremona M
喇叭线: DSS4.1 双股(用两倍导体) 配澳洲插王 Bocchino Y插
讯号线: S3C Gryphon XLR平衡线 、万隆1001 改成 Bocchino XLR平衡头
讯源:电脑
播放软件: Roon
电源线用 古河DPS4 配 FI48 NCF
电脑机内排线都已换成 古河14awg 机内线
硬盘SATA线为 小李制作的Silvercom
Power的AC座把线拉出来换成 CM的纯银AC座
USB输出已换成Matrix USB
网络交换器换用 Sotm snh-10g
网络线: Cardas跟万隆纯银
剩下的:
接地盒用两颗农夫的奥林匹斯
排插盒主要以ATL S2000RH SG系列搭配
DC线以宇祥进行曲 杜兰线为主
-
目前的系统配置
因为Accuphase跟Sonus Faber已经很有自己的声音特色了
所以我在其他地方的搭配上
希望尽可能追求声音通透、解析力强、声音中性平衡
只有在末端或小地方上一些比较厚声的线材或有音染的小东西
而数位流是我的主力
原本已经觉得自己数位流已经调的不错了
能换的东西几乎都换了
但换了Accuphase DP720后
那种高阶转盘播CD的稳定感 沉静感
又硬生生把原本的数位流给比了下去
我数位流玩到现在
觉得最难克服的是: 声音的稳定沉静感
调整的过程中
不管是软件换成Roon
AC座、机内线换掉
换上有时钟校正的USB输出
虽然都有所提升
但跟有水准的CD转盘同场比较时
还是会有些差距
原本想说都换成这样了
还是赢不过,再过几年看看吧
但当我这么想的时候
朋友就适时的出现了
他拿出一支小小的条状物
-
https://imgur.com/2pfIMi7.jpg
https://imgur.com/CXP9128.jpg
"这条会让你很勇喔!"
"唉唷! 用料不错, 满结实的啊"
"SSD差别不大? 我看你完全是不懂喔..."
于是这条小东西
就让我的系统转大人了!!!!!
-
我原先用的SSD是Samsung 860 pro
Sata线用Silvercom
这个Zzyzx 的 SSD是M2
我电脑有空的M2插槽
所以可以直接同场比较
据官方网站的资讯跟我朋友所说
这个M2 SSD的几个特色是
1. 直接在SSD板上加了主时钟 Crystek CCHD-957
因为有时钟校正
比起一般非音响用的SSD 声音背景会更静 更精准 更多细节
2. SSD板上直接上了Audionote的电容
声音的活生感 音乐性会比一般的SSD要好上不少 躁感也会更低
3. 电路板上的铜箔增加为正常的两倍厚
接地的铜箔厚度也增加为3倍, 跟主机板的接点的镀金也直接加到45u
概念上就类似电源线的导体量加大 地线加大 声音会更厚实 更稳重
4.将原本1TB的容量用3D叠成 333G
可以得到类似于SLC的稳定度、耐用度
(这里的技术我听的时候没有很理解 之后问我朋友后再更新)
5.有设置电源DC座
可以选择吃主机板的电 或是上外接的线性电供(烧友福音)
朋友说将这颗当成主系统碟 将Roon灌到这颗上头 效果会最勇 而且最全面
因为所有的音乐档案、网络档案, 最终都会经过这颗主系统SSD
我花了一点功夫将原本的主系统复制到这颗硬盘上后
当重开机用Roon播放那一刻
https://imgur.com/3IxPTAA.jpg
声音吓到我不得不沉默了
当下那种提升感, 完全不夸张
仿佛像是换了讯源跟前级!
细节比起原本的SSD, 多到像是我原本没挖耳屎
原本没听到的一些背景音、擦弦声
都瞬间跑出来了
此外, 整个音场拉了非常大一圈
原本换Silvercom Sata线时已经有觉得大了一些
但这个的音场又再更往外头拉
而且虽然音场拉大了
声音却没有因此变薄、不耐听
反而是每个乐器的定位、精准度、厚度、形体感都大提升
最厉害的是
再这些性能的猛爆提升下
声音没有因此变得不耐听、太解析、太冲
(只有刚接上去时还再Run in 会强势一点)
反而是更厚实饱满
像是人声, 如艾怡良的"我们的总和"
以前若有似无的一些句末气音、情感转折
都刻划的比原先清楚且温润
除了音乐外
因为我还会用电脑播电影、Youtube
让我惊艳的是连播电影时 画面的立体感、细节也大提升
像是前阵子重新看007与黑暗骑士
不但画面变得超立体
而且连爆炸声的变得精准有层次
同样甚至比先前更小的音量下
原本只是在某处有些松散的 "砰~"
但现在是很精准的在那个位置 "崩梆!
坐在沙发感受到的不再只有微微的震波
而是能有"前方真的有沉沉的一击"这种感觉
此外,
觉得声音画面实在不怎么样 有些浮躁
听不太下去的Youtube影片
现在也听得下去了
(类似之前换上Sotm交换器时的感受, 可能因为多了时钟校正)
前几天在播YT上蔡依林跟Hebe在演唱会合唱的"刻在我心底的名字"
连我没玩音响的朋友在旁边听都说
"疑 蔡依林的唱法怎么跟之前不太一样?"
以上这些提升给了我一次震憾教育
原来数位流, 还有非常多地方可以调整
还有非常多潜力我们没有挖掘出来
以后我不敢再自以为是的说:
"我的数位流调整好啦! 超勇的好不好! "
音响真的一山还有一山高
最近看到隔壁板又月经式的在战线材、器材
战数位流0跟1有没有差
我的想法是:
如果觉得调整零件、换线材、换硬盘没有差
也许不是"换那个东西没差"
而是"还没换到有差的东西"
从高中玩音响到现在十几年
杰哥的话至今仍在我耳边提醒我自己
"还觉得下课了? 我看你完全是不懂喔..."
以上心路历程
分享给大家
P.S
M2 SSD上5V线性电源的心得之后再补 因为我的Ferrum Hypsos的原厂线太短了
等订制的线到了再一并发心得
P.S2 补上之前看到的国外网友心得 我第二张近照是用上面的
https://bit.ly/3BP1BiP
还有我之前问的CM纯银AC座提升也超大 我把ATL全换了
恭喜又发现好物可惜的是CM纯银inlet 塞不下双股DPS4.1
作者:
shaylin3 (sevende)
2021-10-16 14:39:00要不要试试看Innuos Phoenix USB Reclocker 或是SOtM tX-USBultra
作者:
m9172250 (bahpomet)
2021-10-16 14:47:00800美金 有点小贵啊
这颗SSD当初跟900p比较过,都吃主板电源下,900p在性能动态上还是比较优异,可以试试看。另外Bios参数也可以tune一下很有感,调整完打电动目前没感觉有影响到
作者:
m9172250 (bahpomet)
2021-10-16 14:57:00自己用D90 aptx LL支援 外加一台Hq Os bios优化的htpc同时可以音乐火力全开也可以无线回去打电动(x
作者:
whydan (真是抱歉啊(′‧ω‧‵))
2021-10-16 16:02:00realtek主控=.=
作者:
wly0728 (fallwingmoon)
2021-10-16 16:39:00看到价格醒了lol
我是Myhiend那篇边看边调,RAM跟CPU电压个人觉得最有感
作者:
ronbaker (尼克扛霸子)
2021-10-16 17:21:00这个Nas应该是不能用了吧QQ
作者: allo763 (青空) 2021-10-16 17:27:00
我觉得电脑讯源弄到一个程度 影音效果也会更容易有提升感不久前狠下心弄了条八千元的hdmi线 买回来run个几天后感到这钱花的真的有价值 同款游戏视觉享受跟过去就是不一样
电脑直接买900P,HDMI买8K彩虹鱼就可以END
作者:
ronbaker (尼克扛霸子)
2021-10-16 18:14:00但是nas 的m2槽高度不够QQ
以前印象都是不管用啥M.2都被900P海电,这如果颗能比肩就很强了
作者:
elguapo (HPHT Synthesized)
2021-10-16 19:20:00接下来楼主可以挑战虚拟机器跑 ROON ROCK,保证是另一个层次的声音(VM 安装 ROON ROCK 不难)。
作者:
djboy (雞尾酒)
2021-10-16 20:47:00看到大大这么热血,小弟我贡献一下 SSD 的 SLC MODE的概念SLC vs TLC 来说,每一个单位存储资料,SLC只能存一笔,但是TLC能够存3笔。在TLC flash的架构下,我们对每一个单位不要每次都写3笔,而是当成SLC模式一样只写1笔。这样子的好处就是大幅度提升读写速度,增加耐用度;缺点就是容量只剩1/3。很多SSD在一开始时,会开SLC MODE来飙速,但是快到1/3容量时,就会切回TLC MODE。这个切换过程,会大幅降低读写速度。在实用上,把TLC的SSD永远设成SLC MODE的好处,就是读写比较快、寿命长。不过就PC抓资料的角度而言,PC都是去问主控芯片,主控芯片从自己的RAM里面把资料丢给PC,基本上和啥SLC/TLC无关。不过,TLC 的CELL 就算开SLC MODE,还是比不上 真SLC 好。只是说,SLC 最大容量就512MB,放个OS都不够,所以只能用在一些嵌入式(EX:监控设备、玩具)。PC还是乖乖用TLC吧。
作者:
ddik32 (睡觉睡到饱)
2021-10-16 22:11:00懒人如我直接买台Fidata就收工了,什么都没得调才会安定
作者:
icekiba (冷风寒)
2021-10-16 22:28:00上次有个家伙写SSD就没有然后了!?咦!?
作者:
pot1234 (锅子)
2021-10-16 22:48:00一台电脑到底要几个电供… 怕爆
作者:
djboy (雞尾酒)
2021-10-16 23:31:00我忽然又想到,这种东西,在五年以前的工规SSD就有了那个大电容,原本是用在“忽然断电时,可以提供最后一点电力,让主控把资料写进FLASH,以免最后那笔资料错误”宜鼎的SSD,里面有诉求,可以去找找
作者:
yamatai (回避性人格障碍症)
2021-10-17 00:06:00没用过高阶 CD player 或转盘的 我都不认为他数位学分有到位。现在为止数位的最高位阶仍然是光学转盘
等等 3d tlc不会跟slc一样啦…你是不是说现在有些tlc可以用slc的方式操作 他其实是当作cache 你之后在拉资料不一定是在slc模式下存取其实前几楼的说法有一点点错误 虽然读取是从controller的ram上面抓 可是在进入tlc之后纠错的机制越来越强因为电位划分更复杂了 很有可能会解错 硬要说slc可能会比较好听可能只有这个因素最后 写到slc没有会拖累速度主要是gc导致我以为你在说3D堆叠 原来是SLC Mode...我个人是认为 如果依照音响的理论 你应该去找讯号优秀 FW不随便降你频 Flash体质好的SSD拉基颗粒一定常常Retry 电供芯片也选一下比较好看到R主控还真诡异 国内最顶的应该去拿SMI吧
作者:
fujisawa (Feel the RUSH)
2021-10-17 09:28:00从官网图片那颗粒也查不出个所以然来XD
作者:
djboy (雞尾酒)
2021-10-17 10:02:00我做这行的……
作者:
djboy (雞尾酒)
2021-10-17 11:24:00S A P I 之外的
作者:
ad47 (我现身了~)
2021-10-17 12:34:00那d大要不要直接说 你相信有差吗XD
可能要实际看颗粒上面印的吧 市面上是美光最好或是三星啦 这两家是龙头
作者:
fujisawa (Feel the RUSH)
2021-10-17 14:05:00作者:
djboy (雞尾酒)
2021-10-17 14:20:00这种开心的文章,我们就一起开心吧~~~ 有技术问题,我尽量科普回答 ^_^以产品的角度,我比较相信 intel,可惜~~~ intel 不做了只有做过PC CHIPSET,才知道INTEL多伟大(微软也是)上面看号码,WT04,我猜是 WDC/TOSHIBA 的 FLASH。04有可能是 Bics4,所谓 9T24 吧
如果是BiCS4那还真省料XDDKioxia的颗粒应该是TH开头?
作者:
djboy (雞尾酒)
2021-10-17 16:52:00厂商自己打的料号,比较会按原厂名字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