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两年前系统大风吹后就安定了一段时间,但最近生活型态剧变,
无法像之前一样随心所欲,不得已只能重新建构耳机系统。
昔日老友K701风采依旧,唯独某些类型的音乐无法发挥地淋漓尽致,
键盘试听之后锁定MDR-Z1R,确认表现符合需求后就购入了新伙伴。
耳机线选用Grimm audio TPR搭配AECO镀银XLR 4pin。
3.5mm端子则是采用Bispa 带锁式镀银,可以和MDR-Z1R完美搭配。
之前使用ETI XLR端子的经验还颇满意,这次耳机线便选用了与他设计类似的AECO。
实品也相当有质感,考量到价格差异,也是不错的选择。
Bispa 3.5带锁式镀银不愧是MIJ,做工品质硬是比其他类似厂牌好上不少。
毕竟此种端子能选择的厂牌不多,很庆幸还有Bispa这个优质的选择。
重点是价格也不贵,淘宝似乎有代理进镀金版本,如果要镀银只能直接从日本买了。
Grimm audio TPR是令人惊艳的线身,先前做了一对XLR平衡线跟AES数位线,
低廉的价格却提供了水准之上的性能,没有奇怪的癖性与调味。
非常适合原本就趋近均衡的系统。
缺点是做成耳机线有点重,但尚可接受。
在线材价格不断上涨的现在,Grimm audio TPR无疑是一种救赎。
后端告一段落后,自然就会开始想东想西,开始了找寻新DAC之旅......
Topping D90se:
久仰拓品大名加上新机刚出,便盲狙回家测试。刚开声有点生硬,几天后就正常了。
素质相当不错,背景深沉宁静。走向刚中带柔,一些细节也不含糊。
在器乐上的表现可圈可点,但人声不知为什么稍微靠前,导致影响了其他部分的呈现。
整体听起来是细致的,在微动态和质感较缺乏一些,也许有人会因此觉得索然无味。
以这个价位来说是很不错的选择。
要注意的是网络上有部分反应某些器材数位输入给D90se会有声音断断续续的问题。
购入前先确认自己常用的器材与数位输入是否能正常运作会比较保险一点。
COS Engineering D10:
看规格与介绍是一台功能非常齐全的一体机,可以单独当DAC,有前级与耳扩功能。
甚至能独立当前级,也能选购串流跟唱放模组。
加上不错的外观与做工,台湾设计且在国外获得好评,于是跟店家预约了试听。
先用MDR-Z1R测试,一开声就让我十分惊艳,原来内建耳扩不是随便做做而已。
质感细腻素雅,音场端正自然,在大场面也不紊乱。这正是高阶器材会有的表现。
后来才知道内建耳扩是使用HD800调校,推力与质感自然无庸置疑。
友人本身已是D10与HD800的使用者,也是直接使用D10的耳扩,据他说使用上非常满意。
前级功能也不含糊,交叉测试之后决定将综扩改为纯后级模式,表现更佳。
至此我不得不佩服D10虽然是一体机,各自的功能却没有丝毫妥协,
分开使用也都是一时之选。
店家搭配的喇叭是B&W 804D3,扩大机为McIntosh MA8900。
D10在这个组合下,提供了令人满意的密度与质感。音像清晰、音场一样自然端正。
中性带点微暖,听起来舒服且不令人烦躁。大编制下亦是有条有理,不拖泥带水。
以台湾的售价来说实在是非常超值的选择,期望COS Engineering这品牌能更广为人知。
Sonnet Morpheus:
因为本身使用过Metrum HEX,也非常喜欢他的表现,自然会对Sonnet也感兴趣。
不知道过了几年的发展,会进化到什么境界。
无奈在接近试听日期时,店家通知试听机因运送过程发生故障,必须回原厂维修。
对比同时间预约试听的D10都已经试听两次了......
也不知何时才能再约,虽然尚未听到本体,但不得不将后勤服务列入考虑。
猫窝工坊 DAC2.2 (应该是)
这台DAC是在完全不知道厂牌型号的情况下试听的,可以确保不带任何主观成见。
正因为事前没有任何资讯,开声时就被其强悍的音响性吸引了目光。
有着高阶器材的气势与表现,尤其中低频呈现的权威感,爽度十足。
中频较为靠前,似乎有故意强调的感觉,却不会掩盖其他应有的表现。
推测是设计者故意如此呈现,来达到系统追求的目标。
猫窝搭配从DAC到后级都是设计者挑选过的组合,应该是有他的道理。
后续进一步了解,DAC2.2为求最低干扰,只留下USB输入,支援的取样率也有限。
可说是匠人精神,令人佩服。
总体来说,以价论声是相当不错的。若是能与自己系统搭配起来,更是相得益彰。
Weiss DAC501:
Weiss也算是老朋友了,自从dac2结缘之后,就一直对他们家印象很好。
也很感谢台湾代理商提供到府试听的服务,因此Weiss DAC501得以在自家系统发声。
过了10年,声底依然细致。很高兴还是记忆中的Weiss。
稍微不同是的相较于dac2,dac501圆润了许多。听感更加讨喜了。
性能上也无可挑剔,音色自然朴实。
能从网页调整众多设定也很方便,反而本体萤幕稍小,使用上不如从网页调整较直观。
DAC501新增了许多DSP功能,但我还是习惯全部bypass。
若自身空间或喜好需要用上的话,DAC501将会十分超值。
Mola Mola Tambaqui:
是一个相对较新的品牌,背景与故事就不在此赘述了。
老实说刚开始我对Tambaqui兴趣缺缺,因为他只提供一组XLR类比输出。
我的扩大机只有单端输入,而且只有一组输出也无法和耳机系统共用。
虽然有现实不便的因素,抱持着多听多比较的心态,还是跟代理商预约了试听。
Tambaqui有提供内建耳扩,为求公平第一次试听我还是带了自己的耳扩到店家。
不听还好,一听下去我知道我回不去了。
这是我至今听过认为最好的DAC,透明自然的音色、强到如临现场的资讯量、
栩栩如生的活生感、音乐充满了光泽与生命力。
在我决定打这篇文章后,我很困扰要怎么形容Mola Mola Tambaqui。
他几乎是我DAC的理想型态,一转眼,什么XLR输出问题都有如浮云......
第二次试听我测试了内建耳扩,听起来基本上与前次一致。
可能受限于输出,在比较大音量时会觉得稍微有点压迫感,没有外接耳扩来得轻松。
但在一般情况下,却给予比外接耳扩更自然纯粹的音色表现。
因此他应该适合好推的耳机,MDR-Z1R我觉得处于刚好OK的程度。
也就是上与不上耳扩各有千秋,风味不同。
若是难推的耳机可能会呈现音色较黯淡、延伸相对不佳等问题。
再来说说Tambaqui的操作,原厂虽然有附一只Apple remote,但几乎用不上。
因为app实在太好用了。不用任何设定就可以轻松以app连接上Tambaqui。
几乎所有设定包含韧体更新甚至开关机都可以在app上完成,操作直观易懂。
如果预算有到,建议务必把Mola Mola Tambaqui纳入试听清单。
MSB discrete(双电供):
板上已有不少心得,听起来也非常相符。
极为自然流畅的听感,虽然第一印象不是非常令人注目,却让人流连忘返。
毫不妥协的音响性,让人不得不佩服MSB设计dac的功力。
或许是搭配问题,试听当下觉得纵深稍微欠佳,但依然瑕不掩瑜。
回家的路上一直对他思思念念,甚至有点动摇了Mola Mola Tambaqui的地位。
那种蓦然回首的心境,只要听过MSB之后就会明白......
Dcs Bartok:
在所有dac中提供了最完善的软硬件支援,加上老牌大厂加持,
原本的目标其实就是设定在Dcs Bartok。
其实在这之前没有听过任何dcs的机器,不过一开声就明白为何支持者众了。
极富密度、沉稳又开阔。容易让人不自觉沉浸其中。
但在一些细节的处理上让人觉得有点紊乱,或许放松听时没什么感觉,
认真聆听时却觉得有些恼人,莫非真的要上时钟才能解放实力吗......?
音色表现很有dcs独特的味道,不算活泼,而是走气质沉稳路线。
因缘际会到了两家不同的店家试听,虽然搭配不同,但走向仍是一致的。
这次只有使用MDR-Z1R试听,没有听到Dcs Bartok在两声道上的表现是比较遗憾之处。
试听专辑/曲目:
1. Grare:Paris - Istanbul - Shanghai
2. Cras: L'oevre complete pour violon et piano
3. Claude Debussy, La Musique De Chambre
4. Schubert: Arepeggione Sonata
5. Mozart: Requiem
6. Piccolo et flute a I'Opera
7. YOASOBI (全)
目前系统:
https://i.imgur.com/fO4hM5g.jpe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