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请益] 新手入门该怎么办? 耳机版新入坑指南

楼主: lll156k1529 (吃鸡腿)   2021-07-19 02:25:47
※ 引述《clioneurise (Romarin)》之铭言:
看到C罗大大费尽心思完成这么一大篇分享好文,让我也起了发文的兴致
请各位让我这个臭文组发表一下小小拙见
如果说牛顿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那小弟弟我94站在C罗的脚趾上
这篇文章我觉得很有意思,也很适合大家提供不同的建议
尤其是器材的数据理解 / 数位端 / 电源处理上,板上是各种流派都有
不要被蓝芽的时代洪流给淹没了啊!!
以下是一些我跟C兄观点不同的回复:
: 【问题4】
: 我可以透过观看仪测来认识耳机、挑选耳机吗?
: 当然可以透过仪测来认识、挑选耳机与器材。
: 前提是懂仪测所表现出来的数据、图表后面象征的意义,
: 以及是如何测量出来的。
: 例如:
: 版上有很多人喜欢看Frequency Response (FR;即频率响应)来挑选耳机,
: 更有些人喜欢酸少部分人只看FR来决定要不要购买耳机太过可笑。
: 实际上很少被人特地提出来的是──
: “仪测就是一种实验;实验的价值在于可以重现,但是大家的实验条件不见得一致。”
: 也就是说,同一支耳机,使用不同的测具、或不同测具的校正测量;
: 或是使用不同的target curve评估数据,会产生不同的结论。
: 因此不同实验条件的结果是不能互相比对着看的。
我个人不看频响曲线的原因是,它对我没有任何帮助。真的没有。
比如说,我听设备很重要的观察点是声音有没有感情和韵味,
就我自己观察各种耳机图表的结果我是找不到有关联的部分。
就以ASR上的图表,DT880 600ohm与T1 2nd的比较来说:
DT880
https://imgur.com/l8KeguP.jpg
T1 2nd
https://imgur.com/FYbauUo.jpg
我听不惯T1 2nd有一个很大的问题是声音很“稳”,可以说是和GRADO相反的声音
但是要怎么从图中看出来这个“稳”的要素呢?是因为1k~5k量感缺乏造成的吗?
但这似乎又太牵强,难道只要中频段比哈曼取线少就代表声音不够活泼吗?
还是我只要开EQ把中高段提升就能解决呢?又或是换一条线试试看?
我自己的结论是不行,2nd个性如此。请教过evadodoya他也是给我类似的答案。
同样的标准套到别支耳机的图形上也行不通,
该频段的量感跟声音的活泼收敛程度没有一定相关,毕竟耳机声音个性百百种。
另外,T1 2nd虽然声音较收敛,但电吉他的声音其实比DT880更开放、更“破”
DT880的量感还是比较多的那一方,这好像又跟频率响应的方向相反。
甚至T1 2nd男性人声的量感还比DT880多,但看图T1 2nd从500Hz就开始下降
Why???
耳机性能相关图表有很多,也不是只有频率响应。
但毕竟音乐类型很多种,声音的表现手法更多种,光摇滚乐底下流派就数不清
太过在意频率响应图我反而是觉得 过度简化声音的表现
为什么会希望可以只透过一种方式就能表达80%的声音表现?80%我都觉得算多
回到音乐本身,举例 有些人嫌马友友拉的大提琴不够严谨、精准,
是因为马友友拉大提琴录音后的波型比较歪吗?还是偶次协波失真比较多?
这听起来总是有点怪怪的。
而且不严谨又怎样?马友友拉的大提琴很难听吗?
频响曲线或许可以拿来当生产或QC的标准,因为它要求的就是“量测曲线本身”
我相信声海或拜耳这类经验老道的厂商也不是靠开规格来开发耳机
而是从累积的经验尝试不同的材料与腔体设计后得出的结果
根据这个结果订下的规格,才成为大量生产的要求
我个人还是从音乐为源头去思考,我常拿音乐老师当例子,
评审老师说你唱歌/演奏不好听,你会说自己的声音失真已达几%、
还是问他昨天没睡饱吗?跟评审说生理因素很容易影响人的判断?
不会,因为音乐这件事不是这样判断的,
除非哪天有人开发出测量人唱歌有没有放感情的标准,对我来说参考价值还是偏低
: 也就是说,同一支耳机,使用不同的测具、或不同测具的校正测量;
: 或是使用不同的target curve评估数据,会产生不同的结论。
: 因此不同实验条件的结果是不能互相比对着看的。
如同文内所提到的,音响界看数据的一大困难就是没有统一的实验标准
这造成数据解读的困难与障碍
而且没几个人家里接的是实验器材,既然不能重复测试当下的环境,
硬要用看的下决定的话,还不如去看看跟你有同样前端器材、
听的音乐类型接近 的心得文
^^^^^^重点^^^^^^
: 仪测的重点,实际上不在数据本身。
: 就像透过统计或Google Analytics收集到的数据并不是重点。
: “重点在你要如何解读它。”
: 个人认为这是值得思考的地方。
当然重点还是这句话啦,每个人对声音着重的点不同
我对声音的要求没办法从图表中解读,但如果你在意的点可以从频率响应中得出,
那你还有一个相对中性的标准可以参考
虽然我买耳机/设备从来没有先看这些图过,但我也认为不需要全盘否定
当初买ADI-2之前ASR的量测图其实没有吸引到我,
让我想试听的原因只是因为板友说很强,但最后还是等到试听确认完毕才敢下手
盲G我还是不敢的,我就穷...
: 【问题5】
: 仪测的结果,对于声音来说到底重不重要?
: 有的时候,人总是需要一点音染。
: “高音染、低音染都可以很好听。”
: 建议必须知道你想要什么,再去购买。
: 如果预算充足,真的不要管那么多,耳机听起来喜欢买就对了!
: 不过仪测的结果对于挑选“器材”是很有帮助的,
: 因为你可以知道它到底有没有“砸锅”。
: 就算要调音,低失真的机器也是能够调音的!
哀,这个齁,我当初看到Ayre Codex的量测图还真的吓一跳,
当下还怀疑自己,原来我其实是耳包?我喜欢听的声音都是屎?
不过后来想通了,虽然量测这么烂,但最后的声音品质有说服我它的价格和等级
而且仔细想想,Codex的声音跟精准中正没什么关联
这么烂好像...不意外吗?
如果你喜欢上某个不在ASR排行榜前段的设备,那没关系,
这边有一个喜欢数据只有66dB、整天在听屎的人,我帮你垫背^^
https://imgur.com/GYJsupF.jpg
: 【问题9】
: RUN耳机重要吗?
: 不,一点也不重要。
: 新品和旧品耳机最主要的变化,
: 来自于海绵是否完全贴合你的头型(低频)。
: 或单体没有对准你的耳道,导致声音变化(高频)。
: 因此戴久了,自然就是RUN好耳机了。
其实单体还是有在RUN的啦,不过C罗苦口婆心劝大家多戴耳机,
不要再放在那边用噪音给它RUN了好吗?
单体要RUN没错,但是耳罩、侧压等等跟你的头型契合才是声音熟成的最后一哩路
evadodoya:你先听500小时再说,董?
是叫你戴在头上听500小时,不是叫你放著RUN 500小时
: 【问题11】
: 别人的心得,参考价值高吗?
: 我们上面所说的大多问题,
: 着重在客观条件上是否可以重现。
: 实际上不要忽略客体主观意识和条件带来的差异。
1. 请注意你跟发文者听的音乐类型是不是相近
2. 你跟发文者喜好的表现方式是不是相近
比如我主听摇滚的,发文也会附上歌单或主要参考的乐手
你看我的文章可能稍微看得出什么
(C罗大大摇滚听的还比我多,你去看他前几篇很长很厉害的文章更好)
如果妳听ACG,那当我说XX耳机人声好听很有可能你那边听起来不好听
因为我主听欧美唱腔,大部分还是男性
亚洲女性唱腔的要求几乎是相反
正好前几篇在问蓝芽耳机底下有一个推文:
推 hydeless: 常听人声是怎样的人声呢?板上普遍问题就是音乐标签混淆07/17 11:15
→ hydeless: 含糊,是听相声还是听歌剧?07/17 11:15
设备是拿来听音乐的,当然要确认最后拿来测的东西是不是一样
这也是我没看测试曲线的另一个原因:测试标准是特定波型,不是我听的音乐
: 最后,还是得说:
: ‘只要找对方法,不必花大钱也可以有超棒绝美好声音!’
: 钱钱适度省下来,买个单眼去旅游或和重视的人们一起吃大餐也不错!
: 我自己估算20k就夭寿够用了啦...。
: 耍废去,各位有缘下次见。
音乐是各种不同风格与见解之下产生的东西,音响也是。
所以设备产出的声音也有很多种,各有创作者想表现的风采。
我会建议不要默认一个或几个标准就可以套用到大部分的器材上,
那只会扼杀你自己 / 或产业在这个领域可以得到的丰富彩度,
这正是我认为音响好玩的地方。
如果像手机产业,玩到现在只剩苹果三星,那相比几年前不是很无趣?
如果说哪天板上讨论器材只剩RME或Topping,那我敢说当时的音乐一定都很难听
另外我也觉得不需要认为量测都是无意义 / 或人耳聆听都是不可靠,
甚至你认为我的文章哪边是垃圾都可以提出反驳,
原PO C罗大大的文章你哪边有意见也有空的话也都欢迎讨论
意见本来就是要讨论交流才有意义
Top Gear原班3人组Jeremy/Richard/James各个喜欢的车辆风格都不同,
也常常看到他们在节目上吵架,却也因此提升他们三位评论的高度,
一次看到三种不同的意见不是很好吗?
同样的在音响领域内,有人觉得测试数据先决,有人觉得听到什么就是什么
有人喜欢听的音乐是风情万种,有人喜欢中性精准,还有人喜欢怪咖声音
这些都是值得参考的意见之一,同时这也是“讨论区”的意义,
就像开源程式码一样,不是要找出某一个特定的正确答案,
而是希望集思广益、海纳百川。
作者: hydeless (海德)   2020-07-17 11:15:00
常听人声是怎样的人声呢?板上普遍问题就是音乐标签混淆含糊,是听相声还是听歌剧?
作者: TFnight (二十四夜)   2021-07-19 02:48:00
推从大家的心得可以看到不同的世界 个人觉得很棒
作者: dzwei (Cout<< *p << \n ;)   2021-07-19 02:50:00
其实看心得第一件事情是对歌单 通常歌单接近的 比较有机会产生共鸣。但我还是比较推荐家访,常常会有很大的收获,虽然现在疫情期间不方便就是了
作者: hsakuya (绯色)   2021-07-19 02:58:00
基本上频谱我只看6K会不会有一个特别突出的高峰(指6k为邻近频段的最高点)
作者: falc0972 (falc0972)   2021-07-19 03:12:00
推推推~我现在看心得都先看作者是听什么音乐XD光是摇滚,四大件每人重视的点都不同。光是电吉有人注重Riff、有人注重Solo,更别说音色惹XD
作者: dzwei (Cout<< *p << \n ;)   2021-07-19 03:16:00
反正摇滚吃瓜就对了 (?
作者: falc0972 (falc0972)   2021-07-19 03:26:00
先不说那一堆的流派,我也觉得瓜多很适合摇滚,摇滚对我而言是非常感性的音乐。但Metal我觉得瓜多实在不怎么适合,Metal偏冷调、偏理性,而且碰上万马奔腾的Drum,瓜多残缺的低频就原形毕露(当然还是有流派适合瓜多的)
作者: LIONDOGs (LIONDOG)   2021-07-19 03:27:00
像管机在ASR都是被断头甚至腰斩的份,可是听起来就是比较好听
作者: falc0972 (falc0972)   2021-07-19 03:31:00
Metal个人觉得DT990、T1 2rd、TH900比较适合。Ultrasone虽然我很爱,但太偏惹XD
作者: evadodoya (口责口责)   2021-07-19 04:15:00
要上班早点睡
作者: ultimatevic (龟龟龟)   2021-07-19 06:31:00
音染跟屎是不同的东西Codex音染多,可是noise还在可接受范围如果喜欢他的染色,没什么不好ASR站主追求的是低失真低音染,主观好听的机器他本来不一定会给好评价,纯粹就是数据解读看法的问题
作者: evadodoya (口责口责)   2021-07-19 06:55:00
你也多睡一点 这么早起来
作者: ken26494326 (ken26494326)   2021-07-19 07:02:00
战神都不用睡觉欸 怕QQ
作者: evadodoya (口责口责)   2021-07-19 07:55:00
我早睡起来看笑死打全垒打呀
作者: adamptt (lulumi)   2021-07-19 07:57:00
讲古 1976年THD大得不得了的年代 人们早就已经觉得这个指标没什么用了 所以发明了多音测IMD的方法 研究后也证明与听感比较有相关性(source: https://tinyurl.com/ye6ed2ak )如果看IMD的话 codex有个-80dB水平线以下 THD很烂但在国外评价很好的denafrips ares II IMD也有个-120dB水平线以下我比较不解的是 ASR每篇测试贴的东西也没有统一 像IMD这种明显更重要的 他就常常没贴还有一些也是重要指标的 像方波 明明audio precision也有这功能 他也不知道是不贴还是不敢贴(source: https://tinyurl.com/yrazkmpr )国外有传闻他跟拓品有利益关系啦 但我没看过证据所以不说 只是最近感觉看起来越来越像
作者: bh2142 (濒临绝种的Emacser)   2021-07-19 09:15:00
推推
作者: ronbaker (尼克扛霸子)   2021-07-19 09:34:00
那我的心得484没用了XDDD
作者: hydeless (海德)   2021-07-19 09:35:00
很多后摇滚就音响的调性来说比较偏室内乐,小编制弦乐重奏,但标签归类还是在摇滚上,所以你只讲个摇滚是没有多大参考性的,歌单坦白说也有侷限性,尤其是很多烧友听得音乐都少得可怜,每次讲都那几首缺乏同理激情很多版友超热情分享了一堆听感,结果歌单接国语流行ACG油歌JpopKpop等,其实我都会自动归类成没有任何参考性,所以现在串流那么发达,先贴歌单我觉得反而好玩新鲜反而有助于厘清概念
作者: ddik32 (睡觉睡到饱)   2021-07-19 09:46:00
认同这篇的观念 推推 ~
作者: asdfg0612 (青蛙)   2021-07-19 09:49:00
所以有人叫你拿FR去看那些特性吗 囧话说觉得adi-2量测不够吸引人也满神奇的 XDD
作者: storym94374 (玛利欧)   2021-07-19 10:22:00
看板上这么推ADI-2 这值得盲狙吗?
作者: ultimatevic (龟龟龟)   2021-07-19 10:24:00
这...取决于你的荷包XDDD
作者: jardin123 (jardin1944)   2021-07-19 10:26:00
是台好机器 不过最好还是要听过我的搭配下会把韵味直接吃掉XD
作者: storym94374 (玛利欧)   2021-07-19 10:27:00
看来还是只能等到疫情减缓以后出去听了XD
作者: jardin123 (jardin1944)   2021-07-19 10:28:00
对我来说量测图也只是当个参考而已 甚至不看
作者: PhonexH (等待)   2021-07-19 10:46:00
原文跟这篇都很棒~厘清很多概念
作者: evadodoya (口责口责)   2021-07-19 11:24:00
大家都说亲子丼超好吃的跟你自己觉得好不好吃是两回事
作者: gameguy (gameguy号:)   2021-07-19 11:44:00
确定的是,索尼罪大滔天,没货居然也敢上市,被康熙抓去砍头也是刚刚好。
作者: ar109982 (ironchin)   2021-07-19 11:58:00
同意Frequency Response 或许对于耳朵收货这件事情没有太大的帮助,但反过来说如果Response 非常诡异的话那也基本上不用听了吧.另外codex方面,对岸有个兴趣是测hifi机台的狼教授说过distortion 与翻译成失真不如说是”变化”,就跟哈密瓜有些人不喜欢哈味一样,有些人听过之后就是喜欢这种”变化”,声音本来一件就是很主观的事情
作者: purplesky911   2021-07-19 12:09:00
FR对写文的人来说有一个依据,可以帮助解释好在哪但对看的人听感和喜好追求我也觉得还好
作者: ronbaker (尼克扛霸子)   2021-07-19 12:15:00
FR能解释的东西太少了
作者: ultimatevic (龟龟龟)   2021-07-19 12:22:00
FR就是个要先确定音量level在哪里才能比的东西但这个音量很多人都是用耳朵的感觉在调整看图没感觉很正常自己用手机音量计先用单一频率对准音试一次就知道了试完再来发表感想也不迟不只FR,两台前端在比也是一样,音量只用耳朵对准那分享出来的感想跟闲聊没两样
作者: djboy (雞尾酒)   2021-07-19 12:33:00
作者: ultimatevic (龟龟龟)   2021-07-19 12:33:00
反正就是大声一咪咪的那一台赢一点,下一次听又觉得*又可能结果会反过来
作者: kaj1983   2021-07-19 13:21:00
run耳机我也喜欢戴着run,会听到不想拿下来XD
作者: ronbaker (尼克扛霸子)   2021-07-19 13:40:00
原来是这样 看来我标题都该改闲聊了QQ
作者: kloseQ (诚心发问)   2021-07-19 13:56:00
大推这篇~
作者: enamelcord (娶妻當娶殤不患♥)   2021-07-19 14:46:00
推推~觉得歌单超有指标性w相似歌单听感文大都很有共
作者: Daedolon (Daedolon)   2021-07-19 14:46:00
我每篇试听文早就都是闲聊了
作者: ronbaker (尼克扛霸子)   2021-07-19 14:51:00
像我的歌单:)
作者: adamptt (lulumi)   2021-07-19 14:57:00
耳机对比用单一频率校正声压 其实也不会是公平的呀 这么做相当于把两个fr曲线垂直在某频率点校准 但校准后把两曲线下的面积去积分 不一定会是一样的 再更严格来说 不同音乐有不同的spectral density 也要以不同加权去算才会公平
作者: enamelcord (娶妻當娶殤不患♥)   2021-07-19 14:58:00
古典和流行方向不一样啦XDD版上很多厉害的古典乐迷wR大古典乐方向提琴类很有参考性啊w
作者: ultimatevic (龟龟龟)   2021-07-19 15:01:00
要看你做normalization是要依据单一频率或是loudness,一般用家做单一频率比较容易操作,FR curve再沿纵轴平移就好用不同的normalization参考点本来就会有不同的听感差异,比如像in-ear fidelity就可以调整https://imgur.com/2gKjsuM 用300Hz对齐https://imgur.com/9NyO739 用2000Hz对齐依据音对齐的频率挑好图再去ABT 对FR就会比较有感觉
作者: ddik32 (睡觉睡到饱)   2021-07-19 15:25:00
废材如我现在都只敢发交易文而已了,写心得文什么的感觉好恐怖啊,还是给大家检二手便宜货比较有贡献
作者: evadodoya (口责口责)   2021-07-19 15:41:00
你有感觉吗? (//○▽○//)
作者: adamptt (lulumi)   2021-07-19 15:43:00
我不知道其他人调音量的习惯 个人的标准是:1.音乐不要有任何段落会对耳朵产生不适/压力 2.在1的前提下尽可能大声XD 在这种很直觉的标准之下 我事后测过每只耳机调出来的音量很不一样 有的就是可以开比较大声 对我来说我会把这个能力也当耳机的性能之一看待
作者: ultimatevic (龟龟龟)   2021-07-19 15:47:00
那我手上这个能力最烂的大概是X2HR 开大声就毛躁起来
作者: hydeless (海德)   2021-07-19 16:26:00
而且讲个大不讳的:音乐品味这件事在台湾被污名化很严重很多几百万几千万器材的二声道玩家,就是听那几首歌但一讲到有钱买不到品味就开始扯烂污开始讲一些五四三说什么自己听纵向深度不是听横向之类的(你只听五张专辑就不要硬凹了)坦白说很多这边版友听得东西根本不是为了发烧而存在的,乐器演绎的精湛程度,录音的品质等等硬要去讲究坦白说就只是钻牛角尖罢了
作者: mark80219 (Mark)   2021-07-19 17:07:00
看来只听油歌的我只能发发交易废文了QQ
作者: purplesky911   2021-07-19 17:08:00
都买到百万了歌量不多蛮可惜的
作者: dzwei (Cout<< *p << \n ;)   2021-07-19 17:29:00
听油歌的人在ptt一定不是少数啦~ 看看西洽长年霸占前三热门榜就知道了
作者: ronbaker (尼克扛霸子)   2021-07-19 17:30:00
古典才是少数 呜呜
作者: verdandy (无聊人)   2021-07-19 17:31:00
所以就老话一句,耳听为凭,心得文顶多就是收束选择范围像我原以为T1适合我。911借我听之后,第一时间想刷卡买听了几天之后才发现相性不符
作者: evadodoya (口责口责)   2021-07-19 17:50:00
那是911的陷阱
作者: purplesky911   2021-07-19 17:57:00
T1和Z1R借过很多人 也劝退过很多人XDD不过大部份的情况是喜欢一支就不太喜欢另一支少部份两支都不爱
作者: ronbaker (尼克扛霸子)   2021-07-19 18:05:00
我是少部分
作者: evadodoya (口责口责)   2021-07-19 18:09:00
我是更少部份
作者: enamelcord (娶妻當娶殤不患♥)   2021-07-19 18:11:00
口味问题啦,就像香菜一样XDDDD不吃辣的人照麻辣锅川菜人食记去跑肯定被雷爆XD
作者: jardin123 (jardin1944)   2021-07-19 19:04:00
少部分QQ
作者: Laziest   2021-07-20 04:53:00
同意hyd大说的,在能力所及的范围内,有一定水准的耳机、DAC后,就要对音档有要求,开始探索各类音乐才是,毕竟搞这些设备就是为了享受音乐不是吗?可是更多在玩器材或享受昂贵器材的虚荣心,音乐反而是次要的
作者: verdandy (无聊人)   2021-07-20 12:57:00
这时候就很感谢我老爸有一面的古典乐CD墙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