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前辈午安,
今天偶然得知combination tone这个名词,
指的是当两个不同频率分别为f1及f2的两个声音进到人耳时,
人除了听到f1及f2的声音以外,
也会听到f1及f2线性组合频率的微小声音,
这个现象在f1及f2彼此为1.2~1.5倍时较为明显,
其中以f1+f2及|f1-f2|最容易听到,
大家可以从这个影片听看看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MPOLLhe9E90
我自己也有另外从线上的单频产生器做一些实验,
同时播放440Hz及600Hz时, 确实有听到微小的160Hz的声音,
我就联想到一个有趣的问题,
一般来说我已经听不到17000Hz以上的声音了,
那此时combination tone的效应是否依然存在?
因此我就实验同时播放12000Hz及17000Hz的声音,
结果没有听到17000Hz(我本来就听不到),
但竟然还是有听到5000Hz的声音,
此时若把17000Hz的声音关掉, 5000Hz也会消失,
若只单独开17000Hz的确是什么都没听到
这个实验结果我觉得蛮有趣的,
因为我以前都觉得听不到的频率是没有用的,
什么超高音有差大概都是唬烂,
不过看来还是会对可闻音域会有直接影响,
具体来说, 以我最高听得到16000Hz为例,
可能16000x1.5=24000Hz以内的频率响应都会有影响,
一点点心得跟大家分享,
不知道各位是否有什么有趣的联想或疑问欢迎一起讨论XD
PS.1 原来在考虑到底要发在耳机板还是Audiophile,
不过最后是用UM pro 10来做实验,
所以就决定发在这里XD
PS.2 在使用tone generator时, 我一开始是使用蓝牙耳机测试,
发现在测高频声的时候, AptX的传输协议会有杂音,
所以就改用耳机测试, 各位如果用蓝牙耳机实验可能可以注意一下
PS.3 这个combination tone是不存在与空间中的,
我看国外网友做实验,
用麦克风收音在丢到频谱分析, 是看不到这些频率成分的,
不过就我稍微读了一下资料,
好像说这些声音在耳朵内部确实是存在的,
是因为耳蜗内毛细胞的一些作用而产生的,
也就是说耳朵这个元件的确是非线性的,
不过这部分研究得不太仔细,
如果有这方面专业的大大欢迎补充~
作者:
takase (............)
2021-05-29 17:08:00从录制 > 播放 > 放大的过程中,还剩多少超高频我蛮怀疑的以耳机为例,大部分耳机的实际频率响应从10khz就开始滚降那播放17khz的讯号,振膜实际运动的速度大概也没办法到每秒震动一万七千次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