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Precide Ergo AMT, Sommer cable, MOS-120

楼主: Baborak   2021-05-03 05:59:53
看到之前有版友介绍Heddphone AMT时已提到过Precide Ergo AMT, AMT相关历史
headfi上也有简单整理 https://imgur.com/a/ldFDFhB
当时AMT专利过期后瑞士的Precide利用其原理再加上Jecklin Float静电耳机的外观
设计原理制造出 Ergo AMT。Jecklin Float 静电耳机后来由德国QUAD继续和Jürg
Jecklin合作生产静电耳机。https://imgur.com/a/hKk4xae
Precide官网介绍设计的原理:https://imgur.com/a/teaA1F0
Heddphone改进Ergo AMT的缺点:https://imgur.com/a/GVnLSrN
相关参数取自官网:https://imgur.com/a/L0OoNfT
网上找到的频响测试:https://imgur.com/a/gYmznr9
原网址:https://bit.ly/3td73XV
日本与波兰烧友拆解改装:
http://www.h-navi.net/amt.php
http://audiohobby.pl/index.php?topic=6160.0
以下心得文:
器材:一体机SPL Marc one, 功放Audiophonics MOS-120 class AB 2x120W/4Ohm
线电:sBooster BOTW MKII+sBooster Ultra MKII, 明纬LPS
线材:一般RCA线红白头, Sommer cable SC-EPILOGUE HICON HI-CM09, Stellavox
Nagra Revox 3-pin XLR female 转香蕉头接功放, Vandamme blue series audio
grade双3-pin XLR female转6,3 mm male接SPL及Macbook, iPad Pro 耳机孔(6,3
转3,5用Grado转接线),XLR与6,3头皆Neutrik
耳机:Ergo AMT改双边入线(原厂左边单边平衡4-pin XLR入线),加一条原厂线接
右边,两条线分别接Neutik 3-pin XLR male,Grado SR325换ACT银线(以下简称325)
其它:ifi audio GND Defender, DC Blocker, HICON cinch to TS adapter
音源:CD/SACD转苹果无损用itune 播放(itune 右上方音量向右拉到最大,用SPL或
功放VR调整音量),MacBook Pro 2012 mid
https://imgur.com/a/kBC8yVi
补充一些用325听Marc one 的感想,和直插MacBook Pro相比:整体来看直插Mac人
声贴耳,音乐外放四射,线条些许毛躁感。在Marc one上听起来相对变稍暗,降低
线条毛躁感,在Mac上可能过亮的声音会被修饰,主唱与乐团往前拉开一些距离,不
再位于是两耳中间的位置。整个音乐在脑中的空间稍微往前拉开,两边稍微往中间
缩。Crossfeed的功能我比较喜欢CanOpener plug-in,整体声音听起来比Marc One
上的Crossfeed功能自然。另外直插Mac时常常会听到固定频率的少量噪声,偏低频
(有时有,有时没有)。在Marc one上没有出现这种噪声,且音乐没播放或是播放中
宁静的片段也没有直插Mac时有种浮躁感,在SPL上背景很宁静。
线电的部份sBooster 用150小时后说实话和Marc one附的明纬LPS没有明显差别,当
时没退就一直改用sBooster听。过几个月后再拿来跟明纬LPS比较,sBooster音乐线
条的能量感相对较强,整体音乐画面感觉有种框架感,有点像不让那些音乐线条乱
飘,加上sBooster Ultra 滤波后,框架感更明显,有种音乐到高潮的片段被压制住
的感觉,以在Spl Marc one上改变听感的方向与价格我觉得不值得投资,尽管在网
上可以找到一大堆关于sBooster LPS评价高的心得。
https://imgur.com/a/Pv5nMPJ
写到这我长久下来跟这位绿坛的烧友有共同感受
https://imgur.com/a/Rh6ZoV6
Ergo AMT没记错的话从1997年开始的产品,包装盒极其节能减碳救地球,放在乡下
柑仔店橱窗也不会有任何违和感。Ergo 1, Ergo 2是动圈,三个产品的耳机壳完全
一样,又是节能减碳减少成本的范例。原厂有出两台耳扩Amp 1与Amp 2。Amp 2 针
对Ergo AMT开发,A类放大4欧姆有3瓦,AB类有10瓦输出。官网至少到2020都有提供
报价,现在不确定还有没有卖。https://imgur.com/a/5Hqtg5a
Ergo 2与Ergo AMT比较:https://imgur.com/a/AjloRkB
此耳机一开始最大的关卡是重量与配戴感,光耳机接近600g,加上两条各三公尺长
的耳机线是很大的考验。耳机重量应该主要来自于单体,耳机壳头带都是塑胶,头
带下方黏有大面积的海绵,耳罩后方也有两条海绵让声音不会消散太快。单体和耳
罩壳就像两片面包夹汉堡肉一样完全平行,左右耳罩壳不是互相平行而是像三角形
般有角度,耳罩前端较窄夹在太阳穴位置,耳罩后方不贴耳,所以振膜是面向耳廓,
靠耳廓构造反射声音入耳,听一次及二次反射音。头带高度卡榫很紧极其难调整我
放弃,耳机可往前或往后调整,或者固定位置后以夹住的太阳穴位置为支点稍微旋
转,这些改变影响音乐在头脑的空间感很大。如果耳罩紧贴耳廓,听起来几乎没有
空间感,只能欣赏一下各个频段的表现。慢慢将耳罩往后移动,空间感会越来越大,
但不是越远越好,太远整个音乐的空间感还有形体感又会消失。固定支点慢慢将耳
罩逆时针旋转会使得那两条海绵从本来在耳朵后方移到下方,对我来说中低频共鸣增
强,整体空间感变得不是那么通透。配戴时我尽量把头部重心与颈部与脊椎保持在一
条线上,当头部重心落在颈椎外对我颈部负担太大,再来调整耳罩位置找寻自己的甜
蜜点很花时间,每个人耳廓构造不同没有通用的配戴位置达到甜蜜点。以上那些调整
过程很花时间精力,甚至每次听音乐时觉得空间感哪里怪怪的都想微调一下,这过程
挺烦的。另一个可能对不同人有不同忍受程度的是夹头感,我一般都会戴着帽子让耳
机不直接夹头,另一个好处是耳罩的平面不会跟耳朵接触,声音听起来的感受自然些
。头部上方因为是大面积海绵所以不会感受到压力。
以我个人的喜好最重要的是空间感的甜蜜点,三频感受是次要。Ergo AMT耳机阻抗是
3,5欧姆,一开始我直插iPad pro与MacBook感受到在脑内的空间感是明显比325宽敞
,音乐线条比325纤细很多,但是在很多不同类型的音乐里固定音量后,当音乐动态
到达某一程度而且是在某些频率时,声音直接破裂到无法忍受。Spl Marc one耳扩输
出阻抗是20欧姆,47欧姆负载下耳机孔输出2x400 mW,在这样条件下接Ergo AMT SPL
音量调节范围一般落在12点到5点(Max),一般流行音乐12点足够,Kunzel与辛辛那提
录柴可夫斯基那片1812真砲版要调到五点才够。但对325来说一般在八点钟到10点半
位置就足够。在足够音量与找到甜蜜点下我第一次不间断没休息聆听6小时左右耳朵
没有疲惫感,会觉得耳廓发热,且某些频率的声音在耳廓某些位置产生某种触感。
与325差别最大的是整个空间感是往上发散出去,整个头被音乐包覆,325就只是在脑
中两耳间的小空间。音乐线条能量在spl上不如325,但在某些音乐本来会听到的背景
毛躁感会消失与背景噪声会降低,有些长笛气音明显的录音改善气音,某些发音造成
的齿音也消失,人声的某些细节会听到例如刚张口唱时口腔时沾黏的声音。在乐器多
的流行音乐录音中,各乐器在空间分配位置均匀,感觉有把整个空间往上拉开,不管
某些配器声音多微小都可以在某个3D的位置感受到,有些出现在左上方远处,有些出
现在靠近耳后。整体听起来像有个小宇宙在头的位置,所有配器3D环绕宇宙中心的
人声,但并没有结像在头外,有些YouTube 上8D还是多D的音乐用随便一副耳机会明
显感受到结像在头外的远方,Ergo AMT没有到这种程度,还是在头部但从头内两耳间
消失扩散出去,与头壳界线模糊。听交响时空间感较为奇怪,325在脑内空间虽然小
但所有乐器分布均匀并不会有左右强弱不同, Ergo AMT左边小提琴位置较远且较强,
右边大提琴低音提琴距离较近且较弱(Marc one可直接左右声道切换,立体声单声道
切换,左右声道切换强弱感就是左右互换),管乐从左到右是法国号木管小号长号低
音号,管乐分布位置看录音有些微差异,弦乐分布大致如上述。在325听的弦乐本来
在脑中中间的位置,在Ergo AMT听起来移到左前方;在325听到位于两耳连线中间处,
Ergo AMT 听起来被拉到左边180度外侧,依照录音的不同拉开的位置与方向会不同,
不过基本上定位都是向外拉开。整体空间感与各乐器远近不像流行乐或new age 类
的分布均匀。在交响乐可以感受到Ergo AMT低频极为缺乏,约只有325的50-75%,大
提琴与低音提琴在交响曲里不只缺乏而且软弱含蓄,特别是与整片小提琴对话时,
可以感受到小提琴快速换音时擦弦的紧凑感,但大提琴与低音提琴却表现出整片的
虚弱感,这种落差很大。但如果在小编制的爵士乐里,低音提琴我又会觉得刚
好不会抢主角的风采,325在这情况下低音提琴会让我觉得有点多,像是要表现的
跟主角平起平坐。另外Ergo AMT 表达音乐的形体感比325好非常多,人声可以感觉
到轮廓与借由音乐表达的感情,这感觉很深刻,加上空间开阔,可以感受到在黑暗
中有盏聚光灯打在人身上,周遭环绕的配器没有抢走人声的风采。木匠兄妹有几首
女声自带Echo,例如the top of the world,Ergo AMT感受到人声周围有足够空间
让Echo 自然消散,但325因为整体空间较为拥挤导致echo 跟其它乐器互相干扰而且
消散较快,另外325相对下听起来较平面不容易投入到音乐的氛围之中,只是靠往两
耳打兴奋剂来维持短暂的快感,我听325最多就是两小时就累了。
有个奥地利40年耳机老烧建议我直接用PASS INT150功放推不需要加适配器(precide
原厂有出针对Ergo AMT的适配器),才能把低频推出来,他自己本身是用Paltauf与
Malvalve 推一票静电平板与动圈。但我只打算找个便宜的功放试试,目光曾经扫到
Hypex, purifi 这类测试好与评价高的D类,但diy自组的看到都是后级stereo or
mono,我不确定Spl Marc one的前级功能如何,所以目光又扫到Allo Volt+d平价D类
功放,最后在Audiophonics.fr这个法国网站上看到“看起来”评价不错的MOS-120
AB类功放,产品介绍第一句写着“This integrated amplifier is inspired by
PASS circuits and operates two high power MOSFET IRFP240/IRFP9240",
"介绍看起来"好像不错就盲狙。结果一拿到机器,包装简陋而且板子与机壳贴著简体
字写的检与合格証......原来是山寨机,单独插上电源与耳机没接讯号线,右耳有轻
微的低频底噪,机器内部开机后也会有轻微底噪.....真的心态崩。上网查了一下原
因有ground loops, 电容,线路设计.....等各种可能。两个底噪严格说起来其实不
明显,距离喇叭一公尺以上绝对听不到,我把耳机放下也听不到底噪,只有戴上耳
机或脸贴著耳罩可以听到右边轻微的底噪,但还是让我心情烦躁。单独插上同一个
电表下的所有插座都是有底噪,问了Audiophonics 的答案是这台机器里的toroidal
Transformer在运作时就会有些微底噪,至于耳机听到的噪声无解,换一台好一点的
功放是正途。不死心后来看到ifi audio三月底推出GND Defender与DC Blocker突然
感觉在愁云惨雾中突然射下一道救赎的光,拿到手后两个全接上还是一如往常那熟悉
的底噪没有任何改变。听感和没使用相比人声远一点,声音线条听起来刻意修的平顺
润滑这让我觉得少了真实感,整体而言没有改变太多,主要是这两个产品无法解决在
这台机器上的底噪只好准备退货。
https://imgur.com/a/vOCOeHU
Spl Marc one 后面有三组输出,两组输出接喇叭,其中一组平衡输出TRS左右声道加
低音砲,另一组非平衡TS输出左右声道,两组喇叭输出可以用前方旋钮调整gain,第
三组Line out TS输出固定gain。切换平衡输出喇叭,非平衡喇叭输出或Line out输
出可由前方拨杆切换。试过用非平衡喇叭输出接MOS-120功放,SPL调gain到最大然后
用功放调音量感觉是spl调gain时把整个空间的基本架构拉大,功放调音量时赋予血
肉,但用spl调gain到最大后再用功放调整音量让我觉得尽管空间感较大较宽松但声
音整体变得粗糙,人声也较远离,所以用spl 调gain和用功放调整音量时要互相搭配
,人声远近与空间感都会有些微变化,spl gain转到10点钟方向后用功放调音量整
体声音会较好。已经有底噪后这过程又增加我的烦躁感,所以之后就直接line out
到功放,我比较喜欢这样接法的声音,声音对我来说比较真实且形体感较好,并且
减少调整时的烦躁感。
用一般红白头RCA线接功放说实话整体没有变太多2x120W推力下VR调整范围在8与9点
钟方向达足够音量,整体空间感再往上往外推开一点,人声较远较不易感受感情并且
有种薄纱感,铜管乐器本来亮的音色被柔化,弦乐在某些片段紧凑度不佳较糊,听
1812砲声时每砲音色几乎一样,在spl上每砲的音色是不一样。所以接上功放用一般
红白头讯号线让我觉得只有在音量调节上有比较大的余裕,左右声道分离度或许再好
一些,其它的改变和直插SPL相比都是往我不喜欢的方向。换成Sommer cable
SC-EPILOGUE整个改变挺大,空间感再明显往外推,本来的薄纱感一扫而空,音乐的
形体大与能量充沛,某些时刻让我觉得整个音乐的能量从同上方及四周往下压让我没
有呼吸的空间,夸张一点表示有点像功夫那部片最后从天而下的掌法,那气压压着无
法轻松呼吸,这是有点夸饰的类比。在上述小提琴整片和大提琴低音提琴对干的场
面中,大提琴与低音提琴的能量感增强擦弦换音清楚相对之前残弱不堪表现的凶猛。
另外Ergo AMT和325另一个可听闻的差异是左右声道分离度,325在spl上虽然还是听
的出来有分离度,比较后细听会感觉左右会会互相参杂但加上325空间感小后让我觉
得整体感较平均,Ergo AMT 接SPL再接MOS-120功放后左右声道分很开,感觉似乎在
耳朵外但又分别分布在整个头的左右半部,头内与头外界线很模糊,但头顶中间部
分的管乐可能再加上一点中提琴又填不满中间的部分。整体空间感不比较感受不到特
别的差异,刚从325换到Ergo AMT感觉已经浮出头,换到MOS-120与Sommer cable听一
阵子后再回去听插在spl上,觉得插spl音乐的顶只是是在耳朵上方与眼睛附近,接
上MOS-120功放与Sommer cable扩展出头顶外。听阿巴多指柏林爱乐贝七现场DG录音
第一乐章第一声下去,在325上只感觉在双耳旁很一般的ㄧ声,但在Ergo AMT上那一
声是轰的笼罩头顶,残响不拖长但充满整个头部,整体听感就像把头放在寺庙的钟
里,然后从外面敲一下钟声环绕头部。
1997年到现在的产品没改版,我盒子上号码是1001xx也不知道前面的100是一开始就
标上去的(第一支100001)还是三种产品一起算,毕竟连盒子都一样,差别只是在不同
位置打勾勾。看过2000年的访谈文章有提到卖到台湾,应该台湾也是有人有只是没
分享心得。科技一定是在进步的,外观美学设计已经过时,Heddphone 也是针对
Ergo AMT改善的产品,目前看到唯一特别的就是Ergo AMT张开后175 x 88mm的振膜,
3,5 欧姆的阻抗到底对放大器或耳机有什么挑战或侷限对于我这个没玩器材的也无
法分享更多。上述的心得我想对器材玩多的版友或多或少都在近代高阶耳机听过或
有更好的体验。这耳机就像一只踩不死的蟑螂在不断推陈出新的耳机市场里存活着,
我也是因缘际会买到这副,由于关于这副耳机的心得文很少,网络上可找到跟k1000
相比的心得文,一个在headfi上另一个在一个法文论坛。近一年Heddphone 和对岸
的金平面推出自己AMT耳机,看到对岸各种吹金平面AMT的心得,这个AMT耳机发展历
史上排老二的Ergo AMT来刷一下存在感。简单说的话,当初我一听到Ergo AMT的声音
,那感觉就像耳朵贴在高级喇叭上,是指单就音质来说,不过听久习惯后觉得也就只
是这样。
听的音乐跟之前分享SPL Marc one心得类似: 阿巴多指挥柏林爱乐贝七2000年DG现场
录音,卡拉扬指挥柏林爱乐贝五贝七1984年DG录音,当铺爵士,Jazz Impressions
of black orpheus 1962年录音,帕尔曼与海汀克:布鲁赫小提琴协奏曲 1991年哥伦
比亚录音,邓许泰特指挥伦敦交响布拉姆斯德意志安魂曲1985 EMI,The Journey:
The best of Adiemus,Morricone: Nella Fantasia,Bedshaped(Cosi),
Senza Catene: Amici Forever,Cinema Paradiso:Giorgia Fumanti,
Puccini: Madama Butterly-Un Bei Di,Buongiorno Principessa:
Mario Frangoulis,Requiem:The Three Graces,圣饥魔
祝各位新的一周心情愉快
作者: b8210208 (您真幽默)   2021-05-03 06:05:00
推 谢谢分享
楼主: Baborak   2021-05-03 06:24:00
是布拉姆斯的德意志安魂曲,抱歉少打了德意志
作者: hpw841031 (我从没听过安丽)   2021-05-03 07:00:00
/a/
作者: taipoo (要成功要积极)   2021-05-03 09:26:00
谢谢分享
作者: thiefspirit (海狮)   2021-05-03 11:44:00
排版看起来有点痛苦 但还是很感谢分享这么稀有的耳机赞
作者: unique0515 (优尼可)   2021-05-03 14:50:00
好长的文章,感谢心得!
作者: zoraruru (ruru)   2021-05-03 23:31:00
感谢分享,这支耳机的造型真的很另类 XD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