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takase (............)》之铭言:
: 虽然同样维持Beyer传统的house sound,庞大轻松的中频
: 但是发声方式跟前两代完全不同
: 前两代是靠半密闭的空腔共振来抵销掉单体的背波,
: 所以有那种"振膜飘浮在空中运动"的感觉,背景异常干净通透
: 那3rd则是在前两代的基础上另外开了低音通孔来"拉抬"低频段
: 那代价就是背景就不会那么干净,如果说前两代是"只有振膜漂浮在空中"
: 3rd"整个单体"的存在感会更强,差异真的很小就是
: 先不论改成低阻,驱动条件跟前两代落差太大的问题
持续使用了一个月,基本上原文的大方向没问题
甚至低频的制动力比我预期的还要弱一点,真的就是起衬托中频的作用而已
低频很有趣,"鼓动"的时候,比HD800紧密,制动力应该比印象中的K812逊色
但接下来的表现形式,与其说是涟漪一样的扩散感
3rd反而更偏向气体一样的发散感,量感虽多,但是是散的,不会直接对耳朵造成太多压力
这会让你觉得这代T1真的是开放式耳机,和前两代半开放的T1有明确的差别
听习惯前两代T1的人,可能会觉得3rd的人声太突出、太大了一点,相当直接
甚至有些音乐会觉得有点头重脚轻,低频量感都已经那么多了
居然还有点撑不住这样
此外,泛中频的"骨架"与跃动感似乎也比前两代凸显,不确定是不是低阻化的影响
音像轮廓会比前两代明确深邃不少,不过Beyer那种暂态略为柔化的传统风格还是没变
可能也有人会觉得太柔了点,不够爽快俐落
就算对老beyer迷而言,3rd也是性格很强烈的耳机
不管是驱动特性,还是整个声音格局的表现形式,跟前两代都不一样
大而柔这点让人想到正常发挥的T90
但T90可没有那么深邃的音像轮廓和近乎可怕的环绕感觉......
三代T1的变化,个人认为变化最大的是
从以高频为主轴来营造空间感 转向 以中低频为主轴来营造空间感
我在想这是不是有受到设计耳道式耳机经验的影响
或者作为动圈老厂,对平板耳机风潮的回应?
基本上Beyer原厂对T1 3rd的几个宣传词是没问题的
At the heart of the third-generation T1 is a gently intensified bass
to give the very neutral, spatial sound signature even more warmth.
Open-back design for the most natural spatial sound reproduction possible
但是他是直接给了你正确答案,省略了解题的过程......囧
对只是想试试看Beyer耳机的新玩家,我建议还是先从Amiron或T5 3rd入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