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有板友私下问,所以趁深夜简短比较一下
那要先强调,这对年纪最小的3rd其实是相当不公平的
而3rd还在时灵时不灵的变声期,所以3rd会特别取"最佳的表现"
而不是"平均的表现"来讲
而我不确定3rd的耳罩是否和2nd可以完全互换,所以比较仍是原配耳罩为主
1.T1这系列耳机的共同特色:轻松庞大的中频,仿佛只剩振膜悬空震动一样
或者像是麦克风直出一样的声音
搭配可以往两个方向发展,一个是像原厂A1那种通透快速活泼的路线
或者强调音色与余音,放慢速度的路线
其实这也是Beyer真正的house sound,像空气一样发散,
正好跟Senns的流动感形成对比
但是,就是难搞,讲白一点,系统需要特别去针对T1调整
耳机也需要相当时间的熟化
然后,先不说阻抗的差别
另一个麻烦的地方是 T1系的最佳"发声方向",正好和HD800系相反
同一个系统都不做调整
HD800的声音自然扩散出去了,那T1的声音就会闷在耳机壳里面
那T1的声音自然衰减了,换HD800的中低频一团混乱或发空发虚
2.前面推文有提到日日日的轻小说"锁锁美小姐@不好好努力"
里面的脚色 邪神剑、邪神镜、邪神玉三姊妹
其实算是某种程度的捏她XD
T1 1st (31岁合法罗莉)
最凌厉,初听的印象可能最让人有wow effect
高频下段到中高频这段特别强调,也可以说这是和她两个妹妹差异最大的地方
主要也是靠这段来营造宽阔的空间感与临场感
人声相当靠前
遇到某些有开echo效果的人声,那那种echo感会明显再被强化
纵深感是比较弱的
中低频到低频上段算丰厚,但真正的低频其实很少、散逸也很快
T1 2nd (16岁三无JK)
漫长的开声期先不提,直接进入本题
跟 1st最大的差别在于收敛了高频下段到中高频这段
让高频和中频得以凸显出来,更清晰、中频音色也更甜润
人声相比初代靠后一些,前述的echo感也相对不明显
空间感而言,左右也没有初代宽阔,而是往纵深方向发展
中低频到低频上段这段的制动比初代好一截,量感也多一些
但论真正的低频,仍然只算是点到为止的程度
T1 3rd (9岁巨乳小学生)
虽然同样维持Beyer传统的house sound,庞大轻松的中频
但是发声方式跟前两代完全不同
前两代是靠半密闭的空腔共振来抵销掉单体的背波,
所以有那种"振膜飘浮在空中运动"的感觉,背景异常干净通透
那3rd则是在前两代的基础上另外开了低音通孔来"拉抬"低频段
那代价就是背景就不会那么干净,如果说前两代是"只有振膜漂浮在空中"
3rd"整个单体"的存在感会更强,差异真的很小就是
先不论改成低阻,驱动条件跟前两代落差太大的问题
(原本很不能接受低阻化这个激进的改变,但看看最近森海发生的事,也就比较看开了)
还有就是前述低音反射孔的问题
我目前没什么比较好或具体一点的建议,就用这个影片做指标吧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636Rw_L3XU
乐器的腔体共鸣要自然发散出去,而非鼓胀突出,才是正常发挥
中低频"发散出去" 和 "自然衰减"的处理手法差异,这就是3rd和前两代最大的差异
连带的也影响了空间感的呈现形式,我会说音像更大,更近一些
类似音乐厅中前排这样的听感
那真正让3rd有超越前两代潜力的,果然还是在泛中频
一是低频靠低音反射强化,所以3rd单体负担相对前两代轻松,
能更好的呈现整个泛中频与高频段,细节更清晰,量感也更丰富,更开阔自然
再来,新设计的吸音复合海绵很好的解决Beyer高音不容易控制的问题
以往的Beyer在中高频-高频下段容易出现尖利刺耳的问题
本质上是一种过载,或者过摆 (over-shoot)的状况
那这个新设计的吸音海绵虽然很简单,但相当有用
以不削弱太多能量感的手段解决了这个问题
一方面保留了初代T1的丰厚中高频,却又没有那种凌厉到有时接近白热的感觉
也因此纯论音质,我觉得这次2nd到3rd的进步幅度是比1st到2nd大的
那这里也要岔题一下,因为中高频这段过渡本身就处理得相当好
所以更容易受到前端器材走向的影响
如果说前两代高阻T1比较容易往"快"的这边靠,那低阻的3rd正好相反
更容易往"慢"的这边靠
恐怕大部分用家在耳机店试听的第一印象都是偏暖偏糊的
论中频的甜润度,目前是逊色2nd一截,是三代T1中最素的
但我想耳罩吸多一点人油,应该还有成长空间
那3rd的低音基本上是发散的,虽然量感比前两代T1多很多
所以大概也不是走所谓震撼的路线,论控制力或制动力,其实比前两代还弱
主要是铺陈铺垫的作用居多
或者说,运用发散出去,"推出去"的低音营造出一种环绕的空间感
论规模感,也是三代T1中最庞大的,大概就是 3rd >> 1st > 2nd 这样
相比初代T1,除了画面更宽阔,纵深也拉出不少
但不是每种体裁音乐都适合这样的空间感....这点其实蛮值得玩味的
那回归最原始的问题:我比较推荐哪一代T1?
答案是:如果都没有概念,先从次旗舰Amiron home 或 DT1990玩起
或者T8ie/Xelento这类IEM 也可以用相对少的成本正常发挥
正常来讲,这些老厂的调音风格其实都颇一致的
先确定自己喜不喜欢这样的声音
像T1或HD800这些旗舰动圈耳机,不少为了榨出单体性能,把周边条件调得很紧绷
牺牲了驱动上的宽容度,换言之,癖性更强,更容易被"推歪"
前端往往也需要特别去针对调整、量身打造
也不是像组电脑一样,简单照抄其他人的单完事的,还要看风水的 (半误
在还没确定自己的喜好之前,"直上"、"一步到位"个人觉得并不是个好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