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长甚入
其实讨论下来
也不用这么快二分法直接把听众分成两派,直接把有差没差当结论
然后大家听爽就好,打完收工,大家可以回家啦
根本不会也不用有交集
然后直到下次,这圈子又出了啥OO贴、啥OO水、啥OO量子干涉波
欸 老大 这药有效耶
然后牴触了一般人(?)的三观(?)
然后又要再吵一次客观听感/主观理论,谁花钱谁盘子
根本耳机版的恋爱サーキュレーション
我倒觉得在最终构成主观听音前
可能是某种%数的线材影响+某种%数的心理/生理做用导致听感不同
小弟觉得这种心理学影响占听感比重不能忽视,所以推崇盲侧排除
adamptt 觉得相反,听感压倒性不同不是错觉
但最终也只是两者比重不同,应该很少极左极右派吧?
线材影响成因不坠述,仪器量测本来就只看单一面向,量什么得什么
但仪器灵敏度肯定是可以比人类感官还强
但也不能说量出来结果有差就真的有问题,或许有些科学面相还未解释到而已
小弟以前曾遇过怎下雨天量的电容特好
后来发现还真是学校接地有问题,音响讨论烂的接地问题
BTW,仪器用的零件品质可能还比不上音响上讲究
几百万的分析仪用的也是交换式电源,机壳内有N个10元风扇,量测卡多张铜箔屏蔽而已
电路学是很成熟领域,并没有量测仪器一定用了啥黑科技,所以屌打音响器材这回事
能花钱都能做到,但发烧音响上零件花的钱可远比器材还多
科研仪器讲求是规格和标准,东西贵是贵,但也就符合规范而已+很贵的保固、售后
就算电源线、同轴缆、探针都也只是符合上述条件,还没看过哪条线Cryo过或啥QBT的
这版吃这行饭的版友很多,小弟菜逼8欢迎各位打脸补充
推文很多用啥铁丝量测器材的,虽然是玩笑话
但传输线理论告诉我们 (幸好前几堂没翘)
对仪器来说做到阻抗匹配,特征阻抗一致,良好屏蔽、不感磁的不同材料线材
对仪器的影响应为一致
就算你开玩笑真的用铁丝钢丝弄出符合上述条件的线,学理上会跟你说对仪器来讲,没差
安捷伦也卖阻抗匹配服务,让你匹配不同家的量测线材
一般音响用家有吗?
但就算这门学理严谨,里面一样有些科学面相可能仍没解释到,导致量测有差
以前老师举过例子,在做无线AP实验时一直测到不明原因的周期干扰,线材插插拔拔AB试
机很久
天晓得后来发现竟然是天花板的日光灯频率影响,关灯就正常了
至于心理生理影响这门又更复杂了,小弟不是本科
或许我骨质酥松,3小听骨质量(支语?)比较差,
纤细胞比较短,年过30死了剩下一半,导致我感受力不同,我就烂
有人天生绝对音感
有人再听那混在背景轰成一团的鼓点来做COVER谱
天生差别和训练有无都可能影响盲测的结果
所以受测群体本来就要先筛选过,至少是宣称有显著差异的人当母体才对
yamati 大提的饮酒当例子 在这串讨论里就是钓出好文
既然嗅觉味觉 可以训练 可以系统化,甚至可以比赛出差别
我一个不喝酒外行,不会去怀疑品酒师的权威性
在觉得品酒这回事有差的人里面,他们有公正客观的制度和认证
那听觉是否可以有类似梳理?
与音乐相关的活动的可不只发烧圈子而已
前阵子才有录音师之乱,反驳音响总编的加料说
有人留言,不要把发烧圈那套拿到专业的圈子里说嘴,小弟铭感五内
就算一般玩团、玩古典的,到专业录音吃饭的
通常也只拿"合理的音响线材"而不是"天价的发烧线材"捅他们的机丝
小弟见识浅
至少我没听说过,有录音师出来说机线和万把块电源,录出来的声音有优劣之分
或许板上也有录音师能出来补述?
要做盲测实验要很dedicate,所以小弟很佩服能站出来做任何尝试的先河
小弟也只是我OK 你先测 这种乡民,专看热闹
我也想跟千反田一样可爱的说:わたし、気になります!看能不能钓出火山孝子
但我是肥宅
而就算盲测结果跟执硬币87%像
小弟也只顷向认为差距不够大 而不是真的没差
小弟自己玩的经验和一些板友类似,差别往往不经意在那某几段音乐或旋律里迸出
感受到 阿!这个尾韵延伸多了些感觉,但又并不总是这么明确
而换回来 又感觉好像少了些什么,轮廓模糊、若有似无
有了数据和经验,也许可藉以修正我对自己听感的看法
盲测也不是神,只能帮助我们解释有限的实验变因
小弟觉得这些讨论还是有些很好的收获,并非要争个结论啥
你各位有优质的回文和看法、有学术回应、有心得感想,惠我良多
并不全是无目的漫骂和攻讦就是,共勉之
欸 干 明天8点上班...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