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北极熊开箱】Sony IER-Z1R

楼主: Yazilightar (Yazi)   2019-06-03 18:39:20
照惯例先送上图文好读版:
http://bit.ly/2Mr9sOw
又好一阵子没来和大家分享,本次介绍的是 Sony 近期推出旗舰耳道式耳机
Sony IER-Z1R
对于想要体验这支耳机营造出的特殊临场感的玩家,赶快往下看看吧(ノ>ω<)ノ
至于想要选择更加均衡的监听耳机的玩家,或许 IER-M9 是更佳的选择。
底下文章即将开始:
===============================我是分隔线==============================
https://i.imgur.com/U2bQKAr.jpg
(Credit: Meteor Juan,图片均自行拍摄 & 后制。)
文章同步发表于小弟的部落格,欢迎大家到小弟的部落格中观看:
Yazi Lightar 在痞客邦的小天地 http://yazilightar.pixnet.net/blog
首先,非常感谢台湾 Sony 公司愿意外借本次的评测样机,让小弟有机会体验到 Sony
Signature 系列的产品;再来要感谢女王大人帮忙拍摄和后制的指导,让小弟有漂亮的照
片和大家分享;最后,要感谢每一位读者,有你们的支持是小弟撰写文章的动力,也推荐
您多参考其他专业评论人员的文章,以期获得一个更加客观的结论。
接下来我们就开始进入今天的主题:
【北极熊开箱】追求极致临场感- Sony IER-Z1R
https://i.imgur.com/Mj1SHyA.jpg
前言
和电子产业每年快速更新换代不同,音响设备的发展是如同汽车引擎发展一般,随着经年
累月不间断的小改善,渐渐获得更佳的表现,往往无法在短时间内获得重大的突破,尤其
是在以物理结构和材料科学为主的耳机和喇叭领域更是如此,但在这最近两、三年,耳机
领域却有着为数不少的突破性发展,也许是更多品牌投入这个领域,或是新式材料和工艺
被应用,而其中一个熟悉的老名字从来没有缺席- Sony,延续著索尼公司初代创办人- 井
深大 重视创造力、独特性的技术人员精神,即便 Sony 现在已是一家组织架构庞大的跨
国企业,但在创新领域上却还是力求突破;在前年 Sony 创立 70 周年之际,Sony 推出
为顶级个人聆听体验的 Signature 系列,其中的 MDR-Z1R 旗舰耳罩式耳机,更达到令人
惊讶的 100 kHz 的超高规格,而今年 Sony 再度以 Z1R 之名,推出同样挑战 100 kHz
的旗舰入耳式耳机 IER-Z1R,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要介绍的产品。
相较于定位为舞台监听的 Sony IER-M7 和 IER-M9,Sony 将 IER-Z1R 定位于追求最高音
质的 Signature 系列,在产品设计上交由同是 Sony IER-M7 和 IER-M9 设计者的年轻耳
机声学工程师- 桑原英二来进行开发,当初听闻 Signature 系列将由年轻工程师开发时
,小弟个人是觉得非常意外,但不久前体验过同样由桑原英二设计的 IER-M9 后,突然能
够理解 Sony 为何将新产品交由年经工程师设计,因为 Sony 团队已经有丰富的经验,但
需要创新的概念和想法来将其整合,而桑原英二成功的将过往经验利用新概念整合起来;
经过 IER-M9 的体验,小弟反倒相当期待有机会尝试最顶级的 IER-Z1R,看看在无成本压
力的旗舰产品中,这位才华洋溢的工程师能带来什么惊喜,相当幸运的,这个机会在近日
出现在小弟眼前,底下就让小弟来和各位介绍 Sony 的最新力作- Sony IER-Z1R。
产品设计和特色
▼ 首先我们来观看一下 Sony IER-Z1R 的包装,IER-Z1R 使用类似日本传统收纳盒

抽屉式设计,开口处使用上磁铁来吸阖,抽屉各层也使用磁铁来帮助固定,和 IER-M9 打
开直接看到产品的风格不同,IER-Z1R 的包装显得含蓄和精巧,相同之处是延续 Sony 家
标志的低调典雅配色,和每个部件均有自己收纳空间的用心设计。
https://i.imgur.com/MW35Z83.jpg
https://i.imgur.com/y20et61.jpg
https://i.imgur.com/FUjKgv1.jpg
▼ 抽屉的最上面两层分别是 3.5 mm 耳机线和 4.4 mm 平衡连接耳机线,两种耳机
线
外层均披覆丝质编纹绝缘线材表面,能有效降低耳机线带来的麦克风效应,内蕊使用低电
阻的镀银无氧铜导线,并采用双绞线结构,镀金插头使用非磁性涂镀层来避免传输时带来
音质减损。
https://i.imgur.com/GX5qDCk.jpg
▼ 耳套部分和 IER-M9 相同的附上硅胶+海绵耳套,不过颜色由黑色改成更适合
IER-Z1R 的灰色,下图可以清楚的看到硅胶(混和)和海绵(三重舒适)耳套主要是外层
材质不同,中心较坚固的材质能维持音路不会于配戴时被弯曲,而轻薄柔软的外层则保证
配戴的舒适度;7 + 6 对不同尺寸的耳套应该也能符合多数消费者的需求。
https://i.imgur.com/WZrHrTk.jpg
https://i.imgur.com/qZ0SNnz.jpg
▼ Sony IER-Z1R 内附一只精美的磁吸式皮质保护盒,上面附加一块带发丝纹的金

饰片,上面刻着 Sony 的 logo;打开保护盒就能直接看到耳机本体,看网络的图片似乎
应该还有一层带有耳机生产序号的覆蓋,但本次的送测样机并未附上,保护盒内部采用绒
质布面设计,并附上一个导线固定器和耳机线夹,不过这个导线固定器实际操作并不太实
用就是了。
https://i.imgur.com/5B56JUw.jpg
https://i.imgur.com/Uas9QOh.jpg
https://i.imgur.com/lLUtnVc.jpg
▼ IER-Z1R 采用比较少见的锆(Zirconium)合金制造外壳,具备优良的抗腐蚀性

抗刮伤特性,常被用于珠宝和高级钟表,打磨抛光后不须额外镀层即拥有银白色的光芒,
为了更进一步呈现出工艺品般的精致,除了锆合金银白反射的高级质感外,IER-Z1R 还使
用带有鱼鳞纹路的锆合金饰板点缀,整体带出与众不同的感受,但好不好看还是要见仁见
智,最少小弟个人是感觉的确有向高级腕表高贵气息靠拢的迹象。
https://i.imgur.com/4EsDs22.jpg
https://i.imgur.com/J0T9OiV.jpg
▼ 接下来看一下 IER-Z1R 的侧面,由这个角度就能感受出 IER-Z1R 整个腔体相当

巨大,重量方面自然也是属于偏重的类型,不过这有其设计的缘由,底下我们会再进行论
述;由照片也可以看出 IER-Z1R 的表面打磨得非常精致光滑,耳机外壳印上Sony 和
IER-Z1R 的字样验明正身,一体成形的出音嘴也处理的非常精细,IER-Z1R 的出音口同样
使用祖传调音棉而非金属滤网;耳机泄压气孔则位于耳机后端的塑胶盖上,并带有左右辨
识的符号和颜色。
https://i.imgur.com/zggNvg1.jpg
https://i.imgur.com/6hlMUOm.jpg
▼ IER-M9 上已验证新式耳挂能带来舒适、稳固的配戴感,IER-Z1R 的耳机线自然

延续这成功的设计,同样采用镀金MMCX 和深入式端子设计,能延长使用寿命和增加稳固
度,端子的颜色也刚好提供左右辨识(红=右、灰=左)。
https://i.imgur.com/P7lggrT.jpg
▼ 注意看可以发现耳机外壳上有印着 JAPAN 的字样,没错! IER-Z1R 是 Made in
Japan 的产品,虽然现今日本制造已非精品的保证,但 Sony 日本制造的产品拥有绝对的
品质和性能是无庸置疑。
https://i.imgur.com/KvtfX2g.jpg
https://i.imgur.com/vwZsNqs.jpg
看完了以上的外观介绍,小弟在这边帮各位整理一下 Sony IER-Z1R 的特色供大家参考:
● 高品质锆合金外壳,搭配鱼鳞纹路的锆合金饰板点缀,呈现出高级腕表的高贵气


● 高解析混合驱动单体系统 (2 个动圈式驱动单体/1 个动铁式驱动单体)。
● 全新开发的动铁式驱动单体配备镁振膜、镀银铜音圈和镀金端子,有助输出高解

音效。
● 超高音扬声器位于管口的同轴位置,这种布置直接为耳朵提供精确的超高音,具

高达 100kHz 的超宽带率响应。
● IER-Z1R 的超高音扬声器采用全新镀铝液晶高分子振膜 (Liquid crystal
polymer,LCP)和外部磁性电路,带来超高频率扩展。
● 采用 MDR-Z1R 的振膜结构,12 mm 动圈驱动单体的振膜由镁制圆顶和镀铝 LCP

成。
● 空气导管连接至动圈驱动单体后面的空腔,从低频率至高频率皆可达至均衡音色

● 三个驱动单体于同一时间输出音效,精密相位结构透过精确调整每个音效的宽度

长度来确保声波对齐。
● 镁合金结构进一步消除震动及不必要的回响,为各音乐类型带来完美清晰和生动

音效。
● IER-Z1R 入耳式耳机配备 4.4 mm 标准平衡连接线,可完全分离左右讯号。这可

量减少音效相互干扰和其所带来的音效失真。
● 随附的丝质编纹导线可降低触及导线时发出的噪音,其绝缘材质更可抵御震动。
● 镀金插头的双绞线结构导线及非磁性底涂层,可确保连续且清晰的讯号传输。
● IER-Z1R 使用镀银无氧铜线,减低电阻和讯号传输流失。
● 于日本精心制造,由最优质的元件和工艺制作而成,日本制造的 Sony 产品拥有

对的品质和性能。
硬件架构探讨
不同于多数品牌使用 Knowles 和 Sonion 生产的单体,Sony 似乎相当坚持使用自家生产
的单体,IER-M9 就使用上了五颗 Sony 自产的平衡电枢单体,但由于 IER-Z1R 想要达
成 100kHz 的超宽带率响应,受限于平衡电枢单体响应频宽较窄,配置上无法再延续
IER-M9 的设计逻辑,因此设计师桑原英二采用全新的两圈一铁(两动圈 + 一平衡电枢)
的架构来设计 IER-Z1R。
▼ IER-Z1R 结构图。
https://i.imgur.com/c5o9xjJ.jpg
Credit:Sony。
为了达到自然且深邃的低音,IER-Z1R 搭载类似于 MDR-Z1R 的镁合金圆顶及镀铝液晶聚
合物悬边所组成的振膜,不过尺寸从 70 mm 缩小至 12 mm,但由于 IER-Z1R 不是开放式
架构,而 12 mm 动圈单体需要很大的空间来正确控制,Sony 开发出新式空气导管和专用
的单体底座,用于梳理单体的背波和固定单体,事实上这个结构曾出现在 2016 年推出
的 Sony XBA-N3AP 上,当然单体并不是同一颗就是了,比较令人惊讶的是,这颗 12mm
动圈单体并非只负责低音的部分,而是一颗全音域单体,简单说这颗动圈单体就是
IER-Z1R 的心脏,因此 IER-Z1R 也可以说是耳罩式的 MDR-Z1R 缩小版。
▼ IER-Z1R 内部 12 mm 动圈单体(1)铝制涂层 LCP 振膜(2)涂层镁合金圆顶(
3
)磁路。
https://i.imgur.com/R2gMLcN.jpg
https://i.imgur.com/BhOfhX2.jpg
Credit:Sony。
但光靠一颗由 70 mm 缩小成 12 mm 的单体,是无法顺利兼顾所有频段和达成 100kHz 的
超宽带率响应,Sony 的解决方案就是加入辅助的高音单体,首先是使用上 IER-M9 那颗
表现优异的高音单体用补足高音的量感,同样采用镁合金振膜、镀银铜线绕制线圈和镀金
处理单元外部接点。
▼ IER-Z1R 内部的平衡电枢式驱动单体(1)镁合金振膜(2)镀银铜制音圈(3)

金端子。
https://i.imgur.com/Brb1IuI.jpg
Credit:Sony。
但频率响应要延伸至 100kHz,这颗标志上限 40000 kHz 的高音单体自然无法胜任,所
以 Sony 为解决这问题又开发出全新的 5 mm 超高音扬声器,这颗超高音扬声器的悬边和
振膜是一体成形,采用镀铝 LCP 振膜和外部磁性电路,并拥有独特的环形结构来保护单
体。
▼ IER-Z1R 内部的5 mm 超高音扬声器(1)保护壳(2)铝制涂层 LCP 振膜(3)

路。
https://i.imgur.com/opOT8hX.jpg
Credit:Sony。
借由 12 mm 全音域单体,搭配动铁高音和 5 mm 超高音扬声器辅助的组合下,IER-Z1R
终于达成覆蓋 3Hz - 100,000Hz 的超宽带率响应,但如何摆放这三颗单体却又是另一门
学问,于是 Sony 又设计了专用的镁合金结构框架,将 5 mm 超高音扬声器放置于出口的
正前方,与耳朵呈现同轴配置,使超高频能直达耳膜,减少声音路径对高频的衰减,呈现
完整的超高频表现;负责高音的平衡电枢单体则摆放于超高音扬声器下方,让高频自然地
进入腔体内并扩散出去,而负责低音至中高音的 12 mm 动圈单体则至于框架最后端,利
用框架和超高音扬声器建构的结构达成低通滤波器效果,设计者桑原英二特别强调他通过
大量的模拟计算分析以优化声音路径,这样的摆放同时兼顾到平衡电枢&动圈单体的匹配
和相位的调整,精密相位结构调整达到一致性的声音输出。
▼ IER-Z1R 内部镁合金结构和三个驱动单体。
https://i.imgur.com/iyVpEbX.jpg
Credit:Sony。
但这些设计也不是完全没有代价,因为除了上列三个单体和框架,全音域单体后面还要在
摆放上分频器电路板,为了放入这庞大的架构,IER-Z1R 的腔体也随之变大来因应内部拥
挤的配置,也造成 IER-Z1R 无法维持如同 IER-M9 那般贴耳的形状,配戴舒适度上自然
会有所打折,不过这是 Sony 工程师以音质优先考量下的必要之恶。
测试环境和使用情况
本次送测的样机并非全新品,加上借测时间偏短,故本次并未对耳机进行 Burn-In 的动
作;由于 IER-Z1R 支援 4.4 mm 平衡插头,且测试下发现 IER-Z1R 需要较高的驱动力,
所以本次评测平台主要以 Cayin N8 为主,iPhone 4、Lotoo PAW GOLD 和 Violectric
DAC V850 + Fang Audio FA-1 作为辅助讯源,对比的耳机为 Noble Audio Kaiser
Encore、qdc 8CH、Ultimate Ears In-Ear Reference Monito 和 Sony IER-M9,如想了
解比对耳机的评价,欢迎翻阅小弟的旧文章。
对比于 IER-M9 回归符合人体工学设计的外观设计,IER-Z1R 就比较不人性一些,为了音
质表现而增长、增大的外壳,和为了提升外观华丽程度使用上锆合金外壳,这些调整都实
实在在地影响到 IER-Z1R 的配戴贴合度,不过好在承袭自 IER-M9 的耳挂设计和不错的
重量分配(重量偏向导音管处),披覆丝质编纹绝缘线材表面的耳机线也最大程度的降低
麦克风效应,综合起来让 IER-Z1R 的配戴舒适度还是处于相对高的水准,当然,多样化
且舒适的耳套自然也出了不少力;隔音效果部分,IER-Z1R 也有着不错的水准,但贴符耳
廓的 IER-M9 表现还是稍微更好些。
讯源适应性部分,也许是 IER-Z1R 使用了镁制圆顶和镀铝 LCP 振膜单体,这种内阻高又
镀膜追求刚性的振膜,对于讯源的驱动能力有较高需求,同时由于调音上的特化,
IER-Z1R 在部分强调松弛厚重低频的讯源上无法提供满意的表现(就是说你 Sony
NW-WM1Z),同时 IER-Z1R 中高音驱动也很受前端讯源影响,如果控制力不佳有时会出现
粗糙的声音,导致在部分装置上表现反倒没 IER-M9 来得稳定,这些原因使得 IER-Z1R
对于讯源的友善度不高,像在一般智慧手机上聆听时,就如同使用放大镜看 8 bit 图像
,再外加收不住的噗噗低音和锵锵锵的吵杂钹声,真是非常难得的体验…推荐读者试听时
能够尝试多种不同的讯源,但作为一款旗舰级耳机,相信大多数玩家还是希望 IER-Z1R
能在更好的前端讯源下表现。
主观声音评论
对于已经熟悉 Sony 耳机祖传索味的玩家来说,当听到 IER-Z1R 时应该会倍感亲切(很
好!这个很索尼。),而对于习惯多单元纯动铁耳机的玩家来说,这样舒展、饱满、重量
感的低音听起来应该会很不适应,IER-Z1R 低频下潜深度相当突出,但收束速度并不快,
更近似故意放慢和拖尾,因为其中频部分,不论人声或乐器的解析力和速度感均属上乘,
中低频衔接也非常的出色滑顺,所以这样缓慢的低音应该是特意为之,而高频部分确实会
给人不少惊喜,瞬态表现极佳却有着平衡电枢少见的柔和,且听不太出动圈和动铁衔接上
的破绽,IER-Z1R 搭载结构物理分频技术确实有其出色之处,而负责极高频的 5 mm 超高
音扬声器能传递出极佳的空气感,也是极少数耳机才能完整重现的区段,拥有专用超高音
单体的 IER-Z1R 有着明显的优势,使得 IER-Z1R 拥有极为出色的高频表现和开阔的音场

不过整体而言,IER-Z1R 是一款追求临场气氛远大过于原音重现的耳机,她更多是模拟出
一个宽广音乐厅的聆听感受,而非录音室近场聆听的细节检视,如果您需求的是近场聆听
或是舞台监听的应用,IER-M9 会是一款更加适合的耳机,而反之亦然;底下我们将更专
注于 IER-Z1R 和 IER-M9 间的对比,这是由于这两款耳机有很多声音风格上的相似之处
,但也有很多细节上的不同,相当适合做为这次对比标的物,如果对 IER-M9 和其他耳机
的详细比较有兴趣,可以参阅小弟先前的评论文章。
低频
IER-Z1R 的低频相较于 IER-M9,虽然两者在量感上差距并不大,但 IER-Z1R 显得更为松
弛且风格浓郁,而 IER-M9 则显得比较紧一些,IER-Z1R 除了极低频量感较 IER-M9 来得
多一些之外,低频的速度感也似乎刻意的放慢,由于耳机缺乏真实的音场,所以借由拉长
声音衰退余韵,来创造虚拟音场是一种常见的手法,而 Sony 就是一家热衷于此做法的品
牌,和单纯单体素质不高而造成的拖曳感不同,你会感觉到瞬态明显偏慢,声音偏软、松
弛,但解析力和下潜深度仍然惊人,缺点就是前端讯源需要非常好的控制力才能驾驭。
在搭配智慧型手机等级音源时,IER-Z1R 的低频会显得控制不住,量感明显失控且影响到
中频区段的发挥,这时的 IER-Z1R 表现是落后于 IER-M9;好在在高品质(同时需要较高
的驱动能力)讯源下,IER-Z1R 的低频得到了更好的控制,大大的减少因低频量感太多导
致的朦胧发闷问题,让整个声音更显均衡,更重要的是同时保持了低频的厚度,质感方面
有着显著的提升,在这样的搭配下,IER-Z1R 低频下潜较深部分的解析力要比 IER-M9 好
得多,同时在细节细致程度和动态范围让人有些惊喜,尤其在大编制音乐下细节方面表现
还是相当不错,且宽松、柔和的声音表现更能显出如在音乐厅聆听的感受。在鬼太鼓座-
富岳百景专辑的弓ヶ浜曲目中,IER-Z1R 和 IER-M9 同样展现出色的击鼓力度和凝聚力,
但在鼓皮震动开的后沿细节表现上,IER-Z1R 舒展松弛的表现就远好于 IER-M9略为呆板
的风格。
中频
IER-Z1R 的中频扎实、中性,比 IER-M9 来得更加均衡,相较于部分耳机借由提高中频比
例来凸显中频厚度,IER-Z1R 则是借由优良的均衡性来达成,如果要说中频的比例,
IER-Z1R 可能还比 IER-M9 来得少一些,稍微有点 V 型声线的耳机情况,但整体来说
IER-Z1R 的中频还是相当均衡,而且在中频与中高频的衔接过渡得非常流畅,得益于出色
的解析能力和动态表现,虽然 IER-Z1R 直白风格的中频和低频的松弛柔和反差很大,但
并不会让人感觉到干涩和衔接不自然,只会感受到饱满扎实、力度充沛和结像干净且立体
的声音表现,也是少数能做到这样水准的耳机。在大动态音乐中,IER-Z1R 的中频相较
于 IER-M9 的优势又更为明显,虽然 IER-M9 在大动态下有着非常出色的控制力,但要同
时表现出气势和丰富的声音层次,IER-Z1R 出色的表现就不是 IER-M9 所能企及。
IER-Z1R 的中高频相较于 IER-M9,除了拥有优异的光泽感,又更多了一份凌厉的穿透力
,同样流畅滑顺的中高频和中频衔接,两者表现大动态交响乐时,都显得从容细腻,但
IER-Z1R 又显得更为明亮和开阔;不过人声似乎更偏向更年轻化一些,像是 Adele原本厚
实的声线与感情丰富的嗓音,在 IER-Z1R 中反倒有几分娇嗲的味道,瞬态速度对于人声
还是稍嫌快了一些,有时也稍微显出快要爆出齿音的感觉;不过 IER-Z1R 在乐器的表现
上则显得非常优异,例如在由小提琴名家 Luigi Alberto Bianchi 和吉他演奏家
Maurizio Preda 携手演奏的Cantabile e Valser, Op. 19 / MS 45 中,斯特拉迪瓦里小
提琴随着吉他节奏的绝妙音色,时而即兴秀上一段的绮丽炫技桥段,IER-Z1R 成功地展现
出其中奢华甜美气氛,虽然整体不如 IER-M9 那般端正,却更能使人陶醉融入其中。
高频
在 IER-M9 的文章中我们有提到,IER-M9 的高频带有些许滚降,这是为了降低专业舞台
监控人员长时间使用的不适感,而在 IER-Z1R 这种顶级家用的耳机中,Sony 就将原来缺
失的高频补了回来,也让 IER-Z1R 的声音转变为明亮、开阔的风格,并且可能是因为搭
载和 IER-M9 同技术的平衡电枢高音单体,辅以专为 IER-Z1R 设计的5 mm 超高音扬声器
,将 IER-Z1R 的高频延伸推到入耳式耳机少见的极致,瞬态快且量感稍偏多,但在偏重
于极高解析的情况下,却也显得圆滑、快速、华丽,虽然还是有一些金属膜的味道,但没
有一般动铁单体的干涩生硬感。
IER-Z1R 这种极致的高频密度和层次丰富程度,在表现弦乐器的华丽和细腻方面达到极致
,并表现出极宽广的空间感,广为部分玩家所称道,不过 IER-Z1R 的开阔感却和开放式
耳机的自然松弛有着很大的不同,IER-Z1R 更像是一个非常宽大的音乐厅而非开放的空间
,我想这也是部分玩家无法习惯之处;此外,要达到较良好的高频表现,在配戴
IER-Z1R 时会建议将其放深入一些。
分辨率&结像
得益于新式平衡电枢单体和超高音扬声器,IER-Z1R 拥有出色的瞬态表现和优异的层次感
,使得 IER-Z1R 展现出非常清晰且富细节的声音风格,同时又兼顾应有的柔和感,并带
出音乐本该具备的光泽感和穿透力,虽然中频采用稍微退后的表现手法,但在乐器的分离
度和细节表现绝对还是属于上乘之作,明亮绚丽的高频和极致的高频延伸能力也带来宽阔
的空间感。
此外,虽然刻意放慢低频的速度感,但优异的下潜能力和出色的解析力并未因此匮乏,同
时结像相当立体、富形体感,且在表现低音乐器后沿的微细节上相当令人满意,但这建构
在搭配高品质播放器下才能达成,算是比较可惜之处,不过这并不影响 IER-Z1R 成为
Sony 目前解析力、结像和空间感最好的入耳式耳机。
写在最后
和 IER-M9 借由整合 Sony 旗下产品既有的技术,来将声音达到更高层次的方式不同,
Sony 的声音工程师桑原英二在 IER-Z1R 引入全新技术,借由搭载全新设的超高音扬声器
,让 IER-Z1R 达到耳罩式 MDR-Z1R 同样的 100kHz 超宽带率响应,并且在无成本考量的
情况下,将外观设计和产品的精致度提升到一个非常高的层级,完全符合 Signature 系
列每每都带来突破性表现的既定印象;虽然 IER-Z1R 调音并非以监听为导向,如果是追
求更加端正声音的玩家,或许 IER-M9 是更佳的选择,但 IER-Z1R 追求临场感和展现出
极致延伸的空气感呈现手法,就不是 IER-M9 所能企及的,对于 Sony 这样继续突破和追
求极致的态度,而非如部分品牌推出像是“年货”的了无新意产品,不论最终呈现是好是
坏,我们都该给予高度的肯定。
不过不计代价追求极致的背后也衍生其他问题,虽然相较于现下不断有品牌推出突破十万
元的入耳式耳机,对一个拥有丰富经验的指标性品牌来说,推出五万多元产品似乎也不是
什么意外之举,但由像 Sony 这样的国际型指标性品牌所订出的价格,将使音响产品价格
门槛再次提升,造成市场出现更严重的两极化恶况,使得有意愿接触高音质音响产品的消
费者,被高昂的价格阻于门外,这不是我们所乐见,但似乎也是无法阻挡的趋势。
整体来说,Sony IER-Z1R 提供出色的音质表现,并且将 IER-M9 的缺憾所补上,不愧为
是 Sony 目前最高阶的入耳式耳机产品,但其不亲民的价格注定让 IER-Z1R 较适合少数
消费群众;如果您对耳机的外观设计和音质都有极端不妥协的要求,并且手边也有高品质
的前端讯源,同时为追求极致而不计代价,那么由 Sony 所推出只为追求极致的您而设计
的 IER-Z1R,就成了绝无仅有的最佳选择。
如果您不符合上述条件,但又希望体验看看 IER-Z1R 的魅力所在呢?赶快带上您最喜欢
的歌曲,到离您最近的耳机专卖店,跟老板说:“老板,来一杯 Sony IER-Z1R。”。
▼ 老板,来一杯 SONY IER-Z1R,用摇的,不要搅拌。
https://i.imgur.com/F3GtDJ7.jpg
技术规格
◆ 耳机类型: 入耳式,混合
◆ 驱动单体: 混合型
◆ 阻抗 (OHM): 40ohms (1kHz)
◆ 频率响应: 3Hz - 100,000Hz
◆ 灵敏度 (DB/MW): 103dB / mW
◆ 电线类型: 可拆式 Y 型
◆ 电线长度: 约 1.2 米(48 吋),镀银 OFC 导线
◆ 插座: L 形非磁性镀金立体声迷你插头 / L 形非磁性镀金平衡标准插头
◆ 重量: 不连导线约 26 克
◆ 包含内容: 线夹、便携盒、清洁布、导线固定器、耳机线(约 1.2 米(47 1/4 吋)
)/ 平衡连接耳机线(约 1.2 米 (47 1/4 吋))、混合耳塞 (SS / S / MS / M / ML
/ L / LL) 三重舒适耳塞 (SS / S / MS / M / ML / L)
相关文章
【北极熊开箱】重回舞台监听领域- Sony IER-M9
http://yazilightar.pixnet.net/blog/post/226461041
【北极熊开箱】真空管/晶体混血之作- Cayin N8
http://yazilightar.pixnet.net/blog/post/227560037
【心得】超容易!一次搞懂耳机类别
http://yazilightar.pixnet.net/blog/post/197981514
【心得】如何 Burn In/Run In 耳机?让新耳机进入最佳状态
http://yazilightar.pixnet.net/blog/post/196880010
作者: ephraim13825 (好喔)   2019-06-03 18:49:00
推心得 没前端不敢乱听
作者: kyoexcellent (小小小郑~~N￾ N)   2019-06-03 22:05:00
播放器的风格?愿闻其详,N8吗?
作者: purplesky911   2019-06-05 01:13:00
好详细~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