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聊] Final E5000评论节译

楼主: takase (............)   2018-08-26 00:39:29
出处
https://sandalaudio.blogspot.com/2018/07/final-e5000.html
一样简单整理重点
1.感觉上耳挂配戴的临场感会比较好,低音比较出去
正常配戴低音比较近,或者说耳机腔体的存在感比较明显
这部分可能需要多方尝试
2.要注意E5000的低灵敏度,笔者本来用Questyle QP2R接E5000
没想到大动态的时候破声的很明显,原本以为耳机有暗伤
交叉测试的结果发觉应该是QP2R输出电压不足的关系
笔者手上四台DAP的输出测量
https://imgur.com/a82D8eI
可以看出QP2R和AK240 在应付14欧姆的E5000都蛮吃力的,动态相对受限,大音量会破音
最后笔者以Plenue S和iFi Audio micro iDSD BL 为主要搭配机种
3.不考量预算的话,比E5000解析更高,更通透的IEM其实不少
E5000的卖点是在开放、透气,几乎没有封闭感
现在的动铁耳道,多得是像耳塞一样完全密闭不透气的
即便是动圈耳道,也往往会有个内外压力平衡的过程
像是T8iE配戴时,因为气压变化会听到振膜轻微扭曲的啪啪声
Campfire Atlas 刚配戴好 更是有着相当严重的压迫感,
要将近20秒的时间平衡
而这类封闭走向的耳道,无一例外的对周边环境相当敏感
耳道位置轻微的挪动,身体左右摇摆都会对音色与音场造成可闻的影响
E5000没有这问题,几乎全开放,音乐响起,耳机的存在就消失了
虽说全开放,但也保持了足以在火车/公共汽车上使用的隔音性
使用起来可说是非常舒服了
以笔者的场合,睡觉前想听点音乐,大耳罩太闷热,一般IEM又太闷
E5000恰恰好完美符合需求
用"很好睡的耳道"来形容E5000对开发者可能有点失礼,但确实是很轻松
毫无压力的耳道
4.E5000的声底,一言以蔽之,自然无压迫感,音色华美,左右开阔
空气感/余韵丰富
没有那种金属的刺激音色,E5000腔体的不锈钢腔体的独特音色毋宁说是
梦幻的,优雅的美音
暂态柔顺快速,高音不会亮成一团
不是监听走向挑错用的高解析,也不是刺激狂暴的现场演唱
而是在聆听室,舒舒服服坐在沙发上欣赏的高级音响
低频意外强力,比F7200明显受限的朴素低音更让人满意
重低音像立体影像一样投射出去,而不会缩在耳朵边给鼓膜造成压力
耳道腔体也不会轰轰响
用个奇怪的类比,就好像是在看雪花水晶球一样具体而微
5.相对于E4000,笔者会选E5000的理由在于高音的表现
──不锈钢腔体和京线肯定有帮助
可能也有些人觉得过度修饰也不一定,但还不到吵杂的地步
E5000较偏高音,虽不至于叮叮当当满天飞,但比较多张唱片还是能察觉差异
E4000高音则相对保守少变化,不像E5000放得那么开,去得那么尽
两者的偏重有所不同,不锈钢腔体反应出来就是响应快速俐落
而铝合金腔体反应出来可能就是共振点较低,声响则较为缓和
就单体而言并没有太大差异,不是不能理解比较偏好E4000的人的想法
6.E5000的一大特色在于左右拉的很开,又能有充分的余韵
这种特色听钢琴协奏曲,或是ECM那种比较冷调的爵士相当合
但是和60年代的爵士或摇滚就不太合,会觉得E5000左右拉得很开的特性很不自然
以Miles Davis 1967年的专辑"Sorcerer" Hires版为例
这张唱片的配置很单纯:萨克斯风在右,小号在左,鼓组在中间
因为E5000左右拉得太开,导致中间一大块都被鼓组占去了
变成好像在听鼓组的独奏一样
喇叭可以透过摆位,缩小夹角聚焦来处理这状况,但耳机没办法
可能Cross-Feed之类的DSP会有帮助吧?
总而言之,E5000比较适合ECM和DG这类厂牌的录音
以DECCA出品,阿尔贝托‧艾雷德指挥 罗马圣奇西里亚学院管弦乐团 威尔第"弄臣"
这张唱片为例
好唱片,但因为是单声道,知名度相对低,2015年在环球雄辩系列重新数位混音
用E5000听会有相当有趣的发现
这张唱片应该是50年代的录音室录音,先录主要歌手的演唱,再录后面大乐团的配乐
最后合在一起,那个时代的歌剧录音风格大概都是这样
其配置和实际的歌剧院是前后颠倒的:也就是观众在远方,舞台前是乐团伴奏,
舞台上是歌手演唱
用E5000聆听这张唱片,整个配置会180度翻转,就好像是自己变成了歌手站在台上一样
E5000有着开放,像宽萤幕一样的音场(即便单声道录音不分左右)
前景的歌手歌声圆润丰满,背景的管弦乐团声响盛大开扬
单声道录音用耳机聆听,正常的状况是音像无限朝远方伸展,
像雷射笔那样越缩越细的展开
而E5000并非如此,空间感而是像舞台白热打光那样扩散,音像立体而逼真
就好像你站在舞台上,借歌手的嘴巴朝观众席大声歌唱一样 爽快的体验
不只是歌剧,古典声乐,流行乐、RAP都有类似的体验,好像自己变成了歌手站在舞台上
从这方面讲,可以说E5000的声音"自然"无比
──并不是客观地去分析唱片的成分,而是让人投入音乐的情境,每次聆听都有新发现
更加接近本质
7.E5000自身性格其实并不那么凸显,在搭上ECM、DG这类唱片有着相得益彰的效果
但是搭上录音品质普普通通的唱片,得出来的可能也只是扁平的,不出彩的声音
这时反而不如一些口味更重,更刺激爽快的耳机
刺激爽快 <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