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聊] 矿卡跟相关实验

楼主: evadodoya (口责口责)   2018-08-03 22:51:49
好读
https://www.ptt.cc/bbs/Headphone/M.1533307912.A.02A.html
积了一年多的实验来打一打
因为是强力的怪力乱神 建议你当作浪费生命看比较好
这一篇会偏向纯纪录 因为边听记录起来的 所以不太有统整
会提到
(1).板子的种类及差异 P.2
(2).USB线材的差异 P.5
(3).主机板端接口的差异 P.11
(4).矿卡 VS PCIE ISOLATOR P.11
(5).以及其他 P.12
=1=
我手边有四块矿卡 (我拍之前忘了清灰尘 就这样吧)
https://i.imgur.com/mycikJx.jpg
主机板直上
虽然声音不算肥,不过明显通透度偏低,水分虽然还可以,但明显背景不黑
整体乐器质感一般,主要是稍微有一层雾的感觉,不然本身还算悦耳
但是雾的感觉就大扣分
不过低频一多的歌就开始满上来,音场明显比较打不开比较像是在山洞的感觉
形体感还不算大,所以说挤倒不至于,只是有毛躁感不太滑顺沉稳
比较 (电源 USB线尽量在固定的情况下)
1.https://i.imgur.com/Qcy2vC1.jpg
大4PIN版本 日Y拍2手 无修无改
明显感受到毛躁感大幅减少,音场从山洞感变成平原辽阔感
整个乐器不太有雾气在旁边的感觉了
虽然稍微味道上受线的影响稍微比较偏无味点,但大方向毛边变少
清澈透明,低频沉更下去,高频细节出来也剔透 中频的口型更完整
水分算中等,算有提升跟之前明显好了一些的感觉
=2=
2.https://i.imgur.com/fJapPbO.jpg
大4PIN 换固态电容 焊个地线上去
声音质感标识了许多 水分上升了一些,不过音场变得比较靠近
从原本大草原感觉变成中等大小草原感,但是整体质感很好很多是大加分的地方
更黑通透度更好,走活生感加强路线
此时跟主机板直上声音质感已经差距不少,已经大幅降低毛躁感以及提升质感
且换成oc-con还带了清新的甜味,三频均衡许多,声音实感不错
(不过我查日本的文章SPEC版本声音最差!)
把地线接到接地盒
直接把音场上下左右拉开两成,声音质感更为细腻,乐器跟人声表情丰富了起来
主要味道上一样,音场大概变成大平原跟中性平原之间
不过甜味稍稍减少了点,主要提升为音场扩张跟细节面
此时听起来已经很像在一个大空间里面了
3.https://i.imgur.com/ZHeOmYx.jpg
大4PIN 贴片固态电容版 (更换成ELNA SMD系列)
=3=
满好听的 相对oc的,他走的稍稍偏暖带很漂亮的滑顺感 稍微有在水里的感觉
音场比较偏圆,很像在一个球里面, oc会比较是宽大的椭圆
人声有点像是在圆心,其他乐器是围绕在那个中心
但暖却不暗,是比较像糖水般清澈透明中带有甜味暖味,高频呈现剔透收的明快轻盈感
低频弹性普通 量感中等,整体大概偏向是 高3中4低3走向
但由于音场偏圆左右没拉得那么远,所以也不会太觉得低频离自己很远感受不到
但整体质感跟oc上差不多,oc中频较没那么甜甜暖味
简单的说还蛮讨喜,活泼中带人声的温暖的感觉
4.https://i.imgur.com/C7cJXFE.jpg
12V 6PIN版本 也是换ELNA家电容 朋友还帮我焊个方便接地线的头
这个还有牵扯到5v线性 vs 12v工业用电供 的差别 所以算非单纯只有卡的比较
整体算行云流水的舒畅感
但是跟上面一张不同的是,虽然电容一样,但是音场又稍微变回椭圆形
中频变成舒服蓬松听感,但是没刚刚的暖甜味,变得是中性朴实小韵味走向
音场比较像是在椭圆形大山洞里面 人声形体感中等偏大稍微离你一小步距离
=4=
低频比较是带蓬松状态, 整体背景不算特黑
所以多少要清澈超黑的人不适合,但乐器本身还是带有不错的质感以及气氛感
不过本身没什么太多染味走朴实自然路线所以得要自己再调
(2)USB线
这边又多又杂 基本上我把手边能买到的A to A又便宜入手了
你可以看到的是1.线材差异 2.长度差异
1.你买矿卡送的小蓝线
毛边很多 整体浮浮的
音场小水分又干,不太清澈,味道中性 形体感中 质感偏低
基本上如果矿卡买来 直上这个除了你觉得毛躁感减低以外大概不会好到哪里
不过数位就是0与1压 线材怎么可能有差(?
2.Ugreen USB 3.0 0.5m 700多羊
明显通透度比小蓝好,不过音场规模没有比较大,或者稍微大一点点而已
虽然干净多了 形体感明显了些,不过属于也是算没什么染色偏干路线
低频虽有弹性,但中高频质感就普通
=5=
整体比小蓝好,属于中性形体感中等,朴实亮度中等质感水分有待加强普普等级
大概就是稍偏厚 高中低334 整体70分~75分区间
3.AWINNER USB 3.0 1M 700羊
比起ugreen 虽然比较长,但整体更细腻点质感也上升,音场也稍微再打开点
整体来说偏细腻中稍微带甜走向,听女声就比较讨喜,但也不太染音
不过水分也在更好整体量感比较均衡 高3 中3.5 低3.5 主要来说音响性有提升以外
,音乐性也保持得不错比较悦耳
分数可以到75~80那种区间,主要是细腻度跟质感音乐性加了分,
但通透度差不多还是同等级在跑
ugreen高频会比较硬尖亮,aw就是偏甜 稍软 甜美路线
这价位里个人最爱的一条
4.LINDY USB3.0 0.5m 价钱忘了 很便宜就对
这条不是在台湾买的 是朋友在对岸掏回来的
声音饱和度低的一条线,没有aw细腻,稍微比较粗点
中高频质感普普,中频也算是朴实路线,但水分是比ugreen稍微好点
=6=
音场中等,但是形体感算中大,所以还不到非常挤的感觉
高频虽然没aw甜美,但还算是保持着稍微柔,稍微带点泛音涟漪
通透度中等,分数大概72到78那种
5.Dtech USB3.0 0.5m (自行从1M做成0.5M两条)
听起来比较像aw那种75到80区间分数的听感
带着不错的水分 不过形体感比aw大一点,但不是毛边多蓬松那种感觉
质感还算保持还可以,本身没什么染音,但稍微有点韵味,背景跟aw差不多等级的黑
,整体来说是比较有感情一条线
形体感中等,低频还算乖乖地待在下面,有冲击力但不会到过重
整体来说 稍微是偏暗调,有韵味稍微尾韵,音场中等形体感中等
3d感稍微比较低 各部声音算是偏向融合在一起的水彩画
6.DTECH USB3.0 1M 900羊
跟网络线类似,通透度会些许下降,水分质感也会比较干一点
不过连带好像形体感也稍微变小整体空间感比较刚好,但是只有这点比较好
其他基本上是变差
本质上走向是差不多,只是变长吸噪声变多的负影响算明显
连带毛边变多,高低频变浮,通透清澈感变低
=7=
7.Clicktronic USB3.0 0.5M 换成台币约500多
这条是德国Ebay翻到 随着网络头 耳机等等一起偷渡回来
因为听起来还不错 所以日本亚马刚好有2.0版本买一条叫某人听看看(都快一年了
基本上是里面非手工理排名最前面的
维持着好的音响性以外,还有不错的音乐性,质感算好,水分也保持得不错
中频是偏有韵味带美声 乐器排比较井然有序,不过也是算带点尾韵不会收
得那么快,但高频就是比较晶莹剔透路线 拖到是还好
低频量感普通或者较前面都再少一些,比较像是高3.5中3.5低3 亮度中等或稍微-1/3格
形体感中等,音场中等,细节上最好,但是想要声音收的很干净且很有独立感他不行
,算是稍微偏向融合感气氛感但有保持着一定水准的音响跟音乐性的线
8.ミヨシ USB3.0 1M 2000羊 (A to B)
买这条是因为借到了转接头 因为A to A容易变成传家宝 比较多个转接头差异性
如果跟直接aa的1m比的话,其实通透度等级上没有差太多
没因为多转接头耗损超大,可能顶多多一点点(?
这条倒是我觉得把它做成0.5m应该会不错,整体虽然稍微清澈感稍低拖累
但是在这里面的声音整体算有水准
=8=
音场大形体感中等稍小,造成比较满综观全场感,声线偏圆润舒服非很清晰线条
如果很吃(补)解析的人会不太适合,虽然毛边上是还好
但主要是线条感较低偏圆可能觉得比较糊
整体均衡度 高3中3.5低3.5 高频稍暗 中频舒服但稍干,低频量感中等偏蓬松但不泛滥
味道上算朴实比较没味道跟韵味,只有稍微,是条算很中庸之下有偏点舒服蓬松
音场大走独立感 比较属于清水中有点浊的感觉
==基本上这边以下的分数就是80分起跳 但因为有9PIN要焊没事不用自找麻烦==
9.Oyaide官网购买 OFC镀银线 0.4m 成本1000羊
线条偏清瘦不修饰路线,极高极低会长出一些,音场中等形体感中等
主要是走清澈稍微偏空灵穿透感,但是低频量相对较多 高3中3低4路线
低频给4其实不是泛滥 而是最基底的部分长了些出来
空气感属于比较偏白色画布,虽然比较没有拖尾韵,但收的速度也顶多算中等没有偏快,
整体算是稍空灵轻快没音染路线 你要拿他修饰音色会有点辛苦
但你是低成本下要拿来加强音响性他很适合
10.Oyaide官网购买 精密导体102SSC撚り线 19/0.08 0.4m
这个是拿来当耳机线用 但因为有剩下就拿来做
=9=
这时候可能有人会:没遵照数位规范的线根本不能用 一定不行(ry
就背景很黑 很清澈路线 解析保持的很好 声音带有新系列甜味(非浓郁
音场横幅不算宽敞 上下拉的比较开 整体算是通透度好 偏点甜味路线
是种甜中稍为温暖的糖果感
整个层次算分明,能保持一定程度音乐性跟良好的音响性
高频也是带点甜味的晶莹剔透,但不会过度死硬偏白,低频乖乖的低频盘旋
只是真的要撑大音场的人不适合,除此之外我都觉得蛮好的
11.台湾某家店家购买 库存军规镀银线 0.5m 这也超便宜
O家铜镀银走清瘦 这条显得饱满浓郁但富含细节有良好的定位
使得立体感上升不少,是立体感最好的一条,染音少但是稍稍带点韵味方式呈现
声线上算是扎实但是不会过硬,高频细节多且清亮剔透,中频厚度中等富含自然发散
而非麦克风录音收得很干净感觉
滑顺感跟水分中等,比较属于自然发声走向,不会很多修饰然后能力值偏上,
形体感跟厚度中等,低频也是稍有蓬松感但是高低频该沉会沉,该上去还是
会上去的一条线
属于宽敞近场聆听但形体感中偏大 所以可能得从别的地方去调整缩小点 
不然会容易觉得挤 但除了这个以外大概就没话说了
=10=
(3)主机板上面 PCIE VS M2接口 这也能比(?
https://i.imgur.com/e2VsAbV.jpg
pci呈现是稍暖偏毛边多,音场较小比较退远观,相对有感情路线
M2孔1.变清秀细致水分漂亮 2.空间感明确 3.进场聆听感明显
1跟2很好以外3我希望可改善QQ
(4)矿卡 VS PCIE ISOLATOR
因为有人提出还有这种东西可以用 也有人去买张二手 然后我放了快半年才拿出来
https://i.imgur.com/w2lb7zB.jpg
https://i.imgur.com/ucWuYlj.jpg
这其实算工程用的东西 所以说明书也有说明各功能
但我们真的会用到的地方是外接电源部分 所以知道jump在哪边就好
所以他少了需要线材部分 又可以外接电源 不过相对矿卡就是贵
以上这些比较都是在网卡部分上这张+外接电源 USB卡部分换线换版做比较
我比较了 ISOLATOR+网卡 VS +USB卡 (上外部电供状态)
基本上主要的变化一致
1.中性细致通透 细致度提升不少 其实变得很细很细就是(但不柔 直来直往走向
2.音场整个缩小的状态 小而美是他最好的形容词 但在那里面的声音井然有序
=11=
3.声音质感以及层次解析感有感提升 音色上就中性较无味的走向(这也很明显
声音大概变化很稳,整体拿掉后粗了不少,较虚
少了漂亮细致 水分也乾乾的,然后背景的毛躁也回来了
如果外接供电拿掉变成主机板给的话,味道就很靠近主机板直上类似的感觉
但音场其实一样上电供后差不多大,只是跟主机板直上比起来毛躁感还是
有减少,声音细致,味道还不到完全吃掉
声音等级 上供电为100%状态 直上0%的话,主机板给电大概就是50%左右
只是对我来说这张卡有缺点
1.无论是主机板+矿卡+iso 或者主机板+iso+矿卡 以及pci或者m2接口都找不到
2.你的机壳绝对盖不上才对(? 他就等于两张卡叠起来后插在你的主机板上
3.他所需要的12V还算好处理 3.3V的工业用电供之类很少
但这些你都不在乎只想把细致度最大化的人这张卡非常适合
(4)其他比较
1.M2 SSD其变化
https://i.imgur.com/O5jJFgh.jpg
=12=
今年过年想说便宜的M2 SSD已经在价格合理范围了
依照MAX大的文找了RAMOS也可以用的SSD就买下去了
虽然说MAX大说听感他觉得相差不大
我预期也是只是让加载RAMOS变快就好(RAMOS这种难听的东西?)
不过实际上用了就懒了装回一般的SSD比较了 因为变化明显
(1)背景更为沉稳毛躁感降低
(2)整体声音阶调变得更丰富
所以SSD SATA线 电源线什么的就不用考虑了﹨(╯▽╰)∕
但.....他能不能上矿卡?
实验1.买张PCI转接版(把上面影响音质的东西都处理掉了)
声音变化跟之前实验一样 接口差异导致声音走向差异(你不是上RAMOS了?
PCI的稍微毛躁感干扰乐器质感的感觉
实验2.来上矿卡
卡有找到 加载OS速度也没什么掉︿( ̄︶ ̄)︿
音场长回来,稍微偏回中性后,空间明确不少,感觉声音就有这张卡跟USB线的混合感
=13=
但是给外部接电明显比直上好 整个空间前后分明,就没什么雾雾感觉
整体是好的方向走
2.总结?
基本上我对矿卡的定义是 (你要买好的主机板我也不反对喔 声音是一点一点累积的
(1)利大于弊
可以针对单卡把电源最佳化
但是线材就是衰减 所以你只能控制不要掉太多
有些卡不一定能抓到 或者是 讯号不稳定就会抓不到 请自行测试
(2)客制化
因为电源 讯号可以分开处理
所以个别用你想要的线材或玩具(只要主机板有抓到就好
如果想要自己DIY线材 自己要找好 A to A的两边定义
以及务必绞起来 这对抗噪声很有效 如果想要偷懒少焊1PIN的话
其实上排的中间地线跟隔离网是导通的 故现在其实有网络线版本的矿卡了
(很短的贵松松AQ家会掉讯号 别牌2M的超稳 帮AQ QQ)
觉得A to A会变成传家宝的可以买网络线对接版本比较省事
=END 怪力乱神 听音乐好难=
作者: luwatercolor (水色)   2018-08-04 20:29:00
直上X99、X299顶级板就可以忽略外接了
作者: purplesky911   2018-08-04 22:04:00
这篇蛮大的篇的@@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