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iFi nano iGalvanic3.0 in 变种U3TT

楼主: esatangw (Esatan)   2017-11-20 15:26:24
前言
———————————————————————————————————————
隔了好长一段时间
终于有点心力想写新玩具的心得
然后这标题想了10分钟才决定这样写
这篇心得也算是重新检视U3TT的玩法
之前收过不少站内信询问
希望这篇能解答一些U3TT的疑问
在介绍iFi nano iGalvanic3.0之前
要先提一下作为我系统主轴的U3TT
U3TT (USB 3.0 Transaction Translator)
最常见的U3TT产品就是长芯盛Adaptor
这东西版上爬得到文就不介绍由来起源了
若是有发漏或是完整看过友站那一长串U3TT的讨论
应该会知道现在定案是这样:
PC->长芯盛->Benevo 3.0 HUB->长芯盛->DT2->DAC
这样一串处理数位讯号的方式
其实价格比起版上大神的器材来说真的不算高(可能还比不上一条电源线的钱)
但在”大部分”的系统上都有很有效的提升
CP值我是觉得真的很高
然而缺点就是要串得像蜈蚣一样
而且长芯盛常常发生一些匪夷所思的电脑问题
所以还需要具备很强的除错能力
出于好奇心和探究的精神
对于U3TT的方式有没有能够在进步空间这点
经过了一年来的尝试
目前我的系统是这个状况:
ASUS ThunderboltEX 3 扩充卡->长芯盛->iFi micro iUSB3.0->长芯盛->iFi micro iUSB3.0->Chord 2Qute
接了4条WW Starlight 7 USB 3.0和一条WW Platinum Starlight 7
全段都做电讯分离
然后在部分的线上还有再加上几个iFi iDefender3.0和iFi iSilencer3.0
没有使用DT2的原因是因为对于DDC的效果一直都保持疑惑的态度
也没机会试听到U3TT配DT2所以迟迟没有入手
但是前阵子看到有人制作配合DT2使用的时钟
就决定下订DT2和时钟
下次再来写关于这两个东西的心得
对于这样的接法
许多人应该都是黑人问号
很怀疑到底有用还是没用
我原先是一直是绝对有用论
但自从受邀某些一些烧友去家访后才了解到
的确有某些系统搭配对于U3TT没有很显著的变化
而如果是用Windows系统的CAT
其实都有不错的提升
个人觉得还是值得玩玩看
从最基本的玩起来
相比各种线材器材
其实不会花很多钱
购入iFi nano iGalvanic3.0之前
———————————————————————————————————————
在购入iFi nano iGalvanic3.0之前
我将整段U3TT拔起来
一个一个重新接
去比较在我的系统上到底提升了哪些东西
以下会略过线材和iFi产品的音色特性和电源处理问题
在只接一个HUB的情况
这个方式应该很多版友都有用过
不管是2.0还是3.0
各方面音响性(分离度、解析、...etc)都有提升
这也是版上一直以来都建议买个HUB给USB DAC的原因
然后在HUB前加了一个长芯盛的情况
如果能做到让电脑输出的只有3.0讯号
比较起只用一个HUB的情况
音响性还能在增加一~两个等级
同时细节资讯量会大幅增加
接着是在HUB后再加一个长芯盛的情况
这一步应该会令更多人有疑惑为什么要这么接
其实当初是因为
长芯盛->3.0 HUB->DAC
这样的接法是在U3TT建构初期
对于各种设备有着相容性上的问题
而如果再多接一个长芯盛的话
能够很有效解决大部分情况
同时接了第二个长芯盛
对于细节资讯量还能再有大幅度地提升
最后是在把第二个HUB接在第二个长芯盛和DAC中间
会有这一步是由于在友站看到对岸烧友提出来的问题
“HUB的芯片应该比长芯盛好为什么不在DAC前在接一个”
所以才会又在多购入一个来接
多接这一个对于我的系统来说
最大的提升点在于声音控制力以及声底的部分
声音从很急促且生硬的情况
变得游刃有余、不疾不徐
动态也有如动如脱兔 静如处子一般
这一步是我最为惊喜且讶异的提升
让我满足了将近十个月没有器材变动
iFi nano iGalvanic3.0介绍
———————————————————————————————————————
终于要讲到重头戏
会讲这么长是有原因的
看到这还请继续耐心看下去 (?
在讲之前要先提一下
Intona USB Isolator和JCAT USB Isolator
(具体效果请好奇的版友爬版上的文
Intona在国外比在华文圈有名
一直以来我对Intona是非常的有兴趣
然而卡在Intona只支援USB 2.0
这会和U3TT方案有点冲突所以只能放弃
而一直到今年年初突然有消息
iFi即将推出类似Intona的产品而且支援USB 3.0
等了许久的时间才终于上市
https://i.imgur.com/a2kL2sl.png
照官方说法具体工作原理是这样
看起来和intona有点类似但又多了一些东西
https://i.imgur.com/0iaysaz.jpg
这是拆机图
体积大概是intona的一半而已
这边值得一提的是
iGalvanic3.0的电源(0.5uV)是内部处理
是输给iUSB3.0(0.1uV)的外接电源
然后有对岸烧友实测过iFi的变压器
http://blog.sina.com.cn/s/blog_1323b8cac0102wv7l.html
iGalvanic3.0有一个三段式的开关
https://i.imgur.com/0k8olxp.png
这是官方说明
具体效果因人而异
这部分放在最后
iFi nano iGalvanic3.0上系统
———————————————————————————————————————
拿到iGalvanic3.0后
对于要怎么上系统这点早就思考过的我
二话不说立刻插在扩充卡->第一个长芯盛的中间
……
结果就爆了 (X
原因是不能串6个以上的集线器
Windows会狂跳错误讯息说集线器太多
那时候看到简直傻了一下
也是出于这一点
才会要先说明U3TT
不然下面写出来的东西没有前文大概会看不懂
所以就开始尝试iGalvanic3.0如果取代现有U3TT部件
能不能有所进步
1.取代第二个iUSB 3.0的情况
控制力大幅下滑
不过背景细节有提升一点
但是音色变得略为生硬且薄
2.取代第一个iUSB 3.0的情况
音响性减少很多
好像突然从720P变成480P
因为一出声就令我非常不习惯
所以没听很久就回复原本接法
3.取代第一个长芯盛的情况
这里比较特别的是
因为U3TT就是要走3.0讯号才能发挥实力
然而iGalvanic3.0做不到这样
所以取代掉后由于我把2.0关掉
整个完全抓不到装置
因此第一个长芯盛是不能动的
4.将iGalvanic3.0放在第一个长芯盛和第一个iUSB 3.0中间且不要第二个长芯盛的情况
这个接法音量突然变小了一点
控制力也弱了一点
不过背景细节部分比之前明显
有点像是在布幕后的伴奏
将布幕升起变得比较清晰可闻那样
5.取代第二个长芯盛的情况
这个接法就是最终版本
换上iGalvanic3.0后能够保持原来走向不变
背景细节资讯量又大幅增加
相比第四种情况有点不同的是
像是在从都市的山上观星变成到郊区的山上观星
感觉很”丰富”
而且相比较之下
原先的接法比较之下人声突出很多
但是换上iGalvanic3.0后增加了背景
整体感觉比原先均衡很多
不过或许是第二个长芯盛RUN了一年多之久
刚换上去觉得低频力道减弱了一点
但是听了10分钟后就想不起来那一点了
iFi nano iGalvanic3.0三个开关
———————————————————————————————————————
iGalvanic3.0的三个开关从上到下作用是:
DC-RF(DC to RF soft ground-link)、ISO(Full Isolation)、RF(RF soft ground-link)
这里RF的意思是射频(Radio frequency)
说实在我完全没学过无线电相关知识
查了这东西实在是有看没有懂
而且我系统中DAC因为有接地的接线柱有接地但也只接了这一个
所以实际上这三个开关在完善接地的系统上会不会有不一样的作用
对此是很好奇
而这三个开关在我系统上的表现很简单
ISO是默认的设定
DC-RF的功能下盘少了一些东西
胸腔有点压迫的感觉
但是声音线条变俐落
因此定位感感觉变好
人声嘴唇和嗓子仿佛清晰可闻
RF上盘少了一块
好像缺了头盖骨一样
有点失落感
但低频稍微的变得更沈稳
耐听度比DC-RF好一些
再切回ISO
把上面两种优点综合起来打个87折
但没有上下盘缺失以及压迫感和失落感
听起来是最舒服
也是与原先接两个长芯盛走向相似的声音
还是要再说一下
这三个功能在接地完善的系统
可能会有不一样的情况出现
听感可能会与这篇文不同
小结
———————————————————————————————————————
iFi nano iGalvanic3.0最原先是想在让整个U3TT扩充的更长
但是没想到Windows对于集线器有数量的限制
因此iGalvanic3.0的定位转变成取代U3TT部件
而这一连串测试下来后
在我系统上的结论就是将第二个长芯盛给取代掉
iGalvanic3.0这产品
相比iUSB3.0来说提升幅度没有那么的大
不过它的效果令我还是很满意
补足了以往我没注意出来的部分
我的U3TT系统从换了ww线材和iFi产品时
就已和原先的高CP值论点是南辕北辙
但所幸两年下来
还是能不断的体会到更换器材的进步
另外最近看到iFi推了新的3.0线材
Gemini3.0和Mercury3.0
Acoustic Revive也推了新的3.0线材
USB-TRES 使用PC-TripleC导体
可惜两家的定价不约而同都很贵
等Digital Times 2和时钟到货后
再来写U3TT配DDC的变化
看友站那一串好像这样还会有更多进步
另外如果有想到的话可能会再写
iFi micro iTube2、Pioneer APS-DR002、Acoustic Revive RAS-14的心得
感谢今天的收看<(_ _)>
作者: no1smalleyes (久未放晴的天气 )   2017-11-20 21:42:00
感谢心得啊!很想要只入手这台XD 安定
作者: luwatercolor (水色)   2017-11-20 18:37:00
推,心得很详尽,原来要串这么复杂@@本身U3TT大概要万元上下,配3台IFI的产品就快5万了,的确CP值降蛮多的qq
作者: polarbearjor (Viva la Vida)   2017-11-20 16:36:00
ifi台湾有代理了用法可参考 https://youtu.be/St3emKO33JE代理有推抗噪声套餐iGalvanic+iPower+iDefender有优惠,后两者几乎半价
作者: purplesky911   2017-11-20 17:48:00
好详细 推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