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ny 升级线心得
首先,我必须感谢台湾索尼能够提供这么一个机会让我试听这一系列的产品,也让我能够
接触到近期Sony的个人音讯产品。虽然我个人与Sony的产品并没有太多的交集,但能够看
到一个元老级的厂商仍然致力于推出新产品以造福消费者,着实令人欣慰。
这次试听的是MUC-M12SB1与MUC-M12NB1这两条4.4平衡升级线,试听过程搭配的耳机有两
款:Sony XBA-N3AP与AKG N40装置高音管。讯源皆为Sony NW-WM1A(也就是大家俗称的黑
砖)开启Direct直接来源。
在谈听感之前先来看看这两条升级线的特色。MUC-M12SB1这条线是Sony与Kimber Kable合
作,使用Kimber Kable的绞线技术所制造的8绞升级线。线身使用无氧铜(OFC)导体线材并
搭配无磁MMCX插座,以期能够达到最佳的声音体验。MUC-M12NB1则是Sony自家制作,以镀
银无氧铜线材搭配星状绞接技术所制成的升级线。两条线因制程与材料不同各有优势,下
述听感文也会提到这些差异的影响。
废话了那么多相信大家都想翻桌了,所以还是赶快来写写听感吧XD
一、 MUC-M12SB1
http://imgur.com/9tUTz2s
这条线我必须说非常出乎我的意料,因为我原本以为铜线的声底会比较厚,也比较会有低
频过量的问题。但在试听过程中这条线跟低频见长的N3AP基本上是相安无事,就算拿打击
乐来测试也没有低频轰脑的问题。这条线的特色就是"通透”,在扎实的底盘上把所有的
音符演绎出来,不缺漏也不过分强调。拜黑砖4.4端极高的声音密度所赐,许多在N3AP原
厂线上听不到的细小细节都能在这条线换上之后听到。在换线之前,个人认为N3AP的低频
量感稍多,高频较暗的感觉,换上升级线之后低频变得扎实有弹性以外,也不会抢走中高
频的风采了。人声走的是力量路线,不管是男声或女声的能量感都非常充足,不会有唱起
来气喘吁吁的感觉。高频处理细致但不会突出到形成V型调音曲线,弦乐器的声音会稍微
突出一点但不影响整体的聆听体验,形成的音象十分平衡。
换上N40之后,原本的AKG特色瞬间削减大半,温暖的声底与丰腴的高频让人不禁开始怀疑
自己是否是在听AKG的耳机。但此种改变并非坏事,因为在原厂线与高音管的组合搭配下
,N40的缺点十分明显:声音尖刺且不耐久听,高频过量使低频收束的较为刻意。换上升
级线之后,高频的毛刺感被修成较为圆润的声音,低频也恢复正常,不再被高频压着打。
整体上回归平衡,可说这条线的功劳非同小可。
总体来说这条线是个比较偏下盘但可以说颇为均衡的线,喜欢比较浑厚的声音的人们会比
较适合这条线
二、MUC-M12NB1
http://imgur.com/w02piQk
这条线的最大优势就是高频形体感很清楚,乐器的特色也颇为凸显。大多数的铜镀银导线
的优势就是可以保留铜线的温暖声底并加上银导体特有的清亮高频(当然某些厂商特别为
调音所调整的不在此限)。这条线也继承了这样的特性,低频收束且中高频较为突出。但
也不是说这条线的低频不好什么的,而是相较低频他比较善于表达中高频而已XD。
在N3AP上,低频如前所述较为收束,质精量普通,中频乐器的部分将形体感刻划得不错,
该有的东西都有,也不会把某些电子乐的特定频段扭曲。人声的部分走纤细路线,声音细
致耐久听。高频是这条线的亮点,小提琴的表现出乎意料的好,其他高频容易爆冲的乐器
也被收束的颇为不错。所谓的收束不是压抑,而是把声音的毛边修饰之后将其完整的表现
出来。
在N40上,这条线依然把原厂线造成的高频毛刺现象处理的很好,不温不火中留存清亮的
特性。比较特别的一点是这条线在N40上让人感受到的低频截止点较M12SB1高,但形体感
并不会比N3AP差。当然低频的量不若N3AP充沛,但对音场和音像完整度有要求的人们,这
条线所塑造出的形体感完整度可以说极高了。
整体而言这条线会比较适合演奏乐,当然如果喜欢清亮感的人们也可以考虑。
试听过这两条线后,我觉得它们各有优点,所以常听的音乐类型会是决定该入手哪条线的
重要考量。总地来说喜欢听节奏感明显的音乐(如美国流行或EDM类音乐)或是打击乐的烧
友们可以选择MUC-M12SB1,喜欢听女声或弦乐器的可以选择MUC-M12NB1。当然,亲自到耳
机店试听会是最好的选择,毕竟听感这种东西是没有一个绝对的标准的。
本次的分享就到此告一段落,感谢诸位的观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