楔子:
今天下班后有点时间前去爱乐试听Utopia,调音相当地特别。
由于器材组合都没听过,所以使用预备的T90j稍微认识了一下器材的声底。
个人认为同时喜欢009与老铁三角的人,或许会喜欢这一款耳机。
试听专辑:
Mahler, Gustav,. Symphony No. 1 in D major "Titan"
New York Philharmonic, Leonard Bernstein (dir)
(Sony 88697943332-01)
Julia Fischer / POEME
Orchestre Philharmonique de Monte-Carlo
(DECCA 478 2684)
Adele / 21
(Columbia B004EBT5CU)
Hans Zimmer and James Newton Howard / The Dark Knight
(B001BZF9UY)
器材:
Burmester 061
(MIT power cable)
│ Siltech Royal Signature Princess XLR
↓
Burmester 077
(psu + Siltech Ruby mountain II)
│
↓
Focal Utopia
听感:
其实前面几位前辈已经描述了很多,我新手在这里就补充一些地方就好。
Focal Utopia的特色和Spirit一样。
透过特殊的调音法,使得音乐的音场像在颅内搭建一样。
此般听感与一般的耳机差异巨大。
并不像大家所持的耳机强调音场向外扩散、自然。
而是在脑内搭建一个舞台,消融掉音场边际与厅堂感。
听到这里时想着,当为了美学表现牺牲掉音场边际与厅堂感、定位。
这样的声音怎么会好听呢?
更要追问:要如何才能“好听”?
个人初步想法是既然可以假想成“一个舞台在颅内搭建”而非“重现舞台”。
那么先决条件就是“营造出来的画面必须比他厂更有戏剧张力”。
于是着重声音的连贯性,使之声音滑顺。
甚至听起来声音是略带黏稠的。
拿Stax009打比方,可能是约略融化的奶油,
上面的表层凹凸与消融处看得清清楚楚。
Utopia则是融化到快失去形体。
说得更仔细一点,Utopia不是一个没有细节的耳机,
而是以气韵换取绝对柔美的耳机。所有都以质感为首要目地去调音。
你可以听到弹跳感好的低频与温暖饱满的绵密中频,与极端滑顺柔美的高频延伸。
例如:
人声唇齿、弦乐箱体共振如“木头撕裂般的震动”、马毛的粗糙质理。
管乐与铜钹的“金属光泽”与“亮度”。
以上这些是听不怎么到的。
换来的是画面上可以容纳、伸展汎音的画布变多了。
带着令人赞赏的层次感──有如Rudistor般,能从深远处传来的渊鸣。
两者搭配一起,以此去诠释在空间受限下音场的另一种方案。
表示著不一定万事要如照相般写实,也可以是水墨画般写意联想。
这里的层次感并非指的是‘纵深感’良好的层次感。
而是将声音的前后、纵与深重新排序,
利用“力道强弱刻划在音乐上,让那力道逐渐幻化为汎音后各自消散于画面上”。
那样的声音并非絮乱的声音,反而从中带来了另外一种新的‘层次感’。
到这里你们可以想像声音并非结像感清晰、定位感十足地将每一个乐器分明排好。
而是将声音“再形塑”后,
让哪一些声音于颅内发声、哪一些乐器在前方、左右侧、或由后颈顺着耳背窜上。
特殊的声音绵密层次感、听觉受器四面八方而来的渲染声线。
这也是上方所说“剧场感”的声音。
音乐的表现方式不再是“试图重现”或“再拨放”。
是完完全全的另外一种耳机欣赏音乐的角度/再诠释。
我认为这是Focal更往前进一步将自身美学扩延,
扩延至到将声音‘再编译’(或称再诠释)。
于最后,若这是调音师所想表达的意念的话。个人认为这是一个成功的作品,
若以一般耳机相同的评判标准去看视它的价值。
我会觉得相当可惜。
反观以一个商品来看,则可能遭受挫折。
毕竟失去气韵(Nuance)的耳机,实在事是很难去迎合大众的口味...。
至于Utopia下方的Elear,听说就是Utopia尚未长大的样子。
考量到价格声音也是值得期待的,应该调音也会比较偏向大众靠拢一点吗?
由于Elear的试听机是故障的状态,只能引颈盼望台湾以后会出现驻店试听机了。
礼拜一这两只会离开台湾飞往法国原厂,请有兴趣的版友这个假日去听听看吧。
噢对了,最令我激赏的是。
Utopia拥有我前所未见舒适的穿戴感以及柔软的耳罩海绵。
一般的海绵都直硬Q弹,再软些顶多像记忆海绵的软度。
Utopia的海绵根本就和蛋糕一样软。
非常惊人。
就是这样。911线材大明神赶快买。
(虽然它大编制和New age一定是死敲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