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Dopin (125.227.52.214)》之铭言:
: : → takase: 通透,透明,中性 这些看怎么理解吧....:p 04/15 01:51
: 目前以我来讲 前两者可以当做感官用词 后者我会过仪测
仪测的目的是重复性,我测你测,用 HP 用 AP, 测起来都要一样。
频率响应、Harmonic Distortion, InterModulation Distortion...etc
盲测的目的是移除人的偏见,又要有足够的数量取得统计上的显著。
但是统计的结果就是没有个体差异,你可以非常爱某只大家不爱的耳机,
可能就是这么刚好,你的个体差异适合它。
但是制造商、学术研究,想找的是大多数人共通的东西。
Psychoacoustics 的研究已经很久了,听力下限、spectral masking
time masking, 甚至连单一反射状况下的空间感都被研究过了。
这些研究成果的直接结果就是 MP3/AAC, 去做到有损但是听不太出来的压缩。
很多早期的 MP3 失真明显,是因为早期的实作有点问题,或是参数下得不好。
仪测数据能不能转换成主观数据?Perceptial model 已经进步很多了啊。
这些 model 不像压缩/解压缩需要考虑运算时间,当然比起 MP3/AAC 准得多。
有兴趣的可以看看下面的投影片以及影片。
http://www.almainternational.org/yahoo_site_admin/assets/docs/voishvillo_-_nonlinearity_and_acoustics.106173319.pdf
JBL 的投影片,讨论仪测失真数据和听感的关系。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2V6YN-mshmY
Audio Precision 在 Rocky Mountain Audio Festival 2015 的 demo
可惜录音品质没有很好,但是可以加减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