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中性 有点话想说...
扬声器当然可以,也难以避免的带有自己的个性。
(其实我觉得magico跟goldmund好像有点机会..)
但这是理所当然,甚至厂商该主动保留下来的东西吗?
市面或版上的心得/评鉴文经常出现以下的论调:
"OOO耳机保有了自xx系列以来的音色,并进一步提高音质"
"??牌耳机超适合听小提琴/吉他/爵士"
他们或许花了大把银子,就为了那些曾带给自己感动的声音特性
,这是无可厚非的,毕竟聆乐的快感很主观...
但是把主观投射成为客观的,所有人应该努力的方向,就大错特错了。
一套系统如果:
做出多余的残响,那么展现不同速度感的乐曲的能力会变差;
加入额外的谐波,那么不同乐器的音色差异会变小;
调整频段的曲线,那么乐器或声部间的比例感就会被破坏....
到底是在听音乐还是听器材阿?
中性就是中性,不是akg或beyerdynamic,也不会是sennheiser或grado。
拿我自己有的三只耳机,k701/tad400/hd800的器乐来说:
k701
调音的非常偏。
任何乐器听起来就像是701牌的乐器
速度快的音乐会表现的扭扭捏捏
单体性能普普通通,乐器的细节到一定程度的前端之后就上不太去了(大概10w吧)
tad400
受限于线(咳)跟单体性能,声音的品质不甚好,但乐器音色分辨度极高
声音偏薄,表现一些浓郁的乐曲会遇到瓶颈
hd800
音色还行,但原厂线离真实有点距离...
在扩散跟残响方面做了很多手脚,虽不至于矫枉过正,但容易有不自然的听感
需要跟扩大机妥善搭配
最后我让701放在柜子里生灰尘,
因为相对中性的系统才有机会拓宽聆乐的视野。
有兴趣的人可以延伸阅读这篇:
你正在往音响地狱的路上吗?
http://www.bettersound.com.tw/2010/10/blog-post_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