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年因为比较忙碌 加上对办公室的耳机系统也没什么特别不满
(PC->QB9(Siltech spx-20)-{VDH MC-Gold}->Ha2002(Cardas GR)->L3k)
所以有好一阵子都没有入手新器材的打算
直到2年前在学弟blog上看到他买了个日本音响杂志的附录器材
我就跟着跌下了这个小小的坑
日本目前主要有两家杂志会三不五时地提供DAC、AMP甚至线材、喇叭等附录
一家是老牌杂志Stereo 他们从好几年前就开始附录音响器材 提升杂志买气
另一家是这两年急起猛追的digifi 某种程度我觉得他们卖附录周边才是本业了
======================================================================
[Stereo]
Stereo过去是每年1月号提供DAC或AMP 8月号则提供迷你喇叭套件
因为是杂志附录 所以所谓的DAC或AMP其实是个没衣服穿的裸基板
Stereo第一次推出的AMP是3年前跟日本名厂Luxman合作的扩大机 Lxa-ot1
( http://www.amazon.co.jp/dp/B005VOXG7O )
这个被戏称为是Luxman唯一10万日圆以下的产品 当期杂志售价是¥2,800
以当时0.32以上的汇率 台币也只要千元以内 加上是Luxman设计的线路
所以掀起了改造风潮 懂电路的改线路、元件 不懂的换op、DIY外壳
从¥100的大创压克力盒 到贵气直逼厂机的木制上漆外壳都有人做
(Google "Lxa-ot1"就能找到很多当年DIY的图片)
隔年Stereo又跟Luxman再次合作 这次推出的是附了耳机座的DAC Lxu-ot2
( http://www.amazon.co.jp/dp/B00A3NZU8G )
基板大小跟前一年的扩大机一样 所以可以叠起来合体成一台DAC+AMP
我是后来掉坑后才回头购入这期杂志 当初售价同样是¥2,800
Lxu-ot2使用的是许多低阶DAC常用的pcm 2704芯片 并有两个op可供更换
所以我参考网络上的搭配建议 顺道从秋月订了些¥300~¥400区间的op
包含MUSES8820、MUSES8920、LME49860、OPA2604、OPA2277等
不得不说 op在这台机板上的声音变化是非常明显而直接的
因应op搭配的不同 声音可以从冷调快速薄声一口气转为暖糊缓慢厚声
每晚听一组搭配入眠 经过一周决定了MUSES8920、LME49860的搭配
解析跟音质明显较其他组合好 音色也最合乎我自己的喜好
人声较温暖有韵的同时 乐器却不会缓慢过糊 解析也相对有不错水准
去年Stereo则是推出Lxa-ot1的改版:Lxa-ot3
( http://www.amazon.co.jp/dp/B00G2TTMO8 )
电路设计跟之前一致 主要是改变为弧形走线跟换成音响用电容等
(弧形走线就是印刷线路不是直线 而是弧线 官方说这样电子传递会比较顺...)
大概是日币走跌、产地工资高涨等原因 价格涨到了¥3,800 约正好台币千元
虽然我没有Lxa-ot1可供比较 但基本上我蛮喜欢它的声音表现(以价论声...)
特别是op换上MUSES01提升不少 但我不建议换一个比基板贵的op就是了
而且MUSES01在台湾假货远比真货多得多 有些光看上面女王头就不太一样
我只是手边刚好有一颗二手才用...这台声音基本上就luxman的温醇美声走向
因为一直没外壳也怪怪的 所以去年底趁稍微空闲时
买了2个铝壳跟旋钮 并订制了压克力前后板 终于将2片基板装了进去
还能用两片压克力夹纸的方式 自己随时更换面板 ( http://goo.gl/mN9RPZ )
一个壳弄好 台币大约是1000左右...因为铝壳买太好就去了600
今年年初的Stereo附录原本多数人预料是Lxu-ot2改版的新DAC...
结果不知道出于什么原因 结果推出的是USB noise filter Es-ot4
( http://www.amazon.co.jp/dp/B00P8LLQY0 )
用法就相当于是只能1 in 1 out的usb hub 可以外接电源给usb线使用
但也可以不外接电源 只经过Es-ot4上的噪声过滤模组降低可能的传输噪声
老实说 这个可玩性比DAC、AMP少了许多 而且¥3,000的售价也颇微妙
有用吗?
呃...如果你的usb DAC本身没有外接电源的话 我想改变应该很正面且明显
就像我接所有的附录DAC一样 基本上都是一耳朵听得出来的
(前端硬件是阿楞供电的RPi (raspberry pi) 如果是接PC端应该改变更明显)
不过我自己接QB9就无感 事实上之前接usb hub也基本上无感
这边无感是指在不AB test下 我单独听不出来、无法"确定"有何明显好坏变化
不过如果觉得自己耳朵够挑 或是怀疑器材还能更上一层楼 尝试一下也不贵
Stereo这几年都在8月号附喇叭单体 (http://www.amazon.co.jp/dp/B00K2NNE4O )
同月会另出一本MOOK提供音箱套件 ( http://www.amazon.co.jp/dp/4276962390 )
合起来就是一对喇叭 不过跟耳机版关系较远 所以简单说一下结论就好:
1. 组装简单 DIY也很有趣 可以自己加木皮或吸音棉 (http://goo.gl/OTVkmR )
2. 附录的单体主要是fostex或scanspeak等大厂 以价位来说cp很高
但是音箱套件赚~很~大 而且大小受限于MOOK尺寸
3. 往年都是单一全音域喇叭 去年首次出的分音喇叭可能更接近一般人的喜好
有兴趣的话 买去年那组比较不会失望
Stereo之前也出过以讯号线、电源线等套件当附录的MOOK
(讯号线 http://www.amazon.co.jp/dp/4276962323 )
(电源线 http://www.amazon.co.jp/dp/4276962196 )
因为我在家音乐主要是睡前才听 床头清一色都是迷你器材
没有器材用得到这类电源线 所以只有买讯号线回来玩 售价约¥4,000
讯号线用的是oyaide的无屏蔽PCOCC-A单芯铜线身 从各方面来说都算蛮特别的
PCOCC-A因为制程的环保问题 目前已经停产成了绝响
无屏蔽指的是没有一般线材会有的铝箔片等金属隔离层 官方说法是声音较鲜活
单芯铜也是一般较少见的结构 多数线材多少会混搭不同线径来调整音色
这条切开就真的是只有正负两条0.7mm的单芯铜 中间隔着一片塑胶相互旋绕
外面包覆一层宣纸后就是最外层的塑胶被覆了 随便一把美工刀就能处理
RCA头是用压接的方式连接线身 不需要任何焊接动作 只要一把螺丝起子就行
声音是符合单芯铜特性的直接、干净、透明 没有单芯铜常见的呆滞问题
声音基本上还不错 虽然没什么明显味道但也不过不失
不过长期使用下 橡胶线身还蛮容易因为摩擦产生小刮痕 后来套了隔离网
因为是小系统 所以原本每条长1m我只用了20cm 剩下80cm拿去当喇叭线了...
======================================================================
[Digifi]
相较于老牌的Stereo月刊 Digifi是这几年才出的不定期杂志
他们的主要合作厂商是Olasonic 一家专精于迷你音响设备的公司
另一方面 我觉得这家出版社比较知道现在的年轻读者喜好
例如他们的书里有更多关于附录的介绍与测试
毕竟多数人是买附录送杂志心态 内容也是偏向数位流的相关介绍
不像Stereo总是充满百万器材的宣传页与及不痛不痒的器材评比
又例如他们必定会另外贩售外壳 甚至还分不同价格层级贩卖
在满足读者需求的同时 顺便再名正言顺地狠刮一票
我第一本买的音响杂志附录 就是2年前出的Digifi No.10 售价是¥3,300
(http://www.amazon.co.jp/dp/4880733059 )
它的附录是一台具耳机座的迷你DAC基板 跟Lxu-ot2不同的主要点在于
(1)直接使用usb供电 不需另接变压器
(2)无法更换op调音
声音与luxman设计的Lxu-ot2相比 比较偏向解析、中性明亮的现代声
在前端为RPi的前提下 我个人的声音喜好大致是:
Lxu-ot2(原op) < Digifi No.10 DAC < Lxu-ot2(换op) < Hifiberry DAC+ (咦?)
不过Digifi No.10 DAC比起其他附录DAC来得更加方便 usb接上就能马上用
从音色来说 其实我较喜欢Lxu-ot2换完op的声音
不过RPi搭Hifiberry DAC+的声音素质还是明显高了一大截...
随后 Digifi No.13推出了DAC+AMP基板 这次一样usb供电就能推3吋喇叭
(http://www.amazon.co.jp/dp/4880733245 )
其实这是Digifi No.7附录的改版 跟原本就大受好评的前一版主要差别在:
(1)负责稳定供电的大电容从6,800μF增加到了10,000μF
基本上就是靠这颗电容蓄电 才能仅靠usb电源推动小喇叭
(2)部分IC跟电容升级 另外也加了音量调整"按钮"
这台大概是推桌上型喇叭最简便的器材之一了 插上usb就能直接上了
声音虽然是不如luxman设计的Lxa-ot3 但其实意外的干净有力带点韵味
比较明显的缺点是....要暖机一段时间等电容充足电才会发挥实力
开头的前20分钟声音还蛮虚的 小提琴好像喝醉了的人在拉...
去年开始Digifi展开了连三期的组合套件:DDC->DAC->AMP
(DDC http://www.amazon.co.jp/dp/4880733385 )
(DAC http://www.amazon.co.jp/dp/488073344X )
(AMP http://www.amazon.co.jp/dp/4880733512 )
主打相当微妙的96kHz/24bits high resolution播放
不禁让我感觉他们是不是玩附录玩到走火入魔了...
更可怕的是他们另外贩卖的各种合体壳 (http://goo.gl/60IYkV )
那个要价¥46,800的巨大四神合体到底是要卖谁啊....
Digifi No.15的DDC我用不到 没买
Digifi No.16的DAC只吃同轴输入(但却可usb供电...)或桥接上面DDC 没买
不过Digifi No.17的AMP我还是买了 看在它能吃usb电也能外接变压器这点
接上RPi a+ -> HifiBerry DAC+后 一个阿楞就能独立供电喇叭系统蛮有趣的
实际测试6000mAh的阿楞大约可以撑20小时 (接RPi b+会再比a+短几小时)
声音我觉得不错了 之前想像不到usb供电能推出这样饱满的声音
但是对我来说 Lxa-ot3(换op)在韵味跟力量上还是更讨人喜欢
所以我目前床头的睡前系统(?)基本上还是:
阿楞 -> Rpi a+ -> HifiBerry DAC+ -> Lxa-ot3 -> 喇叭
Digifi的出版社过去还出过一本包含4条USB的MOOK 售价约¥5,000
(http://www.amazon.co.jp/dp/4880733067/ )
内含4条分属Zonotone、SUPRA、WIRE WORLD、AIM的长约20cm厂线
很适合拿来比较usb线的差别 当时我跟学弟合买后接Digifi No.10的DAC
用一般耳机 很简单就能分别指出4条的差异点 (不过接到QB9...又无感了)
刚好我跟他喜好不同 最后我选了SUPRA跟AIM 他选了另两条带走
===========================================================
上述这些大概就是我这2年有买过的日本杂志附录
因为本体是书 所以都可以由Amazon直送台湾
加上运费、扣掉8%消费税后 大致上也不会比任何书店、代购贵
虽说都只是附录 但我听过的每一台附录都没有听出底噪 转VR也没有杂音
毕竟这些附录杂志当期都销量大增 厂商打广告的同时应该不敢应付了事
事实上 这些附录的表现也确实大多让我感觉惊喜
不过因为都是裸基板 对于冲著cp想省钱又想长期使用的人
可能要考量一下壳的问题 因为随便一个专用壳就是本体1.5倍以上价钱在卖
而且附录是没有保固也难卖二手的东西 最好不要当正式器材选购
不过如果是想体验一下DIY、想验证换op跟usb线的差异 又不想花大钱的人
可以花点小钱买个动手的经验与乐趣
...至少我是直接把Stereo附录当寒暑假作业在做了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