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问题] 请教关于Hi-Res的一些问题

楼主: takase (............)   2015-03-07 08:47:20
※ 引述《intela60474 (Alber)》之铭言:
: 耳机有个技术规格叫做频率响应,指的是该耳机能够发出的声音的频率范围。
: 以下列出几只耳机作为例子。
: RS1e可发出C中所有音高在30khz以下的声音,超过的就自动消音。
: T1 50khz
: Z7则可发出C中所有的声音。
: 这就是耳机有没有支援Hi-Res的差别,有支援的可以多发出一些音(如果有的话)。
极高频和HI-RES是两个概念,我分开来讲看看
耳机厂商在标频率响应的时候,不纯然是虚标
或多或少会依照IEC或JEITA这类标准去量测
我不太清楚详细的测量标准,不过大概不是以有足够音压为标准
又或者有取巧的嫌疑
举个例子,HD800是标 14-44100 Hz (-3dB) , 6-51000 Hz (-10dB)
但是就算-3dB那个,多半也是经过自家等响度曲线拉抬之后的标准
不过其实也不需要太在意这个,因为也没多少麦克风可以录制到20khz以上的极高频
就算不幸(?)录制到了,在录音制作时通常也会被砍掉
因为你不知道使用者的前端是怎样,极高频讯号如果不当的放大很容易损坏设备
讯源端通常会做滤波的动作,数位讯源不滤波不能听
当然你如果是那种很hardcore的基本教义派,可以参考zandan的"无数位滤波"
前级(假设有的话),也会再做限制的动作
是有不少HI-END级扩大机标榜他们内部的频宽很高,但那样的用意通常是
为了强调 1.老子线路很神很快 2.频宽拉高,可听带域的失真可以相对摊薄
经过拉里拉杂的这一堆,到了你的耳朵的时候,通常没有多少真正的极高频可言
可能也会有人问 不少喇叭不是也有超高音
这个可以简单分成两面来看,外接的超高音实际上是改变了整个系统的负载特性
内建的超高音则是减轻了高音单体的负担
听起来很玄就是了
讲完极高频,接着讲HI-RES
讯源要真正能发挥高取样层面的"优势",通常不会太便宜
像DAC1,DA10这类DAC虽然能支援,但是播放高取样数位档案时,失真反而是比
播放普通44.1khz/16bitCD格式档案还要大的,遑论更低阶的器材了
所以我觉得一些网友用电脑foobar还挂src的实在是自找苦吃.....
HI-RES的真正意义也不在于格式多么高多么好看,而在于它更接近于数位母带,或者
根本就是数位母带
大家都知道录音>后制>压片的环节是 多只香炉多只鬼
这东西也不是Sony的专利 (当然Sony特意注册了Hi-RES的商标)
大概2000年出头,音响同好就有在流传数位母带了,当时还属于很小众的东西
得烧在DVD用寄的这样,HDtrack这类网站就是这条线索的后续发展
回到耳机上,耳机或其他器材标Hi-RES云云更接近于一种商业宣传手法,
或者更直白的讲:Sony认证
就像当年一堆耳机都要标 "For Digital"一样,广告的意义比较多
作者: jakkx (风蓝)   2015-03-07 09:08:00
推这篇…
作者: hydeless (海德)   2015-03-07 09:16:00
推这篇
作者: JKASON2003 (J某)   2015-03-07 09:28:00
这篇有内容
作者: s90071s90071 (s90071s90071s)   2015-03-07 09:52:00
推!
作者: donkilling (å’šå’š)   2015-03-07 10:04:00
好清楚的说明@@
作者: deepinheart (心深处)   2015-03-07 10:05:00
现在Audiotech也挂HiRes了啊……
作者: verdandy (无聊人)   2015-03-07 10:09:00
有缴$就可挂
作者: intela60474 (Alber)   2015-03-07 10:27:00
当然80%是噱头 但若不幸(?真录到个极高频 我上一篇的说法没啥问题吧?
楼主: takase (............)   2015-03-07 10:32:00
麦克风转数位讯号时会做一次低通滤波,DAC接收数位讯号时会做一次数位滤波,DAC输出讯号时还会做一次类比滤波极高频(谐波)的滤除某个层面而言是安全考量的问题....
作者: intela60474 (Alber)   2015-03-07 10:46:00
取样时若取样频率不足极高频自然就不见了啊 会变成较低频率的讯号跟其它讯号混叠 滤波是在滤这个吧?
作者: testwindraja (时间不等人 早起最好)   2015-03-07 10:54:00
可是以foobar2000的频谱图来看, JPop 22kHz以上出现的不算少耶? 尤其录的差的...
楼主: takase (............)   2015-03-07 10:56:00
DAC在数位滤波前先超取样通常是为了拉高滤波的起点这样就可以用曲线比较和缓的低阶滤波,减少相位飘移和铃振的问题......至于foobar的频谱我不太清楚就是 XD然后录音时用高取样 最简单的原因是减少转换时的损失跟极高频没有直接关连
作者: louis0407 (能当个乡民也是一种幸福)   2015-03-07 11:25:00
我不确定MIC是不是一定会过LPF 因为我觉得这作法很怪类比滤波的副作用是个大问题 先假设真的有滤好了 位元深度与采样率甚至编码方式是AD的事情 规格越高 能保留下来的资讯就越多 在拿取样定理出来讲之前 要先知道类比讯号是连续的 只能被离散式的逼近 也就是说任何真实世界的音乐讯号 做傅立叶转换后 有远高于20k的成份很正常 取样定理只是在证明 当你的取样率有限时 1/2的频宽的成份是能保证无误的极限 但实际上不会这么理想同时因为在D-A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锯齿状的波形 亦即
楼主: takase (............)   2015-03-07 11:43:00
ADC受限于技术,取样位元数没办法太高
作者: louis0407 (能当个乡民也是一种幸福)   2015-03-07 11:44:00
电路做动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高频噪声 所以要由LPF修圆
作者: jakkx (风蓝)   2015-03-07 11:44:00
看文章(推文)长知识…
楼主: takase (............)   2015-03-07 12:00:00
ADC处理时实际的取样位元和可输出的格式应该不太一样耳机单体频率响应上我是没什么意见,想讲的只有帐面数字单看意义不大,要不然Grado和R10肯定都不能放Hi-RES了可能录音时用高取样这句话让你误会了,或者说录音时由DSD转换成高取样PCM 或输出高取样PCM这样的讲法比较好
作者: louis0407 (能当个乡民也是一种幸福)   2015-03-07 12:09:00
你是说实际电路/芯片是几bit吗? 那个是业界惯例 反正
楼主: takase (............)   2015-03-07 12:09:00
因为录音后制实际上是很不卫生,转换来转换去的工作输出的格式越好,理论上转换来主换去掉的东西越少
楼主: takase (............)   2015-03-07 12:13:00
DSD转PCM是必要之恶,可以的话格式好一点比较能保存原貌 XD
作者: louis0407 (能当个乡民也是一种幸福)   2015-03-07 12:13:00
但录音阶段 不会把DSD直接再转PCM吧 这样不如一开始就用PCM机器所以 我才觉得Mic做LPF很怪 但我对MIC这块没概念
楼主: takase (............)   2015-03-07 12:17:00
我的意思不是用mic当lpf,或者mic接lpf再接adc而是adc本身就已经内建了lpf为什么adc需要lpf,是因为技术限制,内部取样精度上不去需要lpf去整型
作者: louis0407 (能当个乡民也是一种幸福)   2015-03-07 12:28:00
新的机子还会这样做吗? 现在材料技术进步很多 当年1bit是想跳开电阻精度 但现在AD/DA芯片的规格越来越高 虽然内部接收规格依旧是另一回事 但至少出来的数据很好看
楼主: takase (............)   2015-03-07 12:36:00
就我所知是都有,你要说AD/DA芯片的规格开很高是没错但是根本的工作原理没有太大改变 :p
作者: louis0407 (能当个乡民也是一种幸福)   2015-03-07 12:41:00
芯片内我就莫知羊了 但20年前 10年前到现在 我觉得ADDA一直在进步 老机器有老机器的美学观 但新机器的资讯量进步很明显 所以技术底层跟宣称的差异 我是都当作包装不要太计较 而且就应用面来看 能吃 能出来 不就对了?
楼主: takase (............)   2015-03-07 12:47:00
应该这么说吧,现成的方案更多,品质更好了而能弄非现成的方案的高手也多了起来,今天DAC设计上的选择比以往丰富很多
作者: boris20050 (永远的存钱中)   2015-03-07 15:30:00
>20khz 叫做极高频,不叫超声波吗?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